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644发布日期:2018-11-13 21:4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车顶行李架的配件安装,尤其涉及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市场上很多SUV(是指“Sport Utility Vehicle”)车型都配备外形简约、大方,性能良好的悬挂式行李架。大多数配备悬挂式行李架的车型都是车顶前后两端开好螺栓孔,行李架上直接装配好螺栓,整车装配时,行李架可直接装在车顶,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便可,操作方便且快速。但前提条件是螺栓装配好在行李架安装座上时不会向上窜,否则当螺栓要配合螺母锁紧在车顶时会非常困难,影响装车效率。

鉴于此点重要性,螺栓装配在行李架上时,每个螺栓要装配一个止动垫片,防止螺丝上下窜动。但是,目前人工装配止动垫片既费时费力,又效率低,产能低,在此背景下开发了自动为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安装止动垫片的机构,以此达到行李架能够快速装车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在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每个螺栓上,人工装配止动垫片既费时费力,又效率低,产能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有效提高了止动垫片的安装效率、提高产能、降低人工成本,达到为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快速安装止动垫片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主要包括工作台架、外壳、止动垫片安装组、产品定位夹紧组、螺栓压紧作业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止动垫片安装组由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组成,产品定位夹紧组由升降气缸、定位压紧块组成,螺栓压紧作业组由顶置气缸、螺栓压紧块组成;

所述的工作台架的台面上固定一个前后两面贯通的外壳,外壳顶板与工作台架的台面之间固定有外壳底板,外壳底板与工作台架的台面平行,外壳底板与外壳顶板、外壳侧立板之间构成第一空间,外壳底板、外壳侧立板与工作台架的台面构成第二空间;

所述的工作台架上设有用于调节顶置气缸和升降气缸的气压大小的调压阀、工作台架的台面上设有第一手动气压阀、第二手动气压阀、升降气缸,三者均处于第二空间内,其中升降气缸的顶端贯穿外壳底板后进入第一空间,升降气缸的顶端与定位压紧块连接,升降气缸带动定位压紧块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手动气压阀控制着顶置气缸的上下移动,第二手动气压阀控制着升降气缸的上下移动;

所述的外壳底板朝向第二空间的一侧的前后平行地设有两个定位板,即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其中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上设有两个凹槽,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该两个凹槽底部均设有内凹孔柱腔,即第一内凹孔柱腔和第二内凹孔柱腔;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上设有两个凹槽,即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该两个凹槽底部均设有内凹孔柱腔,即第三内凹孔柱腔和第四内凹孔柱腔;四个凹槽均能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形成嵌入结构,四个内凹孔柱腔的顶部能放置止动垫片且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孔孔口对应,螺栓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安装部位的螺栓孔、止动垫片后嵌入四个凹槽相应的四个内凹孔柱腔内;所述的内凹孔柱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栓直径,小于止动垫片的外径;

所述的定位压紧块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底板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和的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正上方,定位压紧块前端设有朝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方向凸出的第一固定部,定位压紧块后端设有朝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方向凸出的第二固定部,两个固定部均用于将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上;

所述的顶置气缸位于第一空间上方,固定于外壳顶板的外侧,顶置气缸的下端贯穿外壳顶板并与螺栓压紧块中部相连接,螺栓压紧块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底板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正上方,且位于定位压紧块的两端的正上方;螺栓压紧块位于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正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两个朝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方向凸出的螺栓压紧柱,即第一螺栓压紧柱和第二螺栓压紧柱,螺栓压紧块位于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正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两个朝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方向凸出的螺栓压紧柱,即第三螺栓压紧柱和第四螺栓压紧柱;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的第一螺栓压紧柱、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一凹槽的第一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的第二螺栓压紧柱、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二凹槽的第二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的第三螺栓压紧柱、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三凹槽的第三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第四螺栓压紧柱、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四凹槽的第四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压紧块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导柱,即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定位导柱贯穿外壳底板且与升降气缸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第一定位导柱位于定位压紧块对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一端,第二定位导柱位于定位压紧块对应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一端,定位压紧块带动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同时上下移动;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两端各设有一个顶置导柱,即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顶置导柱贯穿外壳顶板且与顶置气缸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第一顶置导柱位于螺栓压紧块对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一端,第二顶置导柱位于螺栓压紧块对应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一端,螺栓压紧块带动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同时上下移动;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上的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每个顶置导柱与外壳顶板上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导套,即为第一顶置导柱导套和第二顶置导柱导套,所述的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每个定位导柱与外壳底板上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导套,即为第一定位导柱的导套和第二定位导柱的导套。

