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铆钉装配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715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车用铆钉装配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铆钉装配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铆钉装配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架与零件主要采用不同规格的铆钉和螺栓连接,两者相比,铆钉连接经济实惠,使用较多。当采用铆钉连接时,工人先用手把铆钉穿到对应的孔位,之后用铆钳把铆钉压成图纸要求的形状。工作当中,穿铆钉没有专用的工具,主要靠徒手完成,但是,空间狭小的零件用铆钉连接时,人手完成上述操作非常困难,有时工人需要用两个手指夹住铆钉靠感觉把铆钉穿进铆钉孔,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的车用铆钉装配的专用工具,解决铆钉穿孔过程中易脱落、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车用铆钉装配工具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铆钉装配工具,包括:夹紧座、把手,夹紧座与把手固定连接,夹紧座具有钉槽,钉槽包括头槽、体槽和底座,头槽靠近夹紧座内部,用于容置铆钉头,体槽靠近夹紧座外部,用于容置铆钉体,头槽的宽度及深度分别大于体槽的宽度及深度。

优选的,所述把手采用硬塑料棒,减轻工具重量。

优选的,所述把手两端都固定连接了夹紧座,实现一个工具多铆钉适应。

优选的,还包括夹紧装置,设置在钉槽靠近夹紧座内部的侧边,用于防止铆钉脱落。

更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为磁铁,结构简单。

更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顶珠腔、顶珠、弹簧;顶珠、弹簧置于顶珠腔内,弹簧一端与夹紧座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抵顶顶珠,顶珠腔与钉槽相交处的宽度小于顶珠直径,部分顶珠探出顶珠腔进入钉槽,该结构对铆钉固定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铆钉座包括φ12、φ14、φ16等系列尺寸。

本发明的铆钉装配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常,设计人员设计零件时,需要考虑连接零件空间的大小,方便工人用手快速的把铆钉穿到相应位置,之后用铆钳压成图纸需要的形状,有时无形中放大了零件的结构尺寸,影响整体机器结构的布局。使用本发明穿铆钉工具后,对于空间狭小的零件,工人可以快速简便的完成穿铆钉工作,效果非常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用铆钉装配工具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车用铆钉装配工具的刨面图;

图3为本发明铆钉夹紧座的夹紧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夹紧座

12钉槽

12a头槽

12b体槽

13底座

m头槽的宽度

h头槽的深度

m体槽的宽度

h体槽的深度

2把手

3带磁力的螺钉

4夹紧装置

4a顶珠腔

4b顶珠

4c弹簧

d顶珠腔与钉槽相交处的宽度

d顶珠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所述车用铆钉装配工具。

如图1所示,车用铆钉装配工具包括:夹紧座1、把手2,夹紧座1与把手2栓接固定。其中,夹紧座1具有钉槽12,钉槽包括头槽12a、体槽12b和底座13,头槽12a靠近夹紧座1的内部,用于容置铆钉头;体槽12b靠近夹紧座1的外部,用于容置铆钉体;头槽的宽度m大于体槽的宽度m,头槽的深度h大于体槽的深度h。

所述把手2采用硬塑料棒,减轻工具重量。

所述把手2的两端都固定连接了夹紧座1,两端夹紧座的钉槽设置不同宽度及深度,可以实现一个工具适应多规格铆钉。

如图1、图2所示,还包括夹紧装置4,本实施例中,夹紧装置4为带磁力的螺钉,结构简单。

如图2、图3所示,此实施例中,所述夹紧装置4设置在底座13上,用于防止铆钉脱落。夹紧装置4包括:顶珠腔4a、顶珠4b、弹簧4c;顶珠4b、弹簧4c置于顶珠腔4a内,弹簧4c的一端与夹紧座1固定连接,弹簧4c的另一端抵顶顶珠4b,顶珠腔4a与钉槽12相交处的宽度d小于顶珠直径d,部分顶珠4b探出顶珠腔4a进入钉槽12,该结构对铆钉固定效果好。

使用该车用铆钉装配工具时,把铆钉放到夹紧座1上,对准铆钉孔,使铆钉移至铆钉孔内,待铆钉穿入铆钉孔后,卸掉该工具,完成了将铆钉送进铆钉孔的工作。使用此工具,对于空间狭窄的零件,可以快速简便地完成不同直径铆钉的穿铆钉工作。

所述铆钉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φ12、φ14、φ16等不同系列尺寸,把手两端的铆钉座可以是不公尺寸。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铆钉装配工具,解决了穿铆钉效率低、劳动强度较高的问题。该车用铆钉装配工具,对于狭小空间的铆钉穿置工作,可以快速简便的完成,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铆钉的穿置工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铆钉装配工具,包括:夹紧座、把手,夹紧座与把手固定连接,夹紧座具有钉槽,钉槽包括头槽、体槽和底座,头槽靠近夹紧座内部,用于容置铆钉头,体槽靠近夹紧座外部,用于容置铆钉体,头槽的宽度及深度分别大于体槽的宽度及深度。方便工人用手快速的把铆钉穿到相应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启;李盼;高阳;杨升;孙彤;赵豪杰;陈耀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1.28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