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红冲原料输送推送总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5103发布日期:2018-10-09 21: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物料传送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红冲原料输送推送总装机构。



背景技术:

红冲工艺通过改变加工方法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红冲工艺特殊的工艺性,具体生产时,目前传统的铸件成型设备,大多采用的人工和机械配合使用,即利用人工的方式将加热后的待成型料利用工具夹至冲床上,然后手动操作冲床,使冲床上的冲头对放入成型模腔的待成型料进行冲压成型,这种传统的加工设备,工程量较为繁杂,先是需要对待成型料预加热,然后在通过传送带进行转运至相应的位置进行使用,这种设备将增加人工的成本,同时,在物料输送过程中,设备的卡滞或者原料的不符合要求都有可能造成后续加工的损耗。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438577u,授权公告日:2014.2.19)公开了一种自动红冲机,包括上模、下模和安装底座,下模固连在安装底座上,安装底座上设有转轴和用于将工件送至下模中的送料机构,转轴上固连有偏心轮,偏心轮抵靠在送料机构上并带动送料机构送料,安装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带动送料机构复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在送料机构和安装底座上,下模下方设有能将工件从下模中顶出的顶出装置,安装底座上还设有控制上模相对于下模移动的控制机构。

该红冲机利用凸轮作为动力驱动送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由于这种红冲机中具有多个凸轮,不仅凸轮的加工成本较高,为了让机器能运行,需要不断的调试各个凸轮的位置,找到各个凸轮的具体设置角度,使各个凸轮相互配合。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凸轮也会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此时,需要将机器停下来,再次调试,其调试过程较为麻烦,调试时间较长;另外,由于该红冲机是通过凸轮带动机器上各个部件联动的,凸轮很容易出现卡死的状况。因此,该红冲机运行不稳定。