进一步,所述的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固定部的底部设有呈内凹形状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部的底部设有呈内凹形状的第二固定端,固定端的内凹形状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被固定位置的外部形状及大小契合。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手动气压阀和第二手动气压阀并排设置在工作台架台面的前部,在工作台架台面的后部并排设置第四手动气压阀和第五手动气压阀,第一手动气压阀与第四手动气压阀的作用相同,即能够单独地控制顶置气缸的上下移动,第二手动气压阀与第五手动气压阀的作用相同,即能够单独地控制升降气缸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内凹孔柱腔、第二内凹孔柱腔、第三内凹孔柱腔和第四内凹孔柱腔的顶部与相应凹槽相连部位均各设有一个止动垫片仿形腔;所述的外壳侧立板上设有孔洞;所述的工作台架的台面下设有四根桌脚,每根桌脚底部均设有脚轮。

进一步,所述的止动垫片安装组、产品定位夹紧组、螺栓压紧作业组作为一个最小单元,和第三手动气压阀、第六手动气压阀一并在工作台架的台面、外壳底板及外壳顶板上对应地增加一个最小单元,第三手动气压阀和第六手动气压阀均能单独地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上下移动,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上下移动,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由原来单元的第一手动气压阀或第四手动气压阀单独控制,与原有的顶置气缸一起上下移动,带动螺栓压紧块和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一起上下移动。

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的工作台架和外壳、用于将止动垫片安装在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上的止动垫片安装组、在止动垫片安装过程中用于将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夹紧并固定位置的产品定位夹紧组、在止动垫片安装过程中用于将螺栓嵌入止动垫片的螺栓压紧作业组,工作台架和外壳相连接,止动垫片安装组和产品定位夹紧组固定在工作台架上,螺栓压紧作业组固定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尺寸,以满足不同型号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对止动垫片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定位夹紧组的俯视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定位夹紧组的俯视图B。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定位夹紧组的轴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栓压紧作业组的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定位夹紧组和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安装图。

图8是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主视图。

图9是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仰视图。

图中:

1、工作台架;1-1、工作台架的台面;1-2、工作台架的桌脚;1-3、工作台架的脚轮;2、外壳;2-1、外壳的顶板;2-2、外壳的底板;2-3、外壳侧立板;2-4、外壳侧立板的孔洞;3、顶置气缸;4-1、第一顶置导柱;4-1-1、第一顶置导柱的导套;4-2、第二顶置导柱;4-2-2、第二顶置导柱的导套;5、螺栓压紧块;5-1、螺栓压紧块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2、螺栓压紧块的第二螺栓压紧柱;5-3、螺栓压紧块的第三螺栓压紧柱;5-4、螺栓压紧块的第四螺栓压紧柱;6、定位压紧块;6-1-1、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一固定部;6-1-1-1、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2、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二固定部;6-1-2-2、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2-1、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一定位导柱;6-2-1-1、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一定位导柱的导套;6-2-2、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二定位导柱;6-2-2-2、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二定位导柱的导套;7、第一定位板;7-1、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1、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一凹槽;7-1-2、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二凹槽;8、第二定位板;8-2、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3、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三凹槽;8-2-4、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四凹槽;9、升降气缸;10-1、第一手动气压阀;10-2、第四手动气压阀;11-1、第二手动气压阀;11-2、第五手动气压阀;12、调压阀;13-1、第一空间;13-2、第二空间;14、止动垫片;15、螺栓;16、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1、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安装部位;16-2、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安装部位的螺栓孔;

