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9562发布日期:2021-12-22 15:0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景观亮化工程,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应用得非常普遍。如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跟国际接轨,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亮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夜间光环境已经成为了城市风貌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建成一些高品质,与城市形象相适应的光环境场所,可以很好的烘托城市的格调,增加城市吸引力,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夜间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亮化工程对街道环境的改善,会推动商业街的发展,提升市民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此外,城市夜景观的打造也会对城市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有利于商家营业额增长,国家税收增加,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于此同时,亮化工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城市亮化工程建设相辅相成。可以说,城市亮化工程是现代城市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亮化工程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照明的作用,更多的是社会和商业发展的需求。对城市主要建筑和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商业街、旅游景观等项目的亮化工程,使城市发展更具特色,也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创造着更加优质的条件。总而言之,城市亮化工程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目前的景观亮化工程大都在建筑物的立面铺设白炽灯或日光灯管或相同照度的led灯,这种景观亮化工程虽然看起来很壮观,但是,其带来的电能损耗也是巨大的,巨大的电能损耗既增加了发电厂的碳排放,也增加了热量的排放,为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加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持景观灯的亮化效果,同时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景观灯的亮化效果,同时也能降低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包括多个光源,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蓄光体,所述蓄光体为表面覆盖有蓄光材料的结构体。
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景观灯包括多个光源,并且在任意相邻两个光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蓄光体,蓄光体的表面覆盖蓄光材料,蓄光材料是一种当有光源照射时,能将其光能储存起来,当光源撤离后在黑暗状态下,再将所储蓄的光能缓慢释放而产生荧光现象的材料,当光源通电发光时,蓄光体吸收光源发出的光并将其储存起来,当蓄光体储存有足够的光能后,光源断电熄灭,此时蓄光体储存的光不断释放并呈现出与光源通电发光时基本相同的照度,从而使得从远处看景光灯整体始终处于稳定发光的状态;当蓄
光体储存的光能释放到一定程度使得其亮度衰减到一定值时,此时光源重新通电发光,蓄光体再次吸收光源发出的光能并进行储存,当蓄光体储存有足够的光能后,光源再次断电熄灭,由蓄光体进行发光。
8.这样,本方案的景观灯在使用时,光源并不是一直处于通电发光状态,当蓄光体储存足够的光能后,由蓄光体代替光源进行发光,此时光源处于断电熄灭状态,因此本方案的景观灯与传统的景观灯相比,光源并不是一直处于通电发光状态,故本方案的景观灯使用时的电能损耗将大大降低,同时,本方案在光源断电熄灭时利用蓄光体释放的光能来实现与光源相同的照度,并在蓄光体的亮度衰减到一定值时及时切换到光源通电状态,故本方案的景观灯整体使用过程中的照度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保证了景观灯的亮化效果。综上,本方案既能保证景观灯的亮化效果,同时也能降低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蓄光体为球体状、正方体状、长方体状、锥体状或柱体状。
10.这样,蓄光体可以根据亮化的需要加工制作成各种造型,以此来满足不同亮化工程所需要的视觉效果。
11.优选的,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设有2~6个蓄光体。
12.这样,在两个光源之间设置2

6个蓄光体,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的数量若是过多,则会导致蓄光体在吸收光源发出的光时会存在明显的相互阻挡的现象,从而使得蓄光体不同位置的蓄光效果不均匀,进而在蓄光体进行发光时容易出现部分区域明亮而部分区域由于蓄光不足而比较昏暗的情况,这样会影响整个景观灯带来的视觉效果,故将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设定为2

6个。
13.优选的,所述蓄光体的外形尺寸为光源外形尺寸的0.6~1.5倍。
