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30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包括生产线支架,还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一侧的主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另一侧的副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前端的前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后端的后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一侧的感应开关,所述前定位装置上装设有前定位开关,上述定位装置对边框进行定位的动作先后顺序依次为:前定位装置→主定位装置→后定位装置→副定位装置,上述四个定位装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动作,而不是同时动作,所述主定位装置对边框的作用力大于副定位装置对边框的作用力。能对边框进行更精准和高效定位,定位方式先进、生产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透明盖板自动装配机中用于对边框进行更精准和高效定位的边框自动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太阳能行业内,通用的是龙门式集热器透明盖板装配机,目前该机用于边框定位的机构只适用于滚筒生产线,定位机构安装在滚筒下方,与透明盖板的定位机构混杂在一起。在装配过程中,该机构待集热器边框从套设在滚筒上的传送带传输时,定位机构根据装配机的程序设定从滚筒间的缝隙中伸出并运动定位集热器边框。目前行业内的这种边框定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该机构隐藏于生产线底部,调整、维护均极为麻烦,工作量超大;
[0004]2、该机构通过滚筒间缝隙向上伸出来定位边框,受滚筒间隙的影响,导致几乎无法为不同规格产品调节不同的定位位置;
[0005]3、该定位机构和透明盖板的定位机构混杂在一起,不能同时动作,导致生产线停线时间太长,而且出现一次装配两次停线的情况,严重影响产能;
[0006]4、定位方法采用三面定位,对边两侧同时动作的方式,且对边定位气缸型号规格一致,导致定位机构在边框歪斜时定位不准,同时定位动作不能太快,否则极易造成边框定位不准、定位重复性变差的情况,使得产能进一步降低,且存在质量隐患;
[0007]5、这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侧面对边气缸动作、力量的一致性,使得定位机构的定位准确性、重复性受到气路稳定性的很大影响,在气压变化较大、气路复杂的情况下极易影响定位质量,降低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对边框进行更精准和高效定位,定位方式先进、生产效率高的边框定位机构。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包括生产线支架,还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一侧的主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另一侧的副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前端的前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后端的后定位装置,装设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一侧的感应开关,所述前定位装置上装设有前定位开关,当感应开关感应到边框进入装配区域时,所述主定位装置、副定位装置、前定位装置和后定位装置对边框进行定位的动作先后顺序依次为:前定位装置一主定位装置一后定位装置一副定位装置,上述四个定位装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动作,而不是同时动作。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主定位装置对边框的作用力大于副定位装置对边框的作用力,能对边框进行更精准的定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通过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一侧边装设主定位装置,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另一侧边装设副定位装置,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前端装设有前定位装置,在生产线支架上装配区域后端装设有后定位装置,上述四个定位装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动作,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把边框的定位采用四面定位,消除了在边框歪斜时定位不准的隐患。
[0014]2、四个定位装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动作,而不是同时动作,消除了目前对边同时动作造成定位不准的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8]请参考图1,图中示出了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包括生产线支架1,还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一侧的主定位装置2,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另一侧的副定位装置3,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前端的前定位装置4,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后端的后定位装置5,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一侧的感应开关6,所述前定位装置4上装设有前定位开关7,当感应开关6感应到边框进入装配区域时,所述主定位装置2、副定位装置3、前定位装置4和后定位装置5对边框进行定位的动作先后顺序依次为:前定位装置4 —主定位装置2 —后定位装置5 —副定位装置3,上述四个定位装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动作,而不是同时动作,消除了目前对边同时动作造成定位不准的隐患,且采用四面定位,消除了在边框歪斜时定位不准的隐患。
[0019]所述主定位装置2对边框的作用力大于副定位装置3对边框的作用力,能对边框进行更精准的定位。
