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94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夹持机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稳定地夹取一或多个工件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公告第i320010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夹具是利用两根长轴杆分别带动顶簧压板与开关压板,使顶簧压板与开关压板在相对内移的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夹持,然而在前述现有专利案中,顶簧压板与开关压板之间的距离不能进行调整,所以只能用来夹持固定尺寸的工件,在使用上不便且缺乏效率。

另外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325359号专利案所揭露的握爪装置是利用连杆带动握爪,握爪再利用气压对工件进行吸取,在此一现有专利案中,虽然相邻两组握爪之间的间隔可以通过连杆进行微调,但是由于调整的幅度有限,因此在实际上所能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其能稳定地夹持单一工件或多个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以增加操作便利性及提升作业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夹持机构包含有一驱动源、一传动单元,以及一夹持单元。该传动单元具有一第一传动板与一位于该第一传动板下方的第二传动板,该第一、第二传动板分别连接该驱动源且能通过该驱动源的驱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该夹持单元具有多个第一夹爪与多个第二夹爪,该多个第一夹爪设于该第一传动板的底面,该多个第二夹爪设于该第二传动板的底面,而且,该多个第一夹爪与该多个第二夹爪之间 呈交错排列。

由上述可知,不论该第一、第二传动板是相互靠近或远离,该夹持单元均能利用该第一夹爪与该第二夹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单一工件或多个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进而达到增加操作便利性及提升作业效率的目的。

更佳地,各该第一夹爪具有二相对的第一夹持件,各该第二夹爪具有二相对的第二夹持件,该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二第一夹持件之间的距离,此外,各该第一夹持件与各该第二夹持件分别具有至少一环槽,该环槽的断面形状为多边形,而且,该环槽的开口角度最好介于45-120度之间。由此,在该第一、第二夹爪对该工件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该环槽校正该工件的位置误差,使该工件能够更加稳定地被该第一、第二夹爪所夹持。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夹持机构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第一夹持件另一态样的结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前视图,主要显示工件在第一、第二传动板相互靠近时被夹持在第一、第二夹爪之间。

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示工件在第一、第二传动板相互远离时被释放的状态。

图7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前视图,主要显示工件在第一、第二传动板相互远离时被夹持在第一、第二夹爪之间。

图8类同于图7,主要显示工件在第一、第二传动板相互靠近时被释放的状态。

图9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底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夹持机构10包含有一驱动源20、一传动单元30,以及一夹持单元40。

驱动源20可以使用气压、液压或电动作为动力来源,在此并不特别加以限定。

传动单元30具有一第一传动板31与一第二传动板32,第二传动板32位于第一传动板31的下方且与第一传动板31之间并未相互接触,第二传动板32的尺寸小于第一传动板31的尺寸。此外,第一传动板31的顶面通过一第一底座33连接驱动源20,第二传动板32的顶面通过一第二底座34连接驱动源20,使得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能通过驱动源20的驱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33位于第二底座34的右方。为了避免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互相干涉,第一传动板31具有一镂空槽35让第二底座34容纳在内。

夹持单元40具有多个第一夹爪41与多个第二夹爪42,在本实施例中以三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分别以等间隔的方式设于第一传动板31的底面与第二传动板32的底面,而且,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之间呈交错排列。再者,第一夹爪41具有二相对的第一夹持件43,第二夹爪42具有二相对的第二夹持件44,该二第一夹持件43之间的距离除了大于该二第二夹持件44之间的距离之外,同时也大于第二传动板32的宽度,如此可以避免第二传动板32在移动过程中与第一夹爪41之间发生碰撞。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第二夹持件43、44分别具有一环槽45,环槽45的断面形状为多边形(如三角形或梯形),而且,环槽45的开口角度θ介于45度-120度之间为最佳态样,由于第一、第二夹持件43、44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在此所使用的附图仅就第一夹持件43进行说明。

在实际操作时,如图5所示,先利用驱动源20驱动第一、第二传动 板31、32相互靠近,在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相互靠近的过程中,每一组第一、第二夹爪41、42之间可以分别夹持一工件12,在完成夹持之后即可将所有的工件12一起移往加工位置,在到达加工位置之后,再利用驱动源20驱动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相互远离,如图6所示,使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通过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的相互分离而释放工件12。

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底座33、34在组装之后的位置与前述实施例相反,亦即第一底座33位于第二底座34的左方,第一传动板31的顶面依然通过一第一底座33连接驱动源20,第二传动板32的顶面依然通过一第二底座34连接驱动源20,如图7所示,在此情况下,当利用驱动源20驱动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相互远离时,亦可以分别利用第一、第二夹爪41对工件12进行夹持,在工件12被夹持且移往加工位置之后,再利用驱动源20驱动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相互靠近,如图8所示,使工件12被释放。

另一方面,假如工件12的位置出现角度或位置上的偏差,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即可通过环槽45的开口对工件12产生导引效果,进而修正工件12的位置,使工件12能够被稳定地夹持住。值得一提的是,环槽45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为两个,如图4所示,两个环槽45以上下并排的方式设置,让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可以用其中一个环槽45对工件12、14提供校正功能,进而提升作业效率。此外,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也可以用不等间隔的方式设于第一传动板31的底面与第二传动板32的底面,如图9所示,这时候即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12、14进行夹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夹持机构10利用第一、第二传动板31、32的相对作动搭配第一夹爪41及第二夹爪42之间的交错设置,让夹持单元40不但能够一次夹持多个工件12、14,并且对于各种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12、14可以进一步调整第一夹爪41与第二夹爪42之间的距离,使夹持单元40能够提供良好的夹持稳定度,另外在夹持工件12、14的过程中还能利用环槽45对工件12、14的位置进行校正,以降低工件12、14的位置误差,进而达到增加操作便利性及提升作业效率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