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及筒灯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03363发布日期:2022-06-05 02:2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及筒灯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及筒灯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2.筒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传统的筒灯为一个螺口灯头,其通常可以直接装上白炽灯或节能灯,筒灯大都是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方式来照明,其优点在于:能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不会因为灯具的放置而破坏吊顶艺术的完美统一,且筒灯不占据空间,可增加空间的柔和气氛。传统的筒灯通常安装后通常难以调节照射角度,而一些场合通常需要调节灯的照射角度以符合场景需求。
3.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能调节角度的筒灯,如公开号为cn21544620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调节角度的筒灯,其包括面框、内框及散热罩,内框底端套接在面框内并且两侧与面框侧壁枢接,内框顶端外壁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包括沿周向设置的水平段和沿轴向设置的垂直段,垂直段顶端开口,散热罩套接在内框外且其底端抵靠在面框的顶面,散热罩内壁设有与调节槽匹配的调节块,调节块至散热罩底面的距离大于调节槽至面框顶面的距离。其工作时,初始状态下为散热罩的调节块位于调节槽的垂直段,散热罩靠内框的卡块卡住,此时内框呈水平状态;旋转散热罩使调节块进入调节槽的水平段,调节块会顶起内框的一侧使其倾斜,调节块进入到水平段端部后,卡块与卡槽卡合,从而锁定内框的角度。
4.然而,上述旋转式调节角度的筒灯的缺陷在于:由于卡块与卡槽卡合后而锁定内框的角度,使得该筒灯通常只能调节一个角度,难以适应不同的场合。同时,上述的筒灯存在调节角度后发光效果较差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其方便调节照射角度,且能调节多个照射角度。
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筒灯的装配方法,其装配筒灯方便,装配好后方便调节照射角度,能调节多个照射角度。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包括本体及反光杯;
8.本体内设置发光组件,本体上设置第一调节件;
9.反光杯内设置反射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的反射面,反光杯能从多个角度可转动设置在本体上,反光杯侧部形成供反光杯转动的让位缺口,反光杯上设置与第一调节件配合的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与第一调节件之间设置限制反光杯转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将反光杯限制于多个角度的一角度。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在安装该筒灯后,反光杯可以
从多个角度转动,从而调整反光杯内反射面的角度,从而改变光线方向,反射面的反光效果好。当需调整发光角度时,施力于反光杯,使反光杯转动至多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然后停止施力,反光杯停止转动,此时,限位结构将反光杯限制于该角度,从而将反光杯定位于该角度,有效防止反光杯在非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光线方向不会改变,当需要调整角度时,再次施力于反光杯,使反光杯转动至多个角度中的另一个角度,然后停止施力后反光杯停止转动,此时,限位结构将反光杯限制于该另一个角度,从而完成角度的调整,并且调整完成后再次防止反光杯在非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光线方向不会改变。因此,本发明方便调节照射角度,且能调节多个照射角度。
11.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2.进一步,第一调节件上设置第一限位槽,本体上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卡入第一限位槽而固定。
13.进一步,第一限位槽为第一燕尾槽,第一限位块设置为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的第一燕尾块。
14.进一步,第一调节件上形成齿纹,齿纹具有多个锯齿,相邻锯齿之间形成齿槽,第二调节件上设置卡入齿槽的弹性齿块。
15.进一步,齿纹呈弧线布局。
16.进一步,第一限位块上设置转动孔,第一调节件上设置第一穿孔,第二调节件上设置第二穿孔,反光杯上设置第三穿孔;筒灯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及转动孔而将反光杯可转动设置在本体上。
17.进一步,反光杯上设置第二限位槽,第二调节件为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卡入第二限位槽而固定。
18.进一步,第二限位槽为第二燕尾槽,第二限位块设置为与第二燕尾槽配合的第二燕尾块。
19.进一步,第二调节件突出形成弹性杆,弹性杆的端部形成所述弹性齿块。
20.进一步,齿槽设置为至少两个,弹性齿块从一齿槽卡入另一相邻齿槽时,反光杯转动至少5
°

21.进一步,齿槽设置为六个,弹性齿块从一齿槽卡入另一相邻齿槽时,反光杯转动5
°

