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480发布日期:2018-08-28 23:4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IN针料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导耳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各种电子连接器,通常是通过将绝缘基座和多个金属PIN针组装来实现成型。PIN针与绝缘基座的组装方式一般为插装或注塑成型。所述插装,是指将PIN针插入到绝缘基座的预设孔中;所述注塑成型,是指将PIN针放入模具中直接注塑成型出与PIN针无缝固接的绝缘基座。

为了增加PIN针与绝缘基座之间的保持力,以保证PIN针插入绝缘基座不容易被拔出,会对现有的PIN针在进行导耳(如图6所示,导耳是将PIN针上压出两个PIN针耳朵131),目前对PIN针进行导耳主要是通过人工对PIN针进行加压,效率低,且费时费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对PIN针进行导耳主要是通过人工对PIN针进行加压,效率低,且费时费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导耳机构,通过第五凸轮驱动压耳机构对PIN针料带进行施压,压出PIN针耳朵,完全由设备完成,压耳方便,且效率高,工人只需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耳机构,包括第五凸轮、第四铰接杆、第三从动件、第二连杆、驱动臂、套筒、驱动环、压持体和用于对PIN针压出保持力的压耳机构,

所述驱动环内侧壁设有至少1个渐近平滑的轨迹,

所述套筒固定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环转动连接在套筒内,所述第四铰接杆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与驱动环固定连接,所述压持体运动在驱动环内侧壁的轨迹内并与压耳机构接触,所述第五凸轮通过驱动臂驱动驱动环转动使得压持体对压耳机构施加压力。

具体地,所述压耳机构包括第一压耳部、第二压耳部、第三压耳部、第四压耳部、至少两个第四压缩弹簧和固定环,

所述第一压耳部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PIN针料带搬送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通孔沿与第三通孔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延伸至第三通孔使得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连通;

所述第二压耳部内设有第五通孔;

所述第四压耳部包括压持部和限位突出部;

所述固定环上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滑槽贯穿于固定环的内侧壁和外侧壁;

所述第二压耳部滑动连接在第四通孔内使得第五通孔垂直于第三通孔并与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四压耳部滑动连接在第五通孔内并通过压持部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

所述第三压耳部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二压耳部连接,所述第三压耳部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四压耳部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侧与第三压耳部接触连接使得旋转驱动环驱动压持体沿滑槽滑动对第三压耳部进行压持。

具体地,所述第三压耳部包括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横向部和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

为了保证压持力均匀,所述横向部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二压耳部连接,所述竖向部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与第四压耳部连接。

为了保证压持力均匀,所述第三压耳部包括横向部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竖向部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所述横向部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一固定弹簧部和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二固定弹簧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弹簧部对称设置在第二固定弹簧部的两侧,所述竖向部上设有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的第二固定弹簧部,所述横向部上的第二固定弹簧部设置在竖向部的延长线上。

为了限制第四压耳部的运动轨迹,所述第五通孔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突出部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为了方便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所述压持部的端部沿PIN针料带运动方向设有一个压耳槽

具体地,所述压持部上沿PIN针料带运动方向设有一个防堵孔,所述压耳槽与防堵孔连通,当压耳槽内遗留下PIN针料带上的废屑,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压耳槽内的机构发生变化,从而无法压出标准的耳朵,所以设置防堵孔,当槽内有废屑时,在压耳时,PIN针料带能够将废屑推入防堵孔内。

具体地,所述导耳机构还包括第二拉伸弹簧,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拉伸弹簧与支架连接,使得驱动臂能够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压持第三压耳部运动时,首先通过第四压缩弹簧压持第二压耳部将PIN针料带固定,继续压紧第四压缩弹簧使第四压耳部运动,并通过压持部的压耳槽对PIN针料带进行施压,压出PIN针耳朵,完全由设备完成,压耳方便,且效率高,工人只需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G-G截面图;

