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佛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257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艺佛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有佛教信仰的人或佛教场所使用的工艺佛灯。
目前公知的工艺灯和以佛像为主的佛教用品品种繁多,但其用途都很单纯,特别是信徒、居士们供奉的佛像,一般是放在供桌上或佛龛里供奉,易落灰尘,且不易打扫,也缺乏佛的神秘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集梳妆、照明、装饰、礼佛、修身养性于一体的、采用现代电子、光学技术制做而成的工艺佛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金刚台底座、灯镜外壳、环形灯管等部件,圆形灯镜外壳前面装有镀膜镜片,在该灯镜外壳内侧沿该镀膜镜片圆周装有串联在一起的红色发光二极管,镀膜镜片背部贴有压花垫圈,环形荧光灯管置于该垫圈上,并由灯镜外壳上的卡棍固定,灯镜外壳后盖板内侧装有水银镜,该镜面上粘贴有工艺佛像,中空的金刚台底座内装有光控和声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单纯作为灯具或梳妆镜使用的缺点,在不开启电源时,它是一件精美的工艺梳妆镜,在开启电源时,它又成为一台新颖别致的工艺灯具,同时夹在两面镜子间的佛像及环形灯管,从外面看起来互相倒映,佛像及灯管由一而映出无数个,银光环绕,佛影重复,显得更加神秘、威严,立体感更强,佛教信徒和居士们在礼拜修行时,可调整电子开关,奏起索索佛乐,唱起宏亮混厚威严的声声佛号。另外,花纹精美颜色雅丽的压花垫圈和环形闪耀的红色发光二极管,有如神佛发出的七彩光环,更增添几分佛教的威严与神秘。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金刚台底座1、灯镜壳2、红色发光二极管3、镀膜镜片4、半透明的塑料压花垫圈5、环形灯管6、灯镜壳后盖板7、工艺陶瓷佛像8、水银镜9、卡棍10、自攻螺丝11、导线12、电路板13、雕刻花板14组成。镀膜镜片4是一种双面皆能照实物、又能透强光的磁化真空镀膜镜片,它安装在圆形灯镜壳2的前面,在该灯镜壳2内侧沿该镀膜镜片4圆周装有串联在一起的红色发光二极管3,镀膜镜片4背部贴有半透明的塑料压花垫圈5,环形荧光灯管6置于该垫圈5上,并由灯镜壳2上的卡棍10固定,灯镜壳后盖板7内侧装有水银镜9,该镜面上粘贴有工艺陶瓷佛像8,中空的金刚台底座1内装有光控和声控电路板12,由导线12连接电器件,金刚台底座1呈正梯形,其前面板为雕刻花板14,按传统工艺该花板14可精雕有莲花型或招财进宝的聚宝盆型或狮子滚绣球型或瑞云麒麟型或双龙戏珠型或龙凤呈祥型图案。
权利要求1.一种工艺佛灯,包括金刚台底座(1)、灯镜壳(2)、环形灯管(6),其特征在于圆形灯镜壳(2)前面装有镀膜镜片(4),在该灯镜壳(2)内侧沿该镀膜镜片(4)圆周装有串联在一起的红色发光二极管(3),镀膜镜片(4)背部贴有压花垫圈(5),环形荧光灯管(6)置于该垫圈(5)上,并由灯镜壳(2)上的卡棍(10)固定,灯镜壳后盖板(7)内侧装有水银镜(9),该镜面上粘贴有工艺佛像(8),中空的金刚台底座(1)内装有光控和声控电路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佛灯,其特征在于镀膜镜片(4)是一种双面皆能照实物、又能透强光的磁化真空镀膜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佛灯,其特征在于金刚台底座(1)呈正梯形,其前面板按传统工艺精雕有莲花型或招财进宝的聚宝盆型或狮子滚绣球型或瑞云麒麟型或双龙戏珠型或龙凤呈祥型图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有佛教信仰的人或佛教场所使用的工艺佛灯。其圆形灯镜壳前面装有镀膜镜片,在该灯镜外壳内侧沿该镀膜镜片圆周装有串联在一起的红色发光二极管,镀膜镜片背部贴有压花垫圈,环形荧光灯管置于该垫圈上,并由灯镜外壳上的卡棍固定,灯镜壳后盖板内侧装有水银镜,该镜面上粘贴有工艺佛像,中空的金刚台底座内装有光控和声控电路板。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梳妆、照明、装饰、礼佛、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工艺佛灯。
文档编号F21V33/00GK2364335SQ9920584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5日
发明者严春青, 刘洪权 申请人:刘洪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