22.进一步,第一限位块上设置固定孔,第一调节件上设置第四穿孔;筒灯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第二穿孔、第四穿孔及固定孔而将反光杯设置在本体上,弹性齿块的侧部抵靠在齿纹的侧部以防止反光杯转动。
23.进一步,反射面呈曲面状,反射面的高度由靠近让位缺口方向至远离让位缺口方向逐渐增大。
2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筒灯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一,将第一调节件的第一限位槽对准本体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沿着第一限位块插入;
26.步骤二,将第二调节件的第二限位块对准反光杯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沿着
第二限位槽插入;
27.步骤三,将反光杯置于本体上,使得反光杯上的第三穿孔、第二调节件上的第二穿孔、第一调节件上的第一穿孔及本体上的转动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28.步骤四,使用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及转动孔而使反光杯可转动设置在本体上。
2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筒灯的装配方法,在装配筒灯时,先将第一调节件的第一限位槽对准本体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沿着第一限位块插入,将第二调节件的第二限位块对准反光杯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沿着第二限位槽插入,然后将反光杯置于本体上,使得反光杯上的第三穿孔、第二调节件上的第二穿孔、第一调节件上的第一穿孔及本体上的转动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最后使用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及转动孔而使反光杯可转动设置在本体上,此时,弹性齿块卡入一齿槽内。因此,本发明的筒灯装配方法简单,装配效率块,同时,装配后弹性齿块卡入一齿槽内,可以施力于反光杯,使得弹性齿块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弹性齿块从一齿槽内卡入另一齿槽内,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停止施力,弹性齿块卡入该齿槽内,从而将反光杯进行定位,有效防止反光杯在非外力的情况下转动。
附图说明
30.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的分解图;
32.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的反光杯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之间限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37.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光杯与固定孔的连接示意图。
38.标号说明
39.本体1、第一限位块11、转动孔111、固定孔112;
40.反光杯2、让位缺口21、第三穿孔22、第二限位槽23;
41.第一调节件3、第一限位槽31、第一穿孔32、第四穿孔33;
42.第二调节件4、第二穿孔41、第二限位块42、弹性杆43;
43.限位结构5、齿纹51、锯齿511、齿槽512、弹性齿块52。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筒灯,包括本体1及反光
杯2;本体1内设置发光组件,其中,发光组件可以为能够发光的灯珠,该灯珠可以配合透镜以提高照射效果,本体1上设置第一调节件3。反光杯2内设置反射发光组件发射的光线的反射面,反光杯2能从多个角度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反光杯2侧部形成供反光杯2转动的让位缺口21,反光杯2上设置与第一调节件3配合的第二调节件4,第二调节件4与第一调节件3之间设置限制反光杯2转动的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将反光杯2限制于多个角度的一角度。
46.在安装该筒灯后,反光杯2可以从多个角度转动,从而调整反光杯2内反射面的角度,从而改变光线方向,反射面的反光效果好。当需调整发光角度时,施力于反光杯2,使反光杯2转动至多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然后停止施力,反光杯2停止转动,此时,限位结构5将反光杯2限制于该角度,从而将反光杯2定位于该角度,有效防止反光杯2在非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光线方向不会改变,当需要调整角度时,再次施力于反光杯2,使反光杯2转动至多个角度中的另一个角度,然后停止施力后反光杯2停止转动,此时,限位结构5将反光杯2限制于该另一个角度,从而完成角度的调整,并且调整完成后再次防止反光杯2在非外力的作用下转动,光线方向不会改变。因此,本发明方便调节照射角度,能调节多个照射角度,调节后反光杯2限位结构5对反光杯2进行限位,使反光杯2不易转动。
47.可选地,第一调节件3上设置第一限位槽31,本体1上设置第一限位块11,第一限位块11卡入第一限位槽31而固定。其中,第一限位槽31可以为第一燕尾槽,第一限位块11可以设置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的第一燕尾块,在装配时,直接将本体1的第一限位块11对准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限位槽31,使得第一燕尾块插入第一燕尾槽即可以完成第一调节件3装配在本体1上,装配效率快,装配极为方便。同时,第一燕尾块与第一燕尾槽配合,可以防止第一调节件3产生晃动情形,稳定性高。
