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39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新型LED灯带产品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霓虹灯。LED灯带上印刷及焊接有发光电子元器件,因此需要穿戴透明硅胶或者软质塑料套管加以保护,由于LED灯带及其对应的套管为扁平状,对于软质套管,其内表面容易贴合,将灯带塞入套管中极其不便,灯带甚至卡住无法全部穿入套管,严重影响了灯带穿管的生产效率。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旨在提高扁平灯带穿管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盖合支撑板的压梁,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吹气夹具;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窄长形的用于容纳扁平灯带及套管的凹槽,所述吹气夹具用于连接外部气源以及装夹软质套管并向套管吹气,扁平灯带可通过吹气夹具进入套管。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所述吹气夹具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口,用于排气的出气口,用于连接套管的套管接头,以及用于插入扁平灯带的送带通道;所述套管接头设置于吹气夹具上对应支撑板凹槽的一端,套管接头为中空结构,其外形与套管的内表面相配,所述送带通道贯穿吹气夹具与套管接头连通并同轴地设置;所述进气口及出气口设置于吹气夹具的侧面并与送带通道连通。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压梁升降的气缸和电磁阀,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压梁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所述的气缸包括分别设置于压梁两端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电磁阀包括与第一气缸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和第二气缸连接的第二电磁阀。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第一脚踏开关,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第二脚踏开关。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外部气源通断的第三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第三脚踏开关;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外部气源,所述第三脚踏开关连接第三电磁阀。

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还包括用于调节进气口的进气压力的第一气压调节阀,以及用于调节气缸的进气压力的第二气压调节阀;所述第一气压调节阀设置于吹气夹具与外部气源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气压调节阀设置于气缸与外部气源连接的管路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盖合支撑板的压梁,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吹气夹具;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窄长形的用于容纳扁平灯带及套管的凹槽,所述吹气夹具用于连接外部气源以及装夹软质套管并向套管吹气,扁平灯带可通过吹气夹具进入套管,通过吹气使得工作过程中套管与扁平灯带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提高了扁平灯带穿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吹气夹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板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盖合支撑板的压梁30,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吹气夹具40;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窄长形的用于容纳扁平灯带及套管的凹槽(图中未画出),所述吹气夹具40用于连接外部气源以及装夹软质套管并向套管吹气,扁平灯带可通过吹气夹具进入套管。

具体地,先升起压梁,将套管(通常为软质)放置于支撑板的凹槽中,吹气夹具将套管的一端装夹,然后将压梁降低并盖合在支撑板的凹槽之上,当外部气源打开之后所述吹气夹具向套管吹气,此时再将扁平灯带自吹气夹具外侧插入直至插进套管,由于套管在吹气条件下发生膨胀,其内表面不再接触,因此与扁平灯带进入套管后与套管内壁之间摩擦力很小,扁平灯带可以快速地完全插入套管中。当扁平灯带完全插入套管中之后,关闭气源,升起压梁,即可取出套管和扁平灯带,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由此可见,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使得工作过程中套管与扁平灯带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提高了扁平灯带穿管的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中,所述吹气夹40具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口402,用于排气的出气口403,用于连接套管的套管接头401,以及用于插入扁平灯带的送带通道(图中未画出);所述套管接头401设置于吹气夹具40上对应支撑板凹槽的一端,套管接头401为中空结构,其外形与套管的内表面相配,所述送带通道贯穿吹气夹具40与套管接头401连通并同轴地设置;所述进气口402及出气口403设置于吹气夹具的侧面并与送带通道连通。具体地,所述的套管接头为中空结构,其外形与的形状相配,由于套管为软质材料,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套管接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方式插入套管的一端,因此使得套管与吹气夹具的配合过程简单快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所述送带通道与套管接头连通并同轴地设置,即,扁平灯带可以自送带通道直接插入套管接头并进一步插入与套管接头连接的套管中,因此提高了扁平灯带的送带效率,即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吹气夹具的一侧还开设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与送带通道连通,上述出气口用于持续排除工作过程中的部分气体,防止支撑板的凹槽以及出气夹具内腔形成“憋压”,因此保证扁平灯带的正常插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压梁30升降的气缸和电磁阀,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压梁30连接;所述电磁阀通过气管与气缸连接。用户通过开启或关闭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压梁的自动升降,使得压梁操作升降的操作更加简单、快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际应用中,为了适配较长尺寸的扁平灯带,机架10、支撑板20和压梁30相应的也比较长,为了提高压梁升降的稳定性,因此在压梁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气缸501和第二气缸502,第一气缸501连接第一电磁阀601,第二气缸502连接第二电磁阀602。当压梁过长时,还可以在压梁中部设置第三气缸503以及对应的第三电磁阀(图中未画出),进一步提高压梁升降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阀601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601开启和关闭的第一脚踏开关801,以及与所述第二电磁阀602连接并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602开启和关闭的第二脚踏开关802。通过操作第一脚踏开关801和第二脚踏开关802控制压梁升降,进一步简化了操作。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本装置中设置为仅由第一电磁阀同时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并仅由第一脚踏开关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即可实现同时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外部气源通断的第三电磁阀(图中未画出),以及用于控制第三电磁阀开启和关闭的第三脚踏开关803;所述进气口通过第三电磁阀连接外部气源,所述第三脚踏开关连接第三电磁阀。用户通过操作脚踏开关即可实现接通或者关断外部气源输入吹气夹具,进一步简化了装置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进气口402的进气压力的第一气压调节阀701,以及用于调节气缸的进气压力的第二气压调节阀702;所述第一气压调节阀701设置于吹气夹具40与外部气源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气压调节阀702设置于气缸与外部气源连接的管路上。通过调节第一气压调节阀和第二气压调节阀,使得进入所述装置中的气源压力更加稳定,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还可以用来将已经穿入套管中的扁平灯带取出。具体地,将压梁升起,将穿入有扁平灯带的套管放入支撑板的凹槽中,将套管的一端装夹于吹气夹具,降压梁盖合于支撑板上,打开外部气源使得吹气夹具向套管吹气数秒,关闭气源并升起压梁。此时,原本全部穿入套管中的扁平灯带在吹气的作用下气流方向从套管中露出一截,因此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将扁平灯带从套管中抽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扁平灯带穿管的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盖合支撑板的压梁,以及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吹气夹具;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一窄长形的用于容纳扁平灯带及套管的凹槽,所述吹气夹具用于连接外部气源以及装夹软质套管并向套管吹气,扁平灯带可通过吹气夹具进入套管,通过吹气使得工作过程中套管与扁平灯带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提高了扁平灯带穿管的效率。通过在吹气夹具上设置套管接头使得套管与吹气夹具的配合过程简单快速,通过在吹气夹具上与套管接头连通并同轴地设置送带通道,提高了扁平灯带的送带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