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8177发布日期:2021-09-29 05:0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类产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强光电筒适合在夜晚黑暗环境下的施工、巡逻、勘察等工作,而常规的强光电筒需要使用者直接手持使用,使得使用者不便于操作其它器具,因此一般会将强光电筒加装在器具上。
3.目前常用的加装方式一般是在器具上设置用于加装强光电筒的导轨,再将电筒本体锁紧于导轨上。若需要对强光电筒在导轨上的位置进行微调时,先将定位块置于需调整的位置,再在滑轨上滑动电筒本体,通过螺钉将定位块分别固定在电筒本体上,可对强光电筒的位置进行微调,在此过程中,更改不同位置时需使用不同的定位块。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每种定位块仅可以定位一种位置,当强光电筒需要微调的位置较多时,需要使用到定位块的种类较多,不便于携带以及保存,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所需的定位块种类较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微调强光电筒位置时所需的定位块种类较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开设有多个卡槽,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定位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固定于电筒本体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安装板滑移连接于导轨,所述第二安装板抵接于导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限制电筒本体滑移的锁紧组件,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水平部以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定位竖直部,两个所述定位竖直部均贯穿开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板贯穿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定位通孔内穿设有与所述定位螺纹孔螺纹适配的定位螺钉,所述定位水平部靠近导轨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卡槽卡接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定位水平部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的一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强光电筒的位置进行微调时,先将卡块卡接于位于最佳位置附近的卡槽内,再通过第一安装板滑移于导轨,使得定位通孔对齐定位螺纹孔,若强光电筒仍未处于最佳位置,再将卡块翻转180度并卡接于位于最佳位置附近的卡槽内,由于卡块位于定位水平部的一端,同一个定位块翻转180度后可以提供新的定位位置,使得同一种定位块可以适用于强光电筒多种微调的位置,以此实现减少所需的定位块种类的效果,无需储存较多的定位块,便于携带以及保存,且降低了定位块遗失的风险,有利于节省产品的成本;直至强光电筒调整至最佳位置时,将定位螺钉穿过定位通孔并螺纹连接定位螺纹孔内,即可连接电筒本体与定位块,再通过锁紧组件限制电筒本体滑移,以此完成强光
电筒位置的微调。
9.可选的,每个所述定位竖直部的所述定位螺纹孔不少于两个。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定位竖直部进一步增加定位位置的数量,同时由于翻转定位块可以提供新的定位位置,使得增加的定位位置数量成倍增加,以此同一种定位块可以适用于更多微调的位置,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定位块种类。
11.可选的,任一所述定位竖直部的多个所述定位螺纹孔与另一所述定位竖直部的多个所述定位螺纹孔一一对应同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设计的定位竖直部便于两侧的定位竖直部同时开孔,有利于提升定位块的加工效率。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定位竖直部卡接适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便于使用者对齐定位螺纹孔与定位通孔,且当定位竖直部卡接于限位槽内时,可以减少定位块沿竖直方向的晃动,降低强光电筒偏离最佳位置的风险。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扣合有扣板,所述扣板滑移连接于导轨,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将所述扣板抵紧于所述导轨的侧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筒本体相对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板以及扣板滑移于导轨,使得电筒本体稳定地滑移于导轨,在确定强光电筒的最佳位置后,通过锁紧组件将扣板抵紧于导轨的侧壁,即可限制电筒本体的滑移。
17.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螺杆以及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杆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及所述扣板,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螺杆突出于所述扣板且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锁紧螺杆的螺帽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所述锁紧螺母抵接于所述扣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强光电筒的最佳位置后,先于锁紧螺杆突出于扣板的外周壁螺纹装配锁紧螺母,直至锁紧螺母抵紧于扣板,即可将扣板抵紧于导轨的一侧,同时锁紧螺杆的螺帽使得第一安装板抵紧于导轨的另一侧,即可限制电筒本体沿导轨滑移,使得强光电筒稳定地进行照射。
