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9511发布日期:2018-07-24 19:46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机。具体说,是用来对扁钢直线度进行自动矫直的矫直装置。适用于扁钢生产线上。



背景技术:

在扁钢加工过程中,为保证加工出的扁钢直线度符合要求,就需采用直线度矫直装置对扁钢进行直线度矫直。传统的直线度矫直装置含有工作台和第一动力机构,工作台两端分别有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借助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相连。第一、第二输送部间的工作台上有平面矫正部。第一输送部与平面矫正部间的工作台上有直线矫正部。所述直线矫正部含有支座,所述支座为板状,其板面与工作台相平行,其上面有多个前竖辊和多个后竖辊,前竖辊与后竖辊间呈交替布置,前竖辊和后竖辊的下端均借助轴座、轴承连接在支座的上面。其中,最后面的那个前竖辊之下的工作台上有横向滑槽,滑槽内有可沿工作台横向移动的滑块,最后部的那个前竖辊的辊轴下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上有横向螺孔,横向螺孔内有丝杆,丝杆外端连有手轮。

工作时,借助肉眼观察前道工序加工出的扁钢直线度是否合格。当发现前道工序加工出的扁钢直线度不合格时,通过手轮旋拧丝杆,来带动滑块及与滑块相连的那个前竖辊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扁钢的直线度矫正。虽然采用这种直线度矫直装置可以实现扁钢的直线度矫正,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判定扁钢的直线度是否合格是采用肉眼观察,误差较大;二是由于采用手工操作手轮旋拧丝杆带动滑块及与滑块相连的那个前竖辊进行横向移动,来实现对扁钢的直线度矫正,完全凭操作者的经验,也难免会存在误差。因此,采用这种直线度矫直装置加工出的扁钢直线度误差较大,产品合格率不高。

又由于上述直线度矫正装置需借助肉眼观察扁钢的直线度是否合格,当发现前道工序加工出的扁钢直线度不合格时,需采用手工操作手轮旋拧丝杆带动滑块及与滑块相连的那个前竖辊进行横向移动,来实现对扁钢的直线度矫正,一个工人只能看管一台设备,需要的工人多,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采用这种装置来对扁钢直线度进行矫直,不仅可降低扁钢的直线度误差、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还可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包括工作台和第一动力机构,工作台两端分别有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借助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相连。第一、第二输送部间的工作台上有平面矫正部。第一输送部与平面矫正部间的工作台上有直线矫正部,其特点是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器均与第一、第二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直线矫正部借助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第二输送部均含有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为板状且呈立式布置,第一支座的一面有第一上横辊和第一下横辊,第一上横辊和第一下横辊的同一端借助轴座、轴承与第一支座相连;所述第一下横辊借助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上横辊和第一下横辊均为两个,两个第一上横辊和两个第一下横辊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上,且两个第一上横辊与两个第一下横辊间在上下方向上一一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平面矫正部含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为板状且呈立式布置,第二支座的一面有至少三个第二上横辊和至少三个第二下横辊,第二上、下横辊的一端均借助轴座、轴承与第二支座相连,所述第二上横辊和第二下横辊分别处于上方和下方上,且第二上、下横辊间呈交替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直线矫正部含有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为板状,其板面与工作台的台面相平行,其上面有至少三个前竖辊和三个后竖辊,前竖辊与后竖辊间呈交替布置,前竖辊和后竖辊的下端均借助轴座、轴承连接在第三支座的上面;其中,最后面的那个前竖辊之下的工作台上有横向滑槽,横向滑槽内有可沿工作台横向移动的滑块,最后部的那个前竖辊的辊轴下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上有横向螺孔,横向螺孔内有丝杆,丝杆一端借助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是伺服电机。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含有控制器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器均与第二动力机构相连。在最后面的那个前竖辊之下的工作台上有横向滑槽,横向滑槽内有可沿工作台横向移动的滑块,最后部的那个前竖辊的辊轴下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上有横向螺孔,横向螺孔内有丝杆,丝杆一端借助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相连。工作时,可在本实用新型之后另设置直线度检测仪,由直线度检测仪将检测的扁钢直线度信号送给控制器。再由控制器给第二动力机构下达是否工作的指令,由第二动力机构来带动滑块及与滑块相连的那个前竖辊是否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扁钢直线度的自动矫直。与背景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扁钢直线度误差,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含有控制器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控制器均与第二动力机构相连,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之后另设置直线度检测仪,由直线度检测仪将检测的扁钢直线度信号送给控制器,再由控制器给第二动力机构下达是否工作的指令,由第二动力机构是否动作来带动丝杆、滑块及与滑块相连的那个前竖辊是否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扁钢直线度的自动矫直,与背景技术相比,不需手工操作,一个工人可看管五、六台设备,从而大大减少了用工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扁钢直线度自动矫正装置包括一个工作台20、第一动力机构8、第二传动机构和控制器。为简便起见,图1中省略了控制器。所述工作台20为长方形,所述第一动力机构8和第二动力机构17均为伺服电机。工作台2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含有第一支座3。所述第一支座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呈立式布置且其一个长边与工作台20的台面固定在一起。第一支座3的前面设置有第一上横辊2和第一下横辊1,第一上横辊2与第一下横辊1间留有便于扁钢21通过的间距。所述第一上横辊2和第一下横辊1均为两个,两个第一上横辊2和两个第一下横辊1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上,且两个第一上横辊2与两个第一下横辊1间在上下方向上一一相对应。所述第一上横辊2和第一下横辊1的后端均借助轴座、轴承与第一支座3相连。其中的一个第一下横辊1借助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8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由安装在一个第一下横辊1辊轴外端的第一带轮4、第一动力机构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7和第一带轮4与第二带轮7之间的第一传动带5构成。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由安装在第一动力机构8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7、第二输送机构中的一个第一下横辊1辊轴外端的第一带轮4和第一带轮4与第二带轮7之间的第二传动带11构成。

