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0433发布日期:2020-09-15 19:1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夜景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是一种设置于建筑物外侧,用于在夜晚实现对于建筑物的照明凸显出建筑物外形轮廓的照明系统。

现有的建筑物立体照明系统一般通过在建筑物的外侧设置多个聚光灯,夜间时,聚光灯打开,通过不同颜色的聚光灯对建筑物进行罩设,实现对于建筑物的立体夜景照明,使得建筑物在夜间看起来更加美观。

但是上述照明系统由于需要长时间进行开灯照明,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具有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侧的夜景照明装置以及设置于建筑物外侧壁且沿其高度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反光装置,所述夜景照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外侧壁的多个聚光灯,所述聚光灯沿建筑物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反光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建筑物外侧的镜面反光板以及漫反光板,建筑物的外侧壁开设有供反光装置安装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顶部设置有供镜面反光板安装的反光平面,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漫反光板安装的照明平面,所述反光平面与照明平面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建筑物的外侧设置多个聚光灯,当夜晚到来且周围光照强度较低时,聚光灯开启,聚光灯照射于建筑物的外侧,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且通过位于建筑物外侧的反光装置实现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光亮以及聚光灯光亮的再次反射,使得建筑物位于安装凹槽位置的亮度大于聚光灯罩设于墙面上的亮度,从而使得位于建筑物外侧安装凹槽内的放光装置能够在夜晚凸显出建筑物的外形轮廓,实现对于建筑物的立体夜景照明;当周围存在较多的其他建筑物且它们的光照强度较强时,在不开启聚光灯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建筑物的光照照射于反光装置上时,通过镜面反光板进行反光并且通过漫反光板将光照罩设于其他位置,使得人肉眼能够观察到安装凹槽位置的光照,即可勾勒出建筑物的外部轮廓,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从而降低了聚光灯的开启时长以及开启时间,延长了聚光灯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减少了开启聚光灯所需要的电力消耗,更加的绿色环保;且通过设置安装凹槽,当白天太阳照射时,无法照射到位于安装凹槽内的反光装置上,从而降低了建筑物在白天反光造成建筑物炫目的概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入射凹槽,所述入射凹槽的底部向下倾斜设置且连通安装凹槽,所述入射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加强反光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入射凹槽,使得聚光灯产生的光照能够更大限度的进入到安装凹槽内,从而提升了反光装置接收外部光照之后对外部光照进行反射之后的光照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建筑物的高度开设的多个安装凹槽的外侧壁均设置有第一亚克力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亚克力板,从而外部光照进入到安装凹槽内时光照更加均匀,且通过反光装置反光之后的光照也能够更加均匀地向下照射,实现对于建筑物的立体照明;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亚克力板的颜色,能够对建筑物外侧的立体照明灯光的颜色进行调整,通过不同颜色的第一亚克力板的搭配,使得建筑物外侧的立体夜景照明装置能够更加富有层次感,且视觉效果更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还包括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底部的led灯带,所述led灯带的发光面朝向安装凹槽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部光照强度不够时,能够通过led灯带对安装凹槽内的光照强度进行补足,且能够使得荧光粉吸收来自led灯带的光照,使得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光照效果,从而使得位于安装凹槽内的反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能够达到建筑物夜景照明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且由于led灯带的耗能相较于聚光灯要小的多,故进一步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亚克力板顶部的荧光组件,所述荧光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亚克力板固定的安装带以及设置于安装带内的荧光粉,所述荧光粉填充于所述安装带内,所述安装带固定于第一亚克力板的顶部且与所述安装凹槽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荧光组件,当外部的光照强度不够时,能够通过荧光组件能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光照效果,通过荧光产生的光照配合led灯带的光