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互换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1549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C/Z互换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C/Z互换机组,具体涉及一种实现C型钢、Z型钢自动换型的数控机组。



背景技术:

作为在钢结构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C型钢、Z型钢,由于承重和跨度不同,因此需要设计成各种规格的型钢,该型钢的钢板厚度、强度均不相同。

现有用于C型钢、Z型钢换型的机组结构比较单薄,而且不具有通用性,通常一台机组只能用于几个规格型钢的换型,无法做到不做调整就同时适应生产C型钢、Z型钢,需要额外的机构或者更换零部件,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C/Z互换机组,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实现C型钢、Z型钢生产中不调整设备实现快速共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C/Z互换机组,其结构包括机座,机座上依次设放料装置、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小边辊压成型装置、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和收料装置,机座一侧设主传动电机,主传动电机连接电机链轮,电机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放料装置、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小边辊压成型装置、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和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的传动链轮,机座右前部设右前滑动板,右前滑动板位于放料装置、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和小边辊压成型装置的右侧牌坊与机座之间,右前滑动板外侧设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机座左前部对应右前滑动板设左前滑动板,左前滑动板位于放料装置、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和小边辊压成型装置的左侧牌坊与机座之间,左前滑动板外侧对应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设左高度调整传动机构,机座右后部设 右后滑动板,右后滑动板位于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和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的右侧牌坊与机座之间,右后滑动板外侧设底宽调整传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包括A双轴电机,A双轴电机两侧分别设A主动轴和B主动轴,A主动轴连接A锥齿轮,A锥齿轮与B锥齿轮啮合,B锥齿轮连接A传动轴,B主动轴连接C锥齿轮,C锥齿轮啮合D锥齿轮,D锥齿轮连接B传动轴。

优选的,所述的C锥齿轮连接A编码器轴,A编码器轴连接旋转编码器。

优选的,所述的左高度调整传动机构包括B双轴电机,B双轴电机两侧分别设C主动轴和D主动轴,C主动轴连接E锥齿轮,E锥齿轮与F锥齿轮啮合,F锥齿轮连接C传动轴,D主动轴连接G锥齿轮,G锥齿轮啮合H锥齿轮,H锥齿轮连接D传动轴。

优选的,所述的底宽调整传动机构包括C双轴电机,C双轴电机两侧分别设E主动轴和F主动轴,E主动轴端部设I锥齿轮,I锥齿轮啮合J锥齿轮,J锥齿轮连接E传动轴,E主动轴中部设K锥齿轮,K锥齿轮啮合L锥齿轮,L锥齿轮连接F传动轴,F主动轴端部设M锥齿轮,M锥齿轮啮合N锥齿轮,N锥齿轮)连接传动轴,F主动轴中部设O锥齿轮,O锥齿轮啮合P锥齿轮,P锥齿轮连接H传动轴。

优选的,所述的J锥齿轮连接B编码器轴,B编码器轴连接旋转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牢固、合理,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无需调整机组结构,即可实现各种规格(80*40*40*(45)*20~300*90*90(95)*20)C型钢、Z型钢的生产制造,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C型钢、Z型钢生产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1是C/Z互换机组的左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C/Z互换机组的右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C/Z互换机组的左半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C/Z互换机组的右半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机座、2是右前滑动板、3是左前滑动板、4是右后滑动板、5是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6是左高度调整传动机构、7是底宽调整传动机构、8是主传动电机、9是电机链轮、10是A编码器轴、11是B编码器轴、101是放料装置、102是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3是小边辊压成型装置、104是高度边(大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5是高度边(大边)辊压成型装置、106是收料装置、51是A双轴电机、52是A主动轴、53是A锥齿轮、54是B锥齿轮、55是A传动轴、56是B主动轴、57是C锥齿轮、58是D锥齿轮、59是B传动轴、61是B双轴电机、62是C主动轴、63是E锥齿轮、64是F锥齿轮、65是C传动轴、66是D主动轴、67是G锥齿轮、68是H锥齿轮、69是D传动轴、71是C双轴电机、72是E主动轴、73是I锥齿轮、74是J锥齿轮、75是E传动轴、76是K锥齿轮、77是L锥齿轮、78是F传动轴、79是F主动轴、80是M锥齿轮、81是N锥齿轮、82是G传动轴、83是O锥齿轮、84是P锥齿轮、85是H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1、1-2、2-1、2-2所示,C/Z互换机组其结构包括机座1,机座1上依次设放料装置101、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2、小边辊压成型装置103、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4、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105和收料装置106,机座1一侧设主传动电机8,主传动电机8连接电机链轮9,电机链轮9通过传动链连接放料装置101、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2、小边辊压成型装置103、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4和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105的传动链轮,机座1右前部设右前滑动板2,右前滑动板2位于放料装置101、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2和小边辊压成型装置103的右侧牌坊与机座1之间,右前滑动板2外侧设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5,机座1左前部对应右前滑动板2设左前滑动板3,左前滑动板3位于放料装置 101、小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2和小边辊压成型装置103的左侧牌坊与机座1之间,左前滑动板3外侧对应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5设左高度调整传动机构6,机座1右后部设右后滑动板4,右后滑动板4位于高度边翻转辊压成型装置104和高度边辊压成型装置105的右侧牌坊与机座1之间,右后滑动板4外侧设底宽调整传动机构7。

所述的右高度调整传动机构5包括A双轴电机51,A双轴电机51两侧分别设A主动轴52和B主动轴56,A主动轴52连接A锥齿轮53,A锥齿轮53与B锥齿轮54啮合,B锥齿轮连接A传动轴55,B主动轴56连接C锥齿轮57,C锥齿轮57啮合D锥齿轮58,D锥齿轮58连接B传动轴59。

所述的左高度调整传动机构6包括B双轴电机61,B双轴电机61两侧分别设C主动轴62和D主动轴66,C主动轴62连接E锥齿轮63,E锥齿轮63与F锥齿轮64啮合,F锥齿轮64连接C传动轴65,D主动轴66连接G锥齿轮67,G锥齿轮67啮合H锥齿轮68,H锥齿轮68连接D传动轴69。

所述的C锥齿轮57连接A编码器轴10,A编码器轴10连接旋转编码器。

所述的底宽调整传动机构7包括C双轴电机71,C双轴电机71两侧分别设E主动轴72和F主动轴79,E主动轴72端部设I锥齿轮73,I锥齿轮73啮合J锥齿轮74,J锥齿轮74连接E传动轴75,E主动轴72中部设K锥齿轮76,K锥齿轮76啮合L锥齿轮77,L锥齿轮77连接F传动轴78,F主动轴79端部设M锥齿轮80,M锥齿轮80啮合N锥齿轮81,N锥齿轮81连接传动轴82,F主动轴79中部设O锥齿轮83,O锥齿轮83啮合P锥齿轮84,P锥齿轮84连接H传动轴85。

所述的J锥齿轮74连接B编码器轴11,B编码器轴11连接旋转编码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