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7582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锁体外的锁体壳包括两块壳体,当里面的部件安装完毕后,需要将两块壳体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其中一块壳体上先打若干个安装孔,在冲床上设置一个模具,该模具带有与壳体的安装孔相互对应的槽孔,操作人员先在每个槽孔中均放入螺纹柱,然后将壳体的安装孔对准相应的槽孔上的螺纹柱后将壳体按压在模具上,最后冲床对模具进行冲压,将螺纹柱压铆在壳体上。

为了快速在槽孔中放入螺纹柱,一般槽孔的孔径大于螺纹柱的螺径,为了提高机器的利用率,采用同时将多个螺纹柱压铆在壳体上,而槽孔的孔径大造成放置在槽孔中的螺纹柱在槽孔中会发生偏移,使壳体的安装孔无法快速定位每个螺纹柱,导致将壳体扣压在模具上的时间耗费很多,从而降低了压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定位并扣压锁体壳的锁体壳压铆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包括固定在冲床上的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与壳体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槽孔,所述槽孔环壁上设置有内环直径小于螺纹柱螺径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长度短于槽孔深度,所述槽孔底部设置有在冲床冲压后便于将模具主体上的锁体壳取下的弹性复位机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在槽孔内设置弹性套,由于弹性套的内环直径小于螺纹柱的螺径,将螺纹柱插入到槽孔中时,弹性套直接卡住螺纹柱使之不发生偏移和晃动,此时锁体壳可以定位相对应的槽孔并快速将锁体壳扣压在模具主体上;弹性复位机构的设置可以快速将压铆后的锁体壳从模具主体上取下,该锁体壳压铆模具可以防止放置在其上的螺纹柱偏移和晃动,从而使锁体壳快速定位螺纹柱并扣压在模具主体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锁体壳压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套远离槽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阻挡弹性套下滑的阻挡环,所述阻挡环垂直于弹性套且与槽孔顶部的模具主体抵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套短于槽孔深度,在螺纹柱的插入过程中会随着螺纹柱下移到槽孔底部,从而增加取出难度,阻挡环的设置方便取出弹性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孔上端的模具主体上沿槽孔轴向间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阻挡环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孔和所述通孔配合设置有紧固螺钉。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取锁体壳时,弹性套若只设置阻挡部的话容易被锁体壳带出槽孔,弹性套容易丢失,螺纹孔、通孔以及紧固螺钉的设置将弹性套可拆卸的固定在模具主体上,安装或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机构为竖直设置于槽孔底部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槽孔底部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相对槽孔底部的另一端与螺纹柱抵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的设置在锁体壳压铆结束后给锁体壳提供向上的推力,方便锁体壳自模具主体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孔底部竖直向下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复位弹簧靠近槽孔的一端与限位槽底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侧翻及偏移,限位槽的设置限位复位弹簧,使复位弹簧不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弹簧相对限位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推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推板的设置将复位弹簧的复位推力均匀分布在推板上,使锁体壳底部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孔内壁竖直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滑移的滑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的设置使推板上升或下降同步,从而使锁体壳底部受力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在槽孔内设置弹性套来固定住螺纹柱,方便锁体壳定位螺纹柱后扣压在模具主体上;弹性套上阻挡环的设置方便取出弹性套;模具主体上的螺纹孔、阻挡环上的通孔以及紧固螺钉的设置将弹性套可拆卸的固定在模具主体上,安装或更换方便,同时可避免弹性套的丢失;复位弹簧的设置在锁体壳压铆结束后给锁体壳提供向上的推力,方便锁体壳自模具主体上取下;限位槽的设置限位复位弹簧,使复位弹簧不发生偏移;推板的设置将复位弹簧的复位推力均匀分布在推板上,使锁体壳底部受力均匀,该锁体壳压铆模具可以防止放置在其上的螺纹柱偏移和晃动,从而使锁体壳快速定位螺纹柱并扣压在模具主体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锁体壳压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的轴测图;

图2为槽孔和螺纹柱配合的剖视图。

图中:1、模具主体;101、滑槽;102、螺纹孔;2、螺纹柱;3、槽孔;4、限位槽;5、弹性套;501、阻挡环;502、通孔;6、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8、滑块;9、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

提供一种锁体壳压铆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固定在冲床上的模具主体1,在模具主体1上设置有与锁体壳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槽孔3,槽孔3上穿插有用于铆接在锁体壳上的螺纹柱2,槽孔3的深度短于螺纹柱2的长度,槽孔3的孔径大于螺纹柱2的螺径,在槽孔3内壁上设置有一弹性套5,该弹性套5短于槽孔3深度,在弹性套5远离槽孔3底部的一端垂直向外设置有一阻挡环501,当弹性套5套接于槽孔3内,该阻挡环501抵接在槽孔3上端的模具主体1上,螺纹柱2在插入槽孔3时穿过该弹性套5。槽孔3上端的模具主体1绕槽孔3轴向间隔设置有螺纹孔102,阻挡环501相对螺纹孔102处设置有通孔502,在螺纹孔102和通孔502中配合设置有紧固螺钉9。

在槽孔3底部设置有压铆后便于取下锁体壳的弹性复位机构,如图2所示,该弹性复位机构为一复位弹簧6,在槽孔3底部竖直向下设置有一限位槽4,该复位弹簧6设置于该限位槽4中,复位弹簧6靠近限位槽4底部的一端与限位槽4底部抵接,复位弹簧6相对限位槽4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推板7,在槽孔3内壁竖直对称设置有滑槽101,在推板7上设置有与滑槽101配合滑移的滑块8。

作业前,先将弹性套5用紧固螺钉9固定在槽孔3内,在槽孔3内穿插需要压铆的螺纹柱2,然后将锁体壳的安装孔对准螺纹柱2后扣压在模具主体1上,冲床对模具主体1进行压铆,压力作用下,螺纹柱2顶部形变固定在锁体壳上,压铆后的锁体壳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被推板7向上推,操作人员只需轻轻一提就能取下锁体壳。

在槽孔3内设置弹性套5来固定住螺纹柱2,方便锁体壳定位螺纹柱2后扣压在模具主体1上;弹性套5上阻挡环501的设置方便取出弹性套5;模具主体1上的螺纹孔102、阻挡环501上的通孔502以及紧固螺钉9的设置将弹性套5可拆卸的固定在模具主体1上,安装或更换方便,同时可避免弹性套5的丢失;复位弹簧6的设置在锁体壳压铆结束后给锁体壳提供向上的推力,方便锁体壳自模具主体1上取下;限位槽4的设置限位复位弹簧6,使复位弹簧6不发生偏移;推板7的设置将复位弹簧6的复位推力均匀分布在推板7上,使锁体壳底部受力均匀,该锁体壳压铆模具可以防止放置在其上的螺纹柱2偏移和晃动,从而使锁体壳快速定位螺纹柱2并扣压在模具主体1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锁体壳压铆的效率。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