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28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及其制作方法,其要点是在不锈钢管和康铜丝钎焊后,在其不锈钢外表面远离针尖部分电镀银,形成银镀层,热针尾部的不锈钢与康铜丝,分别接电源两极,由于铜和银的导电性良好,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压降少,而在针尖附近未镀银部分的电阻大,电流通过,产生的压降大,产生的热量多,从而使输入的能量集中的在针尖附近,从而改善了传统的整根针的温度相同导致不能达到治疗温度的问题。相同的热输入条件下,提高了针灸插入人体部分的温度,提高治疗效果。本方法生产的热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
【专利说明】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今,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疼痛是世界各国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软组织疼痛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针灸是“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0003]热针是结合温针灸和火针灸优点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新型针灸方法。热针仪是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研制的新型针灸治疗仪器,其主要特点是能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并可调节针体的温度,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治疗效应。
[0004]热针仪由仪器和特制的热针两部分组成。热针的外观与普通针灸针无异,热针采用经过特种电阻材料处理的不锈钢针,在针柄上安有一个针柄电极,在针刺入人体后,接通热针仪,仪器输出微量电流,电流通过针内的电阻,转变为热能,使针体温度升高,并保持恒定的温度,通过热针的反馈,在仪器温度表上显示出热针温度。治疗中可根据治疗需要,由仪器调节电流的强弱,控制热针的温度,保持所需要的恒定温度。
[0005]从中医学的病因、病理学的观点分析,提高针的温度,对虚寒证是完全适宜和必要的。提高针的温度,就较易获得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直接效果。针下发热,能使经气充实,达到针虚的目的。热针在体内组织发热,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有利于体内刺激物质的吸收和排泄;热针的热效应可缓解肌肉和关节韧带的紧张,有利于挛缩的解除,因而能够止痛和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古代医家在实践中认识到“针下热”能提高临床疗效。
[0006]目前的电加热针灸是电加热,操作简单,恒温加热,整个针的温度基本一样,但是由于皮肤深层对热敏感度低,患者不会感觉到热的现象,热量很难充分的到达穴位,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寻求一种方法使其热针的热量主要集中在针尖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工艺生产的热针整根针上的温度基本一致导致达不到所需治疗温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的制作方法,铜丝钎焊后不锈钢管外壁距离针尖一定距离的表面镀银,提高该部分的导电性能,使输入的热量集中在刺入人体内部的针尖部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08]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的制作方法,如下:
[0009](一 )、运用储能点焊设备在尖部去皮的铜丝尖端融化出直径大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小圆珠;铜丝直径小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内径;
[0010]( 二)、将不锈钢管热针插入内呈有液态钎料的坩埚中,在氩气的保护氛围中加热至高于钎料熔点50°C,使铜丝及管内壁均润湿,保持一定时间,实现不锈钢管热针的一端和铜丝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
[0011](三)、将焊后端加工形成圆锥尖角,将不锈钢管热针表面经过化学、电化学除油,酸浸蚀以达到净化、活化表面;
[0012](四)、经过镀前表面处理的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壁距离针尖距离为3-10mm处开始至到不锈钢管热针的末端电镀上银镀层,厚度为1-2 μ m。
[0013]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4]1、所述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径为0.4mm,内径为0.2mm,铜丝直径为0.09mm康铜丝。
[0015]2、所述钎料为BAg72Cu,钎剂为FBlOl或FB102。
[0016]3、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其特征在于:热针为不锈钢管热针,热针的尖锐端内部焊接有铜圆珠,铜圆珠与铜丝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热针外壁除了尖锐端附近镀有银镀层,不锈钢管热针尾部与铜丝,分别接电源两极,在电流通过时,在针尖附近未镀银部分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从而使输入的能量转换成热量集中的在针尖附近。
[0017]本发明实现输出的热量绝大部分集中在针尖附近的原理在于:银和铜的导电性较好,在电流通过时,在其上产生压降少,产生的热量少,相反在针尖附近材料的电阻大,其上产生的压降大,产生的热量多,因而在针尖附近的温度高。
