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992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压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是通过手动将机械零件与待装工件的安装孔进行对位,然后再手动将机械零件压入到待装工件的安装孔中,从而实现机械零件的压装操作。当机械零件较多时,压装工作量加大,不仅使得人力成本增大,且人工手动操作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装设备,它能够实现自动压装,工作效率较高,且能降低人力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装设备,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零件输送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零件进行限位,以使所述零件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及压装机构,所述压装机构用于将所述零件压入到所述安装孔中。

上述的压装设备,通过送料机构将零件输送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处后,再由限位机构将零件限位在安装孔处,压装机构的压头便可以顺利将安装孔处的零件压入到待装工件中。如此,便无需人手动来进行压装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低了人力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储料容器、振动机构、及送料道;所述振动机构与所述储料容器传动相连,所述储料容器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穿过的开口区,所述送料道与所述开口区相连通,所述送料道由所述开口区向下倾斜通入至所述限位件。即通过振动机构对储料容器进行振动,使储料容器中的零件通过送料道送入至限位件所在位置,且由限位件抵触零件从而将零件限位在安装孔处,便可以通过压装机构的压头从上至下将零件压入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中。在其它实施例中,送料机构也可以采用皮带输送零件、机械手抓取零件的送件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储料容器、第一振动机构、及第一送料道与第二送料道,所述第一振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储料容器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储料容器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穿过的开口区,所述第一送料道一端与所述第二送料通道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储料容器的开口区连通,所述第一送料道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的第一安装孔处,所述第二送料道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的第二安装孔处。第一储料容器中可以存放同一规格的第一零件,通过第一送料道、第二送料道可以将第一零件输送至待装工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处进行压装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二储料容器、第二振动机构、及第三送料道与第四送料道,所述第二振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储料容器传动相连,所述第二储料容器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穿过的开口区,所述第三送料道一端与所述第四送料通道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储料容器的开口区连通,所述第三送料道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的第三安装孔处,所述第四送料道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的第四安装孔处。第二储料容器中可以存放同一规格的第二零件,通过第三送料道、第四送料道可以将第二零件输送至待装工件的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处进行压装操作。如此,第一储料容器、第二储料容器能够实现两种规格的零件分别输送至待装工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第四安装孔处。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待装工件的安装孔数量以及零件规格种类,可以相应调整送料道的数量以及储料容器的数量,从而能实现将两种以上规格零件以及两个以上零件输送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储料容器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区、第二开口区,第一送料道一端直接与第一开口区相连通,第二送料道一端直接与第二开口区相连通;第二储料容器可以设置有第三开口区、第四开口区,第三送料道一端直接与第三开口区相连通,第四送料道一端直接与第四开口区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装机构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压头安装板,所述第一压头安装板设有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及第四压头,所述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及所述第四压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四安装孔一一对应。当待装工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及第四安装孔处均输送有待进行压装的零件时,压装机构驱动第一压头安装板动作,使第一压头安装板的第一压头、第二压头、第三压头及第四压头将零件同步压入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四安装孔中。如此,能够大大提高零件的压装效率。另外,由于第一压头安装板可拆卸的装设在压装机构上,如此可以根据实际待装工件的安装孔数量及规格,方便进行拆卸更换第一压头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装机构的驱动轴上传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连接有第二压头安装板,所述第二压头安装板上设有第五压头与第六压头。对于呈圆周对称布置的四个、六个、八个或十个安装孔的待装工件,可以通过第五压头、第六压头对待装工件上两个安装孔同步进行压装操作,压装一次完成后,转动机构驱动第二压头安装板转动后,再对待装工件上另外两个安装孔同步进行压装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装设备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压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压装机构的驱动轴连接有第七压头。移动机构能够移动压装机构,使第七压头与待装工件的安装孔的位置相应,然后压装机构便可以驱动第七压头动作将安装孔处的零件压入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中。另外,若待装工件的安装孔为两个以上,其中一个安装孔处的零件压装完毕后,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压装机构,使第七压头与待装工件的另一个安装孔的位置相应,然后压装机构便可以驱动第七压头动作将零件压入至待装工件的另一个安装孔中。如此,同一个压装机构便可以实现待装工件上两个以上安装可能的压装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第一移动机构及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底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沿着X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沿着Y轴移动,所述压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活动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活动板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活动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装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座,所述工件固定座用于装设所述待装工件。通过工件固定座对待装工件进行固定后,能够避免压装机构将零件压入至待装工件的安装孔的过程中待装工件晃动现象,从而能够保证压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储料容器及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中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中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待装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中压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0、送料机构,101、储料容器,1011、开口区,102、振动机构,103、送料道,104、隔板,11、第一送料机构,111、第一储料容器,112、第一送料道,113、第二送料道,12、第二送料机构,121、第二储料容器,122、第三送料道,123、第四送料道,20、限位件,30、压装机构,31、第一压头安装板,311、第一压头,312、第二压头,313、第三压头,314、第四压头,32、转动机构,33、第二压头安装板,331、第五压头,332、第六压头,341、底板,342、第一活动板,343、第二活动板,345、第二移动机构,346、第一导轨,347、第一滑块,348、第二导轨,349、第二滑块,35、第七压头,40、零件,41、第一零件,42、第二零件,50、待装工件,51、安装孔,511、第一安装孔,512、第二安装孔,513、第三安装孔,514、第四安装孔,60、工件固定座,7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中,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装设备,包括:送料机构10、限位件20及压装机构30。所述送料机构10用于将零件40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处。可以理解的是:当待装工件50平放时,可以将零件40输送至安装孔51正上方或正下方,由上至下或下至上压入零件40。当待装工件50侧立时,则可以将零件40输送至安装孔51侧部,从侧部压入零件40。所述限位件20用于对所述零件40进行限位,以使所述零件40与所述安装孔5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装机构30用于将所述零件40压入到所述安装孔51中。

