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带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连接装置的柔性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5860发布日期:2020-07-04 01:1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灯带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连接装置的柔性灯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带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连接装置的柔性灯带。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开发和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led软灯带被应用在各种照明领域。

led软灯带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使用时通常需要裁剪或连接成足够长的长度;而受制造流程、运输以及储存空间的限制,led软灯带出厂时都有固定的长度,因此,需要按使用环境的要求将软灯带连接成符合要求的长度。

现有技术下,灯带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连接工序复杂,不能实现快速连接的问题。此外灯带连接器连接led软灯带时不够稳固,可能会导致的led软灯带松散或掉落。

故需要提供一种灯带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连接装置的柔性灯带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带连接装置,其通过连接筒体的第一收容仓容纳第一灯带,第二收容仓容纳第二灯带,再由连接件插接在连接筒体中部的第一连接槽中,从而连接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与第二灯带的电极焊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连接灯带的工序复杂,连接不方便,不能实现快速连接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灯带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灯带,所述灯带包括带体、设置在所述带体中部的发光芯片以及设置所述带体两端的电极焊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筒体以及连接件;

其中,所述连接筒体包括:

第一收容仓,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一端,用于容纳第一灯带;

第二收容仓,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另一端,用于容纳第二灯带;以及

第一连接槽,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中部,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连接所述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与所述第二灯带的电极焊盘。

所述连接件包括:

延伸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槽插接;

第一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以及

第二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灯带的电极焊盘;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以及第二插接部均为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的插接部,便于与灯带上的电极焊盘插接,方便操作。

所述连接筒体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二连接槽,以及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插接部的第三连接槽;

所述第一插接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槽一端和所述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槽内部,

所述第二插接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槽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并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接槽内部。通过连接件与电极焊盘贯穿插接,从而使得连接件与灯带的电机焊盘连接更稳固,避免灯带连接处接触不良。

所述连接筒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将所述连接筒体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收容仓和所述第二收容仓。通过在连接筒体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件,便于安装灯带时,分别对两个灯带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第一收容仓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一端的第一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中部一端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槽一端的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收容仓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一端的第二开口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筒体中部另一端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另一端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部一端呈缩口状,用于与所述第一灯带过盈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开口部一端呈缩口状,用于与所述第二灯带过盈连接。两个收容仓的夹持部均呈缩口状,便于使用者使用连接装置连接灯带时,首先将灯带过盈连接在连接筒体内部,再安装连接件,此结构不仅使得灯带连接装置便于安装、固定灯带,而且极大提升了灯带连接装置连接灯带的稳定性。

所述延伸部一侧设有固定块;

所述连接筒体表面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槽截面呈t字结构。此结构设计,增加了连接件与连接筒体的接触面,有效提升灯带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壁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使得第一连接槽在于连接件过盈连接时,防止连接筒体变形损坏。所述连接筒体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凹槽。使得灯带连接装置的结构新颖美观,可增强连接筒体的结构强度。

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材质,所述连接筒体为透明的绝缘材质。金属材质的连接件保证灯带之间的电性连接,连接筒为绝缘材质提升装置使用安全性,透明材质便于灯带在连接处透光,光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灯带连接装置进行灯带连接的柔性灯带。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通过连接筒体的第一收容仓容纳第一灯带,第二收容仓容纳第二灯带,再由连接件插接在连接筒体中部的第一连接槽中,从而连接第一灯带的电极焊盘与第二灯带的电极焊盘,此装置便于操作,灯带连接工序简洁,实现快速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两端的插接部均为锯齿结构,便于与灯带上的电极焊盘贯穿插接,从而使得连接件与电极焊盘接触更紧固,提升装置使用稳定性。

另外,金属材质的连接件保证灯带之间的电性连接,连接筒为绝缘材质提升装置使用安全性,透明材质便于灯带在连接处透光,光照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连接筒体11、连接筒体11、第一收容仓111、第一开口部111a、第一夹持部111b、第二收容仓112、第二开口部112a、第二夹持部112b、第一连接槽113、加强筋113a、第二连接槽114、第三连接槽115、限位件116、第一凹槽118、第二凹槽117、连接件12、延伸部121、第一插接部122、第二插接部123、固定块124、第一灯带21、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第二灯带22、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灯带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灯带,该灯带包括带体、沿灯带长边方向设置在带体中部的发光芯片以及设置在带体两端的电极焊盘;灯带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筒体11以及连接件12;其中连接筒体11包括第一收容仓111、第二收容仓112以及第一连接槽113。

