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231阅读:2651来源:国知局
下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压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测试的下压机构,其能够在仅使用一个气压缸的情况下,驱动下压机构的压头向前且向下移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自动化测试的下压机构的结构可参考图1。其中,下压机构7包含有两个可伸缩的气压缸(第一气压缸71和第二气压缸73)以及一个座体75,第一气压缸71固设在座体75上并具有第一轴杆72,第一轴杆72可被驱动而水平地伸缩。第二气压缸73固接于第一轴杆72上并具有第二轴杆74,第二轴杆74可被驱动而垂直地伸缩,进而推动设置于第二轴杆72末端的一个压头76,使压头76进行下压动作(参照图2)。

可以看到,现有的下压机构7在进行动作时,必须先使第一气压缸71的第一轴杆72水平地伸长到位之后,才可使第二气压缸73的第二轴杆74伸长,从而驱动压头76进行下压动作。如此一来,整体动作所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测试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下压机构所导致测试效率不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即:一种下压机构,其包含有座体、气压缸以及压头。其中,座体包含有底板、以及彼此相隔间隔而设置且设置于上述底板上的两个立柱。底板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各个立柱都开设有两个导槽,并且各个立柱的两个导槽都是倾斜地向下延伸。上述气压缸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底板上,并具有两个轴杆,并且,上述压头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各个立柱的两个导槽中,并与上述两个轴杆连接。其中,压头能够在气压缸的驱动下在各个立柱的两个导槽的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移动,当压头移动至上端位置时,气压缸相对靠近底板的后端,并且当压头移动至下端位置时,气压缸相对靠近底板的前端。

根据上述下压机构的设计,气压缸能够直接驱动压头沿着导槽而倾斜地向前且向下移动,不需要先使用一个气压缸驱动压头水平移动后,再使用另一个气压缸驱动压头垂直移动。由于压头的下压动作所需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动化测试的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有效缩短压头的下压动作与上升动作所需的时间,可以减少测试的准备时间并提高自动化测试的效率;(2)下压机构能够在仅使用一个气压缸的情况下,驱动压头执行下压与上升的动作。由于减少使用一个气压缸,因而可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机构并不局限地应用于自动化测试,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制造工艺中。

在另一个方面,压头包含有下压块和与下压块连接的连接块,下压块经由连接块而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两个导槽中。

在另一个方面,压头还包含有四个弹簧装置,连接块经由上述四个弹簧装置而与下压块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下压机构的平面示意图,且用以说明下压机构进行动作前的情况。

图2类似于图1,用以说明下压机构进行动作后的情况。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下压机构的分解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且用以说明压头位于上端位置时的情形。

图5类似于图4,用以说明压头位于下端位置时的情形。

(符号说明)

1 下压机构

10 座体

11 底板

111 前端

112 后端

13 滑轨

15 立柱

150 导槽

152 上孔部

153 长孔部

154 下孔部

20 气压缸

21 轴杆

23 轴接件

30 压头

31 下压块

33 连接块

331 连接杆

35 弹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机构1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座体10、气压缸20以及压头30,各构成部件的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详述如下。

请参考图3和图4,座体10包含有底板11、滑轨13以及两个立柱15。底板11具有相对的前端111和后端112。滑轨13设置于底板11上并由后向前延伸,滑轨13的长度与底板11的长度大致相同。两个立柱15都呈板状,并且彼此相隔间隔地固设于底板11上且分别位于滑轨13的两侧。各个立柱15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且贯穿立柱15的导槽150,各个导槽150在结构上包含有上孔部152、长孔部153以及下孔部154,长孔部153的两端分别与上孔部152和下孔部154连通,上孔部152是从长孔部153的后端112向上延伸,而下孔部154是从长孔部153的前端111向下延伸,各个导槽150的长孔部153都是由后向前而倾斜地且线性地向下延伸。

气压缸20包含有两个轴杆21和与上述两个轴杆21连接的轴接件23。气压缸2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滑轨13上,并位于两个立柱15之间,并且,气压缸20能够在外部的控制单元(未图示)的控制下进行驱动而使轴杆21伸长或缩短。

压头30包含有下压块31、连接块33以及四个弹簧装置35,连接块33经由上述四个弹簧装置35而与下压块31连接,并且,连接块33具有成对且向外延伸的四个连接杆331,压头30能够通过上述四个连接杆331而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导槽150中。另外,连接块33还向下固接于轴接件23上,从而使压头30能够在气压缸20的驱动下在导槽150的上端位置(参照图4)与下端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

请接着参考图4。当欲使用下压机构1对待测产品(未图示)进行自动化测试时,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而使气压缸20产生收缩动作,从而使气压缸20的轴杆21逐渐缩短,进而驱动压头30从导槽150的上端位置(参照图4)移动至下端位置(参照图5)。在压头30的移动过程中,连接杆331离开上孔部152,并沿着长孔部153倾斜地向下移动至下孔部154,下压块31也随着压头30的移动而从座体10内向前移动至座体10外,进而压抵待测产品并进行测试。与此同时,由于连接块33的移动受限于导槽150,因此,在轴杆21的缩短过程中,气压缸20也会随着压头30的移动而沿着滑轨13向前滑动至相对靠近底板11的前端111的位置处(参照图5)。

另一方面,当欲结束待测产品的测试时,通过控制单元再度对气压缸20进行控制,而使轴杆21逐渐伸长,进而驱动压头30从导槽150的下端位置(参照图5)复位至上端位置(参照图4)。此时,连接杆331离开下孔部154,并经由长孔部153而移动至上孔部152,并且,下压块31从座体10外移动至座体10内。同样地,由于压头30的移动也受限于导槽150,因此,在轴杆21的伸长过程中,气压缸20也会随着连接块33的移动而从相对靠近底板11的前端111的位置复位至相对靠近底板11的后端112的位置处(参照图4)。最后,在压头30回到上端位置后,下压机构1便可等待进行下一个待测产品的测试。

可以看到,下压机构1仅使用一个气压缸20便可驱动压头30向前且向下移动以进行自动化测试,经测试结果,本实施例的下压机构1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体自动化测试的测试时间。再者,由于本实施例的下压机构1仅需使用一个气压缸20,故可以降低下压机构1的制造成本。

必须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导槽150是贯穿立柱15的导槽150。然而,导槽150也可以选择改为不贯穿立柱15,如此压头30同样可以经由连接杆331而设置于导槽150中。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部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其他等效的结构变化、或者与其他等效部件的替换变化,仍应属于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所涵盖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