在第一输送部与第二输送部之间的工作台20上设置有平面矫正部。所述平面矫正部含有第二支座12,所述第二支座1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呈立式布置且其一个长边与工作台20的台面固定在一起。第二支座12的前面设置有四个第二上横辊10和四个第二下横辊13,第二上横辊10和第二下横辊13的后端均借助轴座、轴承与第二支座12相连。所述第二上横辊10和第二下横辊13分别处于上方和下方上,且第二上横辊10与第二下横辊13间呈交替布置。

在第一输送部与平面矫正部间的工作台20上设置有直线矫正部。所述直线矫正部含有第三支座19,该第三支座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呈水平布置,其一面与工作台20的台面连接在一起。第三支座19的上面设置有四个前竖辊18和四个后竖辊6,前竖辊18与后竖辊6间呈交替布置,前竖辊18和后竖辊6的下端均借助轴座、轴承连接在第三支座19的上面。其中,最后面的那个前竖辊18之下的工作台20上加工有横向滑槽,横向滑槽内安装有可沿工作台20横向移动的滑块,最后部的那个前竖辊18的辊轴下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上加工有横向螺孔,横向螺孔内安装有丝杆9,丝杆9外端借助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17相连。所述第二动力机构17设置在工作台20之下,其输出轴上安装有第四带轮16。所述丝杆9外端安装有第三带轮14,第三带轮14与第四带轮16间连有第三传动带15,从而由第三带轮14、第四带轮16和第三传动带15构成第三传动机构。

工作时,被矫直扁钢21依次从第一输送部的两个第一上横辊2与两个第一下横辊1之间、直线矫正部的四个前竖辊18与四个后竖辊6之间、平面矫正部的四个第二上横辊10与四个第二下横辊13之间、第二输送部的两个第一上横辊2与两个第一下横辊1之间通过,由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第一动力机构8、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扁钢21前行的同时,在直线矫正部的四个前竖辊18和四个后竖辊6的作用下实现了扁钢的直线度矫正,在平面矫正部的四个第二上横辊10和四个第二下横辊13的作用下实现了扁钢的平面度矫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