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7953发布日期:2022-01-15 09:0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2.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光源、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等等。灯具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固定灯具及可移动灯具,且随着人民需要的提高,现在市场出现了很多用于户外的可移动灯具。
3.顾名思义,可移动灯具是没有具体的固定位置的,需要放置在支撑台上或放置在地上使用。但是,很多场合可移动灯具是不能在地上使用的,因此用户一般会携带一个支撑台放置可移动灯具,这样导致用户使用极其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移动灯具自带有支撑台。
4.但是,自带支撑台的移动灯具,灯具固定安装在支撑台上,而支撑台具有固定的高度,高度无法调节,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使整个移动灯具的占用空间大,导致移动灯具的搬运和收纳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灯具的支撑台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
7.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口处均设置有防脱块;
8.滑动设于所述滑槽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支架腿及与所述支架腿一端连接的转轴,当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支架腿从所述滑槽滑出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转轴可分别抵靠所述滑槽两端的所述防脱块并转动,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架腿可分别转动至所述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9.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两个相对的所述侧面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突起,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架腿可转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突起与所述侧面之间。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两端靠近所述防脱块处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突起,所述转轴抵靠所述防脱块时,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防脱块与所述第二限位突起之间。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口处均设置有挡尘板。
12.更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挡尘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架腿穿过的一字型缝隙。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转轴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支架
腿,两所述支架腿平行排布。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腿端部的支脚。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还包括连接两所述支脚端部的连接部。
16.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设有所述槽口的两个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放置所述支脚和所述连接部的容纳部。
17.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将所述滑槽分隔成上滑槽和下滑槽的中隔板,所述上滑槽的上槽口和所述下滑槽的下槽口分别位于所述中隔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滑槽内,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下滑槽中。
18.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隔板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第三限位突起,所述上滑槽内的所述第三限位突起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转轴朝向所述上滑槽的上槽口的一侧,所述下滑槽内的所述第三限位突起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所述转轴朝向所述下滑槽的下槽口的一侧。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升降装置及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的灯身本体。
20.更进一步地,所述灯身本体的底面构成所述滑槽的上顶面。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主体上设置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当需要升高升降装置的高度时,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从滑槽的两端滑出,再转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至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成为主体的两个支撑腿,升高主体,使升降装置的高度升高,使用完后,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滑到滑槽内收纳,使升降装置的高度和占用空间变小,从而便于升降装置的搬运和收纳。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收纳后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展开后的示意图;
24.图3是图2的爆炸图;
25.图4是图2的剖面图;
26.图5是图4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27.图6是图4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示意图;
29.图8是图2的侧面示意图;
30.图9是图8的c部的放大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座的示意图;
32.图11是图9的d部的放大示意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尘板的示意图;
34.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隔板的示意图;
35.图14是图13的e部的放大示意图。
36.图中,100、升降装置;10、主体;11、上盖;12、底座;13、侧面;131、容纳部;14、侧板;
15、第一限位突起;16、第二限位突起;20、滑槽;21、上滑槽;211、上槽口;22、下滑槽;221、下槽口;23、终止部;30、防脱块;40a、第一支架;40b、第二支架;41、支架腿;42、转轴;43、支脚;44、连接部;50、挡尘板;51、一字型缝隙;60、中隔板;61、第三限位突起;200、灯身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口处均设置有防脱块;滑动设于所述滑槽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支架腿及与所述支架腿一端连接的转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主体上设置滑槽,并在滑槽内滑动设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当需要升高升降装置的高度时,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从滑槽的两端滑出,再转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至主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成为主体的两个支撑腿,升高主体,使升降装置的高度升高,使用完后,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滑到滑槽内收纳,使升降装置的高度和占用空间变小,从而便于升降装置的搬运和收纳。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100,包括:
41.主体10,所述主体10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10的滑槽20,所述滑槽20两端的槽口处均设置有防脱块30;
42.滑动设于所述滑槽20的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均包括支架腿41及与所述支架腿41一端连接的转轴42,当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所述支架腿41从所述滑槽20滑出时,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所述转轴42可分别抵靠所述滑槽20两端的所述防脱块30并转动,使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可分别转动至所述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
43.其中,滑槽20贯穿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或主体10由上盖11和底座12构成,滑槽20设置在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滑槽20的顶面为上盖11的底面,滑槽20的底面为底座12的顶面。防脱块30与滑槽20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的安装在滑槽20两端的槽口处均可。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由金属材料和塑胶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其支架腿41与转轴42连接成l型(一个支架腿41和一个转轴42)或倒u字型(两个支架和一个转轴42),用于支撑主体10及放置在主体10上的设备。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与第一支架40a(或第二支架40b)结构相同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可分别转动至与侧面13相邻的面。
