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0769发布日期:2021-02-09 18:4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舞台灯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气体放电灯是由气体、金属蒸气或几种气体与金属蒸气的混合放电而发光的灯,是一种通过气体放电将电能转换为光的电光源。气体放电的种类很多,用得较多的是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辉光放电一般用于霓虹灯和指示灯;弧光放电可有很强的光输出,照明光源都采用弧光放电。荧光灯、高压汞灯、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是应用最多的照明用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灯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用途极为广泛。
[0003]
相关技术中,存在申请号为cn20132011315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多个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舞台灯具,其结构包含一灯箱、至少两个光源模块及一集光元件。至少两个光源模块设于灯箱内。至少两个光源模块各具有一发光部。两个发光部的光轴之间夹一夹角。集光元件设于灯箱内。集光元件具有相对的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入光面对应两个发光部,且两个发光部的光轴穿过入光面。两个发光部发出的两个光束经入光面进入集光元件,且经集光元件汇集成单一光束而自出光面射出。借此,可让具多个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舞台灯具结构满足高亮度的需求,且又可增加具多个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舞台灯具结构的使用寿命。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上述舞台灯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温度不易稳定,过低易在灯体中产生凝雾而影响灯光效果,而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灯泡炸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灯体温度不易控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外侧壁设置有反光罩,所述灯体一端设置有安装端,所述反光罩外侧壁设置有散热风壳,所述散热风壳靠近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进风方向与散热风壳相切,所述进风管设置有风机;所述散热风壳远离进风管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沿散热风壳的切向将空气吹入散热风壳内部,由于散热风壳呈环型,因而空气流会在散热风壳内部形成涡流而从出风孔溢出,从而促进空气流与散热风壳充分解除,从而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便于灯体的充分散热。
[0009]
优选的,所述出风孔安装有单向封闭膜。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封闭膜的设置能够对出风孔进行封闭,从而在保证出风孔单向导通的同时减少杂物从出风孔进行散热风壳内部而影响散热。
[0011]
优选的,所述单向封闭膜包括多个封闭瓣膜,所述封闭瓣膜为扇形,多个所述封闭
瓣膜过盈配合形成一个圆形以对出风孔进行封闭。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瓣膜在散热风壳内部气压增大时容易发生形变,而在散热风壳内外气压一致时,封闭瓣膜在弹性作用力下自动复位对出风孔进行封闭,从而减少杂物自出风孔进入散热风壳中。
[0013]
优选的,所述反光罩位于灯体附近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调速装置,所述调速装置连接于风机。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对灯体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调速装置在温度高于预设值是提高风机的转速,从而提高了风机吹入散热风壳的风量。
[0015]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壳内部螺旋设置有导风板。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板的设置便于对吹入散热风壳的空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而使得空气流在散热风壳内循环流动,进一步促进空气流与反光罩进行热交换。
[0017]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贴合于反光罩外侧壁处设置有导热翼缘。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翼缘的设置便于增大导风板与反光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反光罩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导风板上以便于与空气流进行热交换。。
[0019]
优选的,所述导热翼缘贴合于反光罩的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垫。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硅胶垫的设置促进反光罩表面的热量传导至导热翼缘上,从而促进反光罩的热量散发。
[0021]
优选的,所述反光罩贴合于进风管处设置有散热微孔,所述反光罩远离安装端的一端外侧壁设置有出风微孔。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微孔的设置便于空气流在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反光罩内部,而从出风微孔中流出,从而促进了反光罩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的空气流进行交换。