而且,现有的自动红冲机针对不同的规格的红冲原料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输送装置,空间利用率降低的同时,也影响了生产效率;给加工带来不便,且操作效率低,限制了装置的使用推广。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并方便输送红冲原料,运行稳定,适用于不用规格和型号红冲原料的液压红冲原料输送推送总装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红冲原料输送推送总装机构,包括底座,固设于底座上的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侧推装置、与侧推装置相配合的推送装置、与侧推装置相配合的剔除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带,驱动传送带传送的电机;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输送轨道和呈弧形状的进料导轨;传送带位于输送轨道上,进料导轨的下端与输送轨道上方的传送带相对应;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直行部和与直行部相连且向外侧呈弧形的导向部,所述输送轨道的进料端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红冲原料进行限位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侧部调整结构和顶部调整结构;侧部调整结构和顶部调整结构可拆式连接于输送轨道的侧壁上;所述侧部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输送轨道侧壁顶端的侧连接板,侧连接板上连接有侧调整板,侧调整板端部垂直固设有侧定位板,侧定位板位于输送轨道的内侧壁位置处;所述侧调整板上设有用于调节侧定位板间距的侧调节机构;所述侧调节机构包括侧调整螺栓,所述侧调整板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侧调节槽,所述侧调整螺栓穿设在侧调节槽内,所述的侧调整板通过侧调整螺栓与侧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侧连接板上;所述侧调整板靠近进料导轨的端部呈向外侧的弧形状结构,该弧形状结构与导向部位置相对应;所述顶部调整结构包括固设于输送轨道侧壁上的顶连接板,顶连接板上连接有第一顶调整板,第一顶调整板上垂直固设有上调固定板,上调固定板上连接有第二顶调整板,第二顶调整板端部垂直固设有上调整板,上调整板位于输送轨道的上端,与侧定位板留有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顶调整板上设有用于调节上调整板上下间距的第一顶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顶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顶调整螺栓,所述第一顶调整板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第一顶调节槽,所述第一顶调整螺栓穿设在第一顶调节槽内,所述的第一顶调整板通过第一顶调整螺栓与第一顶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顶连接板上;所述第二顶调整板上设有用于调节上调整板左右间距的第二顶调节机构;所述第二顶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顶调整螺栓,所述第二顶调整板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第二顶调节槽,所述第二顶调整螺栓穿设在第二顶调节槽内,所述的第二顶调整板通过第二顶调整螺栓与第二顶调节槽的配合固定在上调固定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推装置包括支撑板、推送机构、固定板、布设于固定板上的侧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固设于支撑板上;推送机构包括固设于支撑板两侧的链轮固定板;靠外侧的链轮固定板上固设有推送板,推送板上固设有驱动气缸;推送板上垂直连接有侧板,侧板上垂直连接有顶板,顶板上连接有顶固定板,顶固定板外侧垂直连接有挡板,驱动气缸的驱动轴上固设有前推料板,前推料板上固设有推料挡钩;推料挡钩、前推料板和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朝向与原料的输送方向一致,且容纳腔位于原料的输送带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于连接轴上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连接轴固设于固定板上,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调节螺杆连接;下固定板底部固设有连接气缸,连接气缸的连接轴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固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连接有右托板,与此相对应的,所述靠内侧的链轮固定板上固设有与右托板位置相对应的左托板,左托板与右托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红冲原料的托架体;所述固定板上固设有侧推座,侧推机构通过侧推座固设于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连接孔,侧推机构穿过侧推座与连接孔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推机构包括侧推气缸,侧推轴和螺杆;侧推气缸驱动侧推轴前后运动,螺杆固设于侧推轴上,推送红冲原料时,侧推气缸驱动侧推轴进而带动螺杆穿过连接孔相抵于托架体上,用于将托架体的红冲原料推送至推送装置中,进行下一步工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上形成有定位槽,定位槽上连接有定位螺钉,该定位螺钉通过定位槽用于调节右托板在定位板上的位置;所述左托板与链轮固定板呈倾斜布设,左托板与右托板呈垂直布设,且托架体高度低于链轮固定板的高度;所述上固定板下端形成有与连接轴相适配的上导向槽,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下固定板上端形成有与连接轴相适配的下导向槽;所述顶板上形成有调节槽,调节槽上连接有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通过调节槽用于调节挡板与推料挡钩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固设于支撑架上的驱动气缸;所述支撑架上还固设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布设于驱动气缸上下端;套筒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穿过套筒连接限位板,导向柱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块;固定块上连接有推送机构;所述驱动气缸驱动导向柱在套筒内前后滑动,用于将推送机构上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加工模具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送气缸、推料棒和推料槽;推送气缸固设于固定块一侧,推送气缸的推送轴穿过固定块与推料棒连接,固定块上还固设有导套,导套内套接有导向轴,导向轴穿过导套连接于推料棒上;所述导向轴设置有两根,两根导向轴位于两根导向柱之间;所述固定块靠近推料棒一侧固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位于两根导向轴之间,定位块上连接送料棒的一端,送料棒的另一端与推料槽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料棒包括连接部和推送部,连接部和推送部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推送部的端部伸入推料槽的左侧内,用于将放置于推料槽内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加工模具中;所述送料棒上设置有挡料装置,挡料装置位于推料槽上端,并且与推料槽位置相对应;所述挡料装置包括连接板,与连接板垂直连接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沿着推料槽长度方向布设并位于推料槽上端;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导向槽,导向槽外连接有定位螺栓;该定位螺栓通过导向槽用于调节连接板上的挡料板与推料槽之间的距离;所述推料槽呈“v”状体,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推送部的端部与“v”状体相适配,且推送部的端部与推料槽底部留有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剔除机构包括与侧推装置相对应的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固设于固定板上,与托架体位置相对应,托架体下方设置有落料槽,所述左托板与右托板为与感应装置相适配的感应片,当落在托架体上的红冲原料温度不满足加工要求时,所述感应装置发出信号带动连接气缸运动,使得红冲原料掉落在落料槽中;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高温测温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输送装置、侧推装置、推送装置和剔除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红冲原料输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红冲原料有序推送至加工模具中进行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输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侧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侧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侧推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侧推装置的侧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推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底座90,输送装置91,侧推装置92,推送装置93,剔除机构94,机架70,输送轨道71,直行部71a,导向部71b,进料导轨72,传送带73,电机74,调整机构75,侧部调整结构76,侧连接板76-1,侧调整板76-2,侧定位板76-3,侧调整螺栓76-4,侧调节槽76-5,顶部调整结构77,顶连接板77-1,第一顶调整板77-2,上调固定板77-3,第二顶调整板77-4,上调整板77-5,第一顶调整螺栓77-6,第一顶调节槽77-7,第二顶调整螺栓77-8,第二顶调节槽77-9,导向槽78,定位螺栓79;固定板230,侧推座230-1,上导向槽230-2,下导向槽230-3,侧推机构231,侧推气缸231-1,侧推轴231-2,螺杆231-3,连接机构232,连接轴232-1,上固定板232-2,下固定板232-3,连接气缸232-4,连接板232-5,定位板232-6,右托板232-7,左托板232-8,托架体232-9,推送机构233,链轮固定板233-1,推送板233-2,侧板233-3,顶板233-4,顶固定板233-5,挡板233-6,调节槽233-7,调节螺钉233-8,支撑板234,驱动气缸235,驱动轴235-1,前推料板235-2,推料挡钩235-3,容纳腔238,连接孔2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液压红冲原料输送推送总装机构,包括底座90,固设于底座90上的用于输送红冲原料的输送装置91,输送装置91的输出端连接有侧推装置92、与侧推装置92相配合的推送装置93、与侧推装置92相配合的剔除机构9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通过输送装置91、侧推装置92、推送装置93和剔除机构94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红冲原料输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红冲原料有序推送至加工模具中进行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如图3-4所示,本发明的红冲原料通过输送装置91输送至侧推装置92位置处,通过剔除机构94对需要加工的红冲原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通过推送装置93推送至加工模具中进行加工,检测不合格产品则通过落料槽132进行回收;剔除机构94包括与侧推装置92相对应的感应装置134,感应装置134固设于固定板230上,与托架体232-9位置相对应,托架体232-9下方设置有落料槽132,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为与感应装置134相适配的感应片,当落在托架体232-9上的红冲原料温度不满足加工要求时,所述感应装置134发出信号带动连接气缸232-4运动,使得红冲原料掉落在落料槽132中;由于落在托架体232-9上的工件经过加热,温度较高,因此,在本装置中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设置感应片,感应片与感应装置134相配合,将落入托架体232-9上的工件温度传递给感应装置134,使得本装置运行较为稳定;感应装置134为红外高温测温仪。

