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0868发布日期:2022-04-02 04:5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灯具、地埋灯、景观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观灯。


背景技术:

2.景观灯是照明灯具中的一种,其除了起到照明功能外,还提供观赏功能。景观灯种类繁多,样式各异,其中地埋式景观灯也是常见的一种,其基础结构就是常规的地埋灯,辅以各种造型、光影制造结构,可营造出各种各样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景观灯,能由下向上发出灯光,起到照明效果,具备太阳能发电结构,且太阳能发电结构上整合了用于反射照明的结构及用于调节位置的结构,不仅能发电,还可以提供向下、向周围地面射出的光线,能扩大被灯光覆盖的地面范围,提高整体光照效果,此外,对周围地面的灯光覆盖范围还可以进行调节,能适应更多的需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景观灯,包括顶部开口的地埋套、设于地埋套内的led灯、穿过地埋套开口的立柱套及若干设于立柱套上的光伏组件;所述地埋套内侧壁与立柱套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光道,地埋套内设有封住环光道上端的环透明灯板,立柱套顶部被顶封体封住,led灯包括发光灯板、散热基板及向上开口的灯反光罩,发光灯板固定在灯反光罩底部,散热基板与发光灯板底部相贴;所述立柱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扩筒、中方筒及上収筒,中方筒包括四个竖矩形板,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一一对应,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与光伏板固定的板转轴、与板转轴同轴固定的板齿轮、设于立柱套内的中间座、与中间座转动连接的中间齿轮、设于立柱套内的调节转轴及与调节转轴同轴固定且轴线竖直的调节齿轮,板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竖矩形板上设有容纳孔及处在立柱套内的调节基座;在对应的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中:板转轴的一部分处在容纳孔内,中间齿轮的一部分处在容纳孔内,主转轴与竖矩形板转动连接,板转轴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至80度,板转轴轴线平行于竖矩形板,调节转轴与调节基座转动连接,调节转轴与中间齿轮之间通过调节万向节连接,当光伏板与竖矩形板相贴时,光伏板与竖矩形板相贴的一面为背板面,光伏板远离竖矩形板的一面为受光主体面,背板面上设有嵌槽,嵌槽内设有反光层;所述立柱套内设有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轴、与驱动轴同轴固定的驱动齿轮及与立柱套转动连接的转环,转环内圈上设有与转环同轴布置的内齿圈,转环外圈上设有与转环同轴布置的外齿圈,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调节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5.作为优选,所述底扩筒下端设有若干与led灯固定的下架,顶封体包括透明顶封罩板及设于透明顶封罩板上方的向下反光罩,透明顶封罩板与上収筒上端密封固定,向下反光罩通过上架与上収筒固定,向下反光罩包括向上拱起的基罩板及设于基罩板下表面的向
下反光层,透明顶封罩板竖直投影落在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范围内,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呈圆形,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呈圆环形,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与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同轴布置,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面积为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面积的2至4倍。
6.作为优选,还包括风杯结构及电磁电路,风杯结构包括杯转轴及若干沿杯转轴周向均匀分布的杯体,杯体通过杯架与杯转轴上端连接,杯转轴穿过顶封体且与顶封体转动密封配合,杯转轴下端同轴固定有竖转轴,电磁电路包括火线、上导电环、下导电环、零线、上导触结构、下导触结构及电磁铁,上导电环与下导电环均处在立柱套内,立柱套内设有轴座,竖转轴与轴座转动连接,竖转轴穿过上导电环与下导电环;上导触结构处在上导电环中心孔内,上导触结构包括上限位板、与竖转轴滑动连接的上滑导触杆、套设在上滑导触杆上的上弹簧及用于接触上导电环的上配重触体,上限位板、上弹簧、竖转轴及上配重触体沿上滑导触杆轴向依次布置;下导触结构处在下导电环中心孔内,下导触结构包括下限位板、与竖转轴滑动连接的下滑导触杆、套设在下滑导触杆上的下弹簧及用于接触下导电环的下配重触体,下限位板、下弹簧、竖转轴及下配重触体沿下滑导触杆轴向依次布置;电磁铁包括电磁定部及电磁动部,电磁定部与立柱套固定,立柱套内设有与立柱套固定的滑定座、与滑定座滑动连接的横滑杆、与横滑杆固定的轴套及套设在横滑杆上的横拉簧,驱动轴与轴套转动连接,驱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驱动万向节连接,火线、上导电环及电磁定部依次电性连接,上配重触体、上滑导触杆、竖导转轴、下滑导触杆及下配重触体依次电性连接,零线与下导电环电性连接,轴套与电磁动部固定,滑定座、横拉簧、轴套、电磁动部及电磁定部沿横滑杆轴向依次布置;当电磁定部得电时,电磁定部可与电磁动部互相磁性吸引,当电磁动部接触电磁定部时,调节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7.