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6395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



背景技术:

钢管生产出来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加工,为了使得钢管外形更加平整,需要通过矫直机的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改变钢管外表面的直线度。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2893901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钢管矫直机,它包括机体和矫辊组,机体内安装有矫辊组,矫辊组由上矫辊和下矫辊组成,上矫辊和下矫辊之间相互配合,矫辊组的数量为十一个且依次排列,矫辊组中上矫辊和下矫辊的角度成25-32度。

由于钢管自身有着十分长的长度,因而进入上述专利中的矫直主机进行矫直时十分不便,一端进入后另一端由于重力会下垂,使得正在矫直过程的钢管自身轴线发生弯曲,导致矫直效果变差。由于钢管过长使得人工难以有效控制钢管进出矫直机,矫直过程中钢管始终带有弧度,从而影响钢管的最终矫直成型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矫直过程钢管过长首尾端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程控制钢管,保证矫直效果的钢管自动矫直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包括进料机构、矫直机构和出料机构,其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顶端呈开口结构的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的开口一侧设置有用于存放钢管的置料架,所述置料架上设置有用于推动钢管依次进入所述弧形滑道的推料组件,所述弧形滑道内滑移设置有推料板;所述矫直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弧形滑道连通的进料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机壳内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管矫直的主动辊,另一侧活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主动辊配合的从动辊;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输送板,所述输送板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相接,所述输送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纳钢管的收纳架,所述输送板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用于将钢管推入所述收纳架的卸料杆,所述卸料杆之间于所述输送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输送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未加工的钢管放置在置料架上,通过推料组件推动钢管逐个进入弧形滑道,推料板推动钢管通过进料口后进入机壳,钢管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的挤压进行矫直,主动辊将钢管通过出料口后送入输送板,输送带带动加工后的钢管继续运动直至完全放置在输送板上,此时卸料杆转动,将钢管从输送板的侧面推入收纳架。整个流程自动控制,钢管运行中不会偏离,加工稳定,矫直效果更好,钢管逐个被送入矫直机构,加工完成后再快速回收,工人只需根据待加工钢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辊和从动辊进行简单操控即可,整体提高了钢管的矫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星形盘,所述星形盘转动设置在所述置料架的上端面,所述置料架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星形盘传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每驱动星形盘转动四分之一圈,其一侧的钢管就可以转移到另一侧,星形盘可以将堆放在置料架上的钢管逐个推入弧形滑道,避免在弧形滑道内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滑道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推料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送气缸直接对钢管进行一定距离的推动,直到钢管在机壳内被主动辊压住,推送气缸的工作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朝向所述弧形滑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辅助钢管进入所述机壳内的扩口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钢管进入机壳有偏离,对机壳外壁碰撞造成损害,通过扩口环方便钢管直接滑入进料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整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位置的转动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人从外侧操控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用于喷射冷却液的喷头,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管矫直过程中,通过喷头不断的对钢管矫直处进行喷射冷却液,一方面起到降温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板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卸料杆之间于所述输送板下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输送板之间设置有转动气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工完成后的钢管一端接触到压力传感器后,转动气缸启动,转动气缸推动连接杆和卸料杆转动,卸料杆将钢管推入收纳架。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一侧设置有用于通过PLC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推送气缸和所述转动气缸的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方便操控开启整个机器,全程通过PLC对驱动装置、推送气缸和转动气缸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钢管的整个矫直流程自动控制,整个设备节省人力,加工过程中,钢管会逐个被送入矫直机构,钢管运行不会偏离,加工更加稳定,矫直效果更好,钢管加工节省后可快速回收,工人只需根据待加工钢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辊和从动辊进行简单位置的调整即可,快速方便,整体提高了钢管的矫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矫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弧形滑道;2、置料架;3、推料板;4、机壳;5、进料口;6、出料口;7、主动辊;8、从动辊;9、输送板;10、收纳架;11、卸料杆;12、输送带;13、星形盘;14、驱动装置;15、推送气缸;16、扩口环;17、转动盘;18、喷头;19、收集箱;20、压力传感器;21、连接杆;22、转动气缸;23、控制器;100、进料机构;101、矫直机构;102、出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钢管自动矫直机,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进料机构100、矫直机构101和出料机构102。

如图2所示,进料机构100包括水平设置的弧形滑道1,弧形滑道1呈圆管状,弧形滑道1的侧壁呈开口结构,弧形滑道1的开口处水平固定有用于存放钢管的置料架2,置料架2与弧形滑道1内部接通,置料架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钢管依次进入弧形滑道1的推料组件。工人可未加工的钢管堆放在置料架2上。

