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4600发布日期:2020-09-04 17:0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由朝向投影透镜反射光源的光的第一反射体和第二反射体。第一反射体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体的第二反射面非连续地形成,光源和第二反射体的第二反射面配置在比投影透镜的光轴靠下方,因此抑制配光图案的光度下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32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第一反射体和第二反射体单独构成,并且投影透镜由与这两个反射体不同的支撑部件支撑。因此,存在车辆用前照灯的部件件数增大之类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着眼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件数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具有:光源;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体;以及沿光轴方向投影由反射体反射的光的投影透镜;在车辆用灯具中,反射体一体地具有:具备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的反射面的反射部;以及保持投影透镜的透镜保持部,反射面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该第二反射面位于比光源更靠与透镜保持部相反的一侧,且与第一反射面连续地形成,透镜保持部具有与光轴方向正交且保持投影透镜的保持面,第二反射面是以保持面为基准使第二反射面的前端向接近光源的一侧倾斜的面。

发明的效果

这样,反射体一体地具有反射部和透镜保持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反射体单元的概略性的剖视图,是图1的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二反射面的倾斜的说明图,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制造实施例1的反射体单元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

1—车辆用灯具,2—光源,3—散热器(散热部件),31a—光源固定面(固定面),37—第二螺纹孔(螺纹孔),4—反射体单元(反射体),40a—第一单元固定孔(贯通孔、第一贯通孔),41—反射部,41a—反射面,41b—第一反射面,41c—第二反射面,41d—前端,42—透镜保持部,42a—保持面,42b—非保持面,43—连结部,43a—开口部,5—灯罩单元(灯罩),50—第二单元固定孔(第二贯通孔),6—投影透镜,72—单元固定螺钉(螺钉),d—第一倾斜角度(第二反射面41c的倾斜角度),f—第二倾斜角度(非保持面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照射汽车等车辆前方的投影类型的前照灯单元。以下,将实施例1的结构分为“整体结构”、“反射体单元的主要部结构”以及“反射体单元的制造装置”来进行说明。

基于图1和图2对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在车辆的前部的左右两侧经由上下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左右方向用光轴调整机构而设于由灯壳体形成的灯室,在该灯壳体的敞开的前端由外部透镜覆盖。

车辆用灯具1具有光源2、散热器3(散热部件)、反射体单元4(反射体)、灯罩单元5(灯罩)、投影透镜6、光源固定螺钉71、单元固定螺钉72(螺钉)、以及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车辆用灯具1中,将沿反射体单元4、投影透镜6的光轴的方向设为光轴方向z(将投影透镜6侧设为车辆前侧)。并且,在车辆用灯具1中,将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的铅锤方向设为上下方向y,将与光轴方向z以及上下方向y正交的方向设为车宽方向x。

光源2具有发光元件21(例如led)和供电装置22(光源支架)。供电装置22在该车宽方向x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光源固定孔23。光源固定孔23是能够使光源固定螺钉71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固定于散热器3的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在将光源2安装于散热器3时,首先,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21配置于光源固定面31a,之后,供电装置22由光源固定螺钉71固定于散热器3。换言之,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散热器3的光源固定面31a。从点亮控制电路经由供电装置22向发光元件21供给电力,从而光源2点亮或者熄灭。此外,“led”是“lightemittingdiode”的简称。

散热器3是向外部释放由设于上下方向y的上表面31的光源2产生的热的散热部件,固定于灯壳体。散热器3由具有导热性的铝压铸件、树脂等形成。在散热器3的上表面31中的车辆的前侧部分设有光源固定面31a。散热器3从多个散热翅片35向外部散热,该多个散热翅片35设于散热器3的上表面31中的比光源固定面31a靠车辆的后侧部分以及散热器3的下表面32。例如,在该散热翅片35的上下方向y的下方,适当设有送入风的冷却风扇。散热器3在车宽方向x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固定光源固定螺钉71的第一螺纹孔36、固定单元固定螺钉72的第二螺纹孔37(螺纹孔)、以及固定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的第三螺纹孔38。第一螺纹孔36是能够使光源固定螺钉71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第一螺纹孔37是能够使光源固定螺钉72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第一螺纹孔38是能够使光源固定螺钉73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

反射体单元4反射从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反射体单元4在光轴方向z的中间位置且在车宽方向x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单元固定孔40a(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第一单元固定孔40a是能够使单元固定螺钉72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反射体单元4在比第一单元固定孔40a靠光轴方向z的车辆的后侧且在车宽方向x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反射体单元固定孔40b(贯通孔)。反射体单元固定孔40b与第一单元固定孔40a相同,是能够使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穿过的孔。反射体单元4配置在覆盖光源2和散热器3的位置,由单元固定螺钉72和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固定于散热器3。

