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2824发布日期:2022-04-30 21:0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光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


背景技术:

2.投光灯是指定被照面上的照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灯具,又称聚光灯,通常,它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并具备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因此,几乎所有室外使用的大面积照明灯具都可看作投光灯,投光灯的出射光束角度有宽有窄,变化范围在0
°
~180
°
之间,其中光束特别窄的称为探照灯,现有的投光灯大都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位置,提高了灯照范围。
3.但是现有的投光灯不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对其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不便于将投光灯从支撑柱拆卸下来,使得不便于维护工人进行检查维护工作,为保证灯照范围,需要维护工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或损坏维修,需要工人登高爬上支撑柱才能对投光灯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费时费力,容易出现工人滑落摔伤现象,安全风险大,不利于使用;
4.为此,提出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包括投光灯主体、拆装机构、定位调节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连接块、l形杆、l形块、移动板、l形板、拉块、方杆、第一三角块、弹簧和第二三角块;
7.所述连接块的右侧与投光灯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相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连接块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所述l形块的底部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右侧与连接块的左侧活动接触,所述移动板滑动套设于两个l形杆的外侧,所述l形板的底部与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拉块设置于l形板的上方,方杆的顶端与拉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l形板滑动套设于方杆的外侧,所述第一三角块的顶部与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l形板的顶部内壁和第一三角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弹簧活动套设于方杆的外侧,所述第二三角块的底部与l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三角块的左侧与第二三角块的右侧活动接触;
10.所述定位调节机构设置于投光灯主体的左侧。
11.优选的:所述定位调节机构包括竖板、固定块、螺杆、第一锥形齿轮、横板、矩形孔和定位杆;
12.所述竖板设置于投光灯主体的左侧,所述固定块的右侧与竖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固定块的底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于螺杆的底端,所述横板的右侧与竖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转动套设于螺杆的外侧。
14.优选的:所述矩形孔开设于竖板的左侧,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矩形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滑动套设于定位杆的外侧;
15.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竖板的底部。
1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板、矩形块、转动杆、摇盘和第二锥形齿轮;
17.所述底板的顶部与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设置于底板的上方。
18.优选的:所述矩形块转动套设于转动杆的外侧,所述摇盘的右侧与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左侧与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19.有益效果
20.一、本实用新型转动摇盘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通过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通过两个l形杆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连接块带动投光灯主体向下移动,从而便于对光灯主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不需要登高爬上支撑柱对投光灯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省时省力,不容易出现工人滑落摔伤现象,安全风险小;
21.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上拉动拉块通过方杆带动第一三角块向上移动,第一三角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弹簧进行压缩,第一三角块的左侧与第二三角块的右侧相分离,此时向右移动投光灯主体,投光灯主体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l形杆与移动板分离,便于将投光灯从支撑柱拆卸下来,使得便于维护工人进行检查维护工作,保证灯照范围,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1中a区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投光灯主体;2、拆装机构;3、连接块;4、l形杆;5、l形块;6、移动板;7、l形板;8、拉块;9、方杆;10、第一三角块;11、弹簧;12、第二三角块;13、定位调节机构;14、竖板;15、固定块;16、螺杆;17、第一锥形齿轮;18、横板;19、矩形孔;20、定位杆;21、驱动机构;22、底板;23、矩形块;24、转动杆;25、摇盘;26、第二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28.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投光灯,包括投光灯主体1、拆装机构2、定位调节机构13和驱动机构21,拆装机构2包括连接块3、l形杆4、l形块5、移动板6、l形板7、拉块8、方杆9、第一三角块10、弹簧11和第二三角块12;
30.连接块3的右侧与投光灯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相对应的两个l形杆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连接块3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l形块5的底部与连接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6的右侧与连接块3的左侧活动接触,移动板6滑动套设于两个l形杆4的外侧,l形板7的底部与移动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拉块8设置于l形板7的上方,方杆9的顶端与拉块8的底部固定连接,l形杆4的设置起到了定位的效果,从而使得移动板6能够在两个l形杆4的外侧左右滑动,拉块8的设置起到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的效果。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l形板7滑动套设于方杆9的外侧,第一三角块10的顶部与方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弹簧1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l形板7的顶部内壁和第一三角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11的设置起到了自动复位的效果。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弹簧11活动套设于方杆9的外侧,第二三角块12的底部与l形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三角块10的左侧与第二三角块12的右侧活动接触,第二三角块12的设置起到了挤压的效,第二三角块12的倾斜面与第一三角块10的倾斜面相配合;
33.定位调节机构13设置于投光灯主体1的左侧。
3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定位调节机构13包括竖板14、固定块15、螺杆16、第一锥形齿轮17、横板18、矩形孔19和定位杆20;
35.竖板14设置于投光灯主体1的左侧,固定块15的右侧与竖板14的左侧固定连接,螺杆16的顶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固定块15的底部,螺杆16的设置起到了锁死的效果。
3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锥形齿轮17的顶部固定安装于螺杆16的底端,横板18的右侧与竖板14的左侧固定连接,横板18转动套设于螺杆16的外侧,横板18的设置起到了对螺杆16进行定位的效果。
3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矩形孔19开设于竖板14的左侧,定位杆2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矩形孔19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移动板6滑动套设于定位杆20的外侧,定位杆20的设置起到了定位的效果;
38.驱动机构21固定安装于竖板14的底部。
3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驱动机构21包括底板22、矩形块23、转动杆24、摇盘25和第二锥形齿轮26;
40.底板22的顶部与竖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矩形块23的底部与底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杆24设置于底板22的上方,转动杆24的设置起到了转动的效果。
4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矩形块23转动套设于转动杆24的外侧,摇盘25的右侧与转动杆24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26的左侧与转动杆24的右端固定连接,摇盘25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42.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投光灯主体1进行检查维修时,转动摇盘25,摇盘25带动转动杆24转动,转动杆24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6转动,在第二锥形齿轮26与第一锥形齿轮17相啮合的作用下,第二锥形齿轮26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7转动带动螺杆16转动,螺杆16转动带动移动板6向下移动,移动板6在定位杆20的外侧向下滑动,移动板
6通过两个l形杆4带动连接块3向下移动,连接块3带动投光灯主体1向下移动,当投光灯主体1向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需要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时,向上拉动拉块8,拉块8带动方杆9向上移动,方杆9带动第一三角块10向上移动,第一三角块10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弹簧11进行压缩,第一三角块10的左侧与第二三角块12的右侧相分离,此时向右移动投光灯主体1,投光灯主体1带动连接块3移动,连接块3带动l形杆4与移动板6分离,此时便可以将投光灯主体1取下进行维修,安装时,向左移动投光灯主体1,投光灯主体1带动连接块3移动,连接块3带动l形杆4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板6滑动套设于两个l形杆4的外侧,l形块5带动第二三角块12移动,第二三角块12的倾斜面对第一三角块10的倾斜面进行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一三角块10向上移动,第一三角块10带动方杆9向上移动,第一三角块10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弹簧11进行压缩,当第一三角块10与第二三角块12错开时,此时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弹力带动第一三角块10向下移动,使得第一三角块10的左侧与第二三角块12的右侧相接触,从而使得投光灯主体1被固定。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