输送装置91包括机架70、设置在机架70上的传送带73,驱动传送带73传送的电机74;所述机架70上还设有输送轨道71和呈弧形状的进料导轨72;传送带73位于输送轨道71上,进料导轨72的下端与输送轨道71上方的传送带73相对应;所述输送轨道71包括直行部71a和与直行部71a相连且向外侧呈弧形的导向部71b,所述输送轨道71的进料端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红冲原料进行限位的调整机构75;调整机构75包括侧部调整结构76和顶部调整结构77;侧部调整结构76和顶部调整结构77可拆式连接于输送轨道71的侧壁上。

设置呈弧形状的进料导轨72,和与之相适配的输送轨道外侧呈弧形的导向部71b;使得物料在送料过程中,有一个缓冲过程,通过电机74驱动传送带73传送能方便的将红冲原料依次输送,可以平稳有序的输送至输送轨道的传送带上,保证使用安全;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输送稳定性。

使用时,红冲原料工件由进料导轨72输送至输送轨道71的传送带73上,通过调整机构75的作用,工件能较为稳定的位于传送带73上,当红冲原料由进料导轨72进入输送轨道71的过程中,由于在输送轨道71端部外侧形成有呈弧形的导向部71b的作用,红冲原料可以很平稳的进入,在此过程中,侧部调整结构76对红冲原料侧面起限位作用,顶部调整结构77对红冲原料顶面起限位作用,使得红冲原料运送较为稳定。

