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7537发布日期:2021-12-23 00:0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灯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天空灯以其能够模拟室外蓝天光环境的优点,逐渐得到市场的青睐,广泛应用于家居、办公楼、商场、体育场、车站、机场等室内照明,现有技术中的天空灯普遍由光源及绘制有蓝天白云的图案板构成,并通过光源点亮图案板,形成室外蓝天光环境,该类型的天空灯所模拟的室外光环境为:出光面呈纯蓝色或者蓝天白云效果,出射光线同样为蓝色,无法真实表现出蓝天与日光的匹配效果,故而整灯存在层次感差,缺乏立体感,且模拟逼真度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具,可增强光线的层次感、立体感,可真实表现出蓝天与日光的匹配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具,包括:灯具框架,内部形成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以及第四角,所述灯具框架上邻近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之间;透光板,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的所述底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第一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一角处、且包括:第一光源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一角处;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撑架内;第一光学模组套件,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上;第一聚光透镜组,嵌入到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第一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第一投光透镜,设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栏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第二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二角处,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二角处;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撑架内;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光源上;第二聚光透镜组,嵌入到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第二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第二投光透镜,设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光栏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镜面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三角处、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对应,所述镜面反射组件包括镜面反射片和第一支架,所述镜面反射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三角处;漫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第四角处、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对应,所述漫反射组件包括漫反射镜片和第二支架,所述漫反射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四角处;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光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的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组、所述第一光栏以及所述第一投光透镜传输至所述
镜面反射组件,并经过所述镜面反射组件反射透过所述透光板;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光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组、所述第二光栏以及所述第二投光透镜传输至所述漫反射组件,并经过所述漫反射组件反射至所述透光板上。
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具,包括:灯具框架,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以及第四角,所述灯具框架上邻近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二角之间;透光板,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的所述底面上、且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第一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角处;第二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角处,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相对设置;镜面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三角处、且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对应,所述镜面反射组件包括镜面反射片和第一支架,所述镜面反射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所述三角处;漫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四角处、且与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对应,所述漫反射组件包括漫反射镜片和第二支架,所述漫反射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内的所述四角处;其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发出的第一光束经过所述镜面反射组件反射透过所述透光板;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发出第二光束经过所述漫反射组件反射至所述透光板上。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部的所述第一角处;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撑架内;第一光学模组套件,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上;第一聚光透镜组,嵌入到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第一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第一投光透镜,设在所述第一光源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栏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发出所述第一光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的所述第一聚光透镜组、所述第一光栏以及所述第一投光透镜传输至所述镜面反射组件。