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90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模具一般为单工位模具,即工作一次只能完成一道工序。此种现有技术的模具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便宜,但此种模具卸模装模一次只能完成一道工序,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组合模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组合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上模座上设有多个上模,所述的下模座上设有多个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数量与下模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对上、下模活动配合成一个工位模具;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活动配合。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的上模座上设有多个上模,下模座上设有多个下模, 每对上、下模活动配合成一个工位模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具有多个工位模具,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卸模装模一次能完成多道工序,工作效率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上模座与下模座活动配合是指,所述的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通过导柱和导柱孔活动配合。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工位模具为三个,即第一工位模具、第二工位模具及第三工位模具。此种设计为最佳实施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的上模座及多个上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的上模座及多个上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的下模座及多个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模具的下模座及多个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上模座,2、下模座,3、第一工位模具,3. 1、第一工位模具的上模,3. 2、 第一工位模具的下模,4、第二工位模具,4. 1、第二工位模具的上模,4. 2、第二工位模具的下模,5、第三工位模具,5. 1、第三工位模具的上模,5. 2、第三工位模具的下模,6、导柱孔,7、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活动配合,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通过导柱 7和导柱孔6活动配合,即所述的上模座1上设有四个导柱孔6,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四根导柱7,所述的导柱7滑动配合在所述的导柱孔6内。所述的上模座1上设有多个上模, 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多个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数量与下模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对上、下模活动配合成一个工位模具,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位模具为三个,即第一工位模具3、第二工位模具4及第三工位模具5。所述的第一工位模具3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翻边工序的模具;所述的第二工位模具4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成型工序的模具;所述的第三工位模具5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整形工序的模具。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的上模座(1)上设有多个上模,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多个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数量与下模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对上、下模活动配合成一个工位模具;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活动配I=I 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活动配合是指,所述的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通过导柱(7)和导柱孔(6)活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位模具为三个,即第一工位模具(3 )、第二工位模具(4 )及第三工位模具(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位模具(3)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翻边工序的模具;所述的第二工位模具(4)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成型工序的模具;所述的第三工位模具(5)为汽车左侧后座椅支撑梁整形工序的模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的上模座(1)上设有多个上模,所述的下模座(2)上设有多个下模;所述的上模的数量与下模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对上、下模活动配合成一个工位模具;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活动配合。该组合模具能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087701SQ20112015866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浩强 申请人:宁波永成双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