19.可选的,所述锁紧螺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端部外周壁环绕开设有嵌槽,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圈开设有沉台,所述锁紧螺杆于所述嵌槽内插接有开口挡圈,且所述开口挡圈与所述沉台的内周壁嵌合适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挡圈可以限制锁紧螺母沿锁紧螺杆径向的运动范围,降低锁紧螺母由锁紧螺杆突出于扣板的一侧滑落的风险,尽量避免锁紧螺母的遗失,有利于节省使用成本。
21.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扣板扣合于所述安装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板可以扣合于第二安装板的安装槽内,可以减少扣板突出第二安装板的部分,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美观度,且扣板可与导轨更紧密地接触,使得电筒本体更稳定地滑移于导轨。
23.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扣板
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适配的定位销。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将定位销插接于定位孔内,即可准确地扣合扣板,有利于降低强光电筒的安装难度,便于安装强光电筒。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开设于定位竖直部的多个定位螺纹孔,增加同一种定位块定位位置的数量,由于卡块位于定位水平部的一端,定位块翻转180度后可以提供新的定位位置,使得定位位置增加的数量翻倍,以此实现减少所需的定位块种类的效果,便于携带以及保存;
27.2.电筒本体通过扣板和第一安装板滑移于导轨上,直至电筒本体位于最佳位置,再于锁紧螺杆的端部螺纹连接于锁紧螺母,直至锁紧螺母将扣板抵紧于导轨的侧壁,以此实现限制电筒本体滑移的目的,同时嵌槽与开口挡圈降低锁紧螺母由锁紧螺杆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电筒本体、导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电筒本体;2、导轨;21、卡槽;22、第一楔形块;23、第二楔形块;3、第一安装板;31、定位通孔;32、限位槽;33、第一楔形槽;4、第二安装板;41、安装槽;42、定位孔;5、定位块;51、定位水平部;511、卡块;52、定位竖直部;521、定位螺纹孔;6、定位螺钉;7、扣板;71、定位销;72、第二楔形槽;8、锁紧组件;81、锁紧螺杆;811、嵌槽;82、锁紧螺母;821、沉台;822、开口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参照图1,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包括导轨2、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以及定位块5,导轨2位于电筒本体1上方,且电筒本体1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滑移。
37.参照图1与图2,第一安装板3与第二安装板4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电筒本体1的两相对侧,且第一安装板3与第二安装板4分别位于导轨2的两相对侧。第一安装板3滑移连接于导轨2,第一安装板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楔形槽33,第一楔形槽33的槽口朝向导轨2且两端均开放设置,导轨2靠近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楔形块22,第一楔形槽33内壁的竖直截面尺寸与第一楔形块22的竖直截面尺寸一致,且第一楔形槽33内壁与第一楔形块22的侧壁相互贴合,以此使得第一安装板3稳定地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滑移;
38.第二安装板4抵接于导轨2,导轨2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
定有第二楔形块23,第一楔形块22与第二楔形块23形状一致,第二安装板4的底部开设斜切角,第二安装板4斜切角的斜面贴合且抵接于第二楔形块23位于上方的斜面。第一安装板3与第二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限制电筒本体1滑移的锁紧组件8。通过第一安装板3沿导轨2滑移,使得电筒本体1同步沿导轨2滑移,直至电筒本体1位于最佳位置时,通过锁紧组件8将电筒本体1锁紧于导轨2上,并限制电筒本体1滑移,以此保证强光电筒的稳定照射。
39.参照图3与图4,为了使电筒本体1稳定滑移于导轨2,第二安装板4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扣合有扣板7,且第二安装板4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41,扣合于安装槽41内,以此减少扣板7突出于第二安装板4的部分,有利于提升美感。扣板7滑移连接于导轨2,扣板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楔形槽72,第二楔形槽72的槽口朝向导轨2且两端均开放设置,第二楔形槽72内壁与第二楔形块23的竖直截面尺寸一致,且第二楔形槽72内壁与第二楔形块23的侧壁贴合,使得扣板7平稳地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滑移。电筒本体1两相对侧分别通过第一安装板3与扣板7滑移于导轨2,使得电筒本体1的两相对侧在滑移过程中均能保持平稳。