21-1、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2、新增单元的第六手动气压阀;23、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4-3、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3、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的导套;24-4、新增单元的第四顶置导柱;24-4-4、新增单元的第四顶置导柱的导套;25、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5、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6、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的第六螺栓压紧柱;25-7、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的第七螺栓压紧柱;25-8、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的第八螺栓压紧柱;26、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1-3、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三固定部;26-1-3-3、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三固定部的固定端;26-1-4、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四固定部;26-1-4-4、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凸出的第四固定部的固定端;26-2-3、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三定位导柱;26-2-3-3、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三定位导柱的导套;26-2-4、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四定位导柱;26-2-4-4、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下端的第四定位导柱的导套;27、新增单元的第三定位板;27-3、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5、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五凹槽;27-3-6、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六凹槽;28、新增单元的第四定位板;28-4、新增单元的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7、新增单元的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七凹槽;28-4-8、新增单元的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八凹槽;29、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9,具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主要包括工作台架1、外壳2、止动垫片安装组、产品定位夹紧组、螺栓压紧作业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止动垫片安装组由第一定位板7、第二定位板8和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组成,产品定位夹紧组由升降气缸9、定位压紧块6组成,螺栓压紧作业组由顶置气缸3、螺栓压紧块5组成;

所述的工作台架的台面1-1上固定一个前后两面贯通的外壳2,外壳顶板2-1与工作台架的台面1-1之间固定有外壳底板2-2,外壳底板2-2与工作台架的台面1-1平行,外壳底板2-2与外壳顶板2-1、外壳侧立板2-3之间构成第一空间13-1,外壳底板2-2、外壳侧立板2-3与工作台架的台面1-1构成第二空间1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架和外壳、外壳顶板、外壳底板、外壳侧立板共同构成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给本实用新型的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提供了各部件安装的空间和基础。外壳前后贯通,便于前后放置、取下车顶行李架安装座,或更换各个不同规格和/或型号的安装座仿形夹具。

所述的工作台架1上设有用于调节顶置气缸3和升降气缸9的气压大小的调压阀12、工作台架的台面1-1上设有第一手动气压阀10-1、第二手动气压阀11-1、升降气缸9,三者均处于第二空间内13-2,其中升降气缸9的顶端贯穿外壳底板2-2后进入第一空间13-1,升降气缸9的顶端与定位压紧块6连接,升降气缸9带动定位压紧块6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控制着顶置气缸3的上下移动,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控制着升降气缸9的上下移动;

所述的外壳底板2-2朝向第二空间13-2的一侧的前后平行地设有两个定位板,即第一定位板7和第二定位板8,其中第一定位板7上设有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上设有两个凹槽,即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该两个凹槽底部均设有内凹孔柱腔,即第一内凹孔柱腔和第二内凹孔柱腔;第二定位板8上设有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上设有两个凹槽,即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该两个凹槽底部均设有内凹孔柱腔,即第三内凹孔柱腔和第四内凹孔柱腔;四个凹槽均能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16-1形成嵌入结构,四个内凹孔柱腔的顶部能放置止动垫片14且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孔16-2孔口对应,螺栓15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安装部位16-1的螺栓孔、止动垫片14后嵌入四个凹槽相应的四个内凹孔柱腔内;所述的内凹孔柱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栓15直径,小于止动垫片14的外径;该技术特征,确保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安装部位与安装座仿形夹具上的凹槽嵌入后,凹槽的内凹孔柱腔与相应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孔孔口能够一一对应,在各个凹槽的内凹孔柱腔顶部放置止动垫片后,最终能够保障螺栓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安装部位的螺栓孔和止动垫片后嵌入相应的凹槽的内凹孔柱腔内,完成止动垫片的安装;所述的每个凹槽的内凹孔柱腔内径大于或等于螺栓外径,便于螺栓能够嵌入凹槽的内凹孔柱腔内。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固定在第一定位板上、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固定在第二定位板上,优选于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的定位压紧块6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底板2-2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的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正上方,定位压紧块6前端设有朝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方向凸出的第一固定部6-1-1,定位压紧块6后端设有朝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方向凸出的第二固定部6-1-2,两个固定部均用于将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上;该技术特征,便于定位压紧块对安装座仿形夹具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进行定位压紧,避免在止动垫片安装过程中车顶行李架安装座发生位置移动,影响安装效果。