14.这样,蓄光体的外形尺寸与光源外形尺寸的关系与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的数量有关,当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数量较多时(如大于2个时),此时由于蓄光体的数量较多,故蓄光体的外形尺寸可以相应的减小,这样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的发光效果也能与两个光源的发光效果相匹配;而当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数量较少时(如只有2个或1个),如有两个蓄光体时,此时可以选择与光源外形尺寸一致的蓄光体,如只有一个蓄光体时,此时可以选择外形尺寸比光源外形尺寸大的蓄光体,以此来保证蓄光体发光时的效果能够与光源发光时的效果相匹配。
15.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各个所述蓄光体沿两个所述光源的连线进行直线排布。
16.这样,两个光源之间的蓄光体沿两个光源的连线进行直线排布,使得光源在断电熄灭后,蓄光体的发光点与光源的发光点处于同一连接线上,从而保证了蓄光体发光时与光源通电发光时亮化效果的一致性,使得从远处看基本不会产生视觉上的差异,进一步保证了亮化的效果。
17.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光源之间的各个所述蓄光体沿两个所述光源的连线进行上下交错排布。
18.这样,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各个蓄光体沿两个光源的连线进行上下交错排布,这样可以减少蓄光体之间对光源发出的光的阻挡,从而提高了蓄光体的蓄光效果。
19.优选的,所述蓄光体朝向距离其最近的一个光源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聚光
槽。
20.这样,蓄光体在对光源的光进行吸收时,正对光源的一侧往往吸收的光比较多,如当蓄光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等结构时,光源照射在蓄光体的一个侧面,而蓄光体的正面接收到的光源的光线较少,这样就会导致蓄光体在发光时,蓄光体的正面光线不足的情况,影响视觉效果,故本方案通过在蓄光体朝向距离其最近的一个光源的一侧的表面设置具有凹陷的聚光槽,利用聚光槽对光源的光进行吸收,当蓄光体在发光时,由于聚光槽是在蓄光体上凹陷设置的,故聚光槽发出的光将穿过蓄光体并从蓄光体的正面发射出来,由于使得蓄光体的正面也具有足够的光线强度。
21.优选的,在所述蓄光体的背光侧还设有反光罩组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所述反光罩组件上能够被所述反光罩组件反射到对应所述蓄光体的背光侧。
22.本方案中,背光侧为蓄光体背向与其距离最近的光源的一侧。
23.这样,通过在蓄光体的背光侧设置反光罩组件,由于蓄光体的背光侧背向与其距离最近的光源的一侧,故蓄光体的背光侧对光源直接发出的光的吸收量较少,通过设置反光罩组件,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反光罩组件进行一个发射,使得经过反射的光可以照射到蓄光体的背光侧,从而可以增加蓄光体背光侧吸收的光能,进而使得光源断电熄灭时蓄光体的发光更加的均匀。
24.优选的,所述反光罩组件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蓄光体竖向两侧的两个反光罩体,所述反光罩体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内凹面朝向所述蓄光体,且两个所述反光罩体的竖向距离大于所述蓄光体的竖向高度。
25.这样,通过在蓄光体的竖向两侧分别设置反光罩体,利用两侧的反光罩体分别将两侧的光源的光进行反射到蓄光体的背光侧,进一步提高蓄光体背光侧吸收的光能,同时,反光罩体的竖向距离大于蓄光体的竖向高度,这样可以使得蓄光体的进行发光时,两侧的反光罩体不会对蓄光体发出的光能进行轴向上的阻挡,由此保证了蓄光体的发光效果。
26.优选的,所述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所述光源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0
°‑
60
°
,且所述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弧度为75
°‑
90
°

27.这样,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光源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过小,会使得反光罩体会对蓄光体发出的光能在轴向上进行阻挡,影响蓄光体的发光效果,而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光源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过大,将会使得反光罩体不能有效的光源发出的光完全反射到蓄光体的背光侧,从而影响蓄光体背光侧的蓄能效果;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弧度过小,将会使得反光罩体只能对小部分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影响蓄光体背光侧的蓄能效果,而反光罩体弧形结构的弧度过大则可能会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阻挡,使得部分光源发出的光不能有效反射到蓄光体的背光侧。