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0532发布日期:2021-06-18 16: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效散热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灯相对于传统白炽灯具有高效、节能等明显优势,故采用led灯替换传统灯具已成为趋势。但是,由于led灯相对于白炽灯还设置有芯片、驱动电路等部件,需要占用较多空间;另,该led灯中电路及灯光将产生热量,如不及时散热会使得灯体内部温度越来越高,会加速led老化,甚至会导致led灯烧毁。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103486468a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包括:灯头、灯罩、散热芯柱、驱动电路以及若干led灯珠;所述灯头与灯罩组合形成封闭空间,置于所述封闭空间的散热芯柱由灯头处延伸而出;所述散热芯柱靠近灯头处容置有驱动电路,所述散热芯柱的表面铺设有若干led灯珠。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散热芯柱传导至灯头及灯罩上,由灯头及灯罩自然散发热量,无需另外再设置散热设备,结构简单并可降低成本。

现有技术中可以达到对led灯的散热效果,但是不能调节散热功能,led灯在使用时会呈现的效果为逐渐变热,根据led灯功率不同变热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而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只能够开启或者关闭,不能根据led灯内的温度高低来调节散热设备,影响到散热效果的实用性,而且在led灯具内温度过高时也只能关闭led灯,否则会影响led灯的寿命甚至使led灯长时间高温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灯具机构、散热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灯具机构和散热机构均设置在固定机构内,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的外部,所述灯具机构设置在散热机构的下方,所述散热机构的工作端对应灯具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覆盖在散热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承载箱、下承载箱、方形承载板、圆形承载板和四根固定柱,所述上承载箱间隔设置在下承载箱的顶部,所述下承载箱的两侧上均设有第一圆形孔,所述方形承载板设置在上承载箱与下承载箱之间,所述方形承载板上设有大圆形孔以及四个小圆形孔,所述大圆形孔设置在方形承载板的中间,四个所述小圆形孔分别设置在方形承载板的四个角落,所述圆形承载板设置在大圆形孔内,所述圆形承载板与方形承载板间隔设置,四根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分别设置在圆形承载板的四个方位,四个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均设置在下承载箱内的底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具机构包括led灯、灯罩和温度传感器,所述led灯设置在圆形承载板的底部,所述灯罩围绕led灯设置圆形承载板的底部,所述灯罩上设有若干的散热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散热机构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led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常驻散热部件、调节散热部件和制冷散热部件,所述常驻散热部件设置在第一圆形孔内,所述调节散热部件设置在方形承载板与圆形承载板的顶部,所述调节散热部件的工作端设置在小圆形孔内,所述制冷散热部件设置在圆形承载板的底部,所述常驻散热部件和调节散热部件的工作端在工作时均对应灯罩和led灯,所述制冷散热部件设置在灯罩的两侧,所述常驻散热部件在使用时不会关闭,所述调节散热部件和制冷散热部件在使用通过温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否开启,所述调节散热部件和制冷散热部件一般都是处于温度过高时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常驻散热部件包括两个固定散热风扇,两个所述固定散热风扇分别设置在第一圆形孔内,两个所述固定散热风扇的工作端对应灯罩,两个所述固定散热风扇跟随led灯的开启或者关闭来决定固定散热风扇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散热部件包括电机、底座、转动盘、四个连接杆、四个连接块和四个调节风扇,所述底座呈竖直状设置在圆形承载板的顶部,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盘连接,所述转动盘设置在圆形承载板顶部,四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对称分布在转动盘的两侧,四个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分别铰接在连接杆的另一端上,四个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调节风扇上,四个所述调节风扇分别设置在小圆形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散热部件包括两个继电器和两个导冷片,每个所述导冷片上均设有一个继电器,两个所述导冷片分别设置在灯罩的两侧,所述导冷片的工作端朝向下承载箱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防护网,两个所述防护网均覆盖固定散热风扇并且设置在下承载箱两侧外部的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包括固定机构、灯具机构、散热机构和防护机构,灯具机构和散热机构均设置在固定机构内,防护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的外部,灯具机构设置在散热机构的下方,散热机构的工作端对应灯具机构,防护机构覆盖在散热机构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led灯内的温度高低来调节散热设备,影响到散热效果的实用性,而且在led灯具内温度过高时也只能关闭led灯,否则会影响led灯的寿命甚至使led灯长时间高温而损坏的目的。

其二,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灯具机构,包括led灯、灯罩和温度传感器,led灯设置在圆形承载板的底部,灯罩围绕led灯设置圆形承载板的底部,灯罩上设有若干的散热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散热机构内,温度传感器与led灯连接,led灯用于发光照亮,灯罩用于防护led灯,灯罩上设有的散热孔可以将led灯散发出的热量排出灯罩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接收热能并发送热量的信号来决定散热机构所需要开启的功率。灯具机构内增加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的感觉led灯散发的热量并快速发出命令开启散热机构使温度降低,可以解决散热机构只能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的情况。

