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光照明铝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6617发布日期:2020-08-25 19: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全周光照明铝基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周光照明铝基板。



背景技术:

半导体照明技术是第三代照明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照明技术,其显著的优势包括更节能、更环保、体积更小、可以实现智能化控制等等。半导体照明产品中,发光二极管(led)产品已经实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对节能减排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品也已经有部分应用案例,还在不断提高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照明产品是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的通用电器产品,最为普遍使用的就是球泡灯,其主要特点为出光角度大于180度的全周光照明。消费者的长期使用习惯,已经将能实现全周光照明最为电器产品的一个标准配置。因此,在半导体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照明产品时,能够实现全周光照明已经成为必备要求之一。但是,不管是led还是oled光源,在最为常用的封装结构下,出光角度都小于180度,无法依靠光源本身实现全周光照明产品,必须通过照明产品内部的二次光学设计实现全周光照明。虽然,有灯丝封装形式的led封装可以实现全周光发光,但是面临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等不足,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在led照明产品中,最为常用的方式,依然是将光源设置于铝基板上,铝基板进一步安装在散热结构件上,实现光电热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仅成本低、性能好,而且便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易于生产、集成度好的全周光照明铝基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周光照明铝基板,包含水平基板部、折弯基板部、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通槽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水平基板部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折弯基板部上表面,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均设置有发光面,第一光源的发光面平行于所述水平基板部,第二光源的发光面平行于所述折弯基板部,所述折弯基板部呈细长条状,所述折弯基板部的根部与水平基板部连接,所述折弯基板部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进行折弯,所述折弯基板部未与水平基板部连接的侧边均被通槽部环绕。

所述折弯基板部设置有若干根,所述若干根折弯基板部环绕水平基板部的垂直对称中心轴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光源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第一光源环绕水平基板部的垂直对称中心轴呈圆周对称分布。

所述折弯基板部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从而使得第二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水平基板部所在平面形成夹角。

所述折弯基板部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从而使得所述折弯基板部离开所述通槽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折弯基板部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所述折弯角度大于10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折弯基板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水平基板部直径的一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均为led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焊接在水平基板部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焊接在折弯基板部上表面,所述每根折弯基板部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光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为led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焊接在水平基板部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为oled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贴附在折弯基板部上表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尺寸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尺寸不相同,所述第二光源为长条形光源,第二光源的发光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面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全周光照明铝基板,在加工过程中为平板状,当所述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安装在所述全周光照明铝基板上之后,将折弯基板部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使得所述折弯基板部离开所述通槽部,从而全周光照明铝基板变成立体构造,所述第一光源垂直向上照射,第二光源向外侧照射,使得全周光照明铝基板整体的出光角度大于180度,实现全周光照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全周光照明铝基板折弯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全周光照明铝基板折弯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全周光照明铝基板折弯后侧视图。

图4为沿图2中a-a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全周光照明铝基板折弯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全周光照明铝基板,包含水平基板部1、折弯基板部3、第一光源2、第二光源4、通槽部5,所述第一光源2设置于水平基板部1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4设置于折弯基板部3上表面,第一光源2、第二光源4均设置有发光面,第一光源2的发光面平行于所述水平基板部1,第二光源4的发光面平行于所述折弯基板部3,所述折弯基板部3呈细长条状,所述折弯基板部3的根部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所述折弯基板部3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1进行折弯,所述折弯基板部3未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的侧边均被通槽部5环绕。

所述折弯基板部3设置有4根,所述4根折弯基板部3环绕水平基板部1的垂直对称中心轴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光源2设置有4个,所述4个第一光源2环绕水平基板部1的垂直对称中心轴呈圆周对称分布。

所述折弯基板部3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1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从而使得第二光源4的发光面与所述水平基板部1所在平面形成夹角。

所述折弯基板部3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1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从而使得所述折弯基板部3离开所述通槽部5。

所述折弯基板部3可以绕其根部所述与水平基板部1连接位置相对于水平基板部1进行顺时针方向折弯,所述折弯角度大于10度。

所述折弯基板部3的长度小于所述水平基板部1直径的一半。

所述第一光源2与第二光源4均为led光源,所述第一光源2焊接在水平基板部1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4焊接在折弯基板部3上表面,所述每根折弯基板部3上表面设置有1个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2与第二光源4尺寸相同。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光源2与第二光源4尺寸不相同,所述第二光源4为长条形光源,第二光源4的发光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光源2的发光面尺寸。

所述第一光源2为led光源,所述第一光源2焊接在水平基板部1上表面,所述第二光源4为oled光源,所述第二光源4贴附在折弯基板部3上表面。

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