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各个蓄光体沿两个光源的连线进行直线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各个蓄光体沿两个光源的连线进行上下交错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在蓄光体上设置聚光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设置反光罩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两个光源之间设置两个蓄光体);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设置反光罩组件时两个光源之间的布置示意图(两个光源之间设置两个蓄光体);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中设置反光罩组件时反光罩体的光路及布置位置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光源1、蓄光体2、聚光槽3、反光罩体4。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7.如附图1所示,一种景观灯的节能布置结构,包括多个光源1,在任意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蓄光体2,蓄光体2为表面覆盖有蓄光材料的结构体。具体的,本方案中多个光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是任意现有技术中灯带中所采用的多光源并联或串联等串接电路的电连接结构设计方式;同时,蓄光体在使用时并不需要进行电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连接在光源所在的电路中,蓄光体与光源之间可以只存在位置结构布置的关联关系。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景观灯包括多个光源1,并且在任意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蓄光体2,蓄光体2的表面覆盖蓄光材料,蓄光材料是一种当有光源1照射时,能将其光能储存起来,当光源1撤离后在黑暗状态下,再将所储蓄的光能缓慢释放而产生荧光现象的材料,当光源1通电发光时,蓄光体2吸收光源1发出的光并将其储存起来,当蓄光体2储存有足够的光能后,光源1断电熄灭,此时蓄光体2储存的光不断释放并呈现出与光源1通电发光时基本相同的照度,从而使得从远处看景光灯整体始终处于稳定发光的状态;当蓄光体2储存的光能释放到一定程度使得其亮度衰减到一定值时,此时光源1重新通电发光,蓄光体2再次吸收光源1发出的光能并进行储存,当蓄光体2储存有足够的光能后,光源1再次断电熄灭,由蓄光体2进行发光。
39.这样,本方案的景观灯在使用时,光源1并不是一直处于通电发光状态,当蓄光体2储存足够的光能后,由蓄光体2代替光源1进行发光,此时光源1处于断电熄灭状态,因此本方案的景观灯与传统的景观灯相比,光源1并不是一直处于通电发光状态,故本方案的景观灯使用时的电能损耗将大大降低,同时,本方案在光源1断电熄灭时利用蓄光体2释放的光能来实现与光源1相同的照度,并在蓄光体2的亮度衰减到一定值时及时切换到光源1通电状态,故本方案的景观灯整体使用过程中的照度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保证了景观灯的亮化效果。综上,本方案既能保证景观灯的亮化效果,同时也能降低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0.在本实施例中,蓄光体2为球体状、正方体状、长方体状、锥体状或柱体状。
41.这样,蓄光体2可以根据亮化的需要加工制作成各种造型,以此来满足不同亮化工程所需要的视觉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在任意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设有2~6个蓄光体2。
43.这样,在两个光源1之间设置2

6个蓄光体2,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若是过多,则会导致蓄光体2在吸收光源1发出的光时会存在明显的相互阻挡的现象,从而使得蓄光体2不同位置的蓄光效果不均匀,进而在蓄光体2进行发光时容易出现部分区域明亮而部分区域由于蓄光不足而比较昏暗的情况,这样会影响整个景观灯带来的视觉效果,故将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设定为2

6个。
44.在本实施例中,蓄光体2的外形尺寸为光源1外形尺寸的0.6~1.5倍。
45.这样,蓄光体2的外形尺寸与光源1外形尺寸的关系与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有关,当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数量较多时(如大于2个时),此时由于蓄光体2的数量较多,故蓄光体2的外形尺寸可以相应的减小,这样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发光效果也能与两个光源1的发光效果相匹配;而当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数量较少时(如只有2个或1个),如有两个蓄光体2时,此时可以选择与光源1外形尺寸一致的蓄光体2,如只有一个蓄光体2时,此时可以选择外形尺寸比光源1外形尺寸大的蓄光体2,以此来保证蓄光体2发光时的效果能够与光源1发光时的效果相匹配。
46.如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的各个蓄光体2沿两个光源1的连线进行直线排布。具体使用时,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较少的情况,如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不大于3个时可以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47.这样,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沿两个光源1的连线进行直线排布,使得光源1在断电熄灭后,蓄光体2的发光点与光源1的发光点处于同一连接线上,从而保证了蓄光体2发光时与光源1通电发光时亮化效果的一致性,使得从远处看基本不会产生视觉上的差异,进一步保证了亮化的效果。
