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轨机焊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27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轨机焊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焊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焊轨机焊头。



背景技术:

钢轨焊接在铁路建设等领域非常重要的环节,对钢轨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寿命,而焊头作为焊轨机非常重要的部件,负责焊接过程中顶锻、推瘤等功能,焊头起到了关键部件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焊头中,比如瑞士的ASM60焊机的焊头,不仅焊接效率低,通常在推瘤、顶锻等过程还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化,而且常常出现“拒绝焊接”现象,同时焊头也非常重,甚至达到了六吨,操作灵活性也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轨机焊头,设置有蓄能器、夹紧装置、焊头控制箱等部件,能够有效进行自动顶锻、推瘤等工序,焊接性能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焊轨机焊头,包括焊头右后壳体、焊头右前壳体、蓄能器、顶锻油缸、控制操作箱、焊头左前壳体、焊头左后壳体、夹紧油缸、焊头悬挂机构、推瘤油缸和推瘤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头左前壳体和焊头左后壳体之间上部设置有夹紧油缸,焊头右前壳体和焊头右后壳体之间上部也设置有夹紧油缸,所述焊头左前壳体和焊头左后壳体构成左壳体,所述焊头右前壳体和焊头右后壳体构成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通过焊头悬挂机构连接,所述焊头右前壳体上部设置有控制操作箱,所述焊头右前壳体和焊头右后壳体的下部外侧壁部位均设置顶锻油缸,所述焊头右前壳体旁边设置有蓄能器,所述焊头右后壳体上部设置有液压系统油管,所述蓄能器旁边设置有液压控制单元,所述左壳体外侧安装有两个推瘤油缸以及与两个推瘤油缸的活塞杆配合使用的推瘤刀组件,所述推瘤刀组件包括推瘤刀座和推瘤刀,所述推瘤刀座包括横梁以及与横梁铰接的左刀瓣及右刀瓣,所述左刀瓣及右刀瓣通过连接组件与推瘤油缸的活塞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推瘤刀安装在左刀瓣及右刀瓣的前端。

所述推瘤刀座的左刀瓣和右刀瓣内侧壁还安装有滚珠导向装置。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均安装有电极夹具,在电极夹具上设置电极块。

两个顶锻油缸均通过顶锻活塞杆对应连接在焊头左前壳体和焊头左后壳体的侧壁上。

所述焊头右后壳体上部设置有和液压系统油管并列排放设置的冷却系统水管。

所述焊头左前壳体内部设置有焊头变压器,所述焊头左后壳体一侧设置有焊头位移监测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水管连接到电极块,电极块通电后会产生高温,利用冷却系统水管给电机块降温;所述蓄能器直接和两个顶锻油缸进行连接;所述液压系统油管连接到液压控制单元,给夹紧油缸、推瘤油缸和顶锻油缸供油;所述控制操作箱设置有PLC控制系统,能够对焊接的预闪光、低压闪光、加速闪光以及顶锻阶段自动完成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个焊头采用新的结构,减轻了原有焊头的重量,提高了焊头的灵活性和效率,配合程序的同时加装蓄能器,大大提高了钢轨焊接接头的质量和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其中,1-冷却系统水管,2-液压系统油管,3-焊头右后壳体,4-液压控制单元,5-蓄能器,6-顶锻油缸,7-焊头右前壳体,8-推瘤刀组件,9-焊头左前壳体,10-电极块,11-控制操作箱,12-夹紧油缸,13-焊头左后壳体,14-焊头变压器,15-推瘤油缸,16-焊头悬挂机构,17-焊头位移监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焊轨机焊头,包括焊头右后壳体3、焊头右前壳体7、蓄能器5、顶锻油缸6、控制操作箱11、焊头左前壳体9、焊头左后壳体13、夹紧油缸12、焊头悬挂机构16、推瘤油缸15和推瘤刀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头左前壳体9和焊头左后壳体13之间上部设置有夹紧油缸12,焊头右前壳体7和焊头右后壳体3之间上部也设置有夹紧油缸12,所述焊头左前壳体9和焊头左后壳体13构成左壳体,所述焊头右前壳体7和焊头右后壳体3构成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通过焊头悬挂机构16连接,所述焊头右前壳体7上部设置有控制操作箱11,所述焊头右前壳体7和焊头右后壳体3的下部外侧壁部位均设置顶锻油缸6,所述焊头右前壳体7旁边设置有蓄能器5,所述焊头右后壳体3上部设置有液压系统油管2,所述蓄能器5旁边设置有液压控制单元4,所述左壳体外侧安装有两个推瘤油缸15以及与两个推瘤油缸15的活塞杆配合使用的推瘤刀组件8,所述推瘤刀组件8包括推瘤刀座和推瘤刀,所述推瘤刀座包括横梁以及与横梁铰接的左刀瓣及右刀瓣,所述左刀瓣及右刀瓣通过连接组件与推瘤油缸15的活塞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推瘤刀安装在左刀瓣及右刀瓣的前端。

所述推瘤刀座的左刀瓣和右刀瓣内侧壁还安装有滚珠导向装置。

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均安装有电极夹具,在电极夹具上设置电极块,通过夹紧油缸12动作分别实现左壳体和/或右壳体对待焊接钢轨的夹紧。

所述右壳体的两个顶锻油缸6的顶锻活塞杆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焊头左前壳体9和焊头左后壳体13的侧壁上,当焊接完毕后,启动顶锻油缸6带动右壳体沿着待焊接钢轨向左壳体运动,此时顶锻油缸6在蓄能器的辅助下压力瞬间增大,迅速顶锻使得钢轨焊接为整体。

所述焊头左前壳体9内部设置有焊头变压器14,所述焊头左后壳体13一侧设置有焊头位移监测系统17。

所述焊头右后壳体3上部设置有和液压系统油管2并列排放设置的冷却系统水管1。

工作过程及原理: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钢轨进行焊接,焊接时焊头左前壳体9和焊头左后壳体13夹紧钢轨,焊头右前壳体7和焊头右后壳体3处于松开状态,夹紧油缸12开始进行工作,在液压控制单元4控制下季焊头变压器14给四个电极块10间的钳口通以400V的电压,形成两个高压电极,同时操作控制箱设置后相关参数并利用PLC控制系统,自动进入焊接程序,即预闪光、低压闪光、加速闪光以及顶锻阶段,在烧化过程中,焊头位移监测系统17可以测量烧化量的多少,在进入顶锻阶段后,蓄能器5快速释放能量给两个顶锻油缸6,使得压力瞬间增大,顶锻油缸6对钢轨进行顶锻作业,顶锻完成后夹紧油缸12快速松开两钳口,推瘤刀组件8在焊头左前壳体9一侧的推瘤油缸15的作用下立即进行推瘤,从而完成钢轨的焊接。

当需要移动焊头时,可以通过焊头悬挂机构16进行悬挂移动。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