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吹扫组件和乳化液吹扫组件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99700发布日期:2018-08-31 20:0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和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轧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轧机的变形抗力和冷却轧辊,一般使用乳化液作为轧机的轧制液。乳化液一般是由轧制油和除盐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而成,通常轧制钢板时的使用浓度为0.5-6%,视机组及轧制规程而定。乳化液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冷却性和清洗性。润滑性主要是指减少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提供稳定的摩擦界面,实现稳定轧制,提高表面质量。冷却性是指乳化液需要带走轧件的变形热和摩擦热,调整轧辊表面温度,控制板形。清洗性是指乳化液需要带走轧件、轧辊、轧机机架内的皂化物以及金属粉末。同时乳化液还应具有较高的极压性,能在钢板与轧辊表面形成耐压耐热的润滑膜,以降低摩擦系数,并可获得满意的钢板形状,保持钢板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均匀的厚度及光亮度。

但是由于钢板的乳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除盐水以及前道酸洗工序残存在钢板表面的大量氯离子,如果乳化液不能及时被充分吹扫干净,在轧后钢板的表面容易出现乳化液斑等质量缺陷。因此乳化液吹扫系统是冷轧工艺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起吹扫钢板表面乳化液和防止乳化液飞溅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机架内部上防缠导板上部安装有四个喷嘴,在下防缠导板上开孔以配置有边部排放风机(吸下表面乳化液)来保证吹扫效果。当轧机轧制速度较快、轧制厚度较厚等情况时,吹扫效果不好,钢板表面出现残留,带来大量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的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用于对酸轧机组上钢板的乳化液进行吹扫,酸轧机组包括:末机架;夹送辊组件,沿钢板的移动方向设于末机架的后方;乳化液吹扫组件包括:吹扫气刀,设于末机架与夹送辊组件之间,并设于钢板上方,对钢板表面的乳化液进行吹扫;吹扫喷梁,设于末机架与夹送辊组件之间,并设于钢板下方,对钢板表面的乳化液进行吹扫。

在该技术方案中,末机架为酸轧机组的最后一个机架,通过在酸轧机组末机架后增加吹扫组件,对经过防缠导板上部的四个喷嘴吹扫后的钢板进行吹扫,进一步降低当酸轧机组轧制速度较快、轧制厚度较厚时,钢板上乳化液的残留量,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吹扫效果。

具体地,由于钢板的上表面的残留乳化液较多,钢板的下表面的残留乳化液较少,而吹扫气刀的喷嘴更细更多,吹扫效果更好,因此在钢板的上方设置吹扫气刀;钢板的下方设置吹扫喷梁,可以吹扫前道工序中边部排放风机吹不净的残留乳化液。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吹扫气刀和吹扫喷梁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减少钢板表面平整液残留,消除吹扫角度死角,降低钢板的上下表面的残留乳化液。

进一步地,吹扫气刀的吹扫宽度与吹扫喷梁的吹扫宽度大于钢板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吹扫气刀的吹扫宽度与吹扫喷梁的吹扫宽度大于钢板的宽度,使吹扫范围大于钢板的宽度,进一步提高了吹扫效果。

进一步地,吹扫气刀与钢板之间的距离为50mm;吹扫喷梁与钢板之间的距离为5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可以达到最佳的吹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轻乳化液地飞溅。