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反光装置整体的光照强度,使得光照强度能够达到建筑物夜景照明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建筑物夜景照明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当外部光照强度相对较弱时,荧光粉的亮度配合反光装置的亮度足够时,则可以不开启led灯带以及聚光灯,从而进一步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与外部市政电路连接的光照度传感器、连接光照度传感器的第一控制器以及连接led灯带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有聚光灯串联,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led灯带串联,所述光照度传感器设置于安装凹槽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光照度传感器检测到外部光照强度较强且能够通过反光装置反射已有外部光线实现对于建筑物夜景立体照明需要时,第一控制器关闭,聚光灯不工作,节约了照明所需要的电能;当光照强度一般,外部光照仅仅能够提供较为昏暗的对于建筑物的立体照明效果时,第二控制器开启,led灯带工作,通过荧光粉以及led灯带的共同光照,实现对于不足的灯光的补足,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立体照明;当外部环境较为昏暗时,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二控制器同时连通,实现对于建筑物外部轮廓的立体照明,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建筑物上设置有多个窗户,每一所述窗户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户顶部朝向建筑物外侧的灯条以及设置于窗户外侧的反光件,所述反光件为一向下倾斜的光滑镜面,所述灯条的发光部分朝向反光件的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夜晚时,照明组件发光,产生的光照通过反光建发射后形成向下照射的光照,从而在窗户的边沿处形成较好的照明效果,与建筑物上的反光装置以及夜景照明装置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效果,使得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且能够通过控制反光件的角度以及大小对于建筑物窗户部位的照明组件的可视范围进行控制,降低了建筑物外侧的夜景照明系统造成光污染的概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滑镜面朝向靠近窗户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且光滑镜面朝向远离窗户的一侧向下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灯板上照射出来的光线通过光滑镜面的反射之后形成向下照射的光路,从而使得仅有靠近到建筑物较近位置的人才能够看到建筑物设置于窗户上的夜景照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建筑物外侧的夜景照明系统造成光污染的概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亚克力板,所述第二亚克力板与所述灯条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条产升的光照照射于第二亚克力板上后通过第二亚克力板进行一定程度的导光,使得透过第二亚克力板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当经过第二亚克力板后的光线照射于反光件上时能够更好地将光照向下导光,使得位于地面上的人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建筑物的外部轮廓,且在白天时,日光无法罩设到反光件上,降低了日光通过反光件进行反射的概率,从而降低了位于建筑物周围的人被日光照射导致炫目的概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亚克力板的轴向高度小于反光件的轴向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反光件能够在反射灯条照射出来的光照的同时,能够对外部环境中的光线进行反射。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夜景照明装置以及反光装置,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通过设置荧光组件,进一步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通过设置led灯带,进一步节约了使用照明系统实现对于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所需要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夜景照明装置;11、聚光灯;2、反光装置;21、镜面反光板;22、漫反光板;23、加强反光板;3、发光装置;31、led灯带;32、荧光组件;321、安装带;322、荧光粉;4、检测装置;41、光照度传感器;42、第一控制器;43、第二控制器;5、建筑物;51、安装凹槽;511、第一亚克力板;52、入射凹槽;53、窗户;54、照明组件;541、灯条;542、反光件;543、第二亚克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高效节能建筑立体夜景照明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5外侧的夜景照明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5外侧壁且沿其高度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反光装置2、设置于反光装置2内的发光装置3以及用于对周围光照强度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4。