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聚光透镜组包括:第一聚光透镜和第二聚光透镜,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嵌入到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所述第二聚光透镜嵌入到所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聚光透镜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栏上设置有第一预设形状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预设形状为梯形。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部的所述第二角处;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撑架内;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光源上;第二聚光透镜组,嵌入到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第二光栏,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组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第二投光透镜,设在所述第二光源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光栏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光源发出所述第二光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的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组、所述第二光栏以及所述第二投光透镜传输至所述漫反射组件。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光透镜组包括第三聚光透镜和第四聚光透镜,所述第三聚光透镜嵌入到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所述第四聚光透镜嵌入到所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聚光透镜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光栏上设置有第二预设形状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预设形状为圆形。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角处凸设有第一凸出部且在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的所述第二角处凸设有第二凸出部且在所述第二凸出部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太阳光的灯具还包括:电源组件、控制单元和驱动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灯具框架上远离所述透光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驱动组件,所述控制单元还电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镜面反射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调整所述镜面反射组件的倾斜角度。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框架包括:邻近所述第一角和所述第三角且连接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壁;所述镜面反射组件包括:镜面反射片,所述镜面反射片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夹角的范围为92

122
°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为107
°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具框架:包括邻近所述第二角和所述第四角且连接所述底面的第二侧壁;所述漫反射组件包括漫反射镜片,所述漫反射镜片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02

132
°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为117
°

17.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光源组件与镜面反射组件、以及第二光源组件与漫反射组件的特定结构与光学路线设计,能够在视觉上增加光线的层次感、立体感,进而真实表现出蓝天与日光的匹配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通过第一光源组件与第二光源组件的特定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光汇聚的强度,减少光浪费,且通过特定结构设计实现预定的光束形状,提升了出光效果;通过设置控制单元、驱动组件,可自动/手动调节镜面反射板的倾斜角度,使光束角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光斑位置随着镜面反射片角度发生变化而产生变化,可实现模拟太阳的运动轨迹,进一步提升了灯具的出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的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光源组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光源组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控制单元、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驱动组件以及镜面反射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4.图6为图5所示的驱动组件以及镜面反射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5.图7为图1所示的灯具发出的光线路线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2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模拟太阳光的灯具。模拟太阳光的灯具10例如包括:灯具框架102、透光板105、第一光源组件110、第二光源组件120、镜面反射组件103和漫反射组件104。
29.其中,灯具框架102例如为,其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1021,其中,第一容置空间1021例如包括灯具框架102内的第一角11、第二角12、第三角13以及第四角14。灯具框架102上邻近第一角11和第二角12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01,第一开口101位于第一角11和第二角12之间。透光板105,设置在灯具框架102的底面上、且覆盖第一开口101。第一光源组件110,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一角11处。第二光源组件120,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二角12处,第二光源组件120与第一光源组件110相对设置。镜面反射组件103,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三角13处、且与第一光源组件110对应,镜面反射组件103例如包括镜面反射片1031和第一支架1032,镜面反射片1031设置在第一支架1032上,第一支架1032设置在灯具框架102上且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021的第三角13处。漫反射组件104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四角14处、且与第二光源组件120对应,漫反射组件104包括漫反射镜片1041和第二支架1042,漫反射镜片1041设置在第二支架1042上,第二支架1042设置在灯具框架102内的第四角14处。其中,第一光源组件110发出的第一光束a经过镜面反射组件103反射透过透光板105。第二光源组件120发出第二光束b经过漫反射组件104反射至透光板105上。
30.具体地,镜面反射片1031可例如为表面平滑的反光镜片,第一支架1032为可转动支架,以对其投射的光束进行一定倾斜角度的反射。漫反射镜片1041可例如为表面凹凸不平的漫反光镜片,以用于将投射的光束进行发散。其中,第一支架1032与第二支架1042具体的结构在此并不限定,能够实现相同或者类似功能即可。
