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打光LED点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6898发布日期:2021-09-04 11:0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双侧打光LED点光源的制作方法
双侧打光led点光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led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打光led点光源。


背景技术:

2.通常的,led点光源包括底壳、组装于所述底壳上的led模组以及罩盖于所述led模组上并与底壳相对固定的透光罩。现有的这种led点光源的led模组通常都是在底壳的一侧通过透光罩向外部出光,由于光线大多都是直射而出,容易造成眩光,光线出射不均匀,容易导致物体靠近led点光源的一侧较亮而远离led点光源的一侧偏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侧打光的led点光源,能均匀向周围出光。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侧打光led点光源,包括中空的主筒体和组装于所述主筒体内部的led模组,所述主筒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主筒体的侧壁设有出光部,所述led模组分别组装于两个所述端盖的内侧面且出光侧相向设置,分设于主筒体相对两端的所述led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所述主筒体的出光部射出。
5.进一步的,所述led模组包括组装于所述端盖上的控制电路板、组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发光芯片以及一一对应罩盖于各个led发光芯片上的led透镜。
6.进一步的,所述led模组包括组装于所述端盖上的控制电路板、组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发光芯片以及一体盖设于各个led发光芯片上的透光板。
7.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上还设有供外部线束穿过后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的走线孔,所述走线孔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部线束密封组装于走线孔内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外部线束上用于插入走线孔内且与走线孔过盈配合的防水套以及套在所述外部线束上用于抵压所述防水套以将所述防水套限位于所述走线孔内的抵推板,所述抵推板上对称设有穿孔,另由螺丝穿过所述穿孔后锁固于端盖上而将抵推板与端盖相对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主筒体的侧壁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而构成所述出光部的面板。
9.进一步的,所述主筒体还包括与所述面板合围连接而形成所述主筒体的闭环状侧壁的底壳,所述底壳包括与面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的相同侧边缘之间的侧板。
10.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和底板均为圆弧面状,其中,所述面板是朝向所述主筒体的外部弧面凸起,而所述底板是朝向所述主筒体的内部弧面凸起。
11.进一步的,所述led点光源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底壳外侧面并遮盖住所述底壳的遮光板。
12.进一步的,所述主筒体相对两端的端盖上均对称设有固定孔,另由长螺杆从一端
的端盖上的固定孔穿入并穿过所述主筒体内腔后从另一端的端盖上的固定孔穿出再与螺母对应螺接配合而固定所述端盖。
13.进一步的,所述端盖的内侧面还设有由所述端盖压紧贴合于面板和底壳的端面上的密封垫圈。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中空的主筒体,在主筒体相对两端的均组装端盖,并且主筒体的侧壁设有出光部以及led模组分别组装于两个端盖的内侧面且出光侧相向设置,两端的led模组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主筒体的侧壁设置的出光部射出,避免了光线直接从led模组直射而出,使得出射的光线可以均匀且柔和,不会造成眩光。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侧打光led点光源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侧打光led点光源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侧打光led点光源一个可选实施例沿两端端盖的走线孔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侧打光led点光源一个可选实施例的遮光板与主筒体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0.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双侧打光led点光源,包括中空的主筒体1和组装于所述主筒体1内部的led模组3,所述主筒体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端盖5,所述主筒体1的侧壁设有出光部10,所述led模组3分别组装于两个所述端盖5的内侧面且出光侧相向设置,分设于主筒体1相对两端的所述led模组3发出的光线从所述主筒体1的出光部10射出。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中空的主筒体1,在主筒体1相对两端的均组装端盖5,并且主筒体1的侧壁设有出光部10以及led模组3分别组装于两个端盖5的内侧面且出光侧相向设置,两端的led模组3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主筒体1的侧壁设置的出光部10射出,避免了光线直接从led模组3直射而出,使得出射的光线可以均匀且柔和,不会造成眩光。
22.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led模组3包括组装于所述端盖5上的控制电路板30、组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的多个led发光芯片32以及一一对应罩盖于各个led发光芯片32上的led透镜34。本实施例采用led发光芯片32组装在控制电路板30上,并由led透镜34对led发光芯片32进行配光,能有效的保证本实用新型led点光源的光线出射。
23.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led模组3包括组装于所述端盖5上的控制电路板30、组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0上的多个led发光芯片32以及一体盖设于各个led发光芯片32上的透光板36。本实施例采用led发光芯片32组装在控制电路板30上,并由led透镜36对led发光芯片32进行配光,同样能有效的保证本实用新型led点光源的光线出射,在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在如图1的实施例中,主筒体1两端的led模组3分别采用上述一个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端盖5上还设有供外部线束7穿过后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0相连的走线孔50,所述走线孔50内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外部线束7密封组装于走线孔50内的密封组件52,所述密封组件52包括套设于所述外部线束7上用于插入走线孔50内且与走线孔50过盈配合的防水套521以及套在所述外部线束7上用于抵压所述防水套521以将所述防水套521限位于所述走线孔50内的抵推板523,所述抵推板523上对称设有穿孔5230,另由螺丝5232穿过所述穿孔5230后锁固于端盖5上而将抵推板523与端盖5相对固定。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水套521插入走线孔50内,实现走线孔50位置的防水密封,而且通过抵推板523固定在端盖5上抵推防水套521,保证防水套521有效的密封走线孔50。
2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筒体1的侧壁包括由透光材料制成而构成所述出光部10的面板。本实施例出光部10采用由透光材料制成的面板,能有效的保证光线的出射。
2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筒体1还包括与所述面板10合围连接而形成所述主筒体1的闭环状侧壁的底壳12,所述底壳12包括与面板10相对设置的底板121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面板10和所述底板121的相同侧边缘之间的侧板123。本实施例主筒体1采用由底壳12和面板10合围连接形成主筒体1,结构简单,并且底壳12由底板121和侧板123构成,能有效的形成筒状。
27.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0和底板121均为圆弧面状,其中,所述面板10是朝向所述主筒体1的外部弧面凸起,而所述底板121是朝向所述主筒体1的内部弧面凸起。本实施例面板10和底板121均为的圆弧面状,圆弧面状的出光效果相对于平面状的出光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将底板121稳定的组装在杆状固定物上。在如图1

图4的实施例中,所述主筒体1的横截面为弧线形。
2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led点光源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底壳12外侧面并遮盖住所述底壳12的遮光板8。本实施例采用遮光板8遮盖住底壳12,使光线仅从面板10射出,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组装有遮光板8的底壳12一侧组装在相应固定物上,也能有效的保证光线的射出,避免对无需亮化一侧出光。
29.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筒体1相对两端的端盖5上均对称设有固定孔54,另由长螺杆56从一端的端盖5上的固定孔54穿入并穿过所述主筒体1内腔后从另一端的端盖5上的固定孔54穿出再与螺母58对应螺接配合而固定所述端盖5。本实施例通过长螺杆56和螺母58的组装配合,将相对两端的端盖5夹紧固定于所述主筒体1上,拆装都相对简单。
30.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端盖5的内侧面还设有由所述端盖5压紧贴合于面板10和底壳12的端面上的密封垫圈9。本实施例还通过设置密封垫圈9,可有效的提升端盖5、面板10和底壳12之间的防水性能。
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