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0849发布日期:2022-09-03 02:2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各大主机厂越来越注重通过增加柔和、均匀的线性氛围灯光元素来营造车内环境的舒适、美观性,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增强驾驶乐趣,主机厂对线性氛围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要求线性氛围灯具有更长的长度。
3.现有的内饰件照明设备在传导光线时,光的有效传输距离较短,亮度不足;此外,现有的内饰件照明设备的导光结构与灯源粘合连接,损坏后难以更换。
4.现有的内饰件照明设备存在以下缺陷:
5.(1)导光效果不佳,输出光线亮度不足。
6.(2)不易更换,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本实用新型导光效果佳,输出亮度高,便于更换,投入成本低。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包括上壳、发光组件、导光组件以及底壳;
9.所述上壳的底部与所述底壳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导光组件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10.所述发光组件包括pcb板和若干个led灯;若干个所述led灯固定于所述 pcb板的前端,若干个所述led灯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
11.所述导光组件包括上反射板、下反射板和透光件,所述上反射板位于所述下反射板的正上方,所述上反射板和所述下反射板之间形成导光通道,所述led 灯位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后端,所述透光件位于所述导光通道的前端;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有出光口,所述透光件的前端与所述出光口相连。
12.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led灯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于所述pcb板上。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反射隔断结构,所述反射隔断结构的前端设置有若干个反射件,若干个所述反射件均位于所述导光通道内,每个所述led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反射件,每个所述反射件靠近所述led灯的一端面均设置有反射面。
14.进一步地,若干个反射件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反射面为弧形面。
15.进一步地,所述反射件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反射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反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反射板的上端面贴合。
16.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开设有连接槽。
17.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隔断结构的前端还设置有若干个压板,每个所述led 灯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所述压板的前端朝所述出光口方向延伸设置。
18.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隔断结构的底部与所述pcb板可拆卸固定连接,部分所述压板的前端与所述底壳的前端卡接。
1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发亮后朝导光通道发射光线,led灯发射产生部分分散的光线可通过上反射板、下反射板进行反射输送,最终由出光口处的透光件射出,导光效果佳,输出亮度高,上反射板和下反射板便于更换,投入成本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上壳;2、底壳;3、pcb板;4、led灯;5、上反射板;6、下反射板;7、透光件;8、导光通道;9、出光口;10、反射隔断结构;11、反射件; 12、反射面;13、连接件;1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内饰件照明设备,包括上壳1、发光组件、导光组件以及底壳2;上壳1的底部与底壳2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上壳1与底壳2 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均位于容纳腔内;发光组件包括pcb 板3和若干个led灯4;若干个led灯4固定于pcb板3的前端,若干个led灯 4均与pcb板3电性连接;导光组件包括上反射板5、下反射板6和透光件7,上反射板5位于下反射板6的正上方,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之间形成导光通道8,led灯4位于导光通道8的后端,透光件7位于导光通道8的前端;上壳1与底壳2之间形成有出光口9,透光件7的前端与出光口9相连。
27.本实用新型的容纳腔用于安装发光组件和导光组件,多个led灯4与pcb 板3电性连接,pcb板3用于控制led灯4,led灯4、pcb板3与外界电源连接, led灯4发亮后朝导光通道8发射光线,分散的光线通过上反射板5、下反射板 6进行反射输送,最终由出光口9处的透光件7射出,透光件7为透镜,减少其他介质传导,导光效果佳,输出亮度高,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便于更换,投入成本低。此外,相对于现有的导光装置,通过上反射板5和下反射板6替换其他导光介质,减少重量,便于输送,且投入成本低。上壳1与底壳2可通过卡扣配合或螺栓配合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28.进一步地,若干个led灯4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于pcb板3上。多个led 灯4均匀分布保证灯光输出的均匀性。
2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反射隔断结构10,反射隔断结构10的前端设置有若干个反射件11,若干个反射件11均位于导光通道8内,每个led灯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反射件11,每个反射件11靠近led灯4的一端面均设置有反射面 12。反射隔断结构10可与pcb板3可通过卡扣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如附图3 所示,每个led灯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反射件11,且反射件11具有反射面12,可选取具有弧面的反射镜片设置而成,反射件11可有效隔断led灯4发散出来的线,并将发散的光线进行反射到导光通道8的位置,提高光线的均匀度和亮度,此外可减少相邻两个led灯4发散的光线相互干扰,避免因为位置不一致而相互干涉,造成发光不均匀。
30.进一步地,若干个反射件11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反射面12为弧形面。本实施例中选取弧形面,且不局限于弧形门。
31.进一步地,反射件11的上端面与上反射板5的下端面贴合,反射件11的下端面与下反射板6的上端面贴合。可减少上反射板5、下反射板6与反射件 11之间的间隙,使得光线反射均匀混合输出,提高亮度。
32.进一步地,底壳2的后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件13,连接件13开设有连接槽。设置多个连接件13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连接槽可通过螺栓等进行安装固定。
33.进一步地,反射隔断结构10的前端还设置有若干个压板14,每个led灯4 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板14,压板14的前端朝出光口9方向延伸设置。设置压板14用于押紧上反射板5,避免松动,提高上反射板5的稳定性。
34.进一步地,反射隔断结构10的底部与pcb板3可拆卸固定连接,部分压板 14的前端与底壳2的前端卡接。部分压板14的前端延伸接触底壳2靠近透光件 7的位置,即部分压板14具有卡接端,可提高反射隔断结构10以及pcb板3的整体稳定性。多个压板14具有卡接端的与不具卡接端的压板14间隔分布。
35.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