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压手的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5323发布日期:2018-09-04 22:41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冲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压手的冲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冲床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人工将手将产品放置在压块的底部然后进行冲压,但是操作容易压倒手,所以操作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解决冲床容易压倒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压手的冲床,包括机架、曲轴、压块、第一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齿轮、链条、滑板、底座和两个凸轮;所述曲轴通过旋转同于控制压块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分别安装在机架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曲轴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穿过机架并可旋转,所述凸轮位于机架的左右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齿轮的齿轮轴上,所述滑板安装在底座上,所述滑板的前端设置有位于滑板左右两侧的连扳,所述连扳与凸轮接触,所述凸轮在旋转的同时通过连扳控制滑板向前滑动,所述滑板包含有向后复位移动的复位机构。

上述的防止压手的冲床中,所述凸轮的形状包含有与第二转动齿轮的齿轮轴连接的圆块和设置有圆块外边沿的凸起端,当凸起端与连扳接触后带动连扳朝前移动。

上述的防止压手的冲床中,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板设置有滑动槽内并可前后滑动。

上述的防止压手的冲床中,还包括滑动杆,所述底座还设置有前后方向的滑动孔,所述滑动槽和滑动孔分别位于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可滑动地插接在滑动孔内,另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防止压手的冲床中,复位机构的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滑动杆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压手的冲床,通过设置移动结构的滑动安装底座可以防止手被压手,所以使用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压手的冲床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机架、2为曲轴、3为压块、4为第一转动齿轮、5为第二转动齿轮、6为链条、7为底座、8为凸轮、9为滑板、10为连扳、 11为圆块、12为凸起端、13为滑动槽、14为滑动杆、15为滑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传统技术中,我们都得知冲压机床包含有曲轴、连杆和冲压头。所述曲轴包含左右两侧的转轴和位于两个转轴之间并偏心的连接轴,两个转轴是在同一个轴心线上,所述曲轴横向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曲轴偏心旋转连接,另一端与可上下移动的冲压头旋转连接,故曲轴与旋转一圈可以带动冲压头上下移动一次,具体的说,冲压头下移到底后,所述曲轴正好旋转180°,向上移动到底后,所述曲轴又正好旋转180°我们在上述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防止压手的冲床,包括机架1、曲轴2、压块3、第一转动齿轮4、第二转动齿轮5、链条6、滑板9、底座7 和两个凸轮8;所述曲轴2通过旋转同于控制压块3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和第二转动齿轮5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与曲轴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 5的穿过机架1并可旋转,所述凸轮8位于机架1的左右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齿轮5的齿轮轴上,所述滑板9安装在底座7上,所述滑板9的前端设置有位于滑板左右两侧的连扳10,所述连扳10 与凸轮8接触,所述凸轮8在旋转的同时通过连扳10控制滑板9向前滑动,所述滑板9包含有使滑板9向后复位移动的复位机构。

所述凸轮的形状包含有与第二转动齿轮5的齿轮轴连接的圆块 11和设置有圆块外边沿的凸起端12,当凸起端12与连扳10接触后带动连扳10朝前移动。

所述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槽13,所述滑板9设置有滑动槽 13内并可前后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滑动杆14,所述底座7还设置有前后方向的滑动孔15,所述滑动槽13和滑动孔15分别位于底座7的前后两侧;所述滑动杆14的一端可滑动地插接在滑动孔15内,另一端与滑板9 固定连接。

复位机构的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滑动杆14上。

工作时,曲轴2旋转180°带动压块3下移完成冲压(如图1、图2和图4),完成后曲轴继续旋转,使压块3离开冲压产品,曲轴2 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所述凸轮8的凸起端12与连扳10接触,并通过凸起端12的形状带动连扳10向前移动(图3和图5),从而使冲压产品离开工作位并将其取出,然后再装上新的冲压产品,旋转到移动的角度后,连扳10与凸起端12分离,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滑板向后移动,回到工作位。此操作由于冲压产品,离开了工作位,所以人手不会被压块压倒,使用非常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