作为优选,所述竖矩形板上设有辅孔及若干用于接触光伏板的缓冲垫,光伏组件还包括与光伏板固定的辅转轴;在对应的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中:辅转轴与板转轴同轴布置,辅孔内设有接触辅转轴的缓闭摩擦块。
8.作为优选,所述地埋套内设有融雪结构,融雪结构包括用于接触散热基板的导热部、若干导热丝及若干与导热丝一一对应的传热条,导热丝与环透明灯板底面相贴,传热条接触对应的导热丝,传热条接触导热部。
9.作为优选,所述融雪结构还包括移触缸体,导热部为一移触导热环,移触缸体内设有与移触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移触内活塞,移触内活塞滑动方向竖直,移触内活塞将移触缸体分隔成移触上腔及移触下腔,移触缸体上设有与移触上腔连通的上气孔,移触下腔内充满水,移触内活塞上设有穿过移触上腔的移触活塞杆,移触活塞杆与移触导热环固定,移触导热环轴线竖直,移触导热环与固定在地埋套内的滑定架滑动连接,传热条竖直布置,传热条与移触导热环外侧壁之间滑动接触,当移触下腔内的水为液态时,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分离,当移触下腔内的水为固态时,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底部相贴。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由下向上发出灯光,起到照明效果,具备太阳能发电结构,且太阳能发电结构上整合了用于反射照明的结构及用于调节位置的结构,不仅能发电,还可以提供向下、向周围地面射出的光线,能扩大被灯光覆盖的地面范围,提高整体光照效
果,此外,对周围地面的灯光覆盖范围还可以进行调节,能适应更多的需求;当遇到突然来临的大风时,可以自动启动避风功能,对易受损的结构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上导电环与下导电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7是图1中d处的放大图;图8是图1中e处的放大图;图9是图1中f处的放大图;图10是图2中g处的放大图;图11是图2中h处的放大图;图12是图3中i处的放大图;图13是图3中j处的放大图;图14是本发明转环处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地埋套1、环透明灯板11、立柱套2、底扩筒2.1、中方筒2.2、竖矩形板2.2a、容纳孔2.2b、辅孔2.2c、向下反光罩21.1、上架21.2、上収筒2.3、调节基座22、调节万向节23、下架24、滑定座25、横滑杆26、轴套27、横拉簧28、驱动万向节29、发光灯板31、散热基板32、灯反光罩33、光伏板41、板转轴42、板齿轮43、中间齿轮44、调节转轴45、调节齿轮46、辅转轴47、驱动电机51、驱动轴52、驱动齿轮53、转环54、内齿圈55、外齿圈56、杯转轴61、杯体62、杯架63、竖导转轴64、上导电环71、下导电环72、电磁铁73、电磁定部73.1、电磁动部73.2、轴座74、上限位板751、上滑导触杆752、上弹簧753、上配重触体754、下限位板761、下滑导触杆762、下弹簧763、下配重触体764、导热部81、导热丝82、传热条83、移触缸体91、移触上腔91a、移触下腔91b、上气孔91c、移触内活塞92、移触活塞杆93、滑定架94。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14.如图1至图14所示,一种景观灯,包括顶部开口的地埋套1、设于地埋套内的led灯、穿过地埋套开口的立柱套2及若干设于立柱套上的光伏组件;所述地埋套内侧壁与立柱套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光道,地埋套内设有封住环光道上端的环透明灯板11,立柱套顶部被顶封体21封住,led灯包括发光灯板31、散热基板32及向上开口的灯反光罩33,发光灯板固定在灯反光罩底部,散热基板与发光灯板底部相贴;所述立柱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底扩筒2.1、中方筒2.2及上収筒2.3,中方筒包括四个竖矩形板2.2a,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一一对应,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41、与光伏板固定的板转轴42、与板转轴同轴固定的板齿轮43、设于立柱套内的中间座、与中间座转动连