进一步地,乳化液吹扫组件还包括:挡板,设于钢板的上方,用于遮挡从钢板的上方滴落的乳化液。

在该技术方案中,酸轧机组可以对多层钢板同时进行加工,通过设置挡板,且挡板设于钢板的上方,可以遮挡从上一层的钢板上吹落的乳化液。

进一步地,吹扫气刀与吹扫喷梁的吹扫压力值为5.5bar。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吹扫压力值设置为5.5bar,进一步提高乳化液吹扫组件中的压缩空气对残留乳化液的吹扫效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乳化液吹扫组件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乳化液吹扫组件,包括:确定吹扫组件的吹扫气刀与吹扫组件的吹扫喷梁的吹扫压力值;若吹扫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酸轧机组停止运行,反之,酸轧机组正常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吹扫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酸轧机组停止运行,反之,酸轧机组正常运行,减小了由于吃扫效果不佳,导致轧后钢板的表面出现乳化液斑等质量缺陷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乳化液吹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吹扫喷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吹扫喷梁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吹扫气刀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吹扫喷梁,102进气口,104出气口,20吹扫气刀,202喷嘴,30钢板,40末机架,50夹送辊组件,60挡板,602遮蔽板,60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化液吹扫组件,用于对酸轧机组上钢板30的乳化液进行吹扫,酸轧机组包括:末机架40;夹送辊组件50,沿钢板30的移动方向设于末机架40的后方;其特征在于,乳化液吹扫组件包括:吹扫气刀20,设于末机架40与夹送辊组件50之间,并设于钢板30上方,对钢板30表面的乳化液进行吹扫;吹扫喷梁10,设于末机架40与夹送辊组件50之间,并设于钢板30下方,对钢板30表面的乳化液进行吹扫。

末机架40为酸轧机组的最后一个机架,通过在酸轧机组末机架40后增加吹扫组件,对经过防缠导板上部的四个喷嘴202吹扫后的钢板30进行吹扫,进一步降低当酸轧机组轧制速度较快、轧制厚度较厚时,钢板30上乳化液的残留量,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吹扫效果。

具体地,由于钢板30的上表面的残留乳化液较多,钢板30的下表面的残留乳化液较少,而如图2至图5所示,吹扫气刀20的喷嘴202更细更多,吹扫效果更好,因此在钢板30的上方设置吹扫气刀20;钢板30的下方设置吹扫喷梁10,吹扫喷梁10包括进气口102和出气口104,可以吹扫前道工序中边部排放风机吹不净的残留乳化液。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吹扫气刀20和吹扫喷梁10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减少钢板30表面平整液残留,消除吹扫角度死角,降低钢板30的上下表面的残留乳化液。

进一步地,吹扫气刀20的吹扫宽度与吹扫喷梁10的吹扫宽度大于钢板30的宽度。

吹扫气刀20的吹扫宽度与吹扫喷梁10的吹扫宽度大于钢板30的宽度,使吹扫范围大于钢板30的宽度,进一步提高了吹扫效果。

进一步地,吹扫气刀20与钢板30之间的距离为50mm;吹扫喷梁10与钢板30之间的距离为50mm,一方面可以达到最佳的吹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轻乳化液地飞溅。

此外,吹扫气刀20和吹扫喷梁10相对于钢板30的吹扫角度可以调整为合适的角度α,在保证吹扫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乳化液地飞溅。

吹扫喷梁10的喷嘴202位置依据经常轧制的钢带宽度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在轧制线中心、两侧125mm、两侧250mm、两侧375mm、两侧500mm、两侧625mm、两侧750mm、两侧875mm处设置15各喷嘴202,基本涵盖了经常生产的钢带宽度,并可以横向适度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乳化液吹扫组件还包括:挡板60,设于钢板30的上方,用于遮挡从钢板30的上方滴落的乳化液。挡板60包括遮蔽板602与四个支撑腿604,设于生产线设备的夹送辊组件50的外侧。

酸轧机组可以对多层钢板30同时进行加工,通过设置挡板60,且挡板60设于钢板30的上方,可以遮挡从上一层的钢板30上吹落的乳化液。

吹扫气刀20与吹扫喷梁10的吹扫压力值为5.5bar,进一步提高了乳化液吹扫组件中的压缩空气对残留乳化液的吹扫效果。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乳化液吹扫组件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吹扫组件的吹扫气刀20与吹扫组件的吹扫喷梁10的吹扫压力值;若吹扫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酸轧机组停止运行,反之,酸轧机组正常运行。

当吹扫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酸轧机组停止运行,反之,酸轧机组正常运行,减小了由于吃扫效果不佳,导致轧后钢板30的表面出现乳化液斑等质量缺陷的可能性。

以上结合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酸轧机组末机架后增加吹扫组件,对经过防缠导板上部的四个喷嘴吹扫后的钢板进行吹扫,进一步降低当酸轧机组轧制速度较快、轧制厚度较厚时,钢板上乳化液的残留量,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吹扫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