44.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结构相同或不相同均可,当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分别转动至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时,使主体10的顶面保持为水平面或接近水平面即可。
45.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所述转轴42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支架腿41,两所述支架腿41平行排布。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共有四个支架腿41,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分别向下转动至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后,升降
装置100近似一个四脚的桌子,使升降装置100更平稳。
4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腿41端部的支脚43。支脚43与支架腿41可以成90
°
设置。设置支脚43,可以增大支架腿41的受力面积,减小升降装置100及放置在升降装置100上的设备对地面的压强,并且可以使升降装置100更平稳。当第一支架40a、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和转轴42在滑槽20内滑动时,支脚43卡在槽口处无法进入到滑槽20内,因此,设置支脚43,还可以防止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全部滑入到滑槽20内,当用户需要使用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支撑主体10使主体10升高时,支脚43可以作为用户的施力点,用户可以通过施力支脚43将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从滑槽20内取出。
4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均还包括连接两所述支脚43端部的连接部44。支架腿41端部由转轴42连接,两支脚43端部由连接部44连接,使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形成封闭的结构,可增大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刚性。
48.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0设有所述槽口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设置有放置所述支脚43和所述连接部44的容纳部131。容纳部131设置在主体10的上盖11的侧面13上,容纳部131由侧面13凹陷而成,比侧面13略低,当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在滑槽20内时,第一支架40a、第二支架40b的支脚43和连接部44放置在容纳部131内,可使主体10的侧面13平整、美观。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主体10上设置滑槽20,并在滑槽20内滑动设置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当需要升高升降装置100的高度时,将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从滑槽20的两端滑出,再转动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使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转动至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成为主体10的两个支撑腿,升高主体10,使升降装置100的高度升高,使用完后,将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滑到滑槽20内收纳,使升降装置100的高度和占用空间变小,从而便于升降装置100的搬运和收纳。
50.实施例二
51.如图8-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所述侧面13均设置有侧板14,所述侧板1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突起15,所述第一支架40a和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可转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突起15与所述侧面13之间。
52.其中,每个侧面13对称设置两侧板14,第一限位突起15的顶面呈弧形或球面形,第一限位突起15与侧面13之间的间隙略大于支架腿41的横截面尺寸,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转动至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时,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位于两侧板14之间,且支架腿41挤压变形后经过第一限位突起15卡入第一限位突起15与侧面13之间的间隙,对支架腿41限位,使支架腿41在无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在第一限位突起15与侧面13之间,可防止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回弹,提高升降装置100的稳定性,防止因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的支架腿41向外侧滑动张开而导致升降装置100坍塌的问题发生。
53.实施例三
54.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0两端靠近所述防脱块30处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突起16,所述转轴42抵靠所述防脱块30时,所述转轴42位于所述防脱块30与所述第二限位突起16之间。
55.第二限位突起16的顶面呈弧形或球面形,防脱块30与第二限位突起16之间的间隙略大于转轴42的横截面尺寸,当转轴42经过第二限位突起16时,会遇到阻力,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手感,转轴42位于防脱块30与第二限位突起16之间后,第二限位突起16对转轴42有限位作用,使转轴42在无外力作用时可以保持在第二限位突起16与防脱块30之间,防止转轴42向滑槽20内滑动。
56.实施例四
57.如图3、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0两端的槽口处均设置有挡尘板50。挡尘板50设置在靠近槽口处,挡尘板50用于封盖槽口的缝隙,防止灰尘进入。
58.更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50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挡尘板50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架腿41穿过的一字型缝隙51。橡胶材料为硅橡胶或其它软橡胶体,挡尘板50的外形尺寸可以略大于槽口尺寸,过盈装配在滑槽20内或槽口处,支架腿41和转轴42在挡尘板50外部时,挡尘板50的一字型缝隙51在橡胶弹力作用下封闭,支架腿41穿过一字型缝隙51时,橡胶材料变形后紧贴支架腿41起防尘作用,且支架腿41还可以自由滑动。
59.实施例五
60.如图3-图6、图13、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20内将所述滑槽20分隔成上滑槽21和下滑槽22的中隔板60,所述上滑槽21的上槽口211和所述下滑槽22的下槽口221分别位于所述中隔板60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40a设置在所述上滑槽21内,所述第二支架40b设置在所述下滑槽22中。
61.其中,前述滑槽20的两端的槽口分别构成上滑槽21的上槽口211和下滑槽22的下槽口221,上滑槽21的上槽口211处的防脱块30和第二限位突起16设置在中隔板60的顶面,下滑槽22的下槽口221处的防脱块30和第二限位突起16设置在下滑槽22的底面。
62.设置中隔板60,将滑槽20分隔成上滑槽21和下滑槽22,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可分别在不同的滑槽20内滑动,使第一支架40a与第二支架40b之间在滑动时相互不影响,使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滑动更顺畅。
63.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隔板60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第三限位突起61,所述上滑槽21内的所述第三限位突起6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0a的所述转轴42朝向所述上滑槽21的上槽口211的一侧,所述下滑槽22内的所述第三限位突起6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0b的所述转轴42朝向所述下滑槽22的下槽口221的一侧。
64.其中,上滑槽21的末端(远离上槽口211的一端)和下滑槽22的末端(远离下槽口221的一端)均设置有终止部23,第三限位突起61的顶面呈弧形或球面形,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分别向滑槽20内滑动收纳时,转轴42经过第三限位突起61会遇到阻力,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手感,转轴42经过第三限位突起61后,转轴42位于终止部23与第三限位突起61之间,第三限位突起61对转轴42有限位作用,可防止第一支架40a的转轴42向上滑槽21的上槽口211滑动及第二支架40b的转轴42向下滑槽22的下槽口221滑动。
65.实施例六
6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升降装置100及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100上的灯身本体200。
67.更进一步地,所述灯身本体200的底面构成所述滑槽20的上顶面,即灯身本体200
的底板作为升降装置100的上盖11。
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主体10上设置滑槽20,并在滑槽20内滑动设置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当需要升高升降装置100的高度时,将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从滑槽20的两端滑出,再转动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使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转动至主体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13,成为主体10的两个支撑腿,升高主体10,使升降装置100的高度升高,进而升高灯身本体200,使灯具高度提高,便于用户使用灯具,使用完后,将第一支架40a和第二支架40b滑到滑槽20内收纳,使升降装置100的高度和占用空间变小,从而便于灯具的搬运和收纳。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