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54249发布日期:2021-08-20 20:2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照明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照明装置已经不仅被用于满足用户的日常照明,还逐渐地被用于点缀用户的家居生活。因此,用户对照明装置的外观设计、使用性能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期照明装置能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其中,照明装置包括支架组件、转轴组件、第一光源组件和电线,转轴组件的一端与支架组件连接,转轴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光源组件连接,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能够通过转轴组件相对于支架组件转动,支架组件、转轴组件均为中空结构,电线穿设于支架组件及转轴组件,并与第一光源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支架组件、转轴组件、第一光源组件和电线,由于支架组件、转轴组件均为中空结构,使得电线能够穿设于支架组件及转轴组件,从而使得电线内藏于照明装置,进而增加照明装置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基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转轴组件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转轴组件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转轴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转轴球头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照明装置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照明装置另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装置另一实施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照明装置另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第二光源组件与第一光源组件另一实施方式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照明装置另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第一光源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第一光源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为了方便照明,照明装置(例如台灯)一般需要多角度、多向转动以调整其光源的照射方向。例如:台灯的光源既要能够在竖直方向(以地球作为参考)上上下翻转至少90度,又要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地球作为参考)上旋转至少270度。为了满足上述转动需求,一般会在台灯的支架中加入转轴,其结构形式主要是:转轴处采用四边拉杆机构并配合弹簧拉紧。调节时,用户需要一手转动调节旋钮,另一只手来向下压连接杆,当下压至合适的位置时,拧紧旋钮,固定住转轴的位置。显然,上述操作过程需要双手协调配合,不够人性化,而且转轴结构及电线外漏,影响台灯的外观。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意图出照明装置的x、y和z三个方向,主要是为了示意出xy、xz和yz三个平面,以便于后文中进行相应的描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主要是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可以是台灯、壁灯、落地灯等灯具。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照明装置10为台灯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0可以包括基座组件11、支架组件12、转轴组件13、第一光源组件14和电线15。

基座组件11主要是用于从整体上支撑照明装置10,以增加照明装置10在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其中,基座组件11与支架组件12远离第一光源组件14的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组件11可以为盘状结构、环状结构、块状结构等,以便于将照明装置10放置于书桌、床头柜等的承载面。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组件11也可以为夹子结构等,以便于将照明装置10夹持于书桌、床头柜等的边缘。

支架组件12主要是用于支撑第一光源组件14,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至少在上述承载面上形成一定的光照区域,从而满足用户的日常照明。其中,支架组件12可以为柱状结构、板状结构等,其一端与基座组件11连接。例如,支架组件12的一端插置于基座组件11。

转轴组件13的一端与支架组件12连接,转轴组件13的另一端与第一光源组件14连接,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通过转轴组件13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其中,转轴组件13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2、转轴组件13可以均为中空结构,以使得电线15能够穿设于支架组件12及转轴组件13,从而使得电线15内藏于照明装置10,进而增加照明装置10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组件14可以为条状结构、盘状结构、环状结构等,以便于满足用户的日常照明。电线15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主要是用于将电能引导至第一光源组件14,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发光。

参阅图2,图2是图1中基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示意出支架组件,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支架组件与基座组件之间一种可能的组装关系。进一步地,图2中示意出电线,也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电线在基座组件、支架组件中一种可能的走线。