48.可选地,第一调节件3上形成齿纹51,齿纹51具有多个锯齿511,相邻锯齿511之间形成齿槽512,第二调节件4上设置卡入齿槽512的弹性齿块52。也就是说,限位结构5为齿槽512与弹性齿块52的互相配合结构,需要调节光线角度时,施力于反光杯2,使得弹性齿块52从一个齿槽512卡入另一个齿槽512内,而后停止施力,另一个齿槽512限制弹性齿块52转动,从而将光线调整至另一角度。本发明需要调整光线角度时,只需施力于反光杯2,使得弹性齿块52从一个齿槽512卡入另一个齿槽512内,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后,齿槽512限制弹性齿块52转动,使得非外力的情况下筒灯的反光杯2不会转动,因此,本发明切换光线角度极为方便,切换后反光杯2不会转动。
49.本示例中,齿纹51呈弧线布局,其中,弧线对应所在的圆心与第二调节件4转动圆心一致,从而使弹性齿块52能有效卡入齿槽512内,即转动时,弹性齿块52能够很方便地从一个齿槽512内卡入另一个齿槽512内时,弹性齿块52不会出现卡涩现象。
50.其中,弹性齿块5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齿槽512呈v形,弹性齿块52刚好卡入v形齿槽内。由于v形齿槽具有第一斜面及与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从而便于弹性齿块52沿着第一斜面或者第二斜面滑出,使得需转动照射角度时极为方便。
5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块11上设置转动孔111,第一调节件3上设置第一穿孔32,第二调节件4上设置第二穿孔41,反光杯2上设置第三穿孔22,筒灯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一穿孔32及转动孔111而将反光杯2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连接件如可以为螺栓或者转轴,螺栓或者转轴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一穿孔32及转动孔111后,使得反光杯2可以沿着转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而限位结构5中的
齿槽512及弹性齿块52限制反光杯2转动,使得非外力的情况下反光杯2不会转动,需调整光线角度时,施力于反光杯2,使弹性齿块52从一齿槽512卡入另一个齿槽512内,发出咔咔咔声音,停止施力后,另一齿槽512限制反光杯2转动。
52.作为一个示例,反光杯2上设置第二限位槽23,第二调节件4上设置第二限位块42,第二限位块42卡入第二限位槽23而固定。本示例中的第二限位槽23为第二燕尾槽,第二限位块42设置为与第二燕尾槽配合的第二燕尾块。在装配时,直接将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限位块42对准反光杯2的第二限位槽23,使得第二燕尾块插入第二燕尾槽即可以完成第二调节件4装配在反光杯2上,装配效率快,装配极为方便。同时,第二燕尾块与第二燕尾槽配合,可以防止第二调节件4产生晃动情形,稳定性高。
53.作为一个示例,反光杯2上设置两个第二燕尾槽,其中一个第二燕尾槽位于反光杯2一侧,另一个第二燕尾槽位于反光杯2另一侧,第二调节件4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调节件4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燕尾块插入一第二燕尾槽,另一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燕尾块插入另一第二燕尾槽。本体1上设置两个第一燕尾槽,其中一个第一燕尾槽位于本体1一侧,另一个第一燕尾槽位于本体1另一侧,第一调节件3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调节件3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燕尾块插入一第一燕尾槽,另一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燕尾块插入另一第一燕尾槽。
54.两第二调节件4装配在反光杯2的两侧,以及两第一调节件3装配在本体1两侧后,反光杯2安装在本体1上,然后使用螺栓或者转轴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一穿孔32及转动孔111后,使得反光杯2可以沿着转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
55.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调节件4突出形成弹性杆43,弹性杆43的端部形成所述弹性齿块52,弹性齿块52从一齿槽512卡入另一齿槽512时,弹性杆43产生形变,从而便于弹性齿块52的卡入齿槽512内。
56.其中,齿槽512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弹性齿块52从一齿槽512卡入另一相邻齿槽512时,反光杯2转动至少5
°
。本示例中,如图6所示,齿槽512设置为六个,弹性齿块52从一齿槽512卡入另一相邻齿槽512时,反光杯2转动5
°
。也就是说,反光杯2的转动最大角度为25
°
,即分为六个档次,依次是0
°
、5
°
、10
°
、15
°
、20
°
及25
°
,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选择相应的角度。当然,齿槽512的个数可以依据具体情形设置为其他个数,此处不作限制。
57.当齿槽512设置为六个时,如图6所示,从右往左分别为第一齿槽、第二齿槽、第三齿槽、第四齿槽、第五齿槽及第六齿槽,当弹性齿块52位于第一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平行,当弹性齿块52位于从第一齿槽移动至第二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夹角为5
