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2467发布日期:2020-08-05 01:2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的众多电器件中,内饰灯是提升车内档次和舒适感的重要电器件之一,内饰灯一般通过led光源进行发光,led作为背光光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现有的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在装配时,需要将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固定到导光板上,传统的背光源装置通过将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直接放置到导光板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产生偏移,使部分位置光线无法通过增光膜进行增光,从而导致背光源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2、现有的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在工作时,led灯会产生较大的废热,不易排出,会影响整个背光源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在使用时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容易发生偏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包括外壳、防偏移装配装置、安装槽、灯板、led灯、散热装置、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所述防偏移装配装置套设在外壳的上端,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灯板套设在安装槽之间,所述led灯固定安装在灯板的上端,所述散热装置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下端,所述反光膜套设在防偏移装配装置的内部,所述导光板粘合在反光膜的上表面,所述散光膜粘合在下增光膜的上表面,所述上增光膜粘合在下增光膜的上表面。

所述防偏移装配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底框内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底框内部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底框的上端粘合有顶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和灯板之间填充有导热胶,且安装板的下端连通有出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为l形,所述第二限位块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孔在安装板上呈均匀分布,且透气孔的形状为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上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安装块的形状大小与固定槽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通过设置防偏移装配装置,将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依次安装到底框内,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作用下能够对其进行定位,使反光膜、导光板、散光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能够上下对齐,避免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光线能够通过增光膜正常进行增光,保证该背光源装置正常工作。

2、该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通过设置散热装置,灯板上的热量通过导热胶进行传递,热量传递到安装板上,在透气孔的作用下散出,最后通过出气口排出,使led灯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得到了排出,避免热量过大影响该背光源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偏移装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偏移装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防偏移装配装置;201、底框;202、安装块;203、第一限位块;204、第二限位块;205、顶框;3、安装槽;4、灯板;5、led灯;6、散热装置;601、安装板;602、透气孔;603、导热胶;604、出气口;7、反光膜;8、导光板;9、散光膜;10、下增光膜;11、上增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灯背光源装置,包括外壳1、防偏移装配装置2、安装槽3、灯板4、led灯5、散热装置6、反光膜7、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防偏移装配装置2套设在外壳1的上端,安装槽3开设在外壳1的内部,灯板4套设在安装槽3之间,led灯5固定安装在灯板4的上端,散热装置6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下端,反光膜7套设在防偏移装配装置2的内部,导光板8粘合在反光膜7的上表面,散光膜9粘合在下增光膜10的上表面,上增光膜11粘合在下增光膜10的上表面。

防偏移装配装置2包括底框201,底框20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02,底框201内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3,底框201内部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04,底框201的上端粘合有顶框205。

本实施方案中,将反光膜7在第一限位块203和第二限位块204的配合下安装到底框201的底部,然后依次将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进行粘合,第一限位块203和第二限位块204起到限位作用,例如先将反光膜7的上端对准第一限位块203之间并滑入其中,使反光膜7的一侧与底框201抵住,然后将反光膜7的下端对准第二限位块204之间并放入,重复此方法,使反光膜7、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在底框201中得到固定,且安装时能够上下对齐,最后将顶框205与上增光膜11压合,顶框205与底框201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上增光膜11和下增光膜10会在导光板8上发生偏移的情况,使光线能够通过增光膜正常进行增光,保证该背光源装置正常工作。

具体的,散热装置6包括安装板601,安装板601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孔602。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601对灯板4进行安装,透气孔602对热气流进行传递。

具体的,安装板601和灯板4之间填充有导热胶603,且安装板601的下端连通有出气口604。

本实施例中,导热胶603与安装板601贴合,将热量传导到安装板601上,在透气孔602的作用下,热气流通过透气孔602向外部散出,出气口604将热气流集中排出外壳1,使led灯5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得到了排出,避免热量过大影响该背光源装置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第一限位块203为l形,第二限位块204为矩形。

本实施例中,将反光膜7、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的上端插入第一限位块203之间,使l形的第一限位块203将其包裹住,使其得到定位,然后将反光膜7、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的下端卡入第二限位块204中,从而避免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在使用时发生偏移。

具体的,透气孔602在安装板601上呈均匀分布,且透气孔602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透气孔602能够使热气流穿过其内部,并向外散出,使热量得到传递。

具体的,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固定槽,安装块202的形状大小与固定槽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将底框201在安装块202的配合下插入固定槽中,使底框201在外壳1中得到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装配时,将反光膜7在第一限位块203和第二限位块204的配合下安装到底框201的底部,然后依次将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进行粘合,第一限位块203和第二限位块204起到限位作用,使反光膜7、导光板8、散光膜9、下增光膜10和上增光膜11在底框201中得到固定,且安装时能够上下对齐,最后将顶框205与上增光膜11压合,顶框205与底框201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上增光膜11和下增光膜10会在导光板8上发生偏移的情况,使光线能够通过增光膜正常进行增光,保证该背光源装置正常工作,led灯5产生的热量通过灯板4传导到导热胶603上,导热胶603与安装板601贴合,然后将热量传导到安装板601上,在透气孔602的作用下,热气流通过透气孔602向外部散出,出气口604将热气流集中排出外壳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