一种车灯调节组件、车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6483发布日期:2020-03-31 17: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调节组件、车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灯调节组件、车灯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灯是汽车在夜晚行驶照明路况的主要配件,汽车前灯的视野范围对汽车的夜间行驶尤为重要。通常,汽车上设置有汽车灯光调节结构以对汽车灯光的照射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

目前,汽车灯光调节结构主要有直接调节结构和转接杆调节结构,这两种调节结构均依靠调节杆带动调节结构对车灯的照射范围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现阶段车灯均为细长型,因此,在将汽车的灯光调节结构安装在车灯内部时,造成汽车灯光调节结构包括的悬臂较长,汽车在复杂道路上行驶时,会因调节杆较长而导致汽车灯光调节结构的内部结构受力不均,使得调节杆与调节支架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光型发生抖动,对车灯的视野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灯调节组件、车灯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光调节结组件的光型容易发生抖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灯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灯光模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固定在车灯壳体内部,所述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和调节杆;

所述调节支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调节杆固定孔,所述灯光模组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上;

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调节杆固定孔和所述调节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调节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调节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滑动杆远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的一端;

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滑动杆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滑动杆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板包括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限位板包括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

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调节齿盘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的一端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齿盘;

所述调节齿盘和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调节杆固定孔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杆固定孔连接的一端的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固定孔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电动调节器;

所述调节支架上还开设有电动调节器固定孔,所述电动调节器穿过所述电动调节器固定孔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上,所述灯光模组通过所述电动调节器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器包括伸缩球头、卡接结构和调节器主体;

所述伸缩球头和所述卡接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球头和所述灯光模组配合连接,所述卡接结构的另一端和所述调节器主体连接,所述电动调节器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电动调节器固定孔卡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灯调节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和调节杆;调节支架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调节杆固定孔;调节杆通过调节杆固定孔和调节支架连接;第一滑动杆穿过第一连接孔与调节支架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穿过第二连接孔与调节支架滑动连接;调节杆位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之间。这样,一方面由于调节杆通过调节杆固定孔固定在调节支架上,因此,当调节支架在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滑动时,调节杆的固定位置始终不变,另一方面由于调节杆位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之间,这样,调节支架的滑动的分力沿调节杆的两侧分布,不会集中在调节支架的单侧,使得车灯调节组件的受力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汽车在复杂道路上行驶时,也不会发生光型的抖动,不会对车灯的视野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光调节结组件的光型容易发生抖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灯,所述车灯包括车灯壳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灯调节组件,所述车灯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

所述车灯与上述车灯调节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光调节结组件的光型容易发生抖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灯。

所述车辆与上述车灯及车灯调节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滑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动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调节支架,2-第一滑动杆,3-第二滑动杆,4-调节杆,5-第一限位板,6-第二限位板,7-电动调节器,8-调节齿盘,11-第一连接臂,12-第二连接臂,13-固定部,14-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16-调节杆固定孔,17-电动调节器固定孔,21-第一定位结构,22-第二定位结构,23-主体,51-第一通孔,52-第一螺栓孔,53-第二螺栓孔,71-伸缩球头,72-卡接结构,73-调节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调节灯光模组(图中未示出),该车灯调节组件固定在车灯壳体内部,如图1所示,该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1、第一滑动杆2、第二滑动杆3和调节杆4,调节支架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和调节杆固定孔16,灯光模组固定在调节支架1上;调节杆4通过调节杆固定孔16和调节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2穿过第一连接孔14与调节支架1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3穿过第二连接孔15与调节支架1滑动连接,调节杆4位于第一滑动杆2和第二滑动杆3之间。

其中,如图2所示,调节支架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和调节杆固定孔16。调节支架1的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和固定部13,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12位于固定部13的两侧。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和固定部13可以一体注塑而成,第一连接孔14开设在第一连接臂11上,第二连接孔15开设在第二连接臂12上,调节杆固定孔16开设在固定部13上。调节支架1的材料可以为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有机硅树脂、丙烯基树脂等硬质塑料,以保证调节支架1的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断裂强度等机械性能均能满足作业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孔14的孔径和第二连接的孔径的大小依据后续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的部件的尺寸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孔14的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和第二连接孔15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一数值,该第一数值可以为1.6μm~6.3μm中的任一个,如1.6μm、3.2μm、6.3μm等,具体数值依据加工工艺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也不做限定。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连接孔14的孔壁和第二连接孔15的孔壁较为光滑,进而可以减小在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中滑动的部件的滑动阻力。

