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874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



背景技术:

将颗粒或粉状物料置于模孔内由冲头压制成片剂的机器称为压片机。压片机可将颗粒状物压制成圆形、异形等片状物。压片机是制药工业片剂工艺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在压片机的制片过程,会存在一定量的废片,这些废片小于正常的药片。

然而,现有的压片机在压片平台完成压片至传送至出料槽的过程中,药片碰撞较多,甚至常常通过掉落的形式往下方滑落。由于药片刚由完成压片,内部存在较多的应力,在掉落时,药片常常会发生破碎,产生大量废片,影响压片机制片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药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破碎,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底端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末端处为压片平台,所述压片平台包括转台和套于转台外缘的防护圈,所述转台上均匀布有多个冲模孔,所述转台上方设有上压轮装置,所述上压轮装置的上冲杆与冲模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大小互相匹配,所述转台下方设有下压轮装置,所述下压轮装置的下冲杆与冲模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大小互相匹配,所述下压轮装置设置于操作平台上,所述防护圈的一侧设有出片口,所述出片口与出片管起始端连通,所述出片管倾斜设置,所述出片管末端与机体侧壁上的药片收集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的制片过程如下所述。下压轮装置的下冲杆,其工作位置朝上,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中,封住中模孔孔底;料斗通过输料管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粉末颗粒;上压轮装置的上冲杆,其工作位置朝下,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并下行一定行程,将药粉压制成片;上压轮装置的上冲杆,下压轮装置的下冲杆上升将药片顶出中模孔,完成一次压片过程;下压轮装置的下冲杆降到原位,转台转动,向外甩出药片,准备下一次填充。如此反复,即可实现不间断的制片。

药片随转台转动向外甩出,直至与防护圈接触,防护圈阻挡药片继续向外甩出。防护圈位置固定,药片在转台外缘转动,直至转动至出片口处时,进入出片管。出片管倾斜设置,药片可逐渐滑落至药片收集口。通过上述结构,整个过程中药片均平缓滑动,有效的避免了从高处掉落等剧烈撞击,可有效避免药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破碎,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转台上设有向外发散的滑槽,所述滑槽的起始端靠近冲模孔边缘。通过转台上设有向外发散的滑槽,滑槽的起始端靠近冲模孔边缘,药片完成制片后即可立即沿滑槽向外滑出,可有效避免药片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相互发生碰撞导致破损,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出片管的内壁上设有弹性橡胶涂层。通过出片管的内壁上设有弹性橡胶涂层,可平缓撞击,有效保护刚形成的药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出片管内径自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变大。通过出片管内径自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变大,不仅可保障药片匀速排出,还能够避免出片管堵塞,影响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药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破碎,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台上设有向外发散的滑槽,滑槽的起始端靠近冲模孔边缘,药片完成制片后即可立即沿滑槽向外滑出,可有效避免药片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相互发生碰撞导致破损,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出片管的内壁上设有弹性橡胶涂层,可平缓撞击,有效保护刚形成的药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出片管内径自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变大,不仅可保障药片匀速排出,还能够避免出片管堵塞,影响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压片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压轮装置,2—防护圈,3—转台,4—下压轮装置,5—操作平台,6—料斗,7—输料管,8—出片口,9—冲模孔,10—出片管,11—药片收集口,1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废片少、成品率高的旋转式压片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部设有料斗6,所述料斗6底端接有输料管7,所述输料管7末端处为压片平台,所述压片平台包括转台3和套于转台3外缘的防护圈2,所述转台3上均匀布有多个冲模孔9,所述转台3上方设有上压轮装置1,所述上压轮装置1的上冲杆与冲模孔9的位置相对应且大小互相匹配,所述转台3下方设有下压轮装置4,所述下压轮装置4的下冲杆与冲模孔9的位置相对应且大小互相匹配,所述下压轮装置4设置于操作平台5上,所述防护圈2的一侧设有出片口8,所述出片口8与出片管10起始端连通,所述出片管10倾斜设置,所述出片管10末端与机体侧壁上的药片收集口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的制片过程如下所述。下压轮装置4的下冲杆,其工作位置朝上,由中模孔下端伸入中模孔中,封住中模孔孔底;料斗6通过输料管7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粉末颗粒;上压轮装置1的上冲杆,其工作位置朝下,自中模孔上端落入中模孔,并下行一定行程,将药粉压制成片;上压轮装置1的上冲杆,下压轮装置4的下冲杆上升将药片顶出中模孔,完成一次压片过程;下压轮装置4的下冲杆降到原位,转台3转动,向外甩出药片,准备下一次填充。如此反复,即可实现不间断的制片。

药片随转台3转动向外甩出,直至与防护圈2接触,防护圈2阻挡药片继续向外甩出。防护圈2位置固定,药片在转台3外缘转动,直至转动至出片口8处时,进入出片管10。出片管10倾斜设置,药片可逐渐滑落至药片收集口11。通过上述结构,整个过程中药片均平缓滑动,有效的避免了从高处掉落等剧烈撞击,可有效避免药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破碎,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转台3上设有向外发散的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起始端靠近冲模孔9边缘。通过转台3上设有向外发散的滑槽12,滑槽12的起始端靠近冲模孔9边缘,药片完成制片后即可立即沿滑槽12向外滑出,可有效避免药片向外甩出的过程中相互发生碰撞导致破损,降低废片的产生,提高药片的成品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出片管10的内壁上设有弹性橡胶涂层。通过出片管10的内壁上设有弹性橡胶涂层,可平缓撞击,有效保护刚形成的药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出片管10内径自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变大。通过出片管10内径自起始端向末端逐渐变大,不仅可保障药片匀速排出,还能够避免出片管10堵塞,影响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