48.如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的各个蓄光体2沿两个光源1的连线进行上下交错排布。具体使用时,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较多的情况,如两个光源1之间的蓄光体2的数量大于3个时可以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49.这样,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的各个蓄光体2沿两个光源1的连线进行上下交错排布,这样可以减少蓄光体2之间对光源1发出的光的阻挡,从而提高了蓄光体2的蓄光效果。
50.如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蓄光体2朝向距离其最近的一个光源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陷的聚光槽3。
51.这样,蓄光体2在对光源1的光进行吸收时,正对光源1的一侧往往吸收的光比较多,如当蓄光体2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等结构时,光源1照射在蓄光体2的一个侧面,而蓄光体2的正面接收到的光源1的光线较少,这样就会导致蓄光体2在发光时,蓄光体2的正面光线不足的情况,影响视觉效果,故本方案通过在蓄光体2朝向距离其最近的一个光源1的一侧的表面设置具有凹陷的聚光槽3,利用聚光槽3对光源1的光进行吸收,当蓄光体2在发光时,由于聚光槽3是在蓄光体2上凹陷设置的,故聚光槽3发出的光将穿过蓄光体2并从蓄光体2的正面发射出来,由于使得蓄光体2的正面也具有足够的光线强度。
52.在具体应用时,蓄光体2朝向距离其最近的一个光源1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设置的聚光槽3,其凹陷的形状可以根据对蓄光体2蓄光后所需呈现的发光效果进行设计,例如聚光槽3可以设计为球面槽、抛物面槽、锥面槽等,也可以设计为凹陷横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等形状的凹槽等,并且凹槽面还可以设计具有若干的菱形、三角形、梯形、球面状、蜂窝状等不同形状鳞片拼接的反光面,用以在蓄光后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发光效果。
53.如附图5到附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蓄光体2的背光侧还设有反光罩组件,光源1发出的光照射在反光罩组件上能够被反光罩组件反射到对应蓄光体2的背光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以光源1之间设置两个蓄光体2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当光源1之间设置两个蓄光体2时,蓄光体2到最近光源1的距离(附图6中的l1)为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距离(附图6中的l)的四分之一。蓄光体2到最近光源1的距离为相邻两个光源1之间距离的四分之一,一方面使得蓄光体2尽量靠近光源1,提高蓄光体2的储能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得任意两个蓄光体2之间的距离均为两个光源1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整个蓄光体2呈均匀的分布样式。
54.本方案中,背光侧为蓄光体2背向与其距离最近的光源1的一侧。
55.这样,通过在蓄光体2的背光侧设置反光罩组件,由于蓄光体2的背光侧背向与其距离最近的光源1的一侧,故蓄光体2的背光侧对光源1直接发出的光的吸收量较少,通过设置反光罩组件,将光源1发出的光通过反光罩组件进行一个发射,使得经过反射的光可以照射到蓄光体2的背光侧,从而可以增加蓄光体2背光侧吸收的光能,进而使得光源1断电熄灭时蓄光体2的发光更加的均匀。
56.在本实施例中,反光罩组件包括对称分布在蓄光体2竖向两侧的两个反光罩体4,反光罩体4整体呈弧形结构,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内凹面朝向蓄光体2,且两个反光罩体4的竖向距离大于蓄光体2的竖向高度。
57.这样,通过在蓄光体2的竖向两侧分别设置反光罩体4,利用两侧的反光罩体4分别将两侧的光源1的光进行反射到蓄光体2的背光侧,进一步提高蓄光体2背光侧吸收的光能,同时,反光罩体4的竖向距离大于蓄光体2的竖向高度,这样可以使得蓄光体2的进行发光时,两侧的反光罩体4不会对蓄光体2发出的光能进行轴向上的阻挡,由此保证了蓄光体2的发光效果。
58.在本实施例中,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光源1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0
°‑
60
°
,且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弧度为75
°‑
90
°

59.这样,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光源1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过小,会使得反光罩体4会对蓄光体2发出的光能在轴向上进行阻挡,影响蓄光体2的发光效果,而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中心线与两个光源1的中心连接线之间的锐角夹角过大,将会使得反光罩体4不能有效的光源1发出的光完全反射到蓄光体2的背光侧,从而影响蓄光体2背光侧的蓄能效果;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弧度过小,将会使得反光罩体4只能对小部分光源1发出的光进行反射,影响蓄光体2背光侧的蓄能效果,而反光罩体4弧形结构的弧度过大则可能会对光源1发出的光进行阻挡,使得部分光源1发出的光不能有效反射到蓄光体2的背光侧。
6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