所述的顶置气缸3位于第一空间13-1上方,固定于外壳顶板2-1的外侧,顶置气缸3的下端贯穿外壳顶板2-1并与螺栓压紧块5中部相连接,螺栓压紧块5的两端分别位于外壳底板2-2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正上方,且位于定位压紧块6的两端的正上方;螺栓压紧块5位于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正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两个朝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方向凸出的螺栓压紧柱,即第一螺栓压紧柱5-1和第二螺栓压紧柱5-2,螺栓压紧块5位于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正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两个朝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方向凸出的螺栓压紧柱,即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该技术特征中顶置气缸可以采用台湾亚德客品牌,型号为SIJ-80X125-30双轴复动行程可调试,螺栓压紧块的第一螺栓压紧柱和第二螺栓压紧柱、第三螺栓压紧柱和第四螺栓压紧柱,四者随着螺栓压紧块一并上下移动,最终由四个螺栓压紧柱对螺栓作用力后往下压,使得螺栓穿过安装座仿形夹具上的螺栓孔、止动垫片后,再嵌入到安装座仿形夹具相应凹槽的内凹孔柱腔内。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一凹槽7-1-1的第一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5的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二凹槽7-1-2的第二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5的第三螺栓压紧柱5-3、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三凹槽8-2-3的第三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螺栓压紧块第四螺栓压紧柱5-4、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第四凹槽8-2-4的第四内凹孔柱腔处于竖直方向的一条垂直线上。该技术特征,确保螺栓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孔、止动垫片后嵌入安装座仿形夹具相应凹槽的内凹孔柱腔内,一次性、快速、精准地完成车顶行李架安装装配止动垫片的工作。

所述的定位压紧块6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导柱,即第一定位导柱6-2-1和第二定位导柱6-2-2,定位导柱贯穿外壳底板2-2且与升降气缸9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第一定位导柱6-2-1位于定位压紧块6对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一端,第二定位导柱6-2-2位于定位压紧块6对应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一端,定位压紧块6带动第一定位导柱6-2-1和第二定位导柱6-2-2同时上下移动;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5两端各设有一个顶置导柱,即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顶置导柱贯穿外壳顶板2-1且与顶置气缸3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第一顶置导柱4-1位于螺栓压紧块5对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一端,第二顶置导柱4-2位于螺栓压紧块5对应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一端,螺栓压紧块5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同时上下移动;

所述的螺栓压紧块5上的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每个顶置导柱与外壳顶板2-1上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导套,即为第一顶置导柱导套4-1-1和第二顶置导柱导套4-2-2,所述的定位压紧块6的第一定位导柱6-2-1和第二定位导柱6-2-2,每个定位导柱与外壳底板2-2上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导套,即为第一定位导柱的导套6-2-1-1和第二定位导柱的导套6-2-2-2。本实用新型的螺栓压紧块上的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在顶置气缸带动螺栓压紧块上下移动的时候,便于观察螺栓压紧块上下移动的距离,及时通过第一手动气压阀或第四手动气压阀调整顶置气缸的上下移动,进而调整螺栓压紧块上下移动情况。第一顶置导柱导套和第二顶置导柱导套,既能够保护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也能更快速的得出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上下移动的幅度情况。第一顶置导柱和第二顶置导柱可以采用采用东莞市钰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牌,型号为GP12-50、第一顶置导柱导套和第二顶置导柱导套,可采用东莞市钰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牌,型号为LMFUU25。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可采用东莞市钰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牌,型号为GP12-50,每个定位导柱与底板上部的连接部均设有导套,即为第一定位导柱的导套和第二定位导柱的导套,可采用东莞市钰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品牌,型号为GP12-20。便于观察定位压紧块上下移动的距离,及时通过第二手动气压阀或第五手动气压阀调整顶置气缸的上下移动,进而调定位压紧块上下移动情况。第一定位导柱的导套和第二定位导柱的导套,既能够保护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也能更快速的得出第一定位导柱和第二定位导柱上下移动的幅度情况。

