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及LED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0741发布日期:2020-08-21 15:5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及LED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眩光板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及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均匀柔和的显示效果,已广泛使用光扩散板,光扩散板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将光散射材料加入基板中,利用光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折射率(密度)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使入射光充分散射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对于光散射材料而言,光透过率和光扩散率(或雾度)是一对矛盾的技术指标,较高的光透过率通常是以牺牲光扩散率为代价的,造成配合导光板的扩散板在灯具中使用时眩光问题严重,尤其是在诸如办公室、图书馆、医院、学校等公共环境的封闭空间内使用时会感觉眼睛不舒服。现有的具有防眩光扩散板的灯具会出现大于65度的大角度光线,大角度光线出射会对人眼的伤害,并会减少灯具的照明标准。在led灯具中还会设置有条纹导光板,在防眩光扩散板中防眩光微结构与条纹导光板会有莫尔干涉。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能够实现对大角度光线的控制,亦可消除防眩光微结构与条纹导光板的莫尔干涉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使得所发射的光线更为均匀,满足学校、办公场所对照明装置眩光性能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包括透明状的扩散板本体,所述扩散板本体的一侧为进光面,另一侧为出光面;所述的进光面一侧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层,出光面一侧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层;所述的扩散板本体包括至少两层光学性能互为不同的透光扩散层;从进光面至出光面,光学性能不同的透光扩散层的透光率由大至小。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防光微结构层由阵列排布的正四棱锥组成;所述的微透镜结构层由半球形微结构组成;所述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半球形微结构直径的两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0.5-3m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正四棱锥的锥角为90°-15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扩散板本体的厚度不小于0.2mm。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在扩散板本体一侧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另一侧设置有正四棱锥结构,可有效的防止与条纹导光板的莫尔干涉,能够起到光扩散的效果,使得光线更为均匀;且微透镜结构的设置还可防止扩散板本体被划伤。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防眩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防眩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所涉及的防眩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四所涉及的防眩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扩散板本体;11-第一透光扩散层;12-第二透光扩散层;13-第三透光扩散层;14-进光面;15-出光面;2-微透镜结构层;3-防眩光微结构层;4-进光板;5-硬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包括透明状的扩散板本体1。扩散板本体1的一侧为进光面14,另一侧为出光面15。进光面14一侧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层2,出光面15一侧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层3。扩散板本体1包括至少两层光学性能互为不同的透光扩散层;从进光面14至出光面15,光学性能不同的透光扩散层的透光率由大至小。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扩散层为两层,扩散板结本体包括第一透光扩散层11和第二透光扩散层12。第一透光扩散层11近进光面14,第二透光扩散层12近出光面15。而且第一透光扩散层1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透光护散层12的透光率。第一透光扩散层11和第二透光层12均为pmma材质。第一透光扩散层的透光率为98%,第二透光扩散层的透光率为95%。在本实施例中,防眩光微结构层3由阵列排布的正四棱锥组成。微透镜结构层2由半球形微结构组成。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半球形微结构直径的两倍。正四棱锥结构的设置可抑制照明装置出射的大于65度的大角度光线,使得照明装置满足防眩光的标准,即ugr值小于19,满足学校、办公场所的最基本眩光要求。在照明装置中通常会设置条纹导光板,正四棱锥结构与条纹导光板会出面莫尔干涉的现象,为了消除这种莫尔干涉现象,在扩散板本体的另一侧微透镜结构。所设置的半球形微结构,可作为抗刮伤层,保护扩散板本本,使其不被划伤。此处,半球形微结构亦可起到光扩散的效果,使光线更均匀。扩散板本体的厚度可根据最终产品的要求进行高速,最小的厚度为0.2mm,上限尺寸没有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微透镜结构直径的两倍。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0.5-3mm,作为优选,正四棱锥底面正四边形的边长为1.5mm。在本实施例中,正四棱锥的锥角范围为90°-150°。优选的,正四棱锥的锥角为120°。正四棱锥锥角角度大小,对于防眩光扩散板的ugr的影响见表1,此时的测试条件是保持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不变,有如下的测试结果。四棱锥锥角ugr(竖向)ugr(横向)9018.618.510017.817.911016.716.612016.516.513017.517.314017.717.515018.218.3表1正四棱锥锥角大小及对应的ugr由表1可知,在正四棱锥锥角为120°时,不管是竖向或横向的ugr值,均最小。即120°正四棱锥锥的最佳选择。正四棱锥底面边长对于ugr的影响,见表2,此表的测试结果是在正四棱锥锥角固定为120°时所测试得到。四棱锥底面边长ugr(竖向)ugr(横向)0.516.916.8116.716.81.516.416.5216.316.32.516.216.3316.116.2表2四棱锥底面边长及对应的ugr由表2可知,底面边长越大,ugr值越小。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与工艺,选择底面边长为1.5mm,此时的ugr亦满足学校、办公场所对于ugr的要求。底面边长选择1.5mm,即满足对ugr的要求,亦兼顾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易程度。实施例二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扩散板本体1的出光面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透光扩散层13与第二透光扩散层12相邻,即第二透光扩散层12位于第一透光扩散层11和第三透光扩散层13的中间。第三透光扩散层13的透光率小于第二透光扩散层12的透光率。第三透光扩散层13的材质亦为pmma。第三透光扩散层的透光率为90%。实施例三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与第二透光扩散层12相邻的位置,第一透光扩散层1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透光扩散层的成阵列排列的半球形空腔16。实施例四结合图4,对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具有扩散涂层的防眩光扩散板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扩散涂层3的一侧设置有进光板4。进光4板的材质与第一透光扩散层11相同。而且厚度与扩散板本体1的厚度相同。更进一步的,在进光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硬化层5。硬化层5的厚度为2-5μm,硬度为3h。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涉及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可消除莫尔干涉的防眩光扩散板。该led照明装置即可抑制照明装置出射的大于65度的大角度光线,使照明装置满足防眩光的要求,满足学校、办公场所的最基本的眩光要求。另一方面,亦可消除正四棱锥与条纹导光板的莫尔干涉。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技术领域
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