[0020]在本实施中,所述主定位装置2是由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 一侧上的两个主驱动气缸构成,主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的传送带8的上方。所述副定位装置3是由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另一侧上的两个副驱动气缸构成,副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的传送带8的上方,主驱动气缸和副驱动气缸的规格和数量可根据边框的大小来确定。
[0021 ]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装置4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第一悬臂41,装设在第一悬臂41上的第一纵向驱动气缸42、第一导杆套43和第二导杆套44,第一导杆套43内装设有第一导杆45,第二导杆套44内装设有第二导杆46,第一悬臂41下方设置有挡板47,挡板47的一端与第一导杆45下端固定连接,挡板47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杆4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气缸42与挡板47传动连接。
[0022]优选地,所述后定位装置5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第二悬臂51,装设在第二悬臂51上的第二纵向驱动气缸52、第三导杆套53和第四导杆套54,第三导杆套53内装设有第三导杆55,第四导杆套54内装设有第四导杆56,第二悬臂51下方设置有挂板57,挂板57的一端与第三导杆55下端固定连接,挂板57的另一端与第四导杆5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气缸42与挂板57传动连接,挂板57上至少装设有一个后定位气缸58,在本实施中共设有两个后定位气缸58,后定位气缸58的规格和数量可根据边框的大小来确定。
[0023]工作时,该边框自动定位机构中的前、后定位装置初始状态均为升起状态,一旦装配机发出装配开始的命令,当感应开关6感应到边框进入装配区域,前定装置4位会先落下,生产线上的边框到达前定位装置4并碰上前定位开关7时,主定位装置2动作,把边框向生产线中间推,同时生产线停止运行,主定位装置2动作后,后定位装置5开始落下,后定位装置5的后定位气缸58前伸,与前定位装置4 一起夹紧边框前后两边。后定位装置5动作后,副定位装置3动作,与主定位装置2 —起夹紧边框左右两边。这样,边框的四边均处于夹紧状态,确保了边框的定位准确。待透明盖板抓取移位组装机构把透明盖板装配到边框上并放开透明盖板后,主定位装置2、副定位装置3、后定位装置5同时松开边框,后定位装置5升起,稍后前定位装置4升起。前定位装置4上升到顶后生产线重新运转,把装配好透明盖板的边框带出装配区域,重复上述动作,对下一边框进行定位。主定位装置2的气缸行程可调,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集热器。
[002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包括生产线支架(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一侧的主定位装置(2),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另一侧的副定位装置(3),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前端的前定位装置(4),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后端的后定位装置(5),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装配区域一侧的感应开关(6),所述前定位装置(4)上装设有前定位开关(7),当感应开关(6)感应到边框进入装配区域时,所述主定位装置(2)、副定位装置(3)、前定位装置(4)和后定位装置(5)对边框进行定位的动作先后顺序依次为:前定位装置(4) —主定位装置(2)—后定位装置(5) —副定位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装置(2)对边框的作用力大于副定位装置(3)对边框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装置(2)是由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 一侧上的至少一个主驱动气缸构成,主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的传送带(8)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定位装置(3)是由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另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副驱动气缸构成,副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的传送带(8)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装置(4)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第一悬臂(41 ),装设在第一悬臂(41)上的第一纵向驱动气缸(42)、第一导杆套(43)和第二导杆套(44),第一导杆套(43)内装设有第一导杆(45),第二导杆套(44)内装设有第二导杆(46),第一悬臂(41)下方设置有挡板(47),挡板(47)的一端与第一导杆(45)下端固定连接,挡板(47)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杆(4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向驱动气缸(42)与挡板(47)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框自动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定位装置(5)包括装设在生产线支架(I)上第二悬臂(51),装设在第二悬臂(51)上的第二纵向驱动气缸(52)、第三导杆套(53)和第四导杆套(54),第三导杆套(53)内装设有第三导杆(55),第四导杆套(54)内装设有第四导杆(56),第二悬臂(51)下方设置有挂板(57),挂板(57)的一端与第三导杆(55)下端固定连接,挂板(57)的另一端与第四导杆(5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向驱动气缸(42 )与挂板(57 )传动连接,挂板(57 )上至少装设有一个后定位气缸(58 )。
【文档编号】B23Q7/14GK203853763SQ20142019588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1日
【发明者】李振锋 申请人: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