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0720发布日期:2022-05-06 01:19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


背景技术:

2.车头灯能够对车体前方区域的道路进行照明,但是对于复杂的野外环境,车头灯的照明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人们喜欢在车顶加装车顶灯,以便在弱光环境,尤其是在野外自驾越野车的时候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长条车顶灯,基本都是直条状的,光照范围较小,无法满足野外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呈左右延伸的长条圆弧状、使所述灯体具有呈前后设置的凸侧和凹侧,所述凹侧设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所述凸侧设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朝前的开口,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透光板、线路板和导光罩组件;
6.所述透光板设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灯体连接;所述线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后侧,所述线路板的前侧分布有多个led发光单元;所述导光罩组件包括多个导光罩单元,多个所述导光罩单元排列设置于所述线路板和透光板之间,所述导光罩单元设有与所述led发光单元相对应的、用于反射光线的灯杯。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弧形长条车顶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的容纳腔能够为所述线路板、透光板和导光罩组件提供安装和容纳基础。所述散热部设于容纳腔的后侧,通过多个散热鳍片能够加速散热效果,避免容纳腔内的热量堆积。导光罩组件通过多个导光罩单元沿容纳腔排列设置于线路板和透光板之间,使得led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能够朝向灯体的凸侧往外照射,照射范围广,能够满足野外复杂环境的照明需求。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沿容纳腔边缘延伸的卡槽,所述透光板呈圆弧板状,所述透光板的前端面与所述开口的前端相平齐,所述透光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卡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光板与所述开口相平齐,使得灯体的前端不会凸出于透光板的前端面,以减轻阻力,使得在汽车行驶时,冲击在透光板前端面上的气流更容易往灯体后方流去。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线路板的前侧面为第一端面,多个所述led发光单元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灯杯与所述led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灯杯呈前宽后窄的圆锥状,所述灯杯包括设于前后两端的出光口和进光口、以及与所述出光口和进光口连接的导光面,所述led发光单元设于所述进光口内,所述进光口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led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导光面进行汇聚,
并朝向出光口进行照射。所述led发光单元设于所述进光口内,避免光线照射在线路板和导光罩单元之间的间隙中,造成浪费。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杯设有立体透镜,所述立体透镜为透明材质制品,所述立体透镜呈半圆球体状、其前后两端分别为半圆球面和平整端面,所述立体透镜设于所述进光口,所述立体透镜后端的平整端面设于所述led发光单元的前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体透镜能够对led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发散,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在所述灯杯的导光面上,通过立体透镜和灯杯的配合使得光照均匀、效果更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罩单元包括聚光导光罩和泛光导光罩,所述聚光导光罩的导光面为光滑的平面并涂布有反射涂层,所述泛光导光罩的导光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的反射凸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聚光导光罩的导光面进行汇聚的光线,照射范围集中,光线直射的亮度大且照射距离远;而通过泛光导光罩进行反射的光线会较为分散,使得照射范围宽广,且散射的灯光更柔和。所述聚光导光罩和泛光导光罩交替组合在一起使用,能够满足不同的光照需求。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光导光罩排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中部,所述泛光导光罩排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导光罩单元的边缘相互重叠搭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照射区域的中间区域通过聚光导光罩使得照射的光线强,照射距离远;而边缘区域的光线通过泛光导光罩散开照射,整个照射区域更为宽广。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包括灯壳本体和两个灯盖,两个所述灯盖分别设于所述灯壳本体的左右两端并与所述灯壳本体连接,所述容纳腔和散热部均设于两个所述灯盖之间,所述灯盖设有左右贯穿的避位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散热部左右对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灯壳本体和两个所述灯盖能够围成所述容纳腔,且能够对容纳腔与外界形成阻隔,避免异物进入到容纳腔而影响光照效果。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长条车顶灯还包括两个灯架,两个所述灯架分别设于所述灯体的左右两端,所述灯架包括与所述灯盖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灯架的固定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能够将灯架固定安装,所述连接部能够与灯盖连接,使得灯体能通过两个灯架固定安装在汽车外壳的特定位置。