°
,当弹性齿块52位于从第二齿槽移动至第三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夹角为10
°
,当弹性齿块52位于从第三齿槽移动至第四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夹角为15
°
,当弹性齿块52位于从第四齿槽移动至第五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夹角为20
°
,当弹性齿块52位于从第五齿槽移动至第六齿槽时,反光杯2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夹角为25
°

58.作为一个示例,反射面呈曲面状,反射面的高度由靠近让位缺口21方向至远离让位缺口21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反射面靠近让位缺口21位置的高度小于反射面的远离让位缺口21位置的高度,从而适配具有让位缺口21的反光杯2,同时,使得反光杯2转动后,反
射面相应进行转动,使得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有效经反射面进行反射,反射效果好。本示例中,本体1上设置散热壳体12,以提高散热性能。
59.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块11上设置固定孔112,第一调节件3上设置第四穿孔33,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四穿孔33及固定孔112而将反光杯2设置在本体1上,弹性齿块52的侧部抵靠在齿纹51的侧部以防止反光杯2转动。也就是说,本示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固定孔112或者转动孔111,选择转动孔111时,反光杯2可以转动,限位结构5限制其转动,需要外力的作用下才可以驱使反光杯2转动,而选择固定孔112时,此时本体1所在的轴向中心线与反光杯2的轴向中心线一致,弹性齿块52的侧部抵靠在齿纹51的侧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反光杯2也不转动,从而使筒灯具有多种功能。
6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筒灯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步骤一,将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限位槽31对准本体1的第一限位块11,第一限位槽31沿着第一限位块11插入,即完成第一调节件3装配在本体1上,装配效率快,装配简单,同时,第一限位槽31与第一限位块11配合,防止第一调节件3产生晃动,提高稳定性。
62.步骤二,将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限位块42对准反光杯2的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块42沿着第二限位槽23插入,即完成第二调节件4装配在反光杯2上,装配效率快,装配简单,同时,第二限位槽23与第二限位块42配合,防止第二调节件4产生晃动,提高稳定性。
63.步骤三,将反光杯2置于本体1上,使得反光杯2上的第三穿孔22、第二调节件4上的第二穿孔41、第一调节件3上的第一穿孔32及本体1上的转动孔111处于同一直线上。
64.步骤四,使用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一穿孔32及转动孔111而使反光杯2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其中,连接件可以为螺栓或者转轴。
65.在装配筒灯时,先将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限位槽31对准本体1的第一限位块11,第一限位槽31沿着第一限位块11插入,将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限位块42对准反光杯2的第二限位槽23,第二限位块42沿着第二限位槽23插入,然后将反光杯2置于本体1上,使得反光杯2上的第三穿孔22、第二调节件4上的第二穿孔41、第一调节件3上的第一穿孔32及本体1上的转动孔111处于同一直线上;最后使用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三穿孔22、第二穿孔41、第一穿孔32及转动孔111而使反光杯2可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此时,弹性齿块52卡入一齿槽512内。因此,本发明的筒灯装配方法简单,装配效率块,同时,装配后弹性齿块52卡入一齿槽512内,可以施力于反光杯2,使得弹性齿块52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弹性齿块52从一齿槽512内卡入另一齿槽512内,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停止施力,弹性齿块52卡入该齿槽512内,从而将反光杯2进行定位,有效防止反光杯2在非外力的情况下转动。
66.可选地,第一限位槽31可以为第一燕尾槽,第一限位块11可以设置与第一燕尾槽配合的第一燕尾块,在装配时,直接将本体1的第一限位块11对准第一调节件3的第一限位槽31,使得第一燕尾块插入第一燕尾槽即可以完成第一调节件3装配在本体1上,装配效率快,装配极为方便。同时,第一燕尾块与第一燕尾槽配合,可以防止第一调节件3产生晃动情形,稳定性高。第二限位槽23为第二燕尾槽,第二限位块42设置为与第二燕尾槽配合的第二燕尾块。在装配时,直接将第二调节件4的第二限位块42对准反光杯2的第二限位槽23,使得第二燕尾块插入第二燕尾槽即可以完成第二调节件4装配在反光杯2上,装配效率快,装配极为方便。同时,第二燕尾块与第二燕尾槽配合,可以防止第二调节件4产生晃动情形,稳定性高。
67.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