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8873发布日期:2020-09-01 18:3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导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在生产时需要多个工人进行理线,在后端组装工艺时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容易出现铆压灯头漏边线以及边线与灯头接触不良等情况,传统的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组装起来较为步骤繁琐,组装慢,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解决了传统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不便于自动化生产,容易出现铆压灯头漏边线以及边线与灯头接触不良等情况,生产成本高,无法批量生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包括灯杯壳体,所述灯杯壳体的内侧安装有环形铝片,所述环形铝片的内侧安装有光源板,所述光源板上固定安装有七个灯珠,所述光源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光源板上还固定安装有芯片和桥堆,所述光源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电解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铝片的外周面与灯杯壳体的内周面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板的外周面与环形铝片的内周面抵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固定安装于光源板的中部,所述第二端子固定安装于光源板上表面的外周边缘处,且第二端子的一端与环形铝片的内周面接触导电。

进一步的,七个所述灯珠呈圆周阵列分布于光源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底座、第一上板、第二上板,所述第一上板、第二上板均,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平板和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分别位于支撑平板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且支撑平板和四个支撑脚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上板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支撑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上板包括第二水平段、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水平段、第二倾斜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二倾斜段的顶部开设有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桥堆的一端与第一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l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桥堆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n线端电性连接;七个所述灯珠与控制ic串联后与电解电容并联,并通过导线接入桥堆的另外两端;所述控制ic安装于光源板上,所述控制ic与芯片电性连接,所述芯片与灯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省掉一根导线、贴片费用、插线费用、三个工人以及理线工时,同时在后端组装工艺时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避免出现铆压灯头漏边线,以及边线与灯头接触不良等情况,该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组装方便快速,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同时满足大批量生产,有效改善生产成本的压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电路图;

图中:1、灯杯壳体;2、环形铝片;3、光源板;4、灯珠;5、第一端子;51、底座;511、支撑平板;512、支撑脚;52、第一上板;521、第一水平段;522、第一倾斜段;53、第二上板;531、第二水平段;532、第二倾斜段;6、第二端子;7、芯片;8、桥堆;9、电解电容;10、控制i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包括灯杯壳体1,所述灯杯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环形铝片2,所述环形铝片2的内侧安装有光源板3,所述光源板3上固定安装有七个灯珠4,所述光源板3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所述光源板3上还固定安装有芯片7和桥堆8,所述光源板3上还固定安装有电解电容9。

所述环形铝片2的外周面与灯杯壳体1的内周面通过胶水粘接固定。

所述光源板3的外周面与环形铝片2的内周面抵接固定。

所述第一端子5固定安装于光源板3的中部,所述第二端子6固定安装于光源板3上表面的外周边缘处,且第二端子6的一端与环形铝片2的内周面接触导电。

七个所述灯珠4呈圆周阵列分布于光源板3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端子5包括底座51、第一上板52、第二上板53,所述第一上板52、第二上板53均,固定安装于底座51的上表面,所述底座51包括支撑平板511和四个支撑脚512,四个所述支撑脚512分别位于支撑平板511底部的四个边角位置处,且支撑平板511和四个支撑脚512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上板52包括第一水平段521、第一倾斜段522,所述第一水平段521、第一倾斜段52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水平段5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支撑平板5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上板53包括第二水平段531、第二倾斜段532,所述第二水平段531、第二倾斜段53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水平段521、第二水平段53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倾斜段522、第二倾斜段532,所述第二倾斜段532的顶部开设有通槽。

所述桥堆8的一端与第一端子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5的一端与外部电源的l线端电性连接,所述桥堆8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的n线端电性连接;七个所述灯珠4与控制ic10串联后与电解电容9并联,并通过导线接入桥堆8的另外两端,所述控制ic10型号为bp5131hsop-8;所述控制ic10安装于光源板3上,所述控制ic10与芯片7电性连接,所述芯片7与灯珠4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生产该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时,先将灯珠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芯片7、桥堆8和电解电容9安装在光源板3上,在灯杯壳体1的内周面和环形铝片2均涂抹上固定胶水,并将环形铝片2嵌入灯杯壳体1的内侧,待环形铝片2和灯杯壳体1之间的胶水凝固后,将装有灯珠4、第一端子5、第二端子6、芯片7、桥堆8和电解电容9的光源板3与环形铝片2的内圈对齐,并将光源板3压入环形铝片2内侧,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可以省掉一根导线、贴片费用、插线费用、三个工人以及理线工时,同时在后端组装工艺时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避免出现铆压灯头漏边线,以及边线与灯头接触不良等情况,该灯具用交流端单导线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组装方便快速,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同时满足大批量生产,有效改善生产成本的压力,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