灯罩单元5切换由投影透镜6投影的投影光的配光图案。即,灯罩单元5切换车辆用灯具1的配光图案。配光图案是近光束配光图案和远光束配光图案。灯罩单元5在该车宽方向x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单元固定孔50(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第二单元固定孔50与第一单元固定孔40a相同,是能够使单元固定螺钉72在与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的孔。灯罩单元5由单元固定螺钉72固定于散热器3。灯罩单元5具有托架51、驱动部52、以及灯罩主体53。驱动部52安装于托架51。

灯罩主体53遮蔽从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并形成近光束配光图案的截止线。灯罩主体53具有旋转轴54、板状的旋转基部55、以及薄板状的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旋转轴54插入于旋转基部55的轴孔。在旋转基部55安装有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第一灯罩部56安装于旋转基部55的上部。第二灯罩部57与第一灯罩部56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并排安装于第一灯罩部56。第一灯罩部56和第二灯罩部57是高度不同的两个水平边缘由倾斜边缘连接而成的形状,以便各自的上缘形成截止线。

灯罩主体53通过驱动部52而能够以旋转轴54为中心旋转地设于托架51。换言之,灯罩主体53以旋转轴54为中心在旋转基部55为立起的旋转姿势、与旋转基部55为横卧的旋转姿势之间进行旋转。灯罩主体53配置为,若旋转基部55成为立起的旋转姿势,则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的上缘位于反射体单元4以及投影透镜6的焦点位置或其附近。在此,“立起的旋转姿势”是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遮蔽到达投影透镜6的光的一部分的旋转姿势。“横卧的旋转姿势”是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未遮蔽到达投影透镜6的光的旋转姿势。即,在旋转基部55为立起的旋转姿势时,灯罩主体53处于近光束位置。另一方面,在旋转基部55为横卧的旋转姿势,灯罩主体53处于远光束位置。

投影透镜6将由反射体单元4反射的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投影至车辆的前方,并且与之协作而形成配光图案。投影透镜6保持于反射体单元4。

基于图1~图4,对反射体单元4的主要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反射体单元4具有反射部41、透镜保持部42、以及连结部43。反射部41、透镜保持部42以及连结部43形成为一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部41在光源2侧的面具备反射从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的反射面41a。反射面41a由曲面形成,在其表面实施了反射处理。反射面41a是以光源2(其中心位置)为第一焦点、以在第一灯罩部56及第二灯罩部57的上缘附近具有第二焦点的椭圆为基本的自由曲面。反射面41a具有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连续地形成。

第一反射面41b是反射面41a中位于透镜保持部42侧的面,是使从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向车辆前侧反射的面。第二反射面41c是反射面41a中位于与透镜保持部42侧相反侧的面,是使从发光元件21射出的光向位于灯罩单元5附近的焦点及其上下方向y的上侧反射的面。

如图2~图4所示,第二反射面41c是以与光轴方向z正交的上下方向y为基准,使反射面41a中位于与透镜保持部42侧相反侧的前端41d、而且第二反射面41c的前端41d向接近光源2的一侧倾斜的面。以下,基于图4对第二反射面41c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将与光轴方向z正交的面设为基准面a,基准面a是在反射面41a中离透镜保持部42最远的第一节平面b。第二反射面41c是比基准面a与反射面41a的接点p靠上下方向y的下侧的面,且是位于比基准面a靠光源2侧的曲面。并且,“使第二反射面41c的前端41d向接近光源2的一侧倾斜的面”是在第二反射面41c中相对于基准面a而言角度最大的位置的第二节平面c。第二反射面41c的第一倾斜角度d是第一节平面b与第二节平面c之间的角度。在此,如图3所示,反射部41是以椭圆形状为基本的剖面,连结该椭圆顶点即椭圆的焦点的长轴e在光轴方向z的透镜保持部42侧向上方倾斜。

如图1等所示,透镜保持部42是环状形状,在其内周面42c设有滚花45(凹凸部)。透镜保持部42具有保持面42a和非保持面42b。保持面42a是保持投影透镜6的面,且是与光轴方向z正交的面。此外,投影透镜6通过熔敷或者粘接而固定于保持面42a。非保持面42b与保持面42a是光轴方向z的相反侧的面。非保持面42b的第二倾斜角度f设定为以保持面42a为基准向反射部41侧倾斜第二反射面41c的第一倾斜角度d以上。例如,非保持面42b的第二倾斜角度f以保持面42a为基准,比第二反射面41c的第一倾斜角度d倾斜1~10度(例如2度)。