[0018]发明的优势在于:
[0019](I)本方法提高了热针针尖附近的温度,加强了治疗效果。
[0020](2)较传统的方法相比,需要相同治疗温度时,所需要的输入量小,提高了利用率。
[0021](3)同时热变形量小,保证了不锈钢管和铜丝的机械性能。
[0022](4)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0023]说明书附图
[0024]图1通过钎焊后的热针结构示意图;
[0025]图2钎焊后热针镀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热针为不锈钢管热针,热针的尖锐端内部焊接有铜圆珠,铜圆珠与铜丝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距离热针尖锐端3-10mm的热针外壁上镀有1_2 μ m银镀层,不锈钢管热针尾部与铜丝,分别接电源两极,在电流通过时,在针尖附近未镀银部分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从而使输入的能量转换成热量集中的在针尖附近。
[0028]实施例2
[0029](一 )、运用储能点焊设备在尖部去皮的铜丝尖端融化出直径大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小圆珠,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径为0.4mm,内径为0.2mm,铜丝直径为0.09mm康铜丝。
[0030](二)、将不锈钢管热针插入内呈有液态BAg72Cu钎料(熔点779°C )的坩埚中,在氩气的保护氛围中,开启高频加热器使其加热到850?900°C,通过“一推一拉”使铜丝及管内壁均润湿,保持3?5s实现不锈钢管热针和铜丝的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钎剂为FBlOl。
[0031](三)、将焊后端加工形成圆锥尖角,将不锈钢表面经过化学、电化学除油,酸浸蚀以达到净化、活化表面。
[0032](四)、经过镀前表面处理的不锈钢管的外壁距离针尖距离为3mm处开始至到不锈钢针的末端电镀Ag,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I μ m的Ag镀层。
[0033]实施例3
[0034](一 )、运用储能点焊设备在尖部去皮的铜丝尖端融化出直径大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小圆珠,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径为0.4mm,内径为0.2mm,铜丝直径为0.09mm康铜丝。
[0035](二)、将不锈钢管热针插入内呈有液态BAg72Cu钎料(熔点779°C )的坩埚中,在氩气的保护氛围中,开启高频加热器使其加热到850?900°C,通过“一推一拉”使铜丝及管内壁均润湿,保持3?5s实现不锈钢管热针和铜丝的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钎剂为FB102。
[0036](三)、将焊后端加工形成圆锥尖角,将不锈钢表面经过化学、电化学除油,酸浸蚀以达到净化、活化表面。
[0037](四)、经过镀前表面处理的不锈钢管的外壁距离针尖距离为IOmm处开始至到不锈钢针的末端电镀Ag,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2 μ m的Ag镀层。
[0038]本发明的其要点是在不锈钢管和康铜丝钎焊后,在其不锈钢外表面远离针尖部分电镀Ag,形成Ag镀层,热针尾部的不锈钢与康铜丝,分别接电源两极,由于Cu和Ag的导电性良好,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压降少,而在针尖附近未镀Ag部分的电阻大,电流通过,产生的压降大,产生的热量多,从而使输入的能量转换成热量集中的在针尖附近,从而改善了传统的整根针的温度相同导致不能达到治疗温度的问题。相同的热输入条件下,提高了针灸插入人体部分的温度,提高治疗效果。本方法生产的热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方便市场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一)、运用储能点焊设备在尖部去皮的铜丝尖端融化出直径大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小圆珠,铜丝直径小于不锈钢管热针的内径; (二)、将不锈钢管热针插入内呈有液态钎料的坩埚中,在氩气的保护氛围中加热至高于钎料熔点50°c,使铜丝及管内壁均润湿,保持一定时间,实现不锈钢管热针的一端和铜丝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 (三)、将焊后端加工形成圆锥尖角,将不锈钢管热针表面经过化学、电化学除油,酸浸蚀以达到净化、活化表面; (四)、经过镀前表面处理的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壁距离针尖距离为3-10mm处开始至到不锈钢管热针的末端电镀上银镀层,厚度为1-2 μ 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热针的外径为0.4mm,内径为0.2mm,铜丝直径为0.09mm康铜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为BAg72Cu,钎剂为FBlOl或FB102。
4.一种热量集中在针尖部分的热针,其特征在于:热针为不锈钢管热针,热针的尖锐端内部焊接有铜圆珠,铜圆珠与铜丝连接,铜丝穿于不锈钢管内部且不与内壁接触,热针外壁除了尖锐端附近镀有银镀层,不锈钢管热针尾部与铜丝,分别接电源两极,在电流通过时,在针尖附近未镀银部分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从而使输入的能量转换成热量集中的在针尖附近。
【文档编号】B23P15/00GK103801913SQ20141007753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吕世雄, 姜丽丽, 黄永宪, 郑传奇, 徐永强, 李充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