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5519发布日期:2022-02-19 18:3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补光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红外补光灯板存在夜视效果不够,灯板温度过高,模组孔位受限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通过合理分组,提高灯珠效率,减少发热功耗。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包括铝板及设置在铝板上的红外光敏控制电路、两组红外灯组和五组白光灯组,所述红外光敏控制电路包括插接件jp1、插接件jp2、光敏电阻cds、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5;
6.所述插接件jp1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两组红外灯组、五组白光灯组的一端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插接件jp1的第一引脚接地;
7.所述插接件jp2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插接件jp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25接地,且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光敏电阻cds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光敏电阻cds、三极管q1均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
8.所述插接件jp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依次通过电阻r21、电阻r22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且通过电阻r7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还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接地,所述五组白光灯组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5之间;
9.所述插接件jp2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在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20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且通过电阻r5连接在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7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8,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电阻r1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及电阻r16之间连接有电阻r17,所述两组红外灯组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8、电阻r9与
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4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敏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并联连接在光敏电阻cds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敏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电容c2、电容c3串联连接在所述插接件jp2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之间。
12.其中,该单低红外补光灯板供电为12v,所述红外灯组由6颗红外灯珠均匀排布组成,所述红外灯珠的电压在1.5~1.7v,所述白光灯组由3颗白光灯珠均匀排布组成,所述白光灯珠的电压在3~3.3v。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供电为12v,红外最大允许每组6颗灯珠,白光最大允许每组3颗灯珠,每组按照最大允许数去排布,可以大大提高灯珠工作效率,减少发热,且红外灯珠、白光灯珠均匀排布,让补光灯板补光范围内无死角。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19.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低红外补光灯板,包括铝板及设置在铝板上的红外光敏控制电路、两组红外灯组和五组白光灯组,所述红外光敏控制电路包括插接件jp1、插接件jp2、光敏电阻cds、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
21.其中,所述插接件jp1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两组红外灯组、五组白光灯组的一端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插接件jp1的第一引脚接地;插接件jp2具有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插接件jp2的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25接地,且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光敏电阻cds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光敏电阻cds、三极管q1均通过电阻r1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插接件jp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依次通过
电阻r21、电阻r22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且通过电阻r7与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还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5接地,五组白光灯组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10、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2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5之间;插接件jp2的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9连接在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20与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且通过电阻r5连接在插接件jp1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7之间,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8,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4接地,电阻r14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及电阻r16之间连接有电阻r17,两组红外灯组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8、电阻r9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4之间;电容c1并联连接在光敏电阻cds上;电容c2、电容c3串联连接在插接件jp2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之间。
22.该单低红外补光灯板供电为12v,红外灯组由6颗红外灯珠均匀排布组成,红外灯珠的电压在1.5~1.7v,白光灯组由3颗白光灯珠均匀排布组成,白光灯珠的电压在3~3.3v。红外最大允许每组6颗灯珠,白光最大允许每组3颗灯珠,每组按照最大允许数去排布,大大提高灯珠工作效率,减少发热,且红外灯珠、白光灯珠均匀排布,让补光灯板补光范围内无死角。
2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