连结部43配置在反射部41与透镜保持部42之间。连结部43具有开口部43a。开口部43a形成于连结部43的上下方向y的上侧。在连结部43的光源2侧的内表面43b设有滚花45(凹凸部)。

滚花45是为了不形成不希望的配光图案而设置的部件,使光散射。

基于图3和图5对反射体单元4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反射体单元4由制造装置8制造。制造装置8在树脂注射成形方法中使用。制造装置8具有金属模9。

金属模9对在空腔空间内熔融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金属模9具有固定于固定框91的固定模91a、固定于可动框92的可动模92a、以及滑动模93。此外,在金属模9适当设有用于透气的透气孔。在此,空腔空间是通过金属模9的合模而由固定模91a、可动模92a以及滑动模93形成的空间。

固定模91a的固定侧空腔91b是指固定模91a的位于反射体单元4的上侧部分以及连结部43的开口部43a的镂空面。此外,在固定框91适当设有铸入口,在固定模91a适当设有连结铸入口和固定侧空腔91b的浇口。

可动框92设为能够与可动模92a一起在非保持面42b延伸的方向往复移动。在此,“非保持面42b延伸的方向”与制造时的铅锤方向即可动方向m一致,不与上下方向y一致。此外,可动框92的移动由液压缸进行,液压缸由可动框控制器控制。可动模92a的可动侧空腔92b是指可动模92a的主要位于反射面41a、比连结部43的开口部43a靠下侧的内表面43b部分以及非保持面42b的镂空面(空间)。

滑动模93设为能够沿滑动方向s滑动。在此,“滑动方向s”不是与可动方向m正交而是与所成形的保持面42a正交的方向(光轴方向z),成为可动方向m以及与可动方向m交叉的水平方向h(图3的椭圆的长轴e的方向)之间的角度方向。此外,滑动模93的移动由液压缸进行,液压缸由滑动模控制器控制。滑动模93的滑动侧空腔93b是指滑动模93的主要位于透镜保持部42的环状形状的内周面42c以及保持面42a的镂空面(空间)。

以下,对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以下,将实施例1的作用分为“树脂注射成形方法(制造方法)的动作作用”、“安装作用”、以及“车辆用灯具1的特征作用”进行说明。

基于图3和图5对树脂注射成形方法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固定模91a与可动模92a的开模状态或者固定模91a与可动模92a的合模状态下,滑动模93向滑动方向s的接近固定模91a以及可动模92a的方向移动,从而滑动模93配置于可动模92a(滑动模配置工序)。接着,在滑动模配置后成为开模状态时,可动框92向可动方向m的下方向移动,从而可动模92a与固定模91a合模(合模工序)。

接着,在滑动模配置后或者合模后,熔融的树脂材料从铸入口通过浇口而填充到空腔空间内,树脂材料被冷却(填充冷却工序)。此外,填充树脂材料时,铸入口的树脂材料由铸入活塞向浇口推入。由此,从浇口向空腔空间内填充(注入)被加压的树脂材料(压入树脂材料)。接着,填充冷却后,滑动模93向滑动方向s的远离固定模91a以及可动模92a的方向移动,从固定模91a以及可动模92a拆下滑动模93(滑动模拆下工序)。接下来,拆下滑动模93之后,可动框92向可动方向m的上方向移动,可动模92a从固定模91a开模(开模工序)。并且,在金属模9开模后,取出作为成形品的反射体单元4(成形品取出工序)。

这样,利用金属模9形成反射体单元4。并且,利用一个可动模92a连续地形成第一反射面41b以及第二反射面41c。此外,第一单元固定孔40a以及反射体单元固定孔40b的孔的倾斜形成为与可动方向m一致的倾斜。

例如,在仅形成具有基于反射的配光功能不同的两个反射面的反射体的情况下,由一个可动模(以下称为“一个模”。)成形两个反射面。此外,两个反射面设计成如实施例1那样连续、或者如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那样非连续。另外,在该制造时,光轴方向设为与图1的方向相同。该情况下,如果将拆下一个模的移动方向设定为光轴方向,则能够由一个模成形两个反射面。