31.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模拟太阳光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地,灯具框架102例如为内部中空的框架类零件,其外形例如为方形。灯具框架102材质可例如为金属材质,且优选为铝材质,具有强支撑性能,不易变形。透光板105对应盖设在第一开口101上,以形成一透光区域,其透光区域的具体形状设可依据天窗的形状或者用户的需要
确定,以配合反射和散射的光束,进而达到模拟天窗的效果。透光板105例如为蓝色透光板,蓝色透光板可例如为瑞利光板,瑞利光板的板材由瑞利散射材料母粒制备所得,其板材在光源照射下基于蓝光光谱发生瑞利散射,从而能够使相应的灯具真实模拟出蓝天的效果,其中,所述的板材在光源照射下基于蓝光光谱发生瑞利散射的原理,可以理解为类似于现实中的太阳光因为太阳光谱中频率较高的绿蓝紫光比频率较低的红光散射更明显,而高频光中又以蓝光能量最大,在大气分子的强烈散射作用下,蓝色光被散射以弥漫天空,天空即呈现美丽的蔚蓝色的原理。在此值得说明的是,瑞利光板基本上不吸收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对于透射(定向非漫射即反射)的光源,其不改变其方向及颜色,也即经透光板105透射的光源为白色时,其得到的光斑也为白色。在此,瑞利光板可采用现有技术相关技术和方案,在此不在赘述。
32.其中,第一光源组件110用于发出的光线,所述光线穿过特定的光学元件形成特定形状的光束比如第一光束a,投射至镜面反射组件103上,再经镜面反射组件103反射该第一光束a至透光板105。由于透光板105的属性,第一光束a透过透光板105,投射至地面或墙壁上,可模拟成太阳光透过天窗照射下来的光斑。第二光源组件120用于发出光线,所述光线穿过特定的光学元件形成特定形状的光束比如第二光束b投射至漫反射组件104上,再经漫反射组件104反射出散光,散光投射到透光板105上,使得透光板105达到泛光照明效果,依据透光板105的材料特性,视觉上达到模拟蓝天的效果。
33.参见图3及图1,第一光源组件110例如包括:第一光源111、第一聚光透镜组、第一光栏114、第一投光透镜116、第一光源支撑架117和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
34.其中,第一光源支撑架117设置在灯具框架102内的第一容置空间1021的第一角11处。第一光源111设置在第一光源支撑架117内。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罩设在第一光源111上。第一聚光透镜组1121,嵌入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第一光栏114设置在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且位于第一聚光透镜组远离第一光源111的一侧。第一投光透镜116设在第一光源支撑架上且位于第一光栏114远离第一光源111的一侧。其中,第一光源111发出第一光束a依次穿过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的第一聚光透镜组、第一光栏114以及第一投光透镜116传输至镜面反射组件103。
35.具体地,第一光源支撑架117用于向第一光源组件110的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和支撑。第一聚光透镜组112用于聚拢第一光源111发出的光线,避免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强度,提升光效果。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上设置有通孔1181,用于罩设在第一光源111上且通过所述通孔1181控制第一光源111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另外还用于限定第一聚光透镜组112的安装以及第一聚光透镜组112与第一光源111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第一光源111发出的光线可通过第一聚光透镜组112射出。第一光源111例如包括灯条和设置在灯条上的led灯珠。其中,led灯珠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led灯珠任意相邻的两个灯珠可以等间距设置,多个led灯珠一一对应于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上的多个通孔1181。第一投光透镜116为凸透镜,用于汇集光线,并将光线投射至镜面反射组件103的镜面反射片1031上。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光源111的灯条上的led灯珠的数量,具体可依据灯具框架102的尺寸大小及出光效果进行设计。
3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聚光透镜组112例如包括:第一聚光透镜1121和第二聚光透镜1122,第一聚光透镜1121嵌入到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第二聚光透镜1122嵌入到
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且位于第一聚光透镜1121远离第一光源111的一侧。第一光栏114上设置有第一预设形状的第二开口1141,第一预设形状为梯形。第二开口1141设置为梯形,则产生的光斑也是梯形。
37.其中,第一聚光透镜1121和第二聚光透镜1122可例如为凸透镜,半球形的凸透镜,第一聚光透镜1121的尺寸小于第二聚光透镜1122的尺寸,比如,第一聚光透镜1121的半径小于第二聚光透镜1122的半径,以避免光损失。第二开口1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1141一一对应于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上的多个通孔1181,其中第二开口1141预设的形状是根据要形成的光斑的形状进行设定的,以实现更加逼真的模拟太阳光从天窗照射下来的光斑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其预设形状,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模拟天窗为圆形,透光板105的透光区域与预设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椭圆。
38.参见图4及图1,第二光源组件120例如包括:第二光源211、第二聚光透镜组、第二光栏214、第二投光透镜216、第二光源支撑架217和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
39.其中,第二光源支撑架217,设置在灯具框架102内的第一容置空间1021的第二角12处。第二光源211,设置在第二光源支撑架217内。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套设在第二光源211上。第二聚光透镜组212,嵌入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内。第二光栏214,设置在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内且位于第二聚光透镜组远离第二光源211的一侧。第二投光透镜216,设在第二光源支撑架217上且位于第二光栏214远离第二光源211的一侧。其中,第二光源211发射出第二光束b依次穿过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内的第二聚光透镜组、第二光栏214以及第二投光透镜216传输至漫反射组件104。
40.具体地,第二光源支撑架217用于向第二光源组件120的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和支撑。第二聚光透镜组212用于聚拢第二光源211发出的光线,避免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强度,提升光效果。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上设置有通孔2181,用于罩设在第二光源211上且通过所述通孔2181控制第二光源211发出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另外还用于限定第一聚光透镜组112的安装以及第二聚光透镜组212与第二光源211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使得第二光源211发出的光线可通过第二聚光透镜组212射出。第二光源211例如包括灯条和设置在灯条上的led灯珠。其中,led灯珠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led灯珠任意相邻的两个灯珠可以等间距设置,多个led灯珠一一对应于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上的多个通孔2181。第二投光透镜216为凸透镜,用于汇集光线,并将光线投射至漫反射组件104的漫反射镜片上。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二光源211的灯条上的led灯珠的数量,具体可依据灯具框架102的尺寸大小及出光效果进行设计。