[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采用散热风壳、进风管、风机和出风孔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了促进空气在散热风壳中涡流以使得灯体能够均匀散热的效果;
[0025]
2.通过采用单向封闭莫、封闭瓣膜、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调速装置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根据灯体温度调节风机转速的效果;
[0026]
3.通过采用导风板、导热翼缘、导热硅胶垫、散热微孔和出风微孔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促进反光罩内部的热量向外散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现灯体周围结构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2中用于展现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现反光罩周围结构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控制装置控制逻辑的结构框图;
[0031]
图5是图3中用于展现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1、灯体;11、反光罩;111、散热微孔;112、出风微孔;12、安装端;2、散热风壳;21、进风管;211、风机;22、出风孔;23、单向封闭膜;231、封闭瓣膜;24、温度检测装置;25、控制装置;26、调速装置;3、导风板;31、导热翼缘;32、导热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参照图1,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包括灯体1,灯体1外侧壁安装有反光罩11,灯体1一端一体成型有安装端12,安装端12为螺纹口,以便于将灯体1安装在灯座上。
[0035]
参照图1,反光罩11贴合于进风管21处开设有散热微孔111,散热微孔111为直径为4-5mm的通孔,散热微孔111位于反光罩11便于进风管21的空气少量进入反光罩11内部;反光罩11远离安装端12的一端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出风微孔112,出风微孔112便于进入反光罩11内部的空气溢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灯体1与空气的热交换。
[0036]
参照图1,反光罩11外侧壁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有散热风壳2,散热风壳2靠近安装端1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进风管21,进风管21可以为两个并均匀设置在散热风壳2的外侧壁上。进风管21的进风方向与散热风壳2相切,进风管21通过螺栓安装有风机211;风机211可以为微型离心风扇,只要能够实现向进风管21吹风即可,两个风机211同时向散热风壳2内鼓风,有进风管21与散热风壳2侧壁相切,因而进入散热风壳2内部的空气会形成涡流,从而对灯体1进行均匀散热。
[0037]
参照图1和图2,散热风壳2远离进风管21的一端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22,出风孔22的孔径远小于进风管21的孔径。出风孔22安装有单向封闭膜23,单向封闭膜23仅能容纳空气从散热风壳2中溢出,而不允许空气自外部进入散热风壳2,从而减少了杂物进入散热风壳2中。
[0038]
参照图2,单向封闭膜23包括多个封闭瓣膜231,封闭瓣膜231为扇形且为橡胶材料制成,封闭瓣膜231弧形的一端粘接固定在出风孔22中,而多个封闭瓣膜231的圆形角一端两侧相互抵触进行封闭,多个封闭瓣膜231过盈配合形成一个圆形以对出风孔22进行封闭,在散热风壳2内部气压较大时,封闭瓣膜231打开泄压,而当散热风壳2内部压力减小至与周围环境一致时,封闭瓣膜231在弹性作用下恢复抵触。
[0039]
参照图3和图4,反光罩11位于灯体1附近安装固定有温度检测装置24,温度检测装置24为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装置24连接有控制装置25,控制装置25为单片机,控制装置25连接有调速装置26,调速装置26为无极调速开关,调速装置26连接于风机211。
[0040]
参照图3和图5,散热风壳2内部螺旋粘固有导风板3,导风板3均匀绕设在反光罩11的外侧壁上且导风板3的顶壁与散热风壳2的内侧壁相抵,从而对吹入散热风壳2的风起到引导的作用。
[0041]
参照图5,导风板3贴合于反光罩11外侧壁处一体成型有导热翼缘31,导热翼缘31垂直与导风板3设置且贴合于反光罩11的外侧壁。导热翼缘31贴合于反光罩11的表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垫32,导热硅胶垫32具有一定粘性,从而促进反光罩11的热量传导至导风板3上。
[004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散热均匀的气体放电灯散热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0043]
在灯体1工作的时候,温度检测装置24对灯体1周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装置25,控制装置25对温度进行比较,在超过预设值时,发送信号给调速装置26,调速装置26启动或者加快风机211的转速,从而提高风机211的出风量。
[0044]
风机211吹出的风沿散热风壳2的切向进入散热风壳2内部,空气流在导风板3的导
向作用下形成向下的涡流,从而使得空气流与反光罩11能够充分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热交换。而由于反光罩11外侧壁开设有散热微孔111,因而热量会经散热微孔111散热至散热风壳2中,风机211吹出的空气流也会有一部分自散热风壳2进入反光罩11中,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灯体1的均匀散热。
[0045]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