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地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2279发布日期:2022-03-09 10: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地插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地插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地插灯设置有灯头装置和安装于灯头装置的插脚,插脚插入草坪、庭院地面、路边等地方营造灯光效果。其中,灯头装置通过灯泡等发光元件定向输出光线,如,向某一方向定向照射或者照向地面,导致照射效果差,灯光效果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地插灯。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地插灯,太阳能地插灯包括:
5.插脚架;
6.第一透光体,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管状件,连接于所述插脚架的一端;
7.灯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透光体的另一端,所述灯头组件设置有第一发光体,所述第一发光体输出的光线自所述第一透光体透出,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体输出的光线颜色可调。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发光体设置于所述线路模块且朝向所述第一透光体的管状空间方向,所述储能模块与所述线路模块电连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部空间,所述灯头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二透光体,所述线路模块封闭所述第一透光体的端部,所述线路模块还设置有第二发光体,所述第二发光体朝向所述顶部空间方向且输出的光线自所述第二透光体透出。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体呈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太阳能电板,所述太阳能电板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透光体环绕所述太阳能电板设置。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太阳能电板安装于所述斜面。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透光体固定连接;或,所述灯头组件与所述第一透光体可拆卸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脚架与所述第一透光体固定连接;或,所述插脚架与所述第一透光体可拆卸连接。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体的截面自所述插脚架向所述灯头组件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透光体的表面设置有调光部。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脚架包括延伸部、自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凸出的连接部和自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凸出的插脚部,所述延伸部的截面自所述连接部一端向所述插脚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透光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外周壁与所述延伸部的外周壁平滑连接,所述插脚部自所述延伸部向末端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插脚部包括自中心向外凸出的二
根及以上的防转筋。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太阳能地插灯通过插脚架直接插入地面固定,使用方便。第一透光体呈管状结构,并能透射出第一透光体输出的光线,透光区域大且造型灵活多变。第一发光体输出的光线颜色可调,以实现不同灯光颜色的调节输出,其灯光效果好。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地插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地插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地插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灯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插脚架10;延伸部11;连接部12;插脚部13;防转筋131;第一透光体20;灯头组件30;壳体31;线路模块32;第一发光体33;储能模块34;第二发光体35;第二透光体36;太阳能电板37。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插灯,该太阳能地插灯包括依次连接的插脚架10、第一透光体20和灯头组件30,插脚架10插入地面或其它固定物体等固定基础上,以使地插灯能够在该插接位置发光,使用灵活且操作方便。其中,插脚架10的末端呈近似于锥形的尖锐结构,可以方便插入固定基础,插拔方便。
26.插脚架10包括延伸部11、自延伸部11的一端凸出的连接部12和自延伸部11的另一端凸出的插脚部13,插脚部13自延伸部11向末端方向逐渐减小,以构成近似于锥形的尖锐插头结构,为进一步提高插脚架10的插接稳定效果,其中,插脚部13包括自中心向外凸出的二根及以上的防转筋131。防转筋131自插脚部13的中心线沿径向凸出,以构成间隔分布的板筋结构,避免地插灯插入固定基础后转动或移位,同时也可增大插脚架10与固定基础的结合面积,提高插接稳定性。