基座组件11可以包括固定座111和设置于固定座111的控制板112,控制板112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其中,固定座111主要是用于从整体上支撑照明装置10。控制板112主要是用于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便于控制第一光源组件14。其中,控制板112可以通过电线15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11可以包括底板1111、面板1112和压重块1113。其中,面板111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底板1111进行组装,两者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结构;而压重块1113、控制板112则收容于该腔体结构。进一步地,压重块1113可以由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以在照明装置10放置于上述承载面时,压重块1113能够降低照明装置10的重心,从而增加照明装置10在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压重块1113可以为马掌钉状结构、盘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其致密度也可以尽可能的高。其中,压重块1113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底板1111进行组装。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压重块1113最大程度地降低照明装置10的重心;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板112收容于上述腔体结构。例如:压重块1113为马掌钉状结构,如图2所示,压重块1113即可留出一个放置控制板112的空间。此时,控制板112可以固定于底板1111,以便于控制板112承受用户进行相关操作时对其施加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面板1112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21,压重块1113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131。如此设置,以在面板1112与底板1111组装之后,第二安装孔11131与第一安装孔11121可以在z方向上同轴,以便于安装支架组件12。例如:支架组件12经由第二安装孔11131与第一安装孔11121,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压重块1113连接。此时,支架组件12与基座组件11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当然,支架组件12与基座组件11之间也可以设置转轴组件13或与之类似的转动机构,以使得支架组件12能够相对于基座组件11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12可以设置有开关元件、感光元件、调光元件等(图2中均未标注),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控制板112实现第一光源组件14的开启或关闭、光强度调节等功能。相应地,面板1112上可以对应设置有开关按钮、调光旋钮等(图2中均未标注),以便于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当然,上述开关按钮、调光旋钮还可以为触控式结构。此时,面板1112上只需要设计相应的标识或图标即可。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12还可以设置有耦接的处理模块、收发模块、存储模块等(图2中均未示出),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与控制板112进行交互,从而使得用户能够远程控制照明装置10。

共同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1中转轴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转轴组件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转轴组件沿着y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意出支架组件和第一光源组件,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转轴组件与支架组件、第一光源组件之间一种可能的组装关系。进一步地,图3中示意出电线,也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电线在支架组件、转轴组件中一种可能的走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3可以包括转轴套131、转轴球头132和连接臂133。其中,转轴套131、转轴球头132和连接臂133均可以为中空结构,电线15穿设于转轴球头132及连接臂133,以使得电线15能够穿设于转轴组件13。进一步地,转轴套131的外径可以小于或等于15mm,连接臂133的外径可以小于或等于6mm,以便于减小转轴组件13的外形尺寸,从而使得转轴组件13更加小巧。

转轴套131可以通过卡接、胶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支架组件12连接,以实现转轴组件13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组装。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转轴套131与支架组件12螺纹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转轴球头132与转轴套131活动连接,以使得转轴球头132能够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从而使得转轴组件13能够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此时,转轴球头132与转轴套131之间的转动配合面可以为球面。其中,转轴球头132的外表面可以为光滑表面,以增加转轴球头132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的顺畅度。

连接臂133的一端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转轴球头132连接,连接臂133的另一端也可以通过卡接、胶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第一光源组件14连接,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通过转轴组件13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连接臂133与转轴球头132铆接、连接臂133与第一光源组件14螺纹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当然,连接臂133与转轴球头13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通过上述方式,用户可以单手或双手操作照明装置10,且第一光源组件14至少能够在xy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也即是第一光源组件14至少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地球作为参考)上旋转。其中,第一光源组件14在xy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的角度大小可以为闭区间[0°,360°]内的任意数值。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3还可以包括内设于转轴套131的阻尼块134和弹性件135。其中,阻尼块134和弹性件135均可以为中空结构,电线15穿设于阻尼块134及弹性件135,以使得电线15能够穿设于转轴组件13。

弹性件135的一端与阻尼块134连接,弹性件135的另一端与支架组件12连接,以使得阻尼块134能够抵接于转轴球头132,进而使得转轴球头132能够抵顶于转轴套131。此时,阻尼块134与转轴球头132之间的转动配合面可以为球面。如此设置,当第一光源组件14在xy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至某一角度之后,由于弹性件135能够使得转轴球头132抵顶于转轴套131,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的角度能够得以维持,从而便于用户使用照明装置10。

进一步地,阻尼块134可以由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pom)、聚酰胺(polyamide,pa)等材料制成,以使得阻尼块134具有自润滑性,从而增加转轴球头132相对于转轴套131、阻尼块134转动的顺畅度。弹性件135可以为弹簧,也可以为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胶管。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还发现:当电线15内藏于照明装置10时,电线15不仅会穿设于基座组件11、支架组件12、转轴组件13和第一光源组件14,而且其一端会与基座组件11(及支架组件12)相对固定,其另一端会与第一光源组件14相对固定。如此设置,第一光源组件14在xy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的过程中,电线15也会随之转动。进一步地,由于电线15的长度一般是一定的,当第一光源组件14总是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或总是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来回转动时,电线15(尤其是穿设于支架组件12、转轴组件13的部分)容易“绷紧”而产生内应力,进而导致电线15断裂。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组件13还可以包括滑环136,电线15在转轴组件13处通过滑环136转接,以改善电线15出现的上述内应力甚至是断裂问题。其中,滑环136可以位于转轴球头132远离第一光源组件14的一侧,并可以穿设于弹性件1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环136可以包括电连接的定子1361和转子1362。其中,定子1361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支架组件12组装连接。进一步地,转子1362能够相对于定子1361转动。例如:转子1362插设于定子1361,两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且两者之间还可以设置润滑剂,以使得转子1362在外力作用力能够很容易地相对于定子1361转动。