接的中间齿轮44、设于立柱套内的调节转轴45及与调节转轴同轴固定且轴线竖直的调节齿轮46,板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竖矩形板上设有容纳孔2.2b及处在立柱套内的调节基座22;在对应的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中:板转轴的一部分处在容纳孔内,中间齿轮的一部分处在容纳孔内,主转轴与竖矩形板转动连接,板转轴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至80度,板转轴轴线平行于竖矩形板,调节转轴与调节基座转动连接,调节转轴与中间齿轮之间通过调节万向节23连接,当光伏板与竖矩形板相贴时,光伏板与竖矩形板相贴的一面为背板面,光伏板远离竖矩形板的一面为受光主体面,背板面上设有嵌槽,嵌槽内设有反光层;所述立柱套内设有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电机51、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轴52、与驱动轴同轴固定的驱动齿轮53及与立柱套转动连接的转环54,转环内圈上设有与转环同轴布置的内齿圈55,转环外圈上设有与转环同轴布置的外齿圈56,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调节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15.发光灯板发光,不论是直接向上穿过环透明灯板射出的光线,还是经灯反光罩反射(可以是多次反射)后穿过环透明灯板射出的光线,都属于“射出光线”,“射出光线”可提供照明。
16.平时,光伏板处在打开状态(打开状态下,光伏板不与竖矩形板相贴,具体打开角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光伏板与对应的竖矩形板夹角为90度时,视为打开;收拢状态下,光伏板与对应的竖矩形板相贴),背板面朝下、受光主体面朝上(板转轴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至80度),如此,当太阳光照射到受光主体面,就可以进行发电,而背板面上设有反光层,所以“射出光线”中的一部分到达背板面上的反光层后,会被再次向下、向外反射出去,从而地面上被光照到的范围就更大了(相较于没有光伏板的情形而言)。
17.光伏板与对应的竖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也是可调的(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中间齿轮、板齿轮带动板转轴转动),这样能让背板面上的反光层反射出去的光线角度等变得不同,从而可调节照射范围与照射效果。
18.所述底扩筒下端设有若干与led灯固定的下架24,顶封体包括透明顶封罩板及设于透明顶封罩板上方的向下反光罩21.1,透明顶封罩板与上収筒上端密封固定,向下反光罩通过上架21.3与上収筒固定,向下反光罩包括向上拱起的基罩板及设于基罩板下表面的向下反光层,透明顶封罩板竖直投影落在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范围内,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呈圆形,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呈圆环形,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与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同轴布置,环透明灯板竖直投影面积为向下反光罩竖直投影面积的2至4倍。
19.一部分“射出光线”通过底扩筒后经透明顶封罩板向上射出,再经向下反光层反射后,会照射到受光主体面上、周围地面上,进一步改变、扩展了照明范围,提升了照明效果。
20.还包括风杯结构及电磁电路,风杯结构包括杯转轴61及若干沿杯转轴周向均匀分布的杯体62,杯体通过杯架63与杯转轴上端连接,杯转轴穿过顶封体且与顶封体转动密封配合,杯转轴下端同轴固定有竖导转轴64,电磁电路包括火线、上导电环71、下导电环72、零线、上导触结构、下导触结构及电磁铁73,上导电环与下导电环均处在立柱套内,立柱套内设有轴座74,竖导转轴与轴座转动连接,竖导转轴穿过上导电环与下导电环;上导触结构处在上导电环中心孔内,上导触结构包括上限位板751、与竖导转轴滑动连接的上滑导触杆752、套设在上滑导触杆上的上弹簧753及用于接触上导电环的上配重触体754,上限位板、上弹簧、竖导转轴及上配重触体沿上滑导触杆轴向依次布置;
下导触结构处在下导电环中心孔内,下导触结构包括下限位板761、与竖导转轴滑动连接的下滑导触杆762、套设在下滑导触杆上的下弹簧763及用于接触下导电环的下配重触体764,下限位板、下弹簧、竖导转轴及下配重触体沿下滑导触杆轴向依次布置;电磁铁包括电磁定部73.1及电磁动部73.2,电磁定部与立柱套固定,立柱套内设有与立柱套固定的滑定座25、与滑定座滑动连接的横滑杆26、与横滑杆固定的轴套27及套设在横滑杆上的横拉簧28,驱动轴与轴套转动连接,驱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驱动万向节29连接,火线、上导电环及电磁定部依次电性连接,上配重触体、上滑导触杆、竖导转轴、下滑导触杆及下配重触体依次电性连接,零线与下导电环电性连接,轴套与电磁动部固定,滑定座、横拉簧、轴套、电磁动部及电磁定部沿横滑杆轴向依次布置;当电磁定部得电时,电磁定部可与电磁动部互相磁性吸引,当电磁动部接触电磁定部时,调节齿轮与外齿圈啮合。