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架和灯盖通过连接螺丝可调连接;两个所述灯盖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连接螺孔,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连接螺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螺丝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灯盖设有齿槽,所述齿槽沿所述连接螺孔的周向分布,所述灯架设有与所述齿槽对应的啮合齿,所述啮合齿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啮合齿与齿槽配合能够增强灯盖与灯架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当灯盖和灯架通过所述连接螺丝锁紧而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啮合齿抵紧在齿槽上,使得灯盖不会相对灯架发生转动;松开所述连接螺丝后,又能通过绕连接螺孔转动灯体来调整光照的方向。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弧形长条车顶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弧形长条车顶灯,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弧形长条车顶灯,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中:100、灯体;110、容纳腔;111、卡槽;120、散热部;121、散热鳍片;130、灯壳本体;140、灯盖;141、避位孔;142、连接螺孔;143、齿槽;200、透光板;300、线路板;310、led发光单元;400、导光罩单元;410、灯杯;500、灯架;510、连接部;511、通孔;512、啮合齿;520、固定部;600、连接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弧形长条车顶灯作出如下实施例:
26.一种弧形长条车顶灯,包括:灯体100、透光板200、线路板300和导光罩组件。
27.所述灯体100呈左右延伸的长条圆弧状、使所述灯体100具有呈前后设置的凸侧和凹侧。所述凹侧设有散热部120,所述散热部12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21。所述凸侧设有呈圆弧状延伸的容纳腔110,所述容纳腔110设有朝前的开口。
28.所述透光板200、线路板300和导光罩组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110内。
29.所述透光板200设于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灯体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110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沿容纳腔110边缘延伸的卡槽111,所述透光板200呈圆弧板状,所述透光板200的前端面与所述开口的前端相平齐,所述透光板200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卡槽111内。所述开口的前端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孔,所述螺孔垂直于所述透光板200并与所述卡槽111相连通。所述透光板200的上下两端通过螺纹安装于所述螺孔的螺钉与所述卡槽111连接。
30.所述线路板300设于所述容纳腔110的后侧,所述线路板300的前侧分布有多个led发光单元3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300为柔性线路板300。所述线路板300的后侧设有粘结层,所述线路板300通过所述粘结层与所述容纳腔110的后端面相粘合。
31.所述导光罩组件包括多个导光罩单元400。多个所述导光罩单元400排列设置于所述线路板300和透光板200之间,所述导光罩单元400设有与所述led发光单元310相对应的、用于反射光线的灯杯410。
32.以所述线路板300的前侧面为第一端面,多个所述led发光单元310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灯杯410与所述led发光单元31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灯杯410呈前宽后窄的圆锥状,所述灯杯410包括设于前后两端的出光口和进光口、以及与所述出光口和进光口连接的导光面。所述led发光单元310设于所述进光口内,所述进光口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杯410设有立体透镜。所述立体透镜为透明材质制品,所述立体透镜呈半圆球体状、其前后两端分别为半圆球面和平整端面,所述立体透镜设于所述进光口,所述立体透镜后端的平整端面设于所述led发光单元310的前侧。
34.所述导光罩单元400包括聚光导光罩和泛光导光罩。所述聚光导光罩的导光面为光滑的平面并涂布有反射涂层,所述泛光导光罩的导光面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的反射凸面。
35.所述聚光导光罩排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的中部,所述泛光导光罩排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导光罩单元400的边缘相互重叠搭接。
36.所述灯体100包括灯壳本体130和两个灯盖140。两个所述灯盖140分别设于所述灯壳本体130的左右两端并与所述灯壳本体130连接。所述容纳腔110和散热部120均设于两个所述灯盖140之间。所述灯盖140设有左右贯穿的避位孔141,所述避位孔141与所述散热部120左右对齐。
37.两个所述灯架500分别设于所述灯体100的左右两端。所述灯架500包括与所述灯盖140连接的连接部510、以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灯架500的固定部520。所述灯架500呈l型,所述连接部510和固定部520分别设于所述灯架500的两端。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灯架500和灯盖140通过连接螺丝600可调连接。两个所述灯盖14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连接螺孔142,所述连接部510设有与所述连接螺孔142对应的通孔511,所述连接螺丝600穿过所述通孔511并与所述连接螺孔142螺纹连接,所述灯盖140设有齿槽143,所述齿槽143沿所述连接螺孔142的周向分布,所述灯架500设有与所述齿槽143对应的啮合齿512,所述啮合齿512沿所述通孔511的轴向分布。所述连接部510沿所述通孔511的轴向两端均设有所述啮合齿512。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