所述的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固定部6-1-1的底部设有呈内凹形状的第一固定端6-1-1-1,第二固定部6-1-2的底部设有呈内凹形状的第二固定端6-1-2-2,固定端的内凹形状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被固定位置的外部形状及大小契合。

所述的第一手动气压阀10-1和第二手动气压阀11-1并排设置在工作台架台面1-1的前部,在工作台架台面1-1的后部并排设置第四手动气压阀10-2和第五手动气压阀11-2,第一手动气压阀10-1与第四手动气压阀10-2的作用相同,即能够单独地控制顶置气缸的上下移动,第二手动气压阀11-1与第五手动气压阀11-2的作用相同,即能够单独地控制升降气缸的上下移动。该技术特征,便于在工作台架的前后任何一侧即可对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进行全程操作,无需在工作台架前后不停来回走动来操作相应的手动气压阀。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架上设有用于调节顶置气缸和升降气缸的气压大小的调压阀,可以采用台湾亚德客品牌,型号为AFR2000;第一手动气压阀、第二手动气压阀、第四手动气压阀和第五手动气压阀固定在工作台架的台面上,第一手动气压阀、第二手动气压阀并排在工作台架台面的前部、第四手动气压阀和第五手动气压阀固定在工作台架台面后部,四个手动气压阀可以采用台湾亚德客品牌,型号为4H310-08(五口两位)1/4英寸接口;

所述的第一内凹孔柱腔、第二内凹孔柱腔、第三内凹孔柱腔和第四内凹孔柱腔的顶部与相应凹槽相连部位均各设有一个止动垫片仿形腔;所述的外壳侧立板2-3上设有孔洞2-4;所述的工作台架的台面1-1下设有四根桌脚1-2,每根桌脚底部均设有脚轮1-3。该技术特征中的止动垫片仿形腔用于放置待安装的止动垫片,避免止动垫片在安装过程中发生位置移动,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外壳的侧立板上设有孔洞,便于从外壳的左右两侧对安装机构内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以便及时调整止动垫片安装机构的操作动作。

具体安装方法一,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方法,它采用了上述的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进行螺栓和止动垫片的安装,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将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打开,通过顶置气缸3控制螺栓压紧块5向上移,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上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向上移动,直至螺栓压紧块5靠近外壳顶板2-1时,关闭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顶置气缸3、第一顶置导柱4-1、第二顶置导柱4-2、螺栓压紧块5及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停止移动;

第二步,将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打开,控制升降气缸9上移,带动定位压紧块6向上移,此时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随着定位压紧块6做相应上移,当定位压紧块6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离开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顶部后、且定位压紧块6的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离开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顶部后,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升降气缸9、定位压紧块6、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和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停止移动;

第三步,将四个止动垫片14分别放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四个凹槽对应的四个内凹孔柱腔顶部的止动垫片仿形腔内,四个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与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分别一一对应;

第四步,将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16-1按仿形位置分别嵌入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内,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16-1与对应内凹孔柱腔顶部之间已放置止动垫片14,同时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的四个螺栓孔16-2中心与四个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分别一一对应;

第五步,将四个螺栓15分别穿过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螺栓安装部位16-1的四个螺栓孔16-2和四个对应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后,再嵌入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

第六步,将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打开,控制升降气缸9下压,带动定位压紧块6向下降,定位压紧块6带动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做相应下移,直至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压住放置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同时定位压紧块的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压住放置在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此时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停止升降气缸9的移动;

第七步,将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打开,通过顶置气缸3控制螺栓压紧块5向下压,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下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将对应的螺栓15向下压紧,使得螺栓15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螺栓安装部位16-1的螺栓孔16-2和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后,进一步地嵌入到对应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此时,四个螺栓15与四个止动垫片14装配到位;

第八步,通过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控制顶置气缸3向上移,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上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上移,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均向上移,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分离,再关闭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此时顶置气缸3、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螺栓压紧块5、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均停止移动;