相应地,电线15可以包括第一电线部151和第二电线部152。其中,第一电线部151的一端与定子1361电连接,第二电线部152的一端与转子1362电连接,以使得电线15通过滑环136转接。进一步地,第二电线部152的另一端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此时,第一电线部151穿设于支架组件12,并可以与支架组件12保持相对静止。第二电线部152穿设于转轴球头132和连接臂133,并可以跟随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以带动转子1362相对于定子1361,从而释放电线15中可能产生的内应力。换句话说,由于滑环136的存在,使得电线15中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内应力,从而有效地改善电线15出现断裂的问题。

共同参阅图6至图9,图6是图1中转轴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转轴球头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照明装置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照明装置另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示意出支架组件和第一光源组件,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转轴组件与支架组件、第一光源组件之间一种可能的组装关系。图6及图7中示意出电线,也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电线在支架组件、转轴组件中一种可能的走线。进一步地,图8中示意出标记θ,主要是为了便于表示第一光源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夹角大小。此时,图8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90°,图9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0°。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转轴套131开设有导向凹槽1311。在转轴球头132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的过程中,连接臂133能够插置于导向凹槽1311,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其中,第一角度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45°,优选地可以小于或等于30°,更优选地可以小于或等于1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角度阈值的最小值可以为0°。如此设置,当照明装置10不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一光源组件14可以使之与支架组件12贴近,从而减小照明装置10在空间中的体积,以便于收纳照明装置10。

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2可以包括支柱121和缓冲垫122。其中,支柱121的一端与转轴组件13(具体可以是转轴套131、弹性件135、滑环136等)连接,另一端与基座组件11(具体可以是压重块1113)连接。支柱121可以为中空结构,电线15穿设于支柱121,以使得电线15能够穿设于支架组件12。进一步地,缓冲垫122至少设置于支柱121远离第一光源组件14的另一端,也即是支架121靠近基座11的一端。如此设置,以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缓冲垫122能够止挡第一光源组件14,从而避免第一光源组件14“过转”造成的第一光源组件14、转轴组件13碎裂等问题,进而保护第一光源组件14、转轴组件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凹槽13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例如:一个导向凹槽1311具体可以位于xz平面,并位于支架组件12的轴线的右侧,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在xz平面向下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0°。但是,当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向上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之后,连接臂133会受到转轴套131的止挡,导致第一光源组件14无法在xz平面继续向上转动。此时,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的角度大小可以为闭区间[0°,90°]内的任意数值。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凹槽13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例如:两个导向凹槽1311具体可以位于xz平面,并分别位于支架组件12的轴线的两侧,以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在xz平面向下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0°。此时,连接臂133插置于(右边的)一个导向凹槽1311。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组件14还能够在xz平面向上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180°。此时,连接臂133插置于(左边的)另一个导向凹槽1311。如此设置,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的角度大小可以为闭区间[0°,180°]内的任意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向上继续转动至支架组件12(的轴线)的左边之后,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的角度大小依旧落在闭区间[0°,180°]内。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光源组件14至少还能够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也即是第一光源组件14至少还能够在竖直方向(以地球作为参考)上转动。进一步地,当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至某一角度之后,由于弹性件135能够通过阻尼块134使得转轴球头132抵顶于转轴套131,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的角度能够得以维持,从而便于用户使用照明装置10。