其三,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防护机构,包括两个防护网,两个防护网均覆盖固定散热风扇并且设置在下承载箱两侧外部的侧壁上,防护网用于防护固定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增加的防护网可以阻挡一些被亮光吸引过来的虫类或者防止一些异物进入到下承载箱内,可以防止异物与固定散热风扇发生触碰,可以延长固定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

其四,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常驻散热部件,包括两个固定散热风扇,两个固定散热风扇分别设置在第一圆形孔内,两个固定散热风扇的工作端对应灯罩,两个固定散热风扇跟随led灯的开启或者关闭来决定固定散热风扇的开关,两个固定散热风扇用于将下承载箱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实用新型增加的常驻散热部件可以随着led灯开启或关闭决定开关,可以一直运行,保证了下承载箱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流通。

其五,本法内增加了制冷散热部件,包括两个继电器和两个导冷片,每个导冷片上均设有一个继电器,两个导冷片分别设置在灯罩的两侧,导冷片的工作端朝向承载箱的内部,继电器用于驱动导冷片进行工作,导冷片用于散发冷气,导冷片还可以配合四个调节风扇进行作业,在四个调节风扇和导冷片同时工作时,调节风扇会将导冷片中散发的冷气吹向灯具,可以使led灯散发的热量快速冷却。本实用新型增加的制冷散热机构可以在下承载内的空气已经处于高温且无法快速散发出下承载箱外时使用,可以解决led灯长时间开启无法通过缓慢的空气流通达到降温时将温度快速降下,可以保证led灯不会受到高温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固定机构1、上承载箱101、下承载箱102、方形承载板103、圆形承载板104、固定柱105、大圆形孔106、小圆形孔107、第一圆形孔1021、灯具机构2、led灯201、灯罩202、温度传感器203、散热孔204、散热机构3、常驻散热部件301、固定散热风扇3011、调节散热部件302、电机3021、底座3022、转动盘3023、连接杆3024、连接块3025、调节风扇3026、制冷散热部件303、继电器3031、导冷片3032、防护机构4、防护网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洒农药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避险机构2和喷洒机构3,所述避险机构2设置在无人机机体1的侧壁上,所述避险机构2与无人机机体1配合使用,所述喷洒机构3设置在无人机机体1的下方,所述无人机机体1与喷洒机构3连接,所述无人机机体1用于承载避险机构2和喷洒机构3,所述无人机机体1还用于落地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避险机构2用于避免无人机体飞行时所可能遇到的危险,所述喷洒机构3用于在无人机机体1飞行时对农田喷洒农药。

所述无人机机体1包括固定部件101和驱动部件102,所述驱动部件102设置在固定部件101内,所述固定部件101与驱动部件102连接,所述固定部件101用于放置驱动部件102、避险机构2和喷洒机构3,所述驱动部件102用于驱动固定部件101。

所述固定部件101包括机体支撑架1011、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第二承载空心柱1013、六个延伸架1014、六个螺旋桨1015和四个减震支架1016,所述机体支撑架1011围绕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和第二承载空心柱1013设置,六个所述延伸架1014的一端均匀分布在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的周围,六个所述延伸架1014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机体支撑架101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承载空心柱1013设置在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的顶部,六个所述螺旋桨1015分别设置在延伸架1014上,四个所述减震支架1016分别设置在机体支撑架1011两侧的底部,所述机体支撑架1011用于支撑延伸架1014,所述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和第二承载空心柱1013均用于放置驱动部件102,六个所述延伸架1014用于放置螺旋桨1015以及喷洒机构3,六个所述螺旋桨1015在驱动部件102的驱动下用于飞行,四个所述减震支架1016在落地使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减震支架1016包括脚架10161、空心柱底座10162和弹簧10163,所述脚架10161的顶部设置在机体支撑架1011的底部,所述脚架10161的底部设置在空心柱底座10162内并且与弹簧10163连接,所述弹簧10163设置在空心柱底座10162内,所述脚架10161、空心柱底座10162和弹簧10163的配合可以使机体支撑架1011在落地时起到减震效果,使机体支撑架1011不会受到太大的落地压力导致机体支撑架1011受损。

所述驱动部件102包括信号收发器1021、电机1022、主齿轮1023、六个辅齿轮1024、六个连接柱1025和六个皮带1026,所述信号收发器1021设置在第二承载空心柱1013内,所述电机1022、主齿轮1023和辅齿轮1024均设置在第一承载空心柱1012内,所述电机1022的输出端连接在主齿轮1023上,所六个所述辅齿轮1024围绕主齿轮1023设置,六个所述辅齿轮1024均与主齿轮1023啮合,六个所述连接柱1025分别设置在辅齿轮1024上,六个所述皮带1026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柱1025上,六个所述皮带1026的另一端分别与螺旋桨1015连接,所述信号收发器1021用于接收以及发布信号,所述电机1022用于驱动主齿轮1023运转,所述主齿轮1023用于带动六个所述辅齿轮1024运转,六个所述辅齿轮1024用于带动连接柱1025进行同步运转,六个所述连接柱1025通过皮带1026可以螺旋桨1015进行运转。