21.当遇到持续一段时间的大风时,张开的光伏组件等结构容易受损。但大风来临往往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天气预报预测到的(可以提前处置应对,本发明中,工作人员可提前控制驱动电机,让光伏组件收拢),第二种情况是临时来的(不利于应急处置),针对第二种情况,本方案中,风杯结构中的杯体、杯转轴可以被风吹动,杯体、杯转轴沿着杯转轴轴线转动起来,从而竖转轴及设置在竖转轴上的结构也会转动起来。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杯转轴转速足够快,在离心力作用下,上限位板、上滑导触杆、上配重触体横移的距离达到了“上配重触体接触上导电环”的程度(上述横移过程中上弹簧压缩),之后,只要杯转轴转速未降,则上配重触体可以保持与上导电环之间一直滑动接触的状态,与此同时,同理,下配重触体也可以保持与下导电环之间一直滑动接触的状态,这样一来,电磁电路就导通了,电磁定部得电,电磁定部具有磁性,可以吸引电磁动部,而电磁动部是与轴套固定的,驱动轴是与轴套转动连接的,由于电磁动部被电磁定部吸引移动,就带动了轴套、驱动轴、驱动齿轮向着靠近内齿圈轴线的方向移动,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分离,这样内齿圈就失去了驱动齿轮的限位(驱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驱动万向节连接,驱动电机是具有自锁功能的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与驱动轴同轴固定),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各光伏板落下并贴到对应的竖矩形板上,从而实现避风、自我保护。而当风变小,风杯结构转速较低,离心力不足以让上配重触体保持与上导电环滑动接触(上弹簧会通过上限位板、上滑导触杆给上配重触体提供靠近上导电环轴线的力),离心力不足以让下配重触体保持与下导电环滑动接触(下弹簧会通过下限位板、下滑导触杆给下配重触体提供靠近下导电环轴线的力),电磁电路断开,电磁定部失电,电磁定部不具有磁性,从而不能继续吸引电磁动部,在横拉簧作用下,轴套、驱动轴、驱动齿轮等结构复位,驱动齿轮再次与内齿圈啮合,之后,当工作人员在岗时,若有需要,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再次让光伏组件张开。
22.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有言“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杯转轴转速足够快,在离心力作用下,上限位板、上滑导触杆、上配重触体横移的距离达到了“上配重触体接触上导电环”的程度”,这里的风力(取名为“触发风力”)具体大到什么程度,才能触发后续效果,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设定的,而结果也是可以通过有限次试验进行验证的,例如,想要“触发风力”变大,其它参数不变时,可以增加杯转轴与顶封体之间的摩擦力;又如想要“触发风力”变小,其它参数不变时,可以减轻杯转轴的重量;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这些属于常识,在此不做绝对限定。
23.所述竖矩形板上设有辅孔2.2c及若干用于接触光伏板的缓冲垫,光伏组件还包括与光伏板固定的辅转轴47;在对应的光伏组件与竖矩形板中:辅转轴与板转轴同轴布置,辅孔内设有接触辅转轴的缓闭摩擦块。
24.缓冲垫可以减轻光伏板与对应的竖矩形板之间的接触冲击,缓闭摩擦块也能让板转轴减速(驱动齿轮与内齿圈分离后),对光伏组件进行保护。
25.所述地埋套内设有融雪结构,融雪结构包括用于接触散热基板的导热部81、若干导热丝82及若干与导热丝一一对应的传热条83,导热丝与环透明灯板底面相贴,传热条接触对应的导热丝,传热条接触导热部。
26.散热基板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部、传热条、导热丝传导至环透明灯板,从而让环透明灯板上的积雪融化,避免积雪阻挡光线。
27.所述融雪结构还包移触缸体91,导热部为一移触导热环,移触缸体内设有与移触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移触内活塞92,移触内活塞滑动方向竖直,移触内活塞将移触缸体分隔成移触上腔91a及移触下腔91b,移触缸体上设有与移触上腔连通的上气孔91c,移触下腔内充满水,移触内活塞上设有穿过移触上腔的移触活塞杆93,移触活塞杆与移触导热环固定,移触导热环轴线竖直,移触导热环与固定在地埋套内的滑定架94滑动连接,传热条竖直布置,传热条与移触导热环外侧壁之间滑动接触,当移触下腔内的水为液态时,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分离,当移触下腔内的水为固态时,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底部相贴。
28.本方案中,导热部(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不是一直接触的,因为若是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一直接触,则在不需要融雪时,若是地面附近较热,则地面附近的热量会通过环透明灯板、导热丝、传热条传导至移触导热环所处的空间内,提高该空间内的温度,对于整体散热而言并无什么益处,而在需要融雪时(温度等于或低于零度),由于移触下腔内的水结冰,体积变大,移触内活塞、移触活塞杆、移触导热环一起上移,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接触,可实现融雪功能。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零度时,即使不需要融雪,移触导热环与散热基板接触也无妨,因为此时基本不存在前述的“地面附近的热量会通过环透明灯板、导热丝、传热条、传导至移触导热环所处的空间内,提高该空间内的温度”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