27.为进一步提高插脚架10的结构美观度,其中,延伸部11的截面自连接部12一端向插脚部13方向逐渐减小,第一透光体20与连接部12连接且外周壁与延伸部11的外周壁平滑连接。插脚架10通过连接部12与第一透光体20连接固定,以使两者连接。可选地,插脚架10与第一透光体20固定连接,如,连接部12与第一透光体20通过螺栓等紧固件锁定连接成一体;或者,连接部12和第一透光体20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成一体;或者,连接部12与第一透光体20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成一体等。可选地,插脚架10与第一透光体20可拆卸连接,例如,插脚架10与第一透光体20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以提高连接拆装的便捷性。如,将插脚架10通过榔头等工具敲入固定基础后,在将第一透光体20等配件装配至插脚架10,装配方便。
28.第一透光体20连接于插脚架10的一端,由透光材料制成的管状件。如,第一透光体
20采用玻璃、亚克力、透光塑料、陶瓷等材质制成,第一透光体20呈管状结构,其能够将光线向周边发散,形成不同的光效。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体20的截面自插脚架10向灯头组件30方向逐渐增大,插脚架10与第一透光体20平滑过渡,以构成连续的曲面变化,造型美观。可选地,第一透光体20的截面呈圆环形结构、椭圆结构等规则截面,也可采用具有局部凹陷弯曲、具有圆弧拐角类的异形环形结构。
29.进一步地,第一透光体20的表面设置有调光部,该调光部用于调节第一透光体20的光效。例如,调光部为设置于第一透光体20的表面的磨砂纹理,以构成均衡的灯光效果。可选地,调光部为设置于第一透光体20的表面不透光覆膜结构或透光的变色覆膜,以使第一透光体20形成不同的透光图案形状。可选地,调光部为设置于第一透光体20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以构成不同的光暗效果。
30.灯头组件30连接于第一透光体20的另一端,以使太阳能地插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可选地,灯头组件30与第一透光体20固定连接,以使两者连接强度高。例如,灯头组件30与第一透光体2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或者,灯头组件30和第一透光体20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成一体;或者,灯头组件30与第一透光体20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成一体。可选地,灯头组件30与第一透光体20可拆卸连接,例如,灯头组件30与第一透光体20之间通过插接配合连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以提高连接拆装的便捷性。如,灯头组件30的端部台阶结构插接于第一透光体20,在端部台阶结构上设置有凸筋结构,以方便拆装固定。
31.灯头组件30设置有第一发光体33,第一发光体33输出的光线自第一透光体20透出,其中,第一发光体33输出的光线颜色可调。第一发光体33采用变色的灯,以输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从而提高太阳能地插灯输出光效的丰富性。例如,第一发光体33可发出白光、红光、蓝光、黄光及其它色彩的光线。
32.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灯头组件30包括壳体31、安装于壳体31内的线路模块32和储能模块34,第一发光体33设置于线路模块32且朝向第一透光体20的管状空间方向,储能模块34与线路模块32电连接。储能模块34采用充电电池结构,以为太阳能地插灯提供电能,方便随插随用。线路模块32用于控制第一发光体33的启闭、调节第一发光体33的光亮度及输出颜色,调节方便。
33.壳体31安装于第一发光体33的端部,以使第一发光体33发出的光线朝向第一透光体20内集中输出。进一步地,壳体31包括顶部空间,灯头组件30包括安装于壳体31的至少一个第二透光体36,第二透光体36与顶部空间连通。线路模块32封闭第一透光体20的端部,从而将顶部空间和第一透光体20内的空间分隔开。可选地,线路模块32设置有盖板和安装于盖板的线路板,盖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将顶部空间和第一透光体20内的空间分隔开。
34.线路模块32还设置有第二发光体35,第二发光体35朝向顶部空间方向且输出的光线自第二透光体36透出。灯头组件30设置有第二发光体35,第二发光体35输出的光线自第二透光体36透出,其中,第二发光体35输出的光线颜色可调。第二发光体35采用变色的灯,以输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从而提高太阳能地插灯输出光效的丰富性。例如,第二发光体35可发出白光、红光、蓝光、黄光及其它色彩的光线。可选地,第二透光体36呈块状镶嵌于壳体31,从而使壳体31的指定区域透射出第二发光体35输出的光线,灯光及造型效果好。其中,第二透光体36可设置为一块或间隔分布的多块。进一步地,第二透光体36呈环形结构设置
于壳体31的端部,以构成环形光圈结构,发光效果好。
35.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灯头组件30还包括安装于壳体31的太阳能电板37,太阳能电板37与储能模块34电连接,第二透光体36环绕太阳能电板37设置。太阳能电板37位于壳体31的外表面,用于为储能模块34充电,以提高储能模块34的续航能力。第二透光体36环绕太阳能电板37,以构成环形发光结构。可选地,太阳能电板37安装于第二透光体36,第二透光体36与壳体31固定连接,以方便太阳能电板37的安装。可选地,壳体31的端部设置有斜面,太阳能电板37安装于斜面。第二透光体36位于斜面的边缘,太阳能电板37所处的平面与斜面重合或低于斜面,以构成平面结构,扩大光照平面,且提高造型的美观性。可选地,壳体31自斜面向第一透光体20方向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以构成曲面结构,美观度高。
36.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