上述的压装设备,通过送料机构10将零件40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处后,再由限位机构将零件40限位在安装孔51处,压装机构30的压头便可以顺利将安装孔51处的零件40压入到待装工件50中。如此,便无需人手动来进行压装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低了人力成本。

此外,请参阅图2,所述送料机构10包括储料容器101、振动机构102、及送料道103。所述振动机构102与所述储料容器101传动相连。所述储料容器101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40穿过的开口区1011。所述送料道103与所述开口区1011相连通,所述送料道103由所述开口区1011向下倾斜通入至所述限位件20。即通过振动机构102对储料容器101进行振动,使储料容器101中的零件40通过送料道103送入至限位件20所在位置,且由限位件20抵触零件40从而将零件40限位在安装孔51处,便可以通过压装机构30的压头从上至下将零件40压入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中。在其它实施例中,送料机构10也可以采用皮带输送零件40、机械手抓取零件40的送件方式。

请参阅图3,所述送料机构10包括第一送料机构11。所述第一送料机构11包括第一储料容器111、第一振动机构102、及第一送料道112与第二送料道113。所述第一振动机构102与所述第一储料容器111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储料容器111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40穿过的开口区1011。所述第一送料道112一端与所述第二送料通道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储料容器111的开口区1011连通,所述第一送料道112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50的第一安装孔511处。所述第二送料道113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50的第二安装孔512处。第一储料容器111中可以存放同一规格的第一零件41,通过第一送料道112、第二送料道113可以将第一零件41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安装孔512处进行压装操作。