40.参照图3与图4,为了便于精准地扣合扣板7,第二安装板4于安装槽41靠近第一安装板3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42,扣板7靠近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定位孔插接适配的定位销71,本实施例中定位销71与定位孔42均设置为两个,且定位销71的截面圆尺寸与定位孔42内壁的截面圆尺寸一致。通过将定位销71插接于定位孔42内,即可将扣板7准确地扣合于安装槽41内,有利于简化强光电筒的安装过程。
41.参照图1与图5,为了限制电筒本体1的滑移,锁紧组件8用于将扣板7抵紧于导轨2的侧壁,锁紧组件8包括锁紧螺杆81以及锁紧螺母82,锁紧螺杆81依次贯穿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以及扣板7,且锁紧螺杆81沿水平方向布置且锁紧螺杆81的布置方向垂直于导轨2的长度方向。锁紧螺母82螺纹连接于锁紧螺杆81突出于扣板7且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锁紧螺杆81的螺帽抵接于第一安装板3远离第二安装板4的一侧,且锁紧螺母82抵接于扣板7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一侧。通过在锁紧螺杆81的外周壁螺纹装配锁紧螺母82,使得第一安装板3抵紧于第一楔形块22且扣板7抵紧于第二楔形块23,限制第一安装板3以及扣板7沿导轨2的滑移,以此实现限制电筒本体1滑移的目的。
42.参照图1与图5,为了尽量避免锁紧螺母82的遗失,锁紧螺杆81远离第一安装板3的端部外周壁环绕开设有嵌槽811,锁紧螺母82的内圈开设有沉台821,锁紧螺杆81于嵌槽811内插接有开口挡圈822,开口挡圈822为e型且具有弹性,且开口挡圈822与沉台821的内周壁嵌合适配,开口挡圈822的外圈与沉台821的内周壁过盈配合,开口挡圈822的内圈插接于嵌槽811内。以此限制锁紧螺母82在锁紧螺杆81外周壁的活动范围,降低锁紧螺母82由锁紧螺杆81的端部滑落的风险。
43.参照图2与图6,定位块5为“凵”型,且定位块5包括定位水平部51以及两个相对布置的定位竖直部52,定位水平部51与定位竖直部52均为长方体形状,两个定位竖直部52均贯穿开设有定位螺纹孔521,且所有定位螺纹孔521的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安装板3贯穿开设有定位通孔31,第一安装板3于定位通孔31内穿设有与定位螺纹孔521螺纹适配的定位螺钉6。导轨2开设有多个卡槽21,且多个卡槽21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定位水平部51靠近导轨2的一侧固定有与卡槽21卡接适配的卡块511,卡块511与定位块5一体成型,卡块511为长方体形状且卡块511与卡槽21内壁的横截面尺寸一致。同时卡块511位于
定位水平部51沿导轨2长度方向的一端,使得定位块5翻转180
°
后可以提供新的定位位置,以此同一种定位块5可以提供多种定位位置,有利于减少所需的定位块5种类。完成强光电筒的位置微调时,将定位螺钉6穿设于定位通孔31且螺纹装配于定位螺纹孔521内,即可完成定位块5与第一安装板3的连接。
44.参照图2与图6,为了进一步增加同一种定位块5的定位位置数量,每个定位竖直部52的定位螺纹孔521不少于两个,可以增加定位位置的数量,同时由于翻转定位块5可以提供新的定位位置,使得增加的定位位置数量成倍增加。在本实施例中,任一定位竖直部52的多个定位螺纹孔521与另一个定位竖直部52的多个定位螺纹孔521一一对应同轴,便于加工定位块5。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强光电筒所需的定位位置,任一定位竖直部52的多个定位螺纹孔521的多个定位螺纹孔521可与另一个定位竖直部52的多个定位螺纹孔521均不同轴;或任一定位竖直部52的部分定位螺纹孔521可与另一个定位竖直部52的部分定位螺纹孔521一一对应同轴,同时任一定位竖直部52的生育定位螺纹孔521与另一个定位竖直部52的剩余定位螺纹孔521均不同轴。
45.参照图2与图6,为了减少定位块5的晃动,第一安装板3靠近第二安装板4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32,且限位槽32与定位竖直部52卡接适配,限位槽32的两端均开放设置,定位竖直部5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尺寸与限位槽32内壁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尺寸一致,有利于限制定位块5沿竖直方向的晃动。同时第一安装板3通过限位槽32与定位块5滑移连接,便于对齐定位螺纹孔521与定位通孔31。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强光电筒的改进型可更换定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强光电筒的位置进行微调时,先将卡块511嵌入最佳位置附近的卡槽21内,再通过第一安装板3以及扣板7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滑移电筒本体1,同时任一定位竖直部52位于限位槽32内,再将定位通孔31分别与多个定位螺纹孔521对齐,并判断是否为最佳的定位位置,若无最佳的定位位置,将定位块5翻转180
°
后并再次将卡块511嵌入相应的卡槽21内,使得另一定位竖直部52位于限位槽32内,再将定位通孔31分别与多个定位螺纹孔521对齐,同一种定位块5提供多种的定位位置,以此实现减少所需的定位块5种类的效果;
47.确定强光电筒的最佳位置后,将定位螺钉6穿设于定位通孔31且螺纹连接于定位螺纹孔521内,即可连接定位块5与电筒本体1,避免定位块5与电筒本体1之间的相对位移,再将锁紧螺杆81依次贯穿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以及扣板7,并将锁紧螺母82螺纹装配于锁紧螺杆81的端部,直至第一安装板3与扣板7抵紧于导轨2的两相对侧,即可限制强光电筒沿导轨2的滑移,以此完成强光电筒的位置微调。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