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0840发布日期:2022-06-22 01: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


背景技术:

2.led点灯是一种圆形灯具,在建筑外立面亮化施工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灯具类型。灯具灯体由铝型材构成,灯具光源是在灯体内发光的led灯珠,灯具出光面一般是球形灯罩或菱形灯罩。灯具结构能够满足室外防水、防紫外线的防护需求。
3.如图1~4所示,图中所示是四种常见的led点灯,图1中点灯的灯罩为球形灯罩;图2中点灯的灯罩修改为菱形灯罩,点灯点亮之后会有璀璨的效果;图3中点灯将灯罩修改为圆形平面罩,点灯点亮之后,点灯的灯效会更加均匀柔和;图4中点灯的灯罩修改为透明灯罩,以提高点灯的透光率。
4.现有的led点灯无法调整出光方向,而且点灯只能向一个方向照射,同一点灯无法实现多个角度的照射。例如,在我们想要的灯光效果是灯具正面和灯具所固定的墙面同时发光的情况下,就需要另外安装投光灯,使点灯正面发光,投光灯打亮墙面。
5.目前,针对现有的点灯只能向一个方向出光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点灯只能向一个方向出光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包括:
8.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灯具的外侧壁;
9.罩面单元,所述罩面单元套设所述固定单元设置,所述罩面单元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
10.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开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顶端,并与所述灯具上下对应;
11.其中,所述灯具发出的光线能够在所述罩面单元的内侧壁的反射下传播到所述灯具的背面,也能够通过所述透光单元传播到所述灯具的正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13.若干杆元件,若干所述杆元件的第一端沿所述灯具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灯具的外侧壁,若干所述杆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罩面单元的内侧壁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
15.环元件,所述环元件套设所述灯具,且若干所述杆元件的第一端沿所述环元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环元件的外侧壁,若干所述杆元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罩面单元的内侧壁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单元包括:
17.至少一孔元件,所述孔元件贯穿开设于所述罩面单元的顶端。
18.进一步地,所述罩面单元为半球形罩面。
1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点灯,包括:
20.点灯结构;
21.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套设于所述点灯结构。
22.进一步地,所述点灯结构包括:
23.底座单元;
24.灯罩单元,所述灯罩单元扣设于所述底座单元。
25.进一步地,还包括:
26.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透光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点灯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透光结构固定于所述点灯结构。
2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28.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的内侧壁;
29.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点灯结构的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配合。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固定单元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固定单元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点灯结构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点灯结构的外侧壁。
31.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和点灯,通过固定单元将罩面单元固定于点灯结构的上方,点灯结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罩面单元向罩面单元的背面反射,也能够通过透光单元向点灯结构的正面传播,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点灯只能向一个方向出光的问题,使点灯能够多角度出光。
附图说明
33.图1为现有的点灯的结构示意图(一);
34.图2为现有的点灯的结构示意图(二);
35.图3为现有的点灯的结构示意图(三);
36.图4为现有的点灯的结构示意图(四);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俯视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仰视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侧视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4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的剖面图;
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4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结构的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灯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灯的爆炸图;
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灯中点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点灯中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8.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49.100、透光结构;
50.110、固定单元;111、杆元件;112、环元件;
51.120、罩面单元;
52.130、透光单元;131、孔元件;
53.200、点灯结构;210、底座单元;220、灯罩单元;
54.300、连接结构;310、第一连接单元;320、第二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6.实施例1
57.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透光结构,包括固定单元110、罩面单元120以及透光单元130。其中,固定单元110套设灯具设置,固定单元110用于将罩面单元120固定于灯具的外部;罩面单元120套设固定单元110设置,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与固定单元110连接,罩面单元120用于反射灯具发出的光线;透光单元130贯穿开设于罩面单元120的顶端,并与灯具对应设置,用于使灯具发出的光线传播到灯具的正面。
58.其中,灯具发出的光线能够在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的反射下传播到灯具的背面,也能够通过透光单元130传播到灯具的正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点灯只能向单一方向出光的问题。
59.其中,固定单元1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60.其中,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可以设置为光面,以对灯具发出的光线进行全反射;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也可以设置为糙面,以对灯具发出的光线进行漫反射。
6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12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62.优选地,罩面单元120由塑料制成。
6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罩面单元120与其所安装的建筑立面保持相同颜
色,罩面单元120的外表面设置有颜料层。
