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6110发布日期:2020-07-29 02:5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光照式的辅助装置,虽然可以提供用户光学或是热量的刺激,但是由于体积巨大也笨重,不适合随身携带。加上传统辅助装置多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在工作模式设定上就更显麻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穿戴以及操作简单的光学辅助装置,已成为该项事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光照式辅助装置体型巨大不适合随身携带,且多需手工操作,使得工作模式设定繁琐,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包括:一控制部、一第一固定模块以及一第二固定模块;其中,控制部包括:一壳体;一控制模块;一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以及一第一光能提供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部的一第一表面,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第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包括一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是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包括一第二固定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块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控制部设置在一用户的一手掌部位,而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光能提供模块是面对所述用户的所述手掌部位。

优选地,所述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固定模块,包括一连接部以及一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延伸部分别为一长条形连接组件,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延伸部连接组成一t字型,所述连接部的另一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第三侧,所述延伸部的两侧分别包括一第三固定组件以及一第四固定组件;以及一第二光能提供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光能提供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模块的所述延伸部上;其中,通过所述第三固定组件以及所述第四固定组件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光能提供模块面对所述用户的一手腕部位。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一挡墙,所述挡墙围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光能提供模块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能提供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光能提供模块均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至少一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至少一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电池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一无线充电线圈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单元;以及一有线充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单元;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单元可电性连接一无线充电供电单元;其中,所述有线充电单元可电性连接一直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还包括:一振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可接收所述控制模块的一振动控制信号用户。

优选地,所述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还包括:一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通过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一移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传送一移动控制信号给所述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移动控制信号分别提供至少一控制信号给所述第一光能提供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光能提供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三固定组件以及所述第四固定组件包括一魔鬼毡、一钮扣或一拉链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可以通过简易的固定模块将控制部设置在用户手掌部位,且具有无线充电功能,都让用户方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可以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移动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以调整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光能提供模块、第二光能提供模块的工作模式,更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方块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功能方块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穿戴在一用户手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放在一无线充电板上进行充电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固定模块以及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控制部两侧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以及第三固定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控制部两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方块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的功能方块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穿戴在一用户手部的示意图。

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包括:一控制部11、一第一固定模块12、一第二固定模块13以及一第三固定模块14。

其中,控制部11的壳体119包括:一第一表面119a以及一第二表面119b。第一表面119a以及第二表面119b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9a以及第二表面119b是壳体119具有较大面积的两个表面。壳体119还包括一第一侧119-1、一第二侧119-2、一第三侧119-3以及一第四侧119-4,分别环绕设置在第一表面119a以及第二表面119b的周围。

第一固定模块12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一侧119-1。第二固定模块13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二侧119-2。壳体119的第一侧119-1与第二侧119-2是相对设置的两侧。相同地,壳体119的第三侧119-3与第四侧119-4也是相对设置的两侧。

第一固定模块12包括一第一固定组件121。第二固定模块13包括一第二固定组件131。其中,第一固定模块12的第一固定组件121与第二固定模块13的第二固定组件131相互固定,以使控制部11设置在一用户u的一手掌部位。而且,壳体119的第一表面119a面对用户u的手掌部位。第一固定组件121以及第二固定组件131可以为一魔鬼毡、一钮扣或一拉链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模块14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三侧119-3。壳体119的第四侧119-4并没有设置任何物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模块12、第二固定模块13以及第三固定模块14的材料可以为一布料、一不织布、一塑料或一皮革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控制部11还包括:一控制模块110、一电源模块111、一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一通信模块113、一振动模块114、一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以及一计时模块116。

控制模块110电性连接电源模块111、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通信模块113、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计时模块116以及振动模块114。电源模块111提供驱动电能给控制模块110、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通信模块113、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计时模块116以及振动模块114。

在本实施例,控制模块110、电源模块111、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通信模块113以及振动模块114设置在壳体119中。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则设置在壳体119外。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一表面119a,用于提供至少一频段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图未示)。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也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图未示)。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以及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中,包括有至少一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至少一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可以发送不同的可见光频段的光线。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优选发送不同的红外光频段的光线。

也就是,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包括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由于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一表面119a上,由于控制部11的第一表面119a是面对用户u的手掌掌心部位设置的,所以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面对用户u的手掌部位。也就是,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各自发出的光线会发送至用户u的手掌部位。