推料组件包括星形盘13,星形盘13侧剖面呈四角星,星形盘13转动连接在置料架2的上端面,星形盘13的轴线方向与弧形滑道1的轴线一致,置料架2上优选固定有两个星形盘13。置料架2内安装有驱动装置14,驱动装置14有两个且分别与星形盘13传动连接,驱动装置14包括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与星形盘13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14驱动星形盘13,星形盘13每转动四分之一圈,远离弧形滑道1一侧的钢管就可以转移到另一侧,并被推入进入弧形滑道1,避免了钢管在弧形滑道1内堆积。弧形滑道1远离进料口5的一端内同轴固定有推送气缸15,推送气缸15的活塞杆朝向矫直机构101一侧运动,推送气缸15的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有推料板3。推送气缸15可对钢管进行一定距离的推动,直到钢管进入矫直机构101,推送气缸15的工作结束。

如图3所示,矫直机构101包括机壳4,机壳4的一端开设有与弧形滑道1连通的进料口5,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6,进料口5与出料口6同弧形滑道1均处在同一轴线上。参见附图2,进料口5朝向弧形滑道1的一侧同轴固定有用于辅助钢管进入机壳4内的扩口环16,扩口环16靠近弧形滑道1的一侧开口大,远离弧形滑道1的一侧开口小。通过扩口环16可以避免钢管进入机壳4发生偏离,减小对机壳4外壁碰撞造成损害。

如图3所示,机壳4内从进料口5到出料口6连接线的两侧分别主动设置有多个用于钢管矫直的主动辊7和从动辊8,主动辊7直径大于从动辊8,主动辊7和从动辊8的侧表面均为凹面,主动辊7和从动辊8均呈倾斜角度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从动辊8配合主动辊7运动,主动辊7优选为两个,从动辊8优选为五个。通过从动辊8和主动辊7之间相互挤压起到矫直作用,同时主动辊7为钢管提供推送力。机壳4外壁设置有多个用于调整主动辊7和从动辊8位置的转动盘17。转动盘17朝向机壳4内的一侧同轴固定有螺杆,转动盘17转动,主动辊7和从动辊8在转动盘17的螺杆上来回移动,可以调整主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的距离,方便工人从机壳4外侧操控矫直间距。机壳4内靠近所进料口5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用于喷射冷却液的喷头18,喷头18通过波纹管与机壳4连接,机壳4底部固定有用于收集冷却液的收集箱19。钢管矫直过程中,通过喷头18不断的对钢管矫直处进行喷射冷却液,一方面起到降温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收集箱19进行冷却液的收集。

如图4所示,出料机构102包括输送板9,输送板9的一端与出料口6相接,输送板9的走向与弧形滑道1的轴线一致,输送板9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输送带12。输送板9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有用于收纳钢管的收纳架10,输送板9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将钢管推入收纳架10的卸料杆11,卸料杆11位于输送带12两端,卸料杆11之间于输送板9下方一体固定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在输送板9下方转动,带动卸料杆11在输送板9上方转动。输送板9远离出料口6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0,连接杆21与输送板9之间固定有转动气缸22。当加工完成后的钢管一端接触到压力传感器20后,转动气缸22启动,转动气缸22推动连接杆21和卸料杆11转动,卸料杆11将钢管推入收纳架10。

如图1所示,机壳4的一侧固定有控制器23,控制器23用于通过PLC控制驱动装置14、推送气缸15和转动气缸22的启动。控制器23方便操控开启整个机器,全程通过PLC对矫直过程进行控制,节省人力,提高矫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工人将未加工的钢管放置在置料架2上,驱动装置14启动后,星形盘13推动钢管逐个进入弧形滑道1,推料板3推动钢管通过扩口环16后进入机壳4,钢管在机壳4内通过主动辊7和从动辊8的挤压进行矫直,工人可通过转动盘17进行控制。加工后的钢管通过出料口6后进入输送板9,输送带12带动钢管继续运动直至完全进入输送板9,钢管一端接触到压力传感器20后,转动气缸22启动,带动卸料杆11转动,卸料杆11将钢管从输送板9的侧面推入收纳架10,工人通过控制器23进行全程的控制。

整个矫直流程自动控制,节省人力,钢管运行中不会偏离,加工更加稳定,矫直效果更好,加工过程中,钢管会逐个被送入矫直机构101,加工完成后再快速回收,工人只需根据待加工钢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辊7和从动辊8进行简单位置的调整即可,快速方便,整体提高了钢管的矫直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