6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罩面单元12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弧线形,如圆形;也可以设置为折线形,如多边形,以使罩面单元120形成不同的形状,增加罩面单元120的美感。
65.优选地,罩面单元120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
66.更为优选地,罩面单元120为半球形罩面。
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灯具的发出的光线更具美感,罩面单元12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槽孔,以使灯具的光线向罩面单元120的侧方传播,进一步增加灯具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增加点灯的美观性。
68.如图6所示,固定单元110包括若干杆元件111,若干杆元件111的第一端沿灯具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灯具的外侧壁,若干杆元件111的第二端分别与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连接,杆元件111用于将罩面单元120固定于灯具的上方。
6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杆元件11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7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杆元件111与灯具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嵌套连接、卡扣连接。
7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杆元件111与罩面单元12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熔接、嵌套连接。
72.优选地,杆元件111的数量为4个或6个。
73.固定单元110还包括环元件112,环元件112套设灯具布置,若干杆元件111的第一端沿环元件112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环元件112的外侧壁,若干杆元件111的第二端分别与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连接,用于将罩面单元120固定于灯具的上方。
74.具体地,环元件112套设底座单元210,并与底座单元210连接。
75.其中,环元件112与底座单元21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嵌套连接、卡扣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如螺栓连接。
76.优选地,环元件112和底座单元210之间嵌套连接。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元件11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塑料。
78.优选地,环元件112的横截面为圆环。
79.如图7所示,透光单元130包括至少一孔元件131,至少一孔元件131贯穿开设于罩面单元120的顶端,孔元件131用于将灯具发出的光线传播到灯具的正面。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单元130包括一孔元件131,孔元件131贯穿开设于罩面单元120的顶端,用于将灯具发出的光线传播到灯具的正面。
81.具体地,孔元件131与灯罩单元220上下对应设置。
82.其中,孔元件131的直径为10~30mm。
83.优选地,孔元件131的直径为15~25mm。
84.更为优选地,孔元件131的直径为20mm。
8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11所示,透光单元130包括若干孔元件131,若干孔元件131阵列开设于罩面单元120的顶端,用于将灯具发出光线传播到灯具的正面。
86.其中,若干孔元件131均贯穿开设于罩面单元120的顶端。
87.其中,孔元件131的直径为0.5~2mm。
88.优选地,孔元件131的直径为1~1.5mm。
8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孔元件131可以按照一定的图案设置,如若干孔元件131按照花蕊图案布置,从而增加点灯的美观性。
90.实施例2
91.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出光的点灯,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透光结构100和点灯结构200。其中,透光结构100套设于点灯结构200,用于使点灯结构200发出的光线向点灯结构200的正面和点灯结构200的背面传播。
92.如图14所示,点灯结构200包括底座单元210和灯罩单元220。其中,底座单元210安装于待安装地点,如安装于建筑的外立面;灯罩单元220扣设于底座单元210上,用于改变灯光效果。
93.其中,底座单元210上安装有点灯灯具,以提供照明功能。
94.其中,灯罩单元220还用于保护底座单元210上安装的点灯灯具。
95.其中,灯罩单元220可以由玻璃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
96.如图13所示,点灯还包括连接结构300,连接结构300的第一端设置于透光结构100,连接结构300的第二端设置于点灯结构200,且连接结构300的第一端和连接结构300的第二端相对应且配合布置,连接结构300用于将固定单元110固定于点灯结构200。
97.具体地,连接结构300的第一端设置于杆元件111或环元件112,连接结构300的第二端设置于底座单元210的外侧壁。
98.如图14~15所示,连接结构3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310和第二连接单元320。其中,第一连接单元310设置于固定单元110的内侧壁;第二连接单元320设置于点灯结构200的外侧壁,并与第一连接单元310相配合,第二连接单元320用于配合第一连接单元310将固定单元110固定设置于底座单元210的外侧壁。
99.其中,第一连接单元310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卡扣、限位条;第二连接单元320包括但不限于螺纹槽、卡扣槽以及限位槽。
100.例如,在第一连接单元310为螺栓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单元310可以设置于杆元件111与底座单元210连接的一端;在第一连接单元310为限位条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单元310可以设置于环元件112的内侧壁。
101.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310为限位条,且限位条沿固定单元110的周向设置于固定单元110的内侧壁,第二连接单元320为限位槽,限位槽沿点灯结构200的周向设置于点灯结构200的外侧壁。
102.具体地,限位条设置于环元件112的内侧壁,限位槽沿底座单元210的周向开设于底座单元210的外侧壁,从而环元件112可以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限位于底座单元210。
103.其中,限位条的横截面和限位槽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弧形。
104.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105.将若干杆元件111沿环元件112的周向安装于环元件112的外侧壁;
106.将环元件112套设于底座单元210,并使第一连接单元310和第二连接单元320配合连接;
107.将罩面单元120扣设于点灯结构200的上方,并使罩面单元120的内侧壁分别与若干杆元件111连接。
108.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固定单元110使点灯结构200和罩面单元120固定连接,然后将罩面单元120的顶端进行穿孔处理以进行透光,且罩面单元120能够作为反射器以反射点灯结构200发出的光线。
109.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限位条和限位槽使环元件112与底座单元210进行嵌套,不需要使用螺丝固定,从而能够避免破坏底座单元210;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灯具实现多个灯具的出光效果,提升了灯具的使用效率。
110.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建筑幕墙结构无法隐藏灯具的情况下,实现多角度出光的灯光效果,并隐藏灯具,做到见光不见灯;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将罩面单元120根据幕墙表面的颜色进行定制喷涂,以使罩面单元120和幕墙在颜色上保持一致。
111.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在成本有限、无法安装投光灯的情况下,实现正面发光、侧面洗墙的灯光效果,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实现多角度出光的效果。
11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1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