第九步,通过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控制升降气缸9上移,带动定位压紧块6上移,定位压紧块6带动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做相应上移,定位压紧块6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和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同时离开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后,再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升降气缸9、定位压紧块6、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停止移动;此时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与止动垫片14、螺栓15的配套安装完成,自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上取下已安装好止动垫片14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较高,能够达到精准、快速为车顶行李架安装座装配止动垫片的目的,取代人工手动装配安装座止动垫片的工作方式,降低了人工成本,避免生产安全风险。具体安装方法中,将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按仿形位置分别嵌入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四个凹槽内,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的形状及大小,均分别与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的四个凹槽相契合,同时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可以根据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形状及大小不同,及时更换,更换成为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的螺栓安装部位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新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

具体实施例2,所述的止动垫片安装组、产品定位夹紧组、螺栓压紧作业组作为一个最小单元,和第三手动气压阀21-1、第六手动气压阀21-2一并在工作台架的台面1-1、外壳底板2-2及外壳顶板2-1上对应地增加一个最小单元,第三手动气压阀21-1和第六手动气压阀21-2均能单独地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上下移动,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上下移动,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由原来单元的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单独控制,与原有的顶置气缸3一起上下移动,带动螺栓压紧块5和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一起上下移动。

具体安装方法二,一种止动垫片的安装方法,它采用了上述的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进行螺栓和止动垫片的安装,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将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打开,通过顶置气缸3控制螺栓压紧块5向上移,同步地通过新增单元的定制气缸23控制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向上移;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上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向上移;同步地,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带动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和第四顶置导柱24-4向上移,同时带动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5、第六螺栓压紧柱25-6、第七螺栓压紧柱25-7和第八螺栓压紧柱25-8向上移,直至螺栓压紧块5和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靠近外壳顶板2-1时,关闭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顶置气缸3、第一顶置导柱4-1、第二顶置导柱4-2、螺栓压紧块5及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第四顶置导柱24-4、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及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5、第六螺栓压紧柱25-6、第七螺栓压紧柱25-7和第八螺栓压紧柱25-8均停止移动;

第二步,将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打开,控制升降气缸9上移,带动定位压紧块6向上移,此时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随着定位压紧块6做相应上移,当定位压紧块6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离开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顶部后、且定位压紧块6的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离开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顶部后,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0-2,升降气缸9、定位压紧块6、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和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停止移动;

同步地,将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打开,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上移,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向上移,此时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三定位导柱26-2-3、第四定位导柱26-2-4随着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做相应上移,当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三固定部的固定端26-1-3-3离开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顶部后、且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四固定部的固定端26-1-4-4离开新增单元的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顶部后,关闭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定位压紧块26、第三定位导柱26-2-3、第四定位导柱26-2-4、第三固定部的固定端26-1-3-3、第四固定部的固定端26-1-4-4停止移动;

第三步,将八个止动垫片14分别放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和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和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八个凹槽对应的八个内凹孔柱腔顶部的止动垫片仿形腔内,八个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与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的第五凹槽27-3-5和第六凹槽27-3-6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第七凹槽28-4-7和第八凹槽28-4-8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分别一一对应;

第四步,将四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16-1按仿形位置分别嵌入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的第五凹槽27-3-5和第六凹槽27-3-6、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第七凹槽28-4-7和第八凹槽28-4-8内,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的螺栓安装部位16-1与对应内凹孔柱腔顶部之间已放置止动垫片14,同时四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的八个螺栓孔16-2中心与八个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的第五凹槽27-3-5和第六凹槽27-3-6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第七凹槽28-4-7和第八凹槽28-4-8的两个内凹孔柱腔的中心,分别一一对应;

第五步,将八个螺栓15分别穿过四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螺栓安装部位16-1的八个螺栓孔16-2和八个对应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后,再嵌入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内凹孔柱腔内、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内凹孔柱腔内、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的第五凹槽27-3-5和第六凹槽27-3-6的内凹孔柱腔内、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第七凹槽28-4-7和第八凹槽28-4-8的内凹孔柱腔内;

第六步,将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打开,控制升降气缸9下压,带动定位压紧块6向下降,定位压紧块6带动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做相应下移,直至定位压紧块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压住放置在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同时定位压紧块的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压住放置在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此时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停止升降气缸9的移动;

