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及照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14965发布日期:2022-05-06 03:4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镜及照明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及照明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货架这种高度较高的物体进行照明时,一般会在物体的前上方设置一个光源,然而其光线较为发散,难以同时照亮物体的上部和下部区域。
3.对此,有人会使用两个或是更多个光源以分别对物体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进行照明,但这种布置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及照明方法,在照射较高的物体时,可以同时照亮物体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且布置更简单,成本更低。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其具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凹陷空间,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照射部,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的底部和第二侧形成有第二照射部;
7.所述第一照射部射出的主光束与所述第二照射部射出的主光束成锐角。
8.可选地,所述第一照射部的光束角大于所述第二照射部的光束角。
9.可选地,所述第二照射部的入光侧接受所述光源的照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照射部的入光侧接受所述光源的照射面积。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照射部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入光面为凹透面。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照射部还包括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入光面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凸透面。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出光面上设置有条状的第一透光凸筋,以形成第一线形出光结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二照射部包括第二入光面、反射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包括凸透面和平透面;
14.所述凸透面设置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的底部,所述平透面设置于所述凹陷空间的内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出光面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凸透面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平透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光路之间。
15.可选地,所述第二出光面上设置有条状的第二透光凸筋,以形成第二线形出光结构。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出光面设置为平面。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照明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8.通过如上所述的透镜的第一照射部,将光源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到待照射物的正面上部区域;
19.通过所述透镜的第二照射部,将所述光源的另一部分光线照射到所述待照射物的正面下部区域。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镜,通过使第一照射部射出的主光束与第二照射部射出的主光束成锐角设置,可在将透镜和光源设置在待照射物的前上方时,通过第一照射部将光源的部分光线聚集照射到待照射物的上部区域,通过第二照射部将光源的另一部分光线聚集照射到待照射物的下部区域,从而同时照亮待照射物的上部和下部,整体设置简单,可降低光源布置的成本。
22.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照明方法,可以通过透镜的第一照射部对待照射物正面的上部区域进行照射,通过透镜的第二照射部对待照射物正面的下部区域进行照射,同时照亮待照射物的上部和下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透镜的照明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00、光源;200、待照射物;
29.1、凹陷空间;
30.2、第一照射部;21、第一入光面;22、第一出光面;23、第一透光凸筋;
31.3、第二照射部;31、第二入光面;311、凸透面;312、平透面;32、反射面;33、第二出光面;34、第二透光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5.实施例一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如图1所示,该透镜包括具有用于容纳光源100的凹陷空间1,凹陷空间1的内壁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照射部2,凹陷空间1的内壁的底部和第二侧
形成有第二照射部3。结合图2,第一照射部2射出的主光束与第二照射部3射出的主光束成锐角。图1中,第一照射部2的主光束和第二照射部3的主光束之间的夹角即为θ,θ为锐角。
37.结合图1-图3,当将透镜和光源100设置在待照射物200的前上方时,可通过第一照射部2可使光源100的部分光线聚集照射到待照射物200的上部区域,通过第二照射部3可使光源100的另一部分光线聚集照射到待照射物200的下部区域进行照射,从而通过一个光源100同时照亮待照射物200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整体设置简单,可降低光源布置的成本。
38.进一步地,第一照射部2的光束角大于第二照射部3的光束角。此时,通过第二照射部3能够更好地聚集光线,提高待照射物200下部区域的照明亮度,使照明亮度分布更加均匀。整体来看,该透镜设置简单,通过该透镜能够降低光源100布置的成本。
39.实际中,使透镜参照图2和图3的方位设置,即使第一照射部2的主光束与待照射物200的前后方向呈锐角α设置,使第二照射部3的主光束与待照射物200的前后方向呈锐角β设置,并使β大于α,即可使第一照射部2的光路置于第二照射部3的上方,从而使第一照射部2射出的光线朝向侧边照射,照亮待照射物200的上部区域,并使第二照射部3射出的光线朝向下方照射,照亮待照射物200的下部区域。
40.本实施例中,第二照射部3的入光侧接受光源100的照射面积大于第一照射部2的入光侧接受光源100的照射面积,从而可使更多的光进入第二照射部3,通过第二照射部3照射到待照射物200的下部区域。
41.进一步地,第一照射部2和第二照射部3一体化设置,以保证结构强度,并便于加工和使用。
42.下面,对第一照射部2和第二照射部3作进一步介绍。
43.如图1所示,第一照射部2包括第一入光面21,第一入光面21设置于凹陷空间1的内壁的第一侧,第一入光面21为凹透面。按此,可通过凹透面使光线发散,扩大扫光面积。
44.进一步地,第一照射部2还包括第一出光面22,第一出光面22相对间隔设置于第一入光面21背离光源1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光面22为凸透出光面,第一照射部2整体为一个凹凸透镜。通过第一出光面22可以对经第一入光面21发散的光线再进行聚集,避免光线过度发散。
45.如图1所示,第二照射部3包括第二入光面31、反射面32和第二出光面33,第二入光面31包括凸透面311和平透面312。其中,凸透面311设置于凹陷空间1的内壁的底部,平透面312设置于凹陷空间1的内壁的第二侧,第二出光面33相对间隔设置于凸透面311背离光源100的一侧,反射面32设置于平透面312和第二出光面33的光路之间。
46.按此,参照图2,与光源100的光轴呈较小角度的光线可被凸透面311聚集,再由第二出光面33射出;与光源100的光轴呈较大角度的光线可经平透面312射向反射面32,再被反射面32反射至第二出光面33,从而保证更多光线能够通过第二出光面33射出,保证待照射物200下部区域的照射亮度。
47.本实施例中,第二出光面33为平面,凸透面311和第二出光面33的一部分配合形成一个平凸透镜结构。反射面32为抛物面,以使更多光线可以射向第二出光面33。参照图1,平透面312、反射面32和第二出光面33的另一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形透镜结构。
4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如上所述的透镜的第一照射部2,将光源100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到待照射物200的正面上部区域;通过透镜的第二照
射部3,将光源100的另一部分光线照射到待照射物200的正面下部区域。通过此照明方法可以用一个光源100同时照亮待照射物200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区域,使照明布置更加简单,降低照明成本。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其与实施例一提供透镜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上设置有透光凸筋。
51.如图4所示,在第一出光面22上设置有条状的第一透光凸筋23,以形成第一线形出光结构。按此,可实现线光源100扫光,提升照明效果。同样地,可在第二出光面33上设置条状的第二透光凸筋34,以形成第二线形出光结构。
52.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凸筋23设置有多条,多条第一透光凸筋23相互平行并依次连接呈波浪状,以实现更好的扫光效果。第二透光凸筋34的设置与第一透光凸筋2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53.进一步地,多条第一透光凸筋23和多条第二透光凸筋34一一对应连接,每条第一透光凸筋23均和一条第二透光凸筋34连接成一体,以便于加工。
54.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