在上述的红冲原料输送过程中,侧部调整结构76包括固设于输送轨道71侧壁顶端的侧连接板76-1,侧连接板76-1上连接有侧调整板76-2,侧调整板76-2端部垂直固设有侧定位板76-3,侧定位板76-3位于输送轨道71的内侧壁位置处;侧调整板76-2上设有用于调节侧定位板76-3间距的侧调节机构;所述侧调节机构包括侧调整螺栓76-4,所述侧调整板76-2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侧调节槽76-5,所述侧调整螺栓76-4穿设在侧调节槽76-5内,所述的侧调整板76-2通过侧调整螺栓76-4与侧调节槽76-5的配合固定在侧连接板76-1上。

通过侧调节机构,能较为方便对输送轨道71侧部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侧部的侧定位板76-3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

侧调整板76-2靠近进料导轨72的端部呈向外侧的弧形状结构,该弧形状结构与导向部71b位置相对应;这样便于进料导轨72与输送轨道71的方便衔接,使得物料的输送更加便捷。

顶部调整结构77包括固设于输送轨道71侧壁上的顶连接板77-1,顶连接板77-1上连接有第一顶调整板77-2,第一顶调整板77-2上垂直固设有上调固定板77-3,上调固定板77-3上连接有第二顶调整板77-4,第二顶调整板77-4端部垂直固设有上调整板77-5,上调整板77-5位于输送轨道71的上端,与侧定位板76-3留有间隙;第一顶调整板77-2上设有用于调节上调整板77-5上下间距的第一顶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顶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顶调整螺栓77-6,所述第一顶调整板77-2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第一顶调节槽77-7,所述第一顶调整螺栓77-6穿设在第一顶调节槽77-7内,所述的第一顶调整板77-2通过第一顶调整螺栓77-6与第一顶调节槽77-7的配合固定在顶连接板77-1上;所述第二顶调整板77-4上设有用于调节上调整板77-5左右间距的第二顶调节机构;所述第二顶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顶调整螺栓77-8,所述第二顶调整板77-4上具有垂直于红冲原料移动方向且呈长条形的第二顶调节槽77-9,所述第二顶调整螺栓77-8穿设在第二顶调节槽77-9内,所述的第二顶调整板77-4通过第二顶调整螺栓77-8与第二顶调节槽77-9的配合固定在上调固定板77-3上。

通过顶部调整结构77,能较为方便对输送轨道71顶部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的运送,并使得顶部的上调整板77-5处于最佳方位,使得红冲原料顺利的被运送。

上调整板77-5靠近进料导轨72的端部呈向上的弧形状结构,该弧形状结构贴合于进料导轨72的端部;这样便于进料导轨72与输送轨道71的方便衔接,使得物料的输送更加便捷。

机架70上形成有用于调整输送轨道71上下移动且呈长条形的导向槽78,导向槽78内穿设有定位螺栓79;通过设置导向槽和与之相适配的定位螺栓,可以调整输送轨道与进料导轨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对输送后的物料进行加工。