第三固定模块14包括一连接部141以及一延伸部142。连接部141以及延伸部142分别为一长条形连接组件。连接部141的一侧与延伸部142连接组成一t字型。连接部141的另一侧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三侧119-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模块14优选为两个长条形状的布料,并组成一t字型的形状,连接部141的一侧设置与延伸部142连接,连接部141的另一侧则是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三侧119-3。壳体119的第四侧119-4与第三侧119-3相对设置。壳体119的第四侧119-4没有设置其他物品。延伸部142的两侧分别包括一第三固定组件143以及一第四固定组件1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设置在第三固定模块14的延伸部142上。也就是,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设置在延伸部142上,通过第三固定组件143以及第四固定组件144的相互固定,使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面对用户u的一手腕部位。

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也是用于提供至少一频段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图未示)。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中,包括有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可以发送不同的可见光频段的光线。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优选发送不同的红外光频段的光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也可以只包括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或是只包括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单元,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由于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10。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与控制模块110之间的电性连接线材可以设置在第三固定模块14的内层,以达到美观效果。

第三固定组件143以及第四固定组件144可以为一魔鬼毡、一钮扣或是一拉链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此外,控制部11的壳体119在第一表面119a上,还设置有一挡墙118。挡墙118围绕设置在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的四周。也就是,当控制部11被放在用户u的手掌掌心时,而且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被启动时,挡墙118可以遮挡用户u的手掌掌心与控制部11的壳体119之间的缝隙泄漏的光线。

请参阅图4和图6,电源模块111包括一电池单元1111、一有线充电单单元1112以及一无线充电线圈单元1113。电池单元1111分别电性连接有线充电单单元1112以及无线充电线圈单元1113。电池单元1111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10。

电池单元1111是主要供应控制部11的多个模块进行运作的电能供应源。无线充电线圈单元1113则是设置在控制部11的内部靠近第二表面119b的一侧。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具有有线充电装置1112以及无线线圈充电单元1113,当无线充电线圈单元1113接收一无线充电供电单元(如图6的无线充电板wcd)提供的电能,无线充电线圈单元1113转换电能为一直流电压对电池单元1111充电。当有线充电单元1112电性连接一直流电源(图未示),有线充电单元1112转换直流电源为直流电压对电池单元1111进行充电。

振动模块114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10。振动模块114是用于接收控制模块的一振动控制信号以产生一振动,提醒用户u。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0可以根据一计时模块116计算的时间长短而发送出振动控制信号,以提醒用户u。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1还包括一开关单元11a,设置在控制部11的侧边,开启或是关闭控制模块110。振动模块114优选为一振动马达。

通信模块113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10。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通过通信模块113通信连接一移动装置9。其中,移动装置9包括一应用程序,用户u可以通过设置在移动装置9中的应用程序设定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的工作模式。也就是用户u可以通过移动装置9设置第一光学能量提供模块112以及第二光学能量提供模块115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闪烁速率、工作时间以及亮度。

具体地,移动装置9可以传送一移动控制信号给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的通信模块113以及控制模块110。控制模块110根据移动控制信号提供至少一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以及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的一闪烁速率、一工作时间以及亮度。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13包括一蓝牙通信模块、一wi-fi通信模块、一紫蜂通信模块(zigbee)或一近场通信模块(nfc)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限制。移动装置9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穿戴式电子装置或是智能手表,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21、第二固定组件131、第三固定组件143以及第四固定组件144的互相固定设置在用户u的手部。控制部11会固定在用户u的手掌掌心,而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则会设置在用户u的手腕部位。

由于本实施例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1的第一光能提供模块112以及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会发送不同频段的光线到用户u的皮肤,不同频段的光线会具有不同大小的能量,可以对用户u的手掌掌心、手腕部位的皮肤进行小幅度的加温,以刺激血液循环。

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固定模块以及第二固定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控制部两侧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固定模块、第二固定模块以及第三固定模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控制部两侧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7,第一固定模块12以及第二固定模块13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一侧119-1以及第二侧119-2。

请参阅图8,第一固定模块12、第二固定模块13以及第三固定模块14皆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119的第一侧119-1、第二侧119-2以及第三侧119-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能提供模块115也是可拆卸地与控制模块11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可以通过简易的固定模块将控制部设置在用户的手掌部位,且具有无线充电功能,都让用户方便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可以通过通信模块接收移动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以调整穿戴式光学辅助装置的第一光能提供模块、第二光能提供模块的工作模式,更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