夜景照明装置1包括设置于建筑物5外侧壁的多个聚光灯11,聚光灯11沿建筑物5外侧壁周向间隔设置,且与外部市政电网连接,实现对于聚光灯11的供电。

参照附图1和附图2,建筑物5的外侧壁开设有供反光装置2安装的安装凹槽51,安装凹槽51的底部设置有入射凹槽52,入射凹槽52的底部向下倾斜设置且连通安装凹槽51。沿建筑物5的高度开设的多个安装凹槽51的外侧壁均设置有第一亚克力板511。安装凹槽51的顶部设置有反光平面511,安装凹槽51的侧壁设置有照明平面512。反光平面511与照明平面512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反光装置2包括安装于反光平面511上的镜面反光板21、安装于照明平面512上的漫反光板22以及设置于入射凹槽52底部的加强反光板23,镜面反光板21以及漫反光板22分别设置于反光平面511以及照明平面512上。

发光装置3包括设置于第一亚克力板511底部的led灯带31以及设置于第一亚克力板511顶部的荧光组件32。

led灯带31为由一根电线串联多个led灯珠形成,避免了led灯带31的设置对外部光照进入反光装置2内造成影响,且led灯带31沿第一亚克力板5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所有led灯带31均固定于第一亚克力板511的底部位置,进一步避免了led灯带31的设置对反光装置2的正常进光造成影响。

led灯带31的发光面朝向安装凹槽51的一侧,从而使得led灯带31产生的灯光能够于反光装置2内进行反射后透过第一亚克力板511进行透射,使得led灯带31产生的光照在照射于第一亚克力板511上时更加均匀。

荧光组件32包括与第一亚克力板511固定的安装带321以及设置于安装带321内的荧光粉322。荧光粉322填充于安装带321内,安装带321固定于第一亚克力板511的顶部且与安装凹槽51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带321与第一亚克力板511一体成型设置,第一亚克力板511与安装凹槽51之间采用膨胀螺栓进行连接,且直接固定于建筑物5外侧壁。

因荧光粉322的光照强度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故能够通过间歇性开启led灯带31对荧光粉322的光照进行补充,同时能够实现对于建筑物5外景照明的组合变化,从而使得建筑物5夜景照明系统具有更加多样性的变化。

参照附图2,检测装置4包括与外部市政电路连接的光照度传感器41、连接光照度传感器41的第一控制器42以及连接led灯带31的第二控制器43,第一控制器42与所有聚光灯11串联,第二控制器43与led灯带31串联。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42以及第二控制器43优选为单片机。

参照附图1和附图2,当光照度传感器41检测到外部光照强度较强且能够通过反光装置2反射已有外部光线实现对于建筑物5夜景立体照明需要时,第一控制器42关闭,聚光灯11不工作,节约了照明所需要的电能;当光照强度一般,外部光照仅仅能够提供较为昏暗的对于建筑物5的立体照明效果时,第二控制器43开启,led灯带31工作,通过荧光粉322以及led灯带31的共同光照,实现对于不足的灯光的补足,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对于建筑物5的立体照明;当外部环境较为昏暗时,第一控制器42以及第二控制器43同时连通,实现对于建筑物5外部轮廓的立体照明,使得建筑物5看起来更加美观。

参照附图3,建筑物5上设置有多个窗户53,每一窗户53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组件54,照明组件54包括设置于窗户53顶部朝向建筑物5外侧的灯条541以及设置于窗户53外侧的反光件542,反光件542为一向下倾斜的光滑镜面,灯条541的发光部分朝向反光件542的一侧设置。光滑镜面朝向靠近窗户53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灯条54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亚克力板543,第二亚克力板543与灯条541贴合。第二亚克力板543的轴向高度小于反光件542的轴向高度。

参照附图2和附图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为不同位置的第一亚克力板511和第二亚克力板543的颜色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通过第一亚克力板511以及第二亚克力板543的光照颜色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建筑物5的外侧能够产生不同颜色的照明光条,使得建筑物5看起来更加美观,达到更好的夜景照明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在建筑物5的外侧设置多个聚光灯11,当夜晚到来且光照强度较低时,聚光灯11开启,聚光灯11照射于建筑物5的外侧,实现对于建筑物5的夜景照明;且通过位于建筑物5外侧的反光装置2实现对于周边环境产生的光亮以及聚光灯11光亮的再次反射,使得位于建筑物5外侧安装凹槽51内的放光装置能够在夜晚凸显出建筑物5的外形轮廓,实现对于建筑物5的立体夜景照明;当周围的其他建筑物5的光照强度较强时,在不开启聚光灯11的情况下即可勾勒出建筑物5的外部轮廓,实现对于建筑物5的夜景照明,从而降低了聚光灯11的开启时长以及开启时间,延长了聚光灯11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减少了开启聚光灯11所需要的电力消耗,更加的绿色环保。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