进一步地,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角度阈值时,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其中,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优选地,第二角度阈值的大小可以闭区间[80°,180°]内的任意数值。更优选地,第二角度阈值的大小可以闭区间[90°,180°]内的任意数值。如此设置,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90°、120°、135°、180°等,并可以通过控制板112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从而使得照明装置10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照明。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当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90°时,连接臂133、转轴球头132的轴线方向与支架组件12的轴线方向大致重合(例如均沿着z方向)。此时,第一光源组件14至少能够在xy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电线15也可以在支架组件12及转轴组件13内正常走线。但是,当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偏离90°之后,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小为0°或180°时,转轴球头132的轴线方向将与支架组件12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如此会影响电线15的正常走线。为此,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对转轴球头132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改善转轴球头132在xz平面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时对电线15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转轴球头132可以包括球面1321和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322、第二表面1323。其中,球面1321连接于第一表面1322、第二表面1323,并主要是用于与转轴套131、阻尼块134等转动配合。进一步地,相对于球面1321而言,第一表面1322、第二表面1323均可以为平面。其中,第一表面1322与第二表面1323可以相互平行。如此设置,相当于是在一个实体球体上切除了两个实体部分。此时,当转轴球头132与转轴套131配合时,第一表面1322与转轴套131之间能够形成第一避让区1324,第二表面1323与转轴套131之间能够形成第二避让区1325。

球面1321开设有主孔1326,第一表面1322开设有第一支孔1327,第二表面1323开设有第二支孔1328。其中,主孔1326的轴线方向可以沿着z方向;第一支孔1327与第二支孔1328的轴线方向可以沿着y方向,且两者的轴线方向可以重合。此时,上述轴线方向均可以穿过转轴球头132的球心。进一步地,主孔1326、第一支孔1327、第二支孔1328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6及图7中视角的原因,使得转轴球头132仅有一侧的结构可视,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结构不可视。进一步地,由于转轴球头132可以是关于xz平面的对称结构,使得转轴球头132两侧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即是上述不可视的那一侧的结构与上述可视的那一侧的结构可以相同。

连接臂133可以插设于主孔1326,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从连接臂133穿设至转轴球头132时可以分成两股。其中,一股从第一支孔1327穿出,并经由第一避让区1324的避让;另一股则从第二支孔1328穿出,并经由第二避让区1325的避让,再重新汇合成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进一步地,考虑到转轴组件13可能还设置有阻尼块134,而阻尼块134又抵接于转轴球头132;在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从第一支孔1327、第二支孔1327穿出之后,可以从阻尼块134的两侧走线,也即是绕过阻尼块134,然后再重新汇合成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球头132也可以仅包括第一表面1322、第二表面1323中的一者。相应地,第一避让区1324、第二避让区1325仅形成一者,第一支孔1327、第二支孔1328也仅开设一者。如此设置,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从连接臂133穿设至转轴球头132时无需分成两股,而是可以从第一支孔1327或第二支孔1328穿出。

通过上述方式,当转轴球头132在xz平面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时,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随之在xz平面转动(也即是在xz平面能够发生弯折),从而改善转轴球头132在xz平面相对于转轴套131转动时对电线15的干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再次参阅图8及图9,图8中的箭头a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一光源组件的主要光照方向,图9中的箭头b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一光源组件的主要光照方向。

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还可以包括开关组件16。其中,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开关组件16能够呈导通状态。

开关组件16可以包括触发器161和传感器162,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一光源组件14远离支架组件12的一端,另一者设置于基座组件11或支架组件12远离第一光源组件14的一端。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触发器161设置于第一光源组件14远离支架组件12的一端、传感器162设置于基座组件1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此时,触发器161可以内藏于第一光源组件14,传感器162可以内藏于基座11,以增加照明装置10在外观结构上的一致性。进一步地,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触发器161能够触发传感器162而使得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器161可以为磁体,具体可以为永磁体。一般地,磁体会在空间中形成球形磁场,且该球形磁场的磁场强度会在远离磁体的方向上逐渐变弱。此时,当第一光源组件14在xz平面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时,如果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由90°逐渐变小为0°或由180°逐渐变小为0°,那么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之间的距离也是逐渐变小的;而触发器161作用于传感器162的磁场强度却是逐渐增大的。

进一步地,传感器162可以为霍尔传感器。在磁体作用于霍尔传感器的磁场强度大于或等于磁场强度阈值时,霍尔传感器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可以被转换为控制信号而使得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当然,传感器162还可以为磁簧开关。在磁体作用于磁簧开关的磁场强度大于或等于磁场强度阈值时,磁簧开关的簧片彼此接触而使得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

