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414发布日期:2020-07-31 21:5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



背景技术:

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

现代灯具包括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特种照明等。家居照明从电的诞生出现了最早的白炽灯泡,后来发展到荧光灯管,再到后来的节能灯、卤素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灯和led特殊材料的照明等等,所有的照明灯具大多还是在这些光源的发展下而发展,如从电灯座到荧光灯支架到各类工艺灯饰等。

现有的照明灯具多为灯座固定安装,无法自动调整灯光的照射方向,现有的追踪定位灯虽然能够做到追踪目标和定位目标的照明效果,但是需要手动进行调整,过于的耗时耗力,且定位方向偏差率高、准确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解决了现有追踪定位灯手动调整照明方向,不仅耗时耗力,且定位方向偏差率高、准确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包括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和照明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照明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末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照明组件上的信号接收器和外置的可移动信号发生器;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照明组件、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为射频信号接收器,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包括2.4g射频接收芯片、5.8g射频接收芯片。

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封装壳体和封装于所述封装壳体内部的信号发送电路,以及与所述信号发送电路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和供电电源;所述信号发送电路包括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发射器包括2.4g射频发射芯片、5.8g射频发射芯片。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和以固定倾斜角度安装于基座上的条形支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条形支架末端的固定座。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分别与驱动电机和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座和固定座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以及分别与驱动电机和照明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

所述基座包括矩形安装基板,所述矩形安装基板四角分别设有安装通孔,其中心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条形支架的圆筒形底座。

所述主控模块为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stm32微控制器或stm8微控制器。

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组合安装的灯座和灯罩,以及安装于所述灯座上的光源和驱动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通过外置的可移动信号发生器与设置于基座或照明组件上的信号接收器建立目标追踪系统,并利用主控模块根据获取到的射频信号进行运算识别,精准地确定信号发生器的位置,进而控制第一和/或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照明组件转向信号发生器的方向。本实用新型结合射频信号与驱动电机,根据射频信号的强度和方向,有效地判断出信号发生器的实际位置,实现了照明设备对照射方向的自动控制调整,大幅度地节省了照明设备的方向调整时间与成本,降低了手动定位的偏差率,提高了照明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的立体结构图;

其中:支撑组件1,基座11、矩形安装基板111、圆筒形底座112;条形支架12、固定座13;驱动组件2,主控模块21、第一驱动电机22、转轴23、第二驱动电机24;照明组件3,灯座31、灯罩32、光源33、驱动电路板34;信号接收器4;信号发生器5,封装壳体51、信号发送芯片52、控制开关53、供电电源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许多改变。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组件1、驱动组件2和照明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2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1上,所述照明组件3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1末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照明组件3上的信号接收器4,和一个或多个外置的可移动信号发生器5;所述驱动组件2分别与所述照明组件3、信号接收器4电性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器4与所述驱动组件2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4包括但不限于射频信号接收器4、红外接收传感器、声波接收器;所述射频信号接收器4包括但不限于2.4g射频接收芯片、5.8g射频接收芯片。

所述信号发生器5包括封装壳体51和封装于所述封装壳体51内部的信号发送电路(附图未标识),以及与所述信号发送电路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53(附图未标识)和供电电源54(附图未标识);所述信号发生电路中的信号发送芯片52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发射器、红外线遥感器、声波发生器;所述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发射器包括2.4g射频发射芯片、5.8g射频发射芯片。

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基座11和以固定倾斜角度安装于基座11上的条形支架12,以及安装于所述条形支架12末端的固定座13。所述基座11通过所述安装通孔与螺钉的配合固定于墙面。优选地,所述基座11还可以安装在天花板、顶面;所述基座11还可以安装在滑块上,通过滑块与安装导轨的配合进行平行移动,进一步扩大灯具的照明范围。

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1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22,以及分别与驱动电机和信号接收器4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通过转轴23与所述照明组件3联动,用于驱动条形支架12及其末端的照明组件3在水平位面上旋转运动。

所述基座11包括矩形安装基板111,所述矩形安装基板111四角分别设有安装通孔,其中心处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条形支架12的圆筒形底座112。

所述主控模块21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微控制芯片,包括但不限于stm32微控制器、stm8微控制器和51单片机。

所述照明组件3包括组合安装的灯座31和灯罩32,以及安装于所述灯座31上的光源33和驱动电路板34(附图未标识)。

所述光源33包括但不限于led灯组、oled灯组。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两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基座11和固定座13的第一驱动电机22和第二驱动电机24,以及分别与驱动电机和照明信号接收器4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通过转轴23与所述条形支架12联动,用于驱动条形支架12及其末端的照明组件3在水平位面上旋转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电通过转轴23与所述照明组件3联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照明组件3在竖直方向翻转运动。

以上述实施例1为例,壁挂式智能追踪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利用信号发生器5发送一个射频信号,或利用两个信号发生器5发射两个射频信号,在两个信号发生器5之间确定一个聚光点;

通过信号接收器4对于上述射频信号进行接收,具体为在照明组件3两侧(或基座11两侧)设置两个相同的信号接收器4进行信号接收定位,或是设置一个信号接收器4延伸出两根接收天线独立地进行信号接收;并在接收到了上述射频信号后,分别将所述射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发送到主控模块21,所述主控模块21根据上述两组数字信号对所述信号发生器5的位置判断,并向第一驱动电机22输出对应的脉冲信号,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2以对应角度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照明组件3转动照明方向,直至两组数字信号相等,即所述照明组件3的照明方向正对信号发生器5(或聚光点)并点亮光源33。所述照明组件3还可以在接收到所述射频信号的之后立即通电点亮光源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壁挂式智能追踪灯,通过外置的可移动信号发生器5与设置于基座11或照明组件3上的信号接收器4建立目标追踪系统,并利用主控模块21根据获取到的射频信号进行运算识别,精准地确定信号发生器5的位置,进而控制第一和/或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照明组件3转向信号发生器5的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射频信号与驱动电机,根据射频信号的强度和方向,有效地判断出信号发生器5的实际位置,实现了照明设备对照射方向的自动控制调整,大幅度地节省了照明设备的方向调整时间与成本,降低了手动定位的偏差率,提高了照明设备的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