其次,如图3所示,第一滑动杆2可以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1、第二定位结构22和主体23,第一定位结构21和第二定位结构22位于主体23的两端,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1的直径、第二定位结构22的直径均小于主体23的直径。第一定位结构22和第二定位结构22固定在调节支架1滑动的两个极限位置上,主体23穿过第一连接孔14,以使调节支架1可以在两个极限位置中沿第一滑动杆2的轴向滑动。第二滑动杆3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和第一滑动杆2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调节杆4位于第一滑动杆2和第二滑动杆3之间,调节杆4的靠近固定部13的一端通过调节杆固定孔16固定在调节支架1上,调节杆4的另一端穿过车灯壳体。在装配该调节组件时,可以先在壳体内装配除调节杆4外的其它零部件,再将车灯壳装配后再装配调节杆4。由于调节杆4靠近固定部13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支架1上,调节杆4的另一端穿过车灯壳体,因此,在需要调整调节支架1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对调节杆4穿过车灯壳体的一端施力,进而使得调节支架1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滑动杆3上滑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灯调节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车灯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支架1、第一滑动杆2、第二滑动杆3和调节杆4;调节支架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和调节杆固定孔16,灯光模组固定在调节支架1上;调节杆4通过调节杆固定孔16和调节支架1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2穿过第一连接孔14与调节支架1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3穿过第二连接孔15与调节支架1滑动连接;调节杆4位于第一滑动杆2和第二滑动杆3之间。这样,一方面由于调节杆4通过调节杆固定孔16固定在调节支架1上,因此,在调节支架1在第一滑动杆2和第二滑动杆3上滑动时,调节杆4的固定位置始终不变,另一方面由于调节杆4位于第一滑动杆2和第二滑动杆3之间,这样,调节支架1的滑动的分力沿调节杆4的两侧分布,不会集中在调节支架1的单侧,使得车灯调节组件的受力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汽车在复杂道路上行驶时,也不会发生光型的抖动,不会对车灯的视野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所述第一滑动杆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5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5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杆2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滑动杆2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杆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15与所述第二限位板6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6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二滑动杆3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滑动杆3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板5上开有第一通孔51,第一滑动杆2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14与所述第一限位板5的上开设的第一通孔51连接,以使第一滑动杆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板5上。第一滑动杆2的第二端固定在车灯壳体内部,这样通过第一限位板5和车灯壳体的限制,以使调节支架1只可以在车灯壳体和限位板之间沿第一滑动杆2的轴向滑动,避免调节支架1的滑动超出车灯的调节范围。第二限位板6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和第一限位板5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板5包括第一螺栓孔52和第二螺栓孔53,所述第二限位板6包括第三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52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53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所述第四螺栓孔和所述车灯壳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板5上还可以开有第一螺栓孔52和第二螺栓孔53,通过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52和车灯壳体连接,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53和车灯壳体连接,将第一限位板5固定在车灯壳体上,可以避免第一限位板5发生松动,对第一调节支架1的滑动范围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车灯调节组件的调节精度。第二限位板6的结构和车灯壳体的连接方式和第一限位板5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4与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连接的一端的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杆4与调节杆固定孔16连接的一端的设有的外螺纹和调节杆固定孔16的孔壁上设有的内螺纹配合,进而可以方便将调节杆4旋进调节杆固定孔16内,使得调节杆4的安装更加省事省力,同时调节杆4发生损坏时,也可以在不拆掉车灯壳体的情况下,完成调节杆4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齿盘8;所述调节齿盘8和所述调节杆4远离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调节杆4远离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可以连接调节齿盘8。该调节齿盘8的直径大于调节杆4的直径,这样,在将调节杆4旋进调节杆固定孔16内,由于力矩相同,通过调节齿盘8施力比直接通过调节杆4施力的力臂更大,进而使得通过调节齿盘8的施力比直接通过调节杆4的施力所需的力更小,进而更加方便调节杆4的安装。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调节齿盘8远离车灯壳体一端的断面上设置扳手孔,这样,可以通过扳手等工具将将调节杆4旋进调节杆固定孔16内,更有利于调节杆4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固定在所述调节齿盘8靠近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的端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调节杆4的一端穿过了车灯壳体,因此,在车灯壳体与调节杆4的连接处的车灯壳体上开有通孔,存在密封性不足的情况。基于上述情况,可以在调节齿盘8靠近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的端面上固定一个密封件,使密封件的一个端面紧贴车灯壳体上开设的通孔的一端,进而防止外部灰尘、雨水等进入车灯壳体内部,提高车灯壳体的密封性,避免车灯壳体内部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还包括电动调节器7;所述调节支架1上还开设有电动调节器固定孔17,所述电动调节器7穿过所述电动调节器固定孔17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1上,所述灯光模组通过所述电动调节器7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驾驶时,可能会因载重情况的不同而导致车灯照射的位置发生偏移,无法满足驾驶员的视野需求,这时,可以借助车灯调节组件上安装的电动调节器7对车灯照射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电动调节器7包括伸缩球头71、卡接结构72和调节器主体73;所述伸缩球头71和所述卡接结构72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球头71和所述灯光模组配合连接,所述卡接结构72的另一端和所述调节器主体73连接,所述电动调节器7通过所述卡接结构72和所述电动调节器固定孔17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调节器7包括的伸缩球头71可以与灯光模组包括的远近光调节模组的调节球头连接,电动调节器7的调节器主体73内部安装有电机,通过车内部的控制单元控制电机的运转,进而改变伸缩球头71的伸长量,进而改变远近光调节模组的伸缩球头71的位置变化,进而触发远近光调节模组调节远近光的照射位置,改善驾驶员的视野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该车灯包括车灯壳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灯调节组件,所述车灯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车灯壳体内。该车灯可以包括车灯壳体、车灯调节组件和远近光调节模组等。通过车灯调节组件包括的调节支架1、第一滑动杆2、第二滑动杆3和调节杆4,可以保证车灯调节的期限位置,避免车灯调节超出范围,通过车灯调节组件和远近光调节模组的配合可以调节远近光的照射位置,改善驾驶员的视野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灯调节组件、车灯及车辆还具有以下优势:

在调节杆4远离所述调节杆固定孔16的一端可以连接调节齿盘8。该调节齿盘8的直径大于调节杆4的直径,这样,在将调节杆4旋进调节杆固定孔16内,可以提供一定的施力点,更加方便调节杆4的安装。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调节齿盘8远离车灯壳体一端的断面上设置扳手孔,这样,可以通过扳手等工具将将调节杆4旋进调节杆固定孔16内,更有利于调节杆4的安装。除此之外,通过车灯调节组件包括的调节支架1、第一滑动杆2、第二滑动杆3和调节杆4可以实现车灯的手动调节,通过车灯调节组件包括的电动调节器7可以实现车灯的电动调节,且电动调节器7安装在车灯壳体内部,可以避免电动调节器7发生碰撞,延长电动调节器7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车灯的使用寿命,减少对车灯的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