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08003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其特点是加热炉加热工艺中,根据生产模式、板坯入炉温度设定加热温度制度;粗轧工艺中,进行快速轧制,保证粗轧末道次温度控制在1110±30℃;精轧轧制工艺中,精轧出口温度控制在(880~900)±20℃;精轧制工艺,采用层流冷却方式为前段快冷,层流出口温度控制在630±20℃;精轧机组速度控制策略采用穿带速度控制、尾部速度控制的方式。其优点是甩尾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目前2%左右,有效的减少了甩尾,确保了轧制的顺行;扩展了产品规格,解决薄规格极限材因为轧制速度快、操作工来不及调整导致甩尾的问题,实现了薄规格集装箱板的稳定生产,提高了薄规格集装箱板市场竞争力。
【专利说明】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产厚度为1.2mm 一 2.0mm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的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集装箱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集装箱钢带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集装箱钢带的厚度需求范围主要为1.6mnT6.0mm,而厚度< 2.0mm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用量约占了所有集装箱钢带用量的50%左右,因此薄规格的开发和生产是集装箱板生产关键。
[0003]随着热连轧生产线设备、控制水平以及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其整体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轧制薄规格的集装箱板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2.0mm厚度生产已经是传统热连轧的极限,对整个生产要求非常苛刻。
[0004]在轧制的初期,因轧制厚度薄、速度快,操作工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导致带钢尾部轧断、尾部轧破等情况非常严重,据统计薄规格的甩尾率达到了 40%,严重的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行,不利于合同的完成,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通过对现有设备和控制的简单改造后,解决薄规格极限材因为轧制速度快、操作工来不及调整导致甩尾的问题。通过改造后轧制薄规格甩尾比例比轧制初期下降了 90%以上,实现了薄规格集装箱板的稳定生产,大幅度提高了集装箱板的市场竞争力的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
.[0006]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用于生产厚度为1.2mm - 2.0mm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板坯—加热炉加热一粗除憐一粗轧一热卷箱一飞到一精除憐一精轧轧制一层流冷却一卷取,米取以下控制策略进行控制:
(I)、加热温度控制策略:
所述的加热炉加热工艺中,根据生产模式、板坯入炉温度设定如下加热温度制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薄规格轧制集装箱板尾部控制方法,用于生产厚度为1.2mm 一 2.0mm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生广工艺流程包括:板还一加热炉加热一粗除憐一粗轧一热卷箱一飞到一精除磷一精轧轧制一层流冷却一卷取,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控制策略进行控制:(I)、加热温度控制策略:所述的加热炉加热工艺中,根据生产模式、板坯入炉温度设定如下加热温度制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规格集装箱板甩尾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精轧轧制工艺中,包括对轧线液压控制系统响应同步性控制步骤:将全部的AGC油缸进行测试,在相同压力作用下,分别测量出每个AGC油缸的移动曲线,将曲线最接近的两个AGC油缸进行配对,将控制精度相对最高的一对AGC油缸装配在末机架。
【文档编号】B21B37/72GK103433298SQ201310355683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罗军, 唐继华, 张金旺, 李宗强, 袁勤攀, 樊雷, 宁子识 申请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