通过上述方式,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除了便于收纳照明装置10之外,还可以使得触发器161作用于传感器162的磁场强度大于或等于磁场强度阈值而触发传感器162,进而使得开关组件16能够呈导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角度阈值可以小于或等于45°,优选地可以小于或等于30°,更优选地可以小于或等于10°。进一步地,上述磁场强度阈值除了与第一角度阈值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触发器161自身的磁性强弱、触发器162的灵敏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磁场强度阈值的具体大小。换句话说,上述磁场强度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62还可以为电容式传感器,则触发器161可以为介质。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相距很近或直接接触,触发器161使得传感器162的电容量发生变化,该电容的变化量可以被转换为控制信号而使得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

在其它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62还可以为电感式传感器,则触发器161可以为金属片。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相距很近或直接接触,触发器161产生涡流而使得传感器162的振荡衰减,该振荡衰减可以被转换为控制信号而使得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当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90°时,也即是照明装置10处于图8所示的使用状态时,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相距甚远,传感器162无法被触发,也即是开关组件16呈断开状态。当第一光源组件14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为0°时,也即是照明装置10处于图9所示的使用状态时,触发器161与传感器162相距很近,传感器162能够被触发,也即是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此时,照明装置10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能够使之具备开关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组件16可以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其中,在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时,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如此设置,由于第一光源组件14在体积上要比基座组件11上的开关按钮大得多,当用户在夜晚的黑暗中无法快速地找到上述开关按钮(对应于控制板112)时,或者在其它应用场景下,用户通过将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贴近(如图9所示的使用状态),开关组件16也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以使得照明装置10能够为用户提供照明服务。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0可以与空调、电视等家用设备进行交互。其中,开关组件16可以作为上述家用设备的一个远程开关。此时,照明装置10相当于上述家用设备的控制器。如此设置,当用户无法快速地找到上述家用设备的控制器时,或者在其它应用场景下,用户通过照明装置10即可对上述家用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等操作。

共同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照明装置另一实施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照明装置另一使用状态下在xz平面的投影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示意出标记θ,主要是为了便于表示第一光源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夹角大小。此时,图10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90°,图1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0°。进一步地,图10中的箭头c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一光源组件呈点亮状态及其主要的光照方向,图11中的箭头d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二光源组件呈点亮状态及其主要的光照方向。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光源组件17。其中,第二光源组件17与第一光源组件14连接,以跟随第一光源组件14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换句话说,第二光源组件17与第一光源组件14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相对于支架组件12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组件16与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中至少第二光源组件17电连接。在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时,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中至少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例如:开关组件16与第二光源组件17电连接,在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时,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再例如:开关组件16与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电连接,在开关组件16呈导通状态时,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12还与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中至少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角度阈值时,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中至少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呈点亮状态。其中,第二角度阈值大于第一角度阈值。例如:控制板112与第一光源组件14电连接,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角度阈值时,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再例如:控制板112与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电连接,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角度阈值时,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二角度阈值时,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能够呈点亮状态。在第一光源组件14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阈值时,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二光源组件17能够呈点亮状态。

通过上述方式,当照明装置10处于图10所示的使用状态时,用户通过控制板112能够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呈点亮状态,以使得照明装置10能够为用户提供照明服务。进一步地,当用户在夜晚的黑暗中无法快速地找到基座组件11上的开关按钮(对应于控制板112)时,或者在其它应用场景下,用户通过将第一光源组件14(及第二光源组件17)转动至与支架组件12贴近(如图11所示的使用状态),开关组件16能够使得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以使得照明装置10能够为用户提供照明服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支架组件12(也即是转轴组件13)可以位于第一光源组件14与第二光源组件17之间,也即是第一光源组件14与第二光源组件17在xz平面分居支架组件12(也即是转轴组件13)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光源组件17呈点亮状态时,其在xz平面的主要光照方向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还可以同时向左与向右。其中,本实施例以第二光源组件17的主要光照方向为向左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光源组件14与第二光源组件17位于支架组件12的同侧,例如两者在xz平面均位于支架组件12的右侧,且第一光源组件14与第二光源组件17相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示意出标记θ,主要是为了便于表示第一光源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夹角大小。此时,图12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90°,图13所示的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可以对应于θ=0°。进一步地,图12中的箭头e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一光源组件呈点亮状态及其主要的光照方向,图13中的箭头f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第二光源组件呈点亮状态及其主要的光照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共同参阅图14及图15,图14是图10中第一光源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第一光源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沿着xz平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示意出转轴组件,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第一光源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与转轴组件之间一种可能的组装关系。进一步地,图14中示意出电线,也主要是为了隐式地示意电线在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转轴组件中一种可能的走线。