同步地,将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打开,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下压,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向下降,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带动第三定位导柱26-2-3、第四定位导柱26-2-4做相应下移,直至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三固定部的固定端26-1-3-3压住放置在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同时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四固定部的固定端26-1-4-4压住放置在新增单元的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上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此时关闭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停止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的移动;

第七步,将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打开,通过顶置气缸3控制螺栓压紧块5向下压,同步地通过新增单元的定制气缸23控制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向下压;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下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将对应的螺栓15向下压紧,使得螺栓15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螺栓安装部位16-1的螺栓孔16-2和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后,进一步地嵌入到对应的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的第一凹槽7-1-1和第二凹槽7-1-2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的第三凹槽8-2-3和第四凹槽8-2-4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同步地,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带动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和第四顶置导柱24-4向下移、同时带动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5、第六螺栓压紧柱25-6、第七螺栓压紧柱25-7和第八螺栓压紧柱25-8将对应的螺栓15向下压紧,使得螺栓15穿过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相应螺栓安装部位16-1的螺栓孔16-2和止动垫片14的中心孔后,进一步地嵌入到对应的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的第五凹槽27-3-5和第六凹槽27-3-6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的第七凹槽28-4-7和第八凹槽28-4-8的两个内凹孔柱腔内,此时,八个螺栓15与八个止动垫片14装配到位;

第八步,通过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控制顶置气缸3和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同步向上移,顶置气缸3带动第一顶置导柱4-1和第二顶置导柱4-2向上移,同时带动螺栓压紧块5、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均向上移,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分离;同步地,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带动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和第四顶置导柱24-4向上移,同时带动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5、第六螺栓压紧柱25-6、第七螺栓压紧柱25-7和第八螺栓压紧柱25-8均向上移动,与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分离;再关闭第一手动气压阀10-1或第四手动气压阀10-2,此时顶置气缸3、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23、螺栓压紧块5、螺栓压紧块5的第一螺栓压紧柱5-1、第二螺栓压紧柱5-2、第三螺栓压紧柱5-3和第四螺栓压紧柱5-4、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新增单元的螺栓压紧块25的第五螺栓压紧柱25-5、第六螺栓压紧柱25-6、第七螺栓压紧柱25-7和第八螺栓压紧柱25-8、第一顶置导柱4-1、第二顶置导柱4-2、新增单元的第三顶置导柱24-3和第四顶置导柱24-4均停止移动;

第九步,通过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控制升降气缸9上移,带动定位压紧块6上移,定位压紧块6带动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做相应上移,定位压紧块6的第一固定部的固定端6-1-1-1和第二固定部的固定端6-1-2-2同时离开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后,再关闭第二手动气压阀11-1或第五手动气压阀11-2,升降气缸9、定位压紧块6、第一定位导柱6-2-1、第二定位导柱6-2-2停止移动;

同步地,通过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上移,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上移,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带动新增单元的第三定位导柱26-2-3和第四定位导柱26-2-4做相应上移,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26的第三固定部的固定端26-1-3-3和第四固定部的固定端26-1-4-4同时离开两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后,再关闭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21-1或第六手动气压阀21-2,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29、定位压紧块26、第三定位导柱26-2-3、第四定位导柱26-2-4停止移动;

此时四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与止动垫片14、螺栓15的配套安装完成,自第一安装座仿形夹具7-1、第二安装座仿形夹具8-2、新增单元的第三安装座仿形夹具27-3和第四安装座仿形夹具28-4上取下已安装好止动垫片14的车顶行李架安装座16。本实用新型以止动垫片安装组、产品定位夹紧组、螺栓压紧作业组作为一个最小单元,可以在工作台架的台面、外壳底板及外壳顶板上左右并排、重复的放置两个最小单元,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放置多个最小单元,提高工作效率。以两个最小单元为例,新增单元的顶置气缸均由原来的第一手动气压阀或第四手动气压阀单独控制,新增单元的第三手动气压阀和第六手动气压阀均能单独地控制新增单元的升降气缸上下移动,带动新增单元的定位压紧块上下移动,两个最小单元的顶置气缸同步上下移动,升降气缸同步上下移动。

上述具有两个最小单元的止动垫片的安装机构在操作时,能够一次性对四个车顶行李架安装座进行止动垫片的安装,较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