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171发布日期:2018-10-19 22:2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棒线材轧机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



背景技术:

在棒线材轧机机列中,支撑万向接轴的支架均称为接轴托架或主轴托架。接轴托架在轧机机列中起着支撑万向联轴器重量,减少万向接轴轴套和轧辊接头处的冲击载荷,保证接轴在不同的开口度下能够平稳的传递转矩给轧机的作用。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有两种接轴托架,分别是连杆调节自平衡式接轴托架和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如图1和2所示,为连杆调节自平衡式接轴托架,是由短连杆101将上接轴滑块104与回转连杆102联接,下接轴滑块105与回转连杆102之间有一组可调螺杆构成的长连杆103相联,共同构成自平衡系统。在不同的开口度下,上下接轴的自重作为杠杆系统内力始终相互抵消,保持平衡,最终上下接轴的总重通过回转连杆传递到接轴托架的本体106上。调节开口度时,可通过旋转长连杆103中部的螺母,使两侧螺杆根据需求伸长或缩短,上部通过回转连杆102使短连杆101上下移动,带动上接轴滑块104位移,下部与长连杆103另一端联接的下接轴滑块105根据螺杆调节,与上接轴滑块104上下对称移动,从而达到托架开口度调节要求。这种连杆调节接轴托架在每次开口度调节时,均需调整左右螺杆长度,且必须左右对称,因此调整难度加大,操作麻烦。

如图3和4所示,为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其是通过板式链201将上轴承座205和下轴承座206联接在一起,由定滑轮202支撑,并与下轴承座两侧的弹簧预紧吸震装置203,共同构成自平衡系统。上下轴承座的重量作为接轴托架的内力,始终保持上下平衡,两者的重量通过链条及滑轮传递给了托架本体207。板式链接轴托架在初始安装时,通过调整两侧链条长度及螺杆204旋入的螺纹长度来调节接轴托架上下轴承座中心线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调整接轴托架开口度时,通过抬升上接轴,使下接轴通过自重下落,到达预定位置时,松开上接轴,上下接轴处于新的平衡,从而实现接轴托架开口度增大;相反,通过抬升下接轴,使上接轴下落完成调整开口度变小。但是,这种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开口度调整时需要吊车辅助,平衡掉其中一根万向联轴器和托架轴承座的重量,依靠另一根重力作用实现调整,因此开口度调整操作困难。

可见,现有的接轴托架调整开口度都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易于调节开口度的接轴托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在其中一个轴承座上连接轴承座驱动装置,通过轴承座驱动装置自动驱动轴承座移动,调整开口度,不需要吊车辅助,因此开口度调整操作容易,且调整精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轴承座驱动装置,托架本体上固定设置第一定滑轮,第一定滑轮上设置第一板式链,第一板式链的一端连接第一轴承座,另一端连接第二轴承座;轴承座驱动装置与第一轴承座连接,用于调整开口度。

优选的,轴承座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轴承座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板,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一轴承座通过连接板连接。

优选的,托架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上设置第二板式链,第二板式链的一端连接第一轴承座,另一端连接第二轴承座;第一板式链、第一轴承座、第二板式链、第二轴承座和第一板式链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回路。

进一步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板式链和第二板式链均设置为两组,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两侧形成两个闭环回路。

进一步的,第一板式链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通过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和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二板式链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分别通过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和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

再进一步的,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一弹簧,第一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一凸耳与第一板式链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与第一螺母连接;

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二拉杆和第二弹簧,第二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上的第二凸耳与第一板式链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与第二螺母连接;

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三拉杆和第三弹簧,第三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三凸耳与第二板式链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三弹簧与第三螺母连接;

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四拉杆和第四弹簧,第四拉杆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上的第四凸耳与第二板式链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弹簧与第四螺母连接。

再进一步的,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一轴承座上远离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二轴承座上接近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一轴承座上接近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二轴承座上远离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

再进一步的,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比第一弹簧和第四弹簧大。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托架本体两端的盖板和筋板,第一定滑轮设置在盖板上,第二定滑轮设置在筋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接轴托架,增加一个轴承座驱动装置,将一个轴承座与该轴承座驱动装置连接,需要增大开口度时,通过轴承座驱动装置驱动与之相连的轴承座向上移动,到达预定位置时停止移动,另一个轴承座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从而开口度增大;当需要减小开口度时,通过轴承座驱动装置驱动与之相连的轴承座向下移动,在板式链的拉动作用下另一个轴承座向上移动,从而开口度减少。本实用新型调整开口度时不再需要人工通过吊车等托起轴承座,而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轴承座移动,自动化程度高,调整精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可在线随时调整。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板式链连接两个轴承座,形成柔性连接,不易损坏,延长接轴托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现有的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结构过于简单,链条依靠接轴及轴承座重力张紧,只能用于水平轧机,不能用在立式轧机机列上