第一光源组件14、第二光源组件17均可以为条状结构、盘状结构、环状结构等中的一种,以便于满足用户的日常照明。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光源组件14为条形结构、第二光源组件17为环状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组件14可以包括第一灯罩141、第一盖板142和灯条143。其中,第一盖板14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第一灯罩141进行组装,两者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结构;而灯条143则收容于该腔体结构。此时,灯条143可以沿着x方向铺设。灯条143可以与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电连接,以使得灯条143能够发光。进一步地,第一灯罩141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第一盖板142可以由遮光材料制成,以使得灯条143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地通过第一灯罩141透出,从而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4具有一定的光照方向。其中,第一盖板142靠近第一灯罩141的一面还可以设置反光片或涂布反光材料,以使得灯条143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沿着第一光源组件14的光照方向射出,从而增加第一光源组件14的光照强度,并降低第一光源组件14的能耗。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光源组件14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能较小,为了便于第一光源组件14与转轴组件13(具体可以是连接臂133)连接,或者增加两者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光源组件14还可以包括安装板144。其中,安装板144位于第一灯罩141、第一盖板142之间,且至少与第一灯罩141、第一盖板142中的一者连接。进一步地,安装板144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441(图14中不可见,位于安装板144的背面),连接臂133可以经由第三安装孔1441与安装板14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光源组件14与转动组件13之间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组件17可以包括第二灯罩171、第二盖板172及灯环173。其中,第二盖板172可以通过卡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与第二灯罩171进行组装,两者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结构;而灯环173则收容于该腔体结构。灯环173可以与电线15(具体可以是第二电线部152)电连接,以使得灯环173能够发光。进一步地,第二灯罩171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第二盖板172可以由遮光材料制成,以使得灯环173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地通过第二灯罩171透出,从而使得第二光源组件17具有一定的光照方向。其中,第二盖板172靠近第二灯罩171的一面还可以设置反光片或涂布反光材料,以使得灯环173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沿着第二光源组件17的光照方向射出,从而增加第二光源组件17的光照强度,并降低第二光源组件17的能耗。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光源组件17可以与第一光源组件14连接,使得上述很多结构件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件,也可以公用,以便于简化照明装置10的结构。例如:第二灯罩171与第一灯罩14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第二盖板172与第一盖板14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此时,第二灯罩171与第一灯罩141作为一个整体,其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145,第四安装孔145与第三安装孔1441可以在z方向上同轴,以便于连接臂133穿过第一灯罩141(及第二灯罩171)而与安装板144组装连接。再例如:第二光源组件17与第一光源14可以公用安装板144,以使得第二光源组件17与第一光源组件14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转动组件13进行组装。

由于灯环173呈环状,为了便于设置灯环173,第二光源组件17还可以包括辅助板174。其中,辅助板174位于第二灯罩171与第二盖板172之间,且可以至少与第二灯罩171、第二盖板172中的一者连接。进一步地,辅助板174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1741,第二灯罩171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1711。其中,第二环形凸起1711可以穿设于第一环形凸起1741,且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如此设置,以在辅助板174与第二灯罩171组装之后,第二环形凸起1711与第一环形凸起1741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环形的收容槽(图中未标注)。此时,灯环173可以收容于上述收容槽。其中,第一环形凸起1741靠近第二环形凸起1711的一面还可以设置反光片或涂布反光材料,以使得灯环173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沿着第二光源组件17的光照方向射出,从而增加第二光源组件17的光照强度,并降低第二光源组件17的能耗。进一步地,辅助板174开设有第五安装孔1742,第五安装孔1742与第四安装孔145、第三安装孔1441可以在z方向上同轴,以便于连接臂133穿过第一灯罩141(及第二灯罩171)、辅助板174而与安装板144组装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申请所描述的照明装置10仅包括第一光源组件14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言,第一光源组件14的具体结构可以与本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均可以参照本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