另一方面,例如,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除第一反射体和第二反射体以外,支撑投影透镜的支撑部件也独立构成。因此,为了减少部件件数,将具有基于反射的配光功能不同的两个反射面的反射体和透镜保持部(支撑部件)成形为一体。在这样成形的情况下,利用一个模成形两个反射面。此外,与仅成形反射体的情况相同地设计两个反射面。该情况下,需要考虑一个模的移动方向、和成形安装透镜保持部的透镜的保持面的模的移动方向。在此,安装透镜保持部的透镜的保持面需要成形为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因此,无法向光轴方向的透镜保持部侧移动一个模,所以沿与光轴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移动一个模。并且,若为了拆下一个模而沿上下方向移动,则无法利用该一个模的移动成形两个反射面中的第二反射面。此外,反射体的反射面整体是以椭圆形状为基本的剖面,在该椭圆的长轴与光轴方向平行或者在光轴方向的透镜保持部侧向下方倾斜的情况下,沿上下方向移动一个模,也能够由一个金属模成形两个反射面。

针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第二反射面41c是以与光轴方向z(滑动方向s)正交的保持面42a为基准使第二反射面41c的前端41d向接近光源2的一侧倾斜的面。并且,非保持面42b的第二倾斜角度f设定为以保持面42a为基准向反射部41侧倾斜第二反射面41c的第一倾斜角度d以上。因此,可动模92a的移动方向能够设定为可动方向m(非保持面42b延伸的方向)。即,在开模时,通过使可动模92a向可动方向m相同的方向移动,能够连续地成形第一反射面41b以及第二反射面41c。换言之,在开模时,可动模92a向不与光轴方向z正交的可动方向m移动,因此即使可动模92a移动也能够成形第二反射面41c。因此,在一体成形反射部41和透镜保持部42时,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由一个可动模92a成形。因此,在由一个可动模92a成形反射面41a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第二反射面41c的设计自由度。

基于图1对安装作用进行说明。

在散热器3至少固定有光源2、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单元5。首先,散热器3固定于夹具。之后,在散热器3,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向光源固定面31a固定发光元件21。接着,供电装置22以使其开口部与发光元件21的上下方向y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于散热器3。接着,使光源固定孔23与第一螺纹孔36一致。之后,在使其一致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插通光源固定螺钉71。并且,利用光源固定螺钉71将供电装置22固定于散热器3。

接下来,在散热器3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配置灯罩单元5,之后,配置保持有投影透镜6的反射体单元4。接着,使第二螺纹孔37与第一单元固定孔40a及第二单元固定孔50一致。之后,在使其一致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插通单元固定螺钉72。并且,利用单元固定螺钉72将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单元5固定于散热器3。

接着,使第三螺纹孔38与反射体单元固定孔40b一致。之后,在使其一致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插通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并且,利用单元固定螺钉72和反射体单元固定螺钉73将反射体单元4可靠地固定于散热器3。此外,第一单元固定孔40a以及反射体单元固定孔40b的孔相比上下方向y更加倾斜,但能够从上下方向y的上侧穿过各固定螺钉72、73。

这样,光源2、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单元5的向散热器3的配置方向、以及穿过各固定螺钉71、72、73的方向能够统一成同一方向。换言之,在由夹具固定散热器3之后,不由别的夹具固定散热器3,就能相对于散热器3在一方向上安装多个部件(光源2、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单元5)。

例如,在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相对于支撑部件安装第一反射体、第二反射体、光源的供电装置等时,必须从多个方向安装,安装作业变得烦杂。

针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相对于散热器3在一方向上安装多个部件。因此,光源2、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单元5简单地安装于散热器3。除此以外,能够将单元固定螺钉72并用于反射体单元4与灯罩单元5的固定。并且,利用通用的单元固定螺钉72来相对于散热器3安装反射体单元4和灯罩单元5。

基于图1~图4对车辆用灯具1的特征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除第一反射体和第二反射体以外,支撑投影透镜的支撑部件也独立构成。因此,存在车辆用前照灯的部件件数增之类的问题。

针对于此,如图3所示,实施例1的反射体单元4一体地具有具备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的反射部41、以及保持投影透镜6的透镜保持部42。因此,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除此以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2~图4所示,第二反射面41c是以与光轴方向z正交的保持面42a为基准使第二反射面41c的前端41d向接近光源2的一侧倾斜的面。因此,反射部41中的椭圆的长轴e在光轴方向z的透镜保持部42侧向上方倾斜。

在此,越接近发光元件21的反射面41a,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束射入得越多。并且,在实施例1中,由于椭圆的长轴e在光轴方向z的透镜保持部42侧向上方倾斜,因此与椭圆的长轴不倾斜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大接近发光元件21的反射面41a(尤其是第二反射面41c)的面积。因此,与椭圆的长轴不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束。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束的损失。