图5是第三压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压耳后的PIN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45、第五凸轮;46、第四铰接杆;47、第三从动件;48、第二连杆;49、驱动臂;50、套筒;51、驱动环;52、压持体;53、第一压耳部;54、第二压耳部;55、第三压耳部;56、第四压耳部;57、第四压缩弹簧;58、固定环;59、轨迹;60、第三通孔;61、第四通孔;62、第五通孔;63、压持部;64、限位突出部;65、滑槽;66、横向部;67、竖向部;68、第一固定弹簧部;69、第二固定弹簧部;70、限位槽;71、压耳槽;72、防堵孔;73、第二拉伸弹簧;131、PIN针耳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耳机构,包括第五凸轮45、第四铰接杆46、第三从动件47、第二连杆48、驱动臂49、套筒50、驱动环51、压持体52和用于对PIN针压出保持力的压耳机构,驱动环51内侧壁设有至少1个渐近平滑的轨迹59,其中渐近指的是距离驱动环51的轴线逐渐变近,套筒50固定在支架1上,驱动环51转动连接在套筒50内,第四铰接杆46一端与支架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8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48的另一端与驱动臂49的一端铰接,驱动臂49的另一端与驱动环51固定连接,压持体52运动在驱动环51内侧壁的轨迹59内并与压耳机构接触,第五凸轮45通过驱动臂49驱动驱动环51转动使得压持体52对压耳机构施加压力,压耳机构固定在机架上。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5所示,压耳机构包括第一压耳部53、第二压耳部54、第三压耳部55、第四压耳部56、至少两个第四压缩弹簧57和固定环58, 第一压耳部53设有第三通孔60和第四通孔61,第三通孔60沿PIN针料带搬送方向设置,第四通孔61沿与第三通孔60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延伸至第三通孔60使得第四通孔61与第三通孔60连通;第二压耳部54内设有第五通孔62; 第四压耳部56包括压持部63和限位突出部64;固定环58上设有若干个滑槽65,滑槽65贯穿于固定环58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二压耳部54滑动连接在第四通孔61内使得第五通孔62垂直于第三通孔60并与第三通孔60连通,第四压耳部56滑动连接在第五通孔62内并通过压持部63对PIN针料带进行压耳;第三压耳部55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57与第二压耳部54连接,第三压耳部55通过至少一个第四压缩弹簧57与第四压耳部56连接,固定环58的内侧与第三压耳部55接触连接使得旋转驱动环51驱动压持体52沿滑槽65滑动对第三压耳部55进行压持。

当压持第三压耳部55运动时,首先通过第四压缩弹簧57压持第二压耳部54将PIN针料带固定,继续压紧第四压缩弹簧57使第四压耳部56运动,并通过压持部63将PIN针料带上压出耳朵,其中第一压耳部53和固定环58固定连接在机架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压耳部55包括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54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57的横向部66和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56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57的竖向部67,横向部66与竖向部67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横向部66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57与第二压耳部54连接,竖向部67通过两个第四压缩弹簧57与第四压耳部56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压耳部55包括横向部66和竖向部67,横向部66与竖向部67连接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结构,横向部66上设有两个用于固定与第二压耳部54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57的第一固定弹簧部68和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56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57的第二固定弹簧部69,两个第一固定弹簧部68对称设置在第二固定弹簧部69的两侧,竖向部67上设有一个用于固定与第四压耳部56连接的第四压缩弹簧57的第二固定弹簧部69,横向部66上的第二固定弹簧部69设置在竖向部67的延长线上。

作为优选,第五通孔62内设有限位槽70,限位突出部64滑动连接在限位槽70内。

作为优选,压持部63的端部沿PIN针料带运动方向设有一个压耳槽71

作为优选,压持部63上沿PIN针料带运动方向设有一个防堵孔72,压耳槽71与防堵孔72连通。

当压耳槽71内遗留下PIN针料带上的废屑,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压耳槽71内的机构发生变化,从而无法压出标准的耳朵,所以设置防堵孔72,当槽内有废屑时,在压耳时,PIN针料带能够将废屑推入防堵孔72内

其中导耳机构还包括第二拉伸弹簧73,第二连杆48通过第二拉伸弹簧73与支架1连接,使得驱动臂49能够自动复位

工作时,第五凸轮45通过驱动臂49驱动驱动环51转动使得压持体52对第三压耳部55施加压力,当压持第三压耳部55运动时,首先通过第四压缩弹簧57压持第二压耳部54将PIN针料带固定,继续压紧第四压缩弹簧57使第四压耳部56运动,并通过压持部63的压耳槽71将PIN针料带上压出耳朵。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