所述避险机构2包括四个照明灯201和两个蜂鸣器202,四个所述照明灯201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机体支撑架1011首端与末端的外部侧壁上,两个所述蜂鸣器202分别设置在机体支撑架1011两侧的外部侧壁上,所述照明灯201可以用于夜间飞行时起到照明作用,所述蜂鸣器202可以用于驱鸟或者提示作用。

所述喷洒机构3包括圆形承载底板301、消毒液组部件302和农药液组部件303,所述圆形承载底板301设置在延伸架1014的底部,所述消毒液组部件302和农药液组部件303分别设置在圆形承载底板301的两侧,所述消毒液组部件302和农药液组部件303连接,所述消毒液组部件302与农药液组部件303呈左右对应,所述圆形承载底板301用于固定消毒液组部件302和农药液组部件303,所述消毒液组部件302用于对农药液组部件303进行消毒,所述农药液组部件303用于农田进行喷洒农药。

所述消毒液组部件302包括第一底板3021、消毒液箱3022、第一水泵3023、消毒液吸水管3024和消毒液出水管3025,所述第一底板3021设置在消毒液箱3022与农药液组部件303之间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一水泵3023设置在第一底板3021的上方,所述第一水泵3023的输入端与消毒液吸水管3024的一端连接,所述消毒液吸水管3024的另一端与消毒液箱3022连接,所述第一水泵3023的输出端与消毒液出水管3025的一端连接,所述消毒液出水管3025的另一端与农药液组部件303连接,所述第一底板3021用于放置第一水泵3023,所述第一水泵3023通过消毒液吸水管3024可以将消毒液箱3022内的消毒液抽出并通过消毒液出水管3025运输至农药液组部件303内,所述消毒液箱3022用于放置消毒液。

所述农药液组部件303包括第二底板3031、农药液箱3032、第二水泵3033、农药液吸水管3034、农药液出水管3035、连接水管3036、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两个斜形板3039、两个竖向固定杆30310和两个横向固定杆30311,所述第二底板3031设置在消毒液箱3022与农药液箱3032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底板3021的下方,所述第二水泵3033设置在第二底板3031的上方,所述第二水泵3033的输入端与农药液吸水管3034的一端连接,所述农药液吸水管3034的另一端与农药液箱3032连接,所述第二水泵3033的输出端与农药液出水管3035的一端连接,所述农药液出水管3035的领一丢按与连接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连接,所述连接水管3036的一端与农药液出水管3035连接,所述连接水管3036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连接,所述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与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均设置在第二底板3031的下方,两个所述斜形板3039分别设置在消毒液箱3022内的上方和下方,两个所述竖向固定杆30310的顶部间隔设置在第二底板3031的下方,两个所述竖向固定杆30310的底板分别连接横向固定杆30311,两个所述横向固定杆303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所述第二底板3031用于放置第二水泵3033,所述农药液箱3032用于放置农药液,所述第二水泵3033可以通过农药液吸水管3034将农药液箱3032内的农药液抽出,所述第二水泵3033可以通过农药液出水管3035运输和连接水管3036分别运输至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内,两个所述斜形板3039可以使农药液箱3032内的农药液在发生摇晃使不会溢出以及洒落,两个所述竖向固定杆30310和两个所述横向固定杆30311可以将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固定在第二底板3031的下方,所述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可以会农田进行喷洒。

工作原理,在无人机机体1准备飞行前,先将消毒液箱3022和农药液箱3032内分别装满相对应的消毒液和农药液,在飞行时,可以开启蜂鸣器202进行作业,可以驱散一些飞行的鸟类以及可以提示附近的人群,可以使附近的人群不会在附近进行工作或者行走,如果是夜间可以开启照明灯201进行提示,照明灯201还可以使使用者方便看清附近的情况,准备喷洒农药时,开启第二水泵3033进行工作,先通过农药液吸水管3034将农药液箱3032内的农药抽取出,在通过农药液出水管3035和连接水管3036将农药液运输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内,在通过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对农田喷洒,喷洒完成后,启动第一水泵3023将消毒液箱3022内的消毒液抽取出,并通过消毒液出水管3025运输至农药液箱3032内,消毒液会对农药液箱3032进行冲洗,使农药液箱3032内农药液残留的病毒清楚,在通过第一分叉型喷洒头3037和第二分叉型喷洒头3038喷洒出,但是此时喷洒的目的不能是农田,因为消毒液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消毒完成后,在飞回目的地降落,减震支架1016可以使无人机机体1在降落使起到缓冲作用,使承重无人机机体1不会受到太大的落地冲击力,最后可以用清水对消毒液箱3022和农药液箱3032进行清洗即可,由于农药液箱3032内农药液残留的病毒以及被消毒液清楚,所以使用者在清洗时也不会受到农药液残留的病毒影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农药液箱3032在无人机机体1发生摇晃时会发生农药液溢出或者洒落的情况,还可以在农药喷洒完成后对农药液箱3032进行消毒灭菌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