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类零件高精度孔的光整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9194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锈钢类零件高精度孔的光整加工方法。该方法以航空发动机不锈钢类机匣零件为载体,适用于不锈钢类零件大批量精孔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零件的研制过程中,以某型机前机匣为例,该不锈钢类零件精孔加工时,不适合使用镗刀进行扩孔及最终尺寸镗孔加工,因镗刀刀片在加工中容易粘刀,产生积屑瘤,导致刀具崩损,引起零件尺寸变化并影响零件表面质量。若精孔采用钻-扩-铰方式加工,零件最终铰孔表面会产生难以控制的螺旋状纹路,期间经过多种刀具的试加工,此纹路均无法完全消除,所以采用钻-扩-铰方式加工不锈钢类零件的精孔时,虽然尺寸精度控制较为稳定,但是表面质量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零件加工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零件加工质量、保证精孔表面光度的不锈钢类零件高精度孔的光整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类零件高精度孔的光整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钻底孔;

步骤二:进行扩孔;

步骤三:若在设计要求中孔位置度小于Φ0.05,则进行镗孔,否则转去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进行铰孔;

步骤五:采用滚光刀进行光整加工。

步骤五中所述的采用滚光刀进行光整加工,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刀具装夹后,调整至最小尺寸,对准其中一个底孔,通过运行加工部位手动操作机床将刀具运行至该底孔内;

步骤B:转动刀具的调整机构,调整刀具的上刀尺寸;

步骤C:当刀具的滚针与孔壁接触时,轻微锁紧,并退出刀具,完成一个精孔的光整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不降低零件加工效率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零件加工质量、保证精孔表面光度,有效的解决了大批量精孔铰孔后表面粗糙度差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加工某不锈钢实验零件上的大批量精孔,精孔直径为Φ12.2+0.018,在加工中既要保证零件的加工效率,又要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一种不锈钢类零件高精度孔的光整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钻底孔,

其工艺参数为:S=1000~1200s/min,F=100~120mm/min;

步骤二:进行扩孔,

其工艺参数为:S=500~600s/min,F=80~100mm/min;

步骤三:若在设计要求中孔位置度小于Φ0.05,则进行镗孔,否则转去执行步骤四,

其工艺参数为:S=600~700s/min,F=60~70mm/min;

步骤四:进行铰孔,

其工艺参数为:S=450~550s/min,F=80~100mm/min;

步骤五:铰孔后,将所要加工的精孔均加工至规定尺寸偏下差,采用滚光刀进行光整加工,

其工艺参数为:S=1200~1500s/min,F=400~500mm/min,所述滚光刀选用Φ12直径级别,其前端均布有四根圆柱金刚石滚针。

步骤五中所述的采用滚光刀进行光整加工,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刀具装夹后,调整至最小尺寸,对准其中一个底孔,通过运行加工部位手动操作机床将刀具运行至该底孔内;

步骤B:转动刀具的蓝色调整机构,调整刀具的上刀尺寸,刀具上每格调整量为0.01,“+”方向为直径增大;

步骤C:当刀具的滚针与孔壁接触时,轻微锁紧,并退出刀具,完成一个精孔的光整加工。

在对零件进行光整加工前,需要先进行试加工,在进行试加工时,每次刀具的调整量不大于0.0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