如图3等所示,在实施例1中,反射体单元4在反射部41与透镜保持部42之间一体地具有连结部43。即,利用连结部43,能够调整反射部41与透镜保持部42的距离。因此,能够调整反射面41a的反射所产生配光。除此以外,即使追加设置连结部43,通过设定非保持面42b的第二倾斜角度f,也能够一体地形成反射体单元4。因此,能够调整连结部43的光轴方向z的长度。

在实施例1中,连结部43在上下方向y的上侧具有开口部43a。由光源2产生的热向反射体单元4内的上下方向y的上侧上升。因此,能够向外部释放反射体单元4内的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例1的车辆用灯具1可得到下述列举的效果。

(1)具有:光源2;反射从光源2射出的光的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以及沿光轴方向z投影由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反射的光的投影透镜6。在该车辆用灯具1中,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一体地具有:具备反射从光源2射出的光的反射面41a的反射部41;以及保持投影透镜6的透镜保持部42。反射面41a具有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该第二反射面41c位于比光源2更靠与透镜保持部42相反的一侧,且与第一反射面41b连续地形成。透镜保持部42具有与光轴方向z正交且保持投影透镜6的保持面42a。第二反射面41c是以保持面42a为基准使第二反射面41c的前端41d向接近光源2的一侧倾斜的面(第二节平面c)。因此,能够提供减少部件件数的车辆用灯具1。除此以外,能够抑制来自发光元件21的光束的损失。

(2)透镜保持部42具有保持面42a和非保持面42b,该非保持面42b是与保持面42a在光轴方向z上相反侧的面。非保持面42b的角度(第二倾斜角度f)设定为以保持面42a为基准向反射部41侧倾斜第二反射面41c的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d)以上。因此,在一体成形反射部41和透镜保持部4时,能够利用一个可动模92a成形第一反射面41b和第二反射面41c。

(3)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在反射部41与透镜保持部42之间一体地具有连结部43。因此,能够调整反射面41a的反射的配光。

(4)连结部43具有开口部43a。因此,能够像外部释放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内的热。

(5)车辆用灯具1具有使由光源2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散热器3)、以及螺钉(单元固定螺钉72)。散热部件(散热器3)具有光源2(发光元件21)的固定面(光源固定面31a)、以及固定螺钉(单元固定螺钉72)的螺纹孔(第二螺纹孔37)。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具有贯通孔(第一单元固定孔40a),该贯通孔能够使螺钉(单元固定螺钉72)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固定面(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因此,能够相对于散热部件(散热器3)简单地安装光源2和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

(6)车辆用灯具1具有遮蔽从光源2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灯罩(灯罩单元5)。将贯通孔设为第一贯通孔(第一单元固定孔40a)。灯罩(灯罩单元5)具有第二贯通孔(第二单元固定孔50),该第二贯通孔能够使螺钉(单元固定螺钉72)在与将光源2(发光元件21)安装于固定面(光源固定面31a)时的方向(上下方向y)相同的方向上穿过。因此,利用通用的螺钉(单元固定螺钉72),能够相对于散热部件(散热器3)安装反射体单元4和灯罩(灯罩单元5)。除此以外,能够相对于散热部件(散热器3)简单地安装光源2、反射体(反射体单元4)以及灯罩(灯罩单元5)。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各方案所涉及的发明的主旨,就允许设计的变更、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反射体单元4具有连结部43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反射体单元也可以不具有连结部,也可以加长透镜保持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来代替连结部。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开口部43a形成于连结部43的上下方向y的上侧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开口部也可以形成于连结部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和左侧双方或者单方。此外,开口部也可以不形成于连结部。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发光元件21配置于光源固定面31a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发光元件配置于基板,供电装置(光源)从上下方向的上侧夹住基板并将发光元件配置于固定面(光源固定面)。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反射体单元4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采用制造装置8以及(树脂)注射成形方法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反射体单元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也可以采用基于重力的压力的铸造装置以及铸造方法。总之,反射体单元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通过铸造来制造即可。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将形成反射体单元4的材料设为树脂材料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形成反射体单元4的材料设为金属材料。在设为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反射体单元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既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地采用注射成形,也可以采用基于重力的压力的铸造。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将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应用于照射汽车等车辆前方的投影类型的前照灯单元的例子。但是,如果是具备光源、一体地具有反射部和透镜保持部的反射体、以及投影透镜的车辆用灯具,则本公开的车辆用灯具1也可以是车辆所使用的其它车辆用灯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