如图5-8所示,侧推装置92包括支撑板234、推送机构233、固定板230、布设于固定板230上的侧推机构231和连接机构232;所述推送机构233固设于支撑板234上;推送机构233包括固设于支撑板234两侧的链轮固定板233-1;靠外侧的链轮固定板233-1上固设有推送板233-2,推送板233-2上固设有驱动气缸235;推送板233-2上垂直连接有侧板233-3,侧板233-3上垂直连接有顶板233-4,顶板233-4上连接有固定板233-5,固定板233-5外侧垂直连接有挡板233-6,驱动气缸235的驱动轴235-1上固设有前推料板235-2,前推料板235-2上固设有推料挡钩235-3;推料挡钩235-3、前推料板235-2和挡板233-6之间形成用于推送红冲原料的容纳腔238,该容纳腔238的朝向与原料的输送方向一致,且容纳腔238位于原料的输送带端部;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驱动气缸与推料挡钩、前推料板和挡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原料从传输带上有序推送至托架体上,然后通过侧推机构上的侧推气缸驱动侧推轴进而带动螺杆穿过连接孔用于将托架体的红冲原料推送至推送装置中,进行下一步工序,自动化程度高,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连接机构232包括连接轴232-1,连接于连接轴232-1上的上固定板232-2和下固定板232-3,连接轴232-1固设于固定板230上,上固定板232-2和下固定板232-3之间通过调节螺杆232-4连接;下固定板232-3底部固设有连接气缸232-4,连接气缸232-4的连接轴上安装有连接板232-5,连接板232-5上固设有定位板232-6,定位板232-6上连接有右托板232-7,与此相对应的,所述靠内侧的链轮固定板233-1上固设有与右托板232-7位置相对应的左托板232-8,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红冲原料的托架体232-9;侧推机构231包括侧推气缸231-1,侧推轴231-2和螺杆231-3;侧推气缸231-1驱动侧推轴231-2前后运动,螺杆231-3固设于侧推轴231-2上,推送红冲原料时,侧推气缸231-1驱动侧推轴231-2进而带动螺杆231-3穿过连接孔239相抵于托架体232-9上,用于将托架体232-9的红冲原料推送至推送装置中,进行下一步工序。

固定板230上固设有侧推座230-1,侧推机构231通过侧推座230-1固设于固定板230上,所述固定板230上形成有连接孔239,侧推机构231穿过侧推座230-1与连接孔239位置相对应;连接孔239的中心与用于放置红冲原料的托架体232-9中心位置相一致。

定位板232-6上形成有定位槽232-6a,定位槽232-6a上连接有定位螺钉232-6b,该定位螺钉232-6b通过定位槽232-6a用于调节右托板232-7在定位板232-6上的位置;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调整右托板232-7与左托板232-8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红冲原料推送和放置,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左托板232-8与链轮固定板233-1呈倾斜布设,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呈垂直布设,且托架体232-9高度低于链轮固定板233-1的高度。

上固定板232-2下端形成有与连接轴232-1相适配的上导向槽230-2,与此相对应的,所述下固定板232-3上端形成有与连接轴232-1相适配的下导向槽230-3;通过上导向槽230-2和下导向槽230-3之间的配合连接,使得上固定板232-2与下固定板232-3对连接轴232-1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连接机构232的连接稳定,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了侧推机构231推送物料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大于需要加工的红冲原料外径;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右托板232-7在调节过程中碰触到左托板232-8,保证了左托板232-8与右托板232-7的使用安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顶板233-4上形成有调节槽233-7,调节槽233-7上连接有调节螺钉233-8,该调节螺钉233-8通过调节槽233-7用于调节挡板233-6与推料挡钩235-3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方案,也使得容纳腔238的容纳面积增大或者减少,可以适用于不用规格的物料推送。

如图9-10所示,推送装置93包括支撑架80和固设于支撑架80上的驱动气缸81;所述支撑架80上还固设有两个套筒82,两个套筒82布设于驱动气缸81上下端;套筒82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83,导向柱83的一端穿过套筒82连接限位板84,导向柱8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块85;固定块85上连接有推送机构86;所述驱动气缸81驱动导向柱83在套筒82内前后滑动,用于将推送机构上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加工模具中;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驱动气缸驱动导向柱在套筒内前后滑动,用于将放置于推料槽内的红冲原料,通过推送部推送至加工模具中,实现红冲原料有序推送至加工模具中进行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

推送机构86包括推送气缸86-1、推料棒86-2和推料槽86-6;推送气缸86-1固设于固定块85一侧,推送气缸86-1的推送轴86-3穿过固定块85与推料棒86-2连接,固定块85上还固设有导套86-4,导套86-4内套接有导向轴86-5,导向轴86-5穿过导套86-4连接于推料棒86-2上。