第一收容仓111设置在连接筒体11一端,用于容纳第一灯带21;第二收容仓112设置在连接筒体11另一端,用于容纳第二灯带22;第一连接槽113设置在连接筒体11中部,连接件12通过第一连接槽113连接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与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

结合图2和图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2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2金属材质,且连接件12包括延伸部121以及相对设置在延伸部121两端的第一插接部122和第二插接部123。其中,延伸部121用于与第一连接槽113插接;第一插接部122设置在延伸部121一端,用于连接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第二插接部123设置在延伸部121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另外,第一插接部122和第二插接部123均为锯齿状结构,便于与灯带上的电极焊盘插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延伸部121一侧还设有固定块124,固定块124与连接筒表面的第一凹槽118过盈连接,此结构设计,增加了连接件12与连接筒体11的接触面,有效提升灯带连接装置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连接筒体俯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连接筒体仰视图。对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筒体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筒体11为透明的绝缘材质,连接筒体11远离第一连接槽113一侧设有用于收容第一插接部122的第二连接槽114,以及用于收容第二插接部123的第三连接槽115;连接件12的第一插接部122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113一端和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并延伸至第二连接槽114内部,通过第一插接部122将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进行插接,再通过连接筒体11侧壁将第一灯带21进行限位,使得连接件12将第一灯带21固定在第一收容仓111内不易掉落。

同理,连接件12的第二插接部123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槽113一端和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并延伸至第三连接槽115内部,通过第二插接部123将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进行插接,再通过连接筒体11侧壁将第二灯带22进行限位,使得连接件12将第二灯带22固定在第二收容仓112内不易掉落。此结构的连接筒体11便于连接件12的固定安装,且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14和第三连接槽115便于观察灯带是否安装到位,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筒体11内部设有限位件116,限位件116用于将连接筒体11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收容仓111和第二收容仓112。通过在连接筒体1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件116,便于安装灯带时,分别对两个灯带进行限位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仓111包括设置在连接筒体11一端的第一开口部111a,以及设置在连接筒体11中部一端的第一夹持部111b,第一夹持部111b的位置与第一连接槽113一端的位置相对;第二收容仓112与第一收容仓111结构相同,其包括设置在连接筒体11另一端的第二开口部112a,以及设置在连接筒体11中部另一端的第二夹持部112b,第二夹持部112b的位置与第一连接槽113另一端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第一夹持部111b远离第一开口部111a一端呈缩口状,用于与第一灯带21过盈连接;第二夹持部112b远离第二开口部112a一端呈缩口状,用于与第二灯带22过盈连接。两个收容仓的夹持部均呈缩口状,便于使用者使用连接装置连接灯带时,首先将灯带过盈连接在连接筒体11内部,再安装连接件12,此结构不仅使得灯带连接装置便于安装、固定灯带,而且极大提升了灯带连接装置连接灯带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槽113内壁设有加强筋113a,此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槽113在于连接件12过盈连接时,防止连接筒体11变形损坏。另外连接筒体11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118,该第二凹槽118结构的设计,使得灯带连接装置的结构新颖美观,可增强连接筒体11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灯带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灯带连接头与连接筒体11初步固定。首先将第一灯带21的连接头挤压到连接筒体11一端的第一收容仓111内,第一灯带21的连接头与第一收容仓111内部的第一夹持部111b过盈连接;其次,将第二灯带22的连接头挤压到连接筒体11另一侧的第二收容仓112内,以使得第二灯带22的连接头与第二收容仓112内部的第二夹持部112b过盈连接。连接筒体1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件116,便于安装灯带时,分别对两个灯带进行限位固定。

然后安装连接件12。连接件12用于连接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和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在固定连接件12时,将连接件12两端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部122以及第二插接部123,从连接筒体11上的第一连接槽113插入,直至第一夹持部111b贯穿第一灯带21的电极焊盘211,且收纳在第二连接槽114内部;同时第二夹持部112b贯穿第二灯带22的电极焊盘221,且收纳在第三连接槽115内部。此时,两个灯带的电极焊盘均固定在连接筒体11内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2设有两个,且为金属材质,分别用于连接灯带的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从而使得两个灯带的电极焊盘可电性串联。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灯带连接装置固定灯带的过程。本实施例中,金属材质的连接件12保证灯带之间的电性连接,连接筒体11为绝缘材质提升装置使用安全性,透明材质便于灯带在连接处透光,光照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柔性灯带,该柔性灯带可使用上述的灯带连接装置来保证灯带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灯带的灯带连接工序简洁,可实现柔性灯带的快速安装,且锯齿结构的插接部的设置使得柔性灯带的实用稳定性更好;最后连接筒体的透明材质保证了灯条连接处的透光效果,柔性灯条的光照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