4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聚光透镜组212例如包括:第三聚光透镜2121和第四聚光透镜2122,第三聚光透镜2121嵌入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内,第四聚光透镜2122嵌入到第二光学模组套件218内且位于第三聚光透镜2121远离第二光源211的一侧。第二光栏214上设置有第二预设形状的第三开口2141,第二预设形状为圆形。第三开口2141设置为圆形,则产生的漫反射光束为圆柱形,可以均匀地散射至透光板105上,增加泛光效果。
42.进一步地,参见图1,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一角11处凸设有第一凸出部且在第一凸出部内部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间1022;第二容置空间1022连通第一容置空间1021,第一光源组件110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1022内。第一容置空间1021内的第二角12处凸设有第二凸出部且在第二凸出部内部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1023。第三容置空间1023连通第一容置空
间1021,第二光源组件120设置在第三容置空间1023内。在此,设置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及其所处位置,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10和第二光源组件120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光线的干扰,以影响出光效果。
43.此外,参见图5,模拟太阳光的灯具10还例如包括:电源组件130、控制单元140和驱动组件150,电源组件130设置在灯具框架102上远离透光板105的一侧面上,电源组件130电连接控制单元140和驱动组件150,控制单元140电连接驱动组件150、第一光源组件110和第二光源组件120,驱动组件150连接镜面反射组件103,驱动组件150用于在控制单元140的控制下调整镜面反射组件103的倾斜角度。
44.其中,电源组件130为模拟太阳光的灯具10提供电能。控制单元140例如为单片机控制板,以控制模拟太阳光的灯具10执行一定的功能,例如开灯和关灯等。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150例如包括:电机151、连接电机151的传动轴152和固定连接在镜面反射组件103的第一支架1032上且用于配合传动轴152转动的轮轴153,其中,传动轴152例如为一圆柱状齿轮,轮轴153例如一扇形状齿轮,传动轴152与轮轴153的齿轮相互啮合,当控制单元140控制电机151转动时,带动传动轴152进行转动以带动轮轴153的转动,以改变镜面反射组件103的倾斜角度。具体地,此处的倾斜角度例如为镜面反射组件103的镜面反射片1031与灯具框架102内邻近第一角和第三角的一侧壁的夹角的角度,如此一来,可使得灯具10投射出的光斑平滑连续移动,真实还原自然界太阳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另外使用此种方式,能更好的结合控制单元140的程序控制,自动调节光斑移动的距离和角速度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驱动组件150的器件组成以及与镜面反射组件103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相同功能即可。
45.进一步地,灯具框架102例如包括:邻近第一角11和第三角13且连接底面的第一侧壁。镜面反射组件103的镜面反射片1031与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夹角a。具体地,第一夹角a例如为钝角,其范围为92

122
°
,优选地,第一夹角a为107
°
。在此第一夹角a的角度范围的设计,是基于镜面反射片1031能够接收到第一光束a的投射以及将反射的光束透过透过板105投射至一定的位置范围内而设计的。举例而言,为模拟真实太阳光依据时间进行的轨迹变化,以使得光斑移动至相应位置,自动或手动将第一夹角a调整为107
°
,以使得光斑位于相应的位置上。当然在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夹角a的角度,使得光斑照射至相应的位置。
46.其中,第一夹角a的角度范围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出射的第一光束a能够投射至镜面反射片1031上,且经镜面反射片1031反射以透过透光板105投射至地面或墙壁上形成光斑,在视觉上模拟日光光斑。
47.进一步地,灯具框架102包括:邻近第二角12和第四角14且连接底面的第二侧壁。漫反射组件104的漫反射镜片1041与第二侧壁的第二夹角b。具体地,第二夹角b例如为钝角,其范围为102

132
°
,优选地,第二夹角b为107
°
。在此第二夹角b的角度范围的设计,是基于漫反射镜片1041能够接收到第二光束b的投射以及将散射的光束散射至透光板105上而设计的。举例而言,为了模拟更真实的雨过天晴的蓝天效果,将第二夹角b调整为117
°
。当然在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夹角b的角度,已在视觉上达到更加真实的蓝天效果。
48.举例而言,参见图1和图7,当使用该灯具时,首先经电源组件130进行供电,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10中的第一光源111和第二光源组件120中的第二光源211分别进行发光,第一
光源111依次经第一光学模组套件118内的第一聚光透镜组、第一光栏114和第一投光透镜116进行聚光投射,投射至镜面反射组件103上的镜面反射片1031上进行全反射,经透光板105反射至地面或墙壁和上形成一梯形光斑,以达到模拟太阳光照射的光斑效果;与此同时,第二光源211依次经第二光学模组套件118内的第二聚光透镜组、第二光栏214和第二投光透镜216进行聚光投射,投射至漫反射组件104的漫反射镜片上进行漫反射至透光板105上,基于透光板105的特性,漫反射的作用使得透光板105在视觉产生蓝色的泛光,以达到模拟蓝天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40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控制驱动组件150中的电机以带动轮轴153转动,以改变镜面反射组件103与灯具框架102的夹角a,以改变光斑照射的位置,进而模拟太阳的轨迹运动,以更加逼真的模拟自然的太阳光移动。通过模拟的太阳光与蓝天的配合,可增加光线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以真实表现出蓝天与日光的匹配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49.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的模拟太阳光的灯具10,通过第一光源组件110与镜面反射组件103、以及第二光源组件120与漫反射组件104的特定结构与光学路线设计,能够在视觉上增加光线的层次感、立体感,进而真实表现出蓝天与日光的匹配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通过第一光源组件110与第二光源组件120的特定结构设计,可以增加光汇聚的强度,减少光浪费,且通过特定结构设计实现预定的光束形状,提升了出光效果;通过设置控制单元140、驱动组件150,可自动/手动调节镜面反射组件103的倾斜角度,使光束角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光斑位置随着镜面反射片1031角度发生变化而产生变化,可实现模拟太阳的运动轨迹,进一步提升了灯具的出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度。通过在第一角处设置第一凸出部、第二角处设置第二凸出部,使得第一光源组件110和第二光源组件120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光线的干扰,以影响出光效果。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