导向轴86-5设置有两根,两根导向轴86-5位于两根导向柱83之间;所述固定块85靠近推料棒86-2一侧固设有定位块86-7,定位块86-7位于两根导向轴86-5之间,定位块86-7上连接送料棒86-8的一端,送料棒86-8的另一端与推料槽86-6固定连接;使得推送轴86-3推送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推料棒86-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推料棒86-2包括连接部86-2a和推送部86-2b,连接部86-2a和推送部86-2b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推送部86-2b的端部伸入推料槽86-6的左侧内,推料槽86-6呈“v”状体,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推送部86-2b的端部与“v”状体相适配,且推送部86-2b的端部与推料槽86-6底部留有间隙;用于将放置于推料槽86-6内的红冲原料推送至加工模具中。

送料棒86-8上设置有挡料装置87,挡料装置87位于推料槽86-6上端,并且与推料槽86-6位置相对应;挡料装置87包括连接板87-1,与连接板87-1垂直连接的挡料板87-2;所述挡料板87-2沿着推料槽86-6长度方向布设并位于推料槽86-6上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放置于推料槽86-6内的红冲原料在输送过程中可以通过挡料板87-2进行档住,防止红冲原料从推料槽86-6内掉落,保证了加工的顺利进行。

连接板87-1上形成有导向槽87-3,导向槽87-3外连接有定位螺栓87-4;该定位螺栓87-4通过导向槽87-3用于调节连接板87-1上的挡料板87-2与推料槽86-6之间的距离。

支撑架80底部连接有支撑板89,支撑架80上设置有连接槽80-1,连接槽80-1外连接有连接螺栓80-2;连接螺栓80-2通过连接槽80-1用于调节支撑架80与支撑板89之间的高度;所述支撑板89底部垂直固设有连接座89-1,连接座89-1底部连接有底座89-2;连接座89-1上沿着底座89-2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滑动槽89-4;滑动槽89-4上连接有螺栓89-5,与此相对应的,所述底座89-2上固设有位于连接座89-1两侧的连接座定位条89-3;采用上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该推送装置的上下移动距离和前后移动距离,适用于不用规格和尺寸的原料加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红冲原料的侧推装置将需要加工的红冲原料放置于推料槽86-6中,驱动气缸81驱动导向柱83在套筒82内前后滑动,用于将放置于推料槽86-6中的红冲原料移动至加工模具口,然后,通过推料棒86-2将推料槽86-6中的红冲原料推送进加工模具中进行加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底座90,输送装置91,侧推装置92,推送装置93,剔除机构94,机架70,输送轨道71,直行部71a,导向部71b,进料导轨72,传送带73,电机74,调整机构75,侧部调整结构76,侧连接板76-1,侧调整板76-2,侧定位板76-3,侧调整螺栓76-4,侧调节槽76-5,顶部调整结构77,顶连接板77-1,第一顶调整板77-2,上调固定板77-3,第二顶调整板77-4,上调整板77-5,第一顶调整螺栓77-6,第一顶调节槽77-7,第二顶调整螺栓77-8,第二顶调节槽77-9,导向槽78,定位螺栓79;固定板230,侧推座230-1,上导向槽230-2,下导向槽230-3,侧推机构231,侧推气缸231-1,侧推轴231-2,螺杆231-3,连接机构232,连接轴232-1,上固定板232-2,下固定板232-3,连接气缸232-4,连接板232-5,定位板232-6,右托板232-7,左托板232-8,托架体232-9,推送机构233,链轮固定板233-1,推送板233-2,侧板233-3,顶板233-4,顶固定板233-5,挡板233-6,调节槽233-7,调节螺钉233-8,支撑板234,驱动气缸235,驱动轴235-1,前推料板235-2,推料挡钩235-3,容纳腔238,连接孔23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