另外,所述送料机构10包括第二送料机构12。所述第二送料机构12包括第二储料容器121、第二振动机构102、及第三送料道122与第四送料道123。所述第二振动机构102与所述第二储料容器121传动相连。所述第二储料容器121底部设有用于所述零件40穿过的开口区1011,所述第三送料道122一端与所述第四送料通道一端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储料容器121的开口区1011连通。所述第三送料道122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50的第三安装孔513处,所述第四送料道123另一端用于通入至所述待装工件50的第四安装孔514处。第二储料容器121中可以存放同一规格的第二零件42,通过第三送料道122、第四送料道123可以将第二零件42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第三安装孔513、第四安装孔514处进行压装操作。如此,第一储料容器111、第二储料容器121能够实现两种规格的零件40分别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安装孔512、第三安装孔513及第四安装孔514处。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数量以及零件40规格种类,可以相应调整送料道103的数量以及储料容器101的数量,从而能实现将两种以上规格零件40以及两个以上零件40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处。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储料容器111可以设置有第一开口区、第二开口区。第一送料道112一端直接与第一开口区相连通,第二送料道113一端直接与第二开口区相连通。第二储料容器121可以设置有第三开口区、第四开口区,第三送料道122一端直接与第三开口区相连通,第四送料道123一端直接与第四开口区相连通。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储料容器101中可以设置有隔板104。隔板104将储料容器101中的存储空间分为两部分,且储料容器101上设有第五开口区与第六开口区。第五开口区与第六开口区分别位于隔板104两侧,第五开口区通过送料道103连通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第六开口区也通过其它送料道103连通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储料容器101中可以存储两种不同规格的零件40,该两种不同规格的零件40通过隔板104隔开,并分别经过第五开口区、第六开口区输送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

此外,请参阅图6,图6为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压装机构30的示意图。所述压装机构30具有可拆卸的第一压头安装板31。所述第一压头安装板31设有第一压头311、第二压头312、第三压头313及第四压头314。所述第一压头311、第二压头312、第三压头313及所述第四压头314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11、所述第二安装孔512、所述第三安装孔513及所述第四安装孔514一一对应。当待装工件50的第一安装孔511、第二安装孔512、第三安装孔513及第四安装孔514处均输送有待进行压装的零件40时,压装机构30驱动第一压头安装板31动作,使第一压头安装板31的第一压头311、第二压头312、第三压头313及第四压头314将零件40同步压入到第一安装孔511、所述第二安装孔512、所述第三安装孔513及所述第四安装孔514中。如此,能够大大提高零件40的压装效率。另外,由于第一压头安装板31可拆卸的装设在压装机构30上,如此可以根据实际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数量及规格,方便进行拆卸更换第一压头安装板31。

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压装机构3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待装工件5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压装机构30的驱动轴上传动连接有转动机构32,所述转动机构32连接有第二压头安装板33。所述第二压头安装板33上设有第五压头331与第六压头332。对于呈圆周对称布置的四个、六个、八个或十个安装孔51的待装工件50,可以通过第五压头331、第六压头332对待装工件50上两个安装孔51同步进行压装操作,压装一次完成后,转动机构32驱动第二压头安装板33转动后,再对待装工件50上另外两个安装孔51同步进行压装操作。

请参阅图9,图9为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压装机构30的示意图。所述的压装设备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压装机构30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压装机构30的驱动轴连接有第七压头35。移动机构能够移动压装机构30,使第七压头35与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的位置相应,然后压装机构30便可以驱动第七压头35动作将安装孔51处的零件40压入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中。另外,若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为两个以上,其中一个安装孔51处的零件40压装完毕后,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压装机构30,使第七压头35与待装工件50的另一个安装孔51的位置相应,然后压装机构30便可以驱动第七压头35动作将零件40压入至待装工件50的另一个安装孔51中。如此,同一个压装机构30便可以实现待装工件50上两个以上安装可能的压装操作。

此外,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341、第一活动板342、第二活动板343、第一移动机构及第二移动机构345。所述第一活动板342与所述底板34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动板343与所述第一活动板34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板342沿着X轴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34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板343沿着Y轴移动。所述压装机构30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板343上。

具体的,所述底板341上设有第一导轨346,所述第一活动板342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346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347。所述第一活动板342设有第二导轨348,所述第二活动板343设有与所述第二导轨348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349。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压装设备还包括工件固定座60。所述工件固定座60用于装设所述待装工件50。通过工件固定座60对待装工件50进行固定后,能够避免压装机构30将零件40压入至待装工件50的安装孔51的过程中待装工件50晃动现象,从而能够保证压装效果。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压装设备还包括固定架70。所述压装机构30固定设置在固定架70上,或者底板341固定设置在固定架7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机构、压装机构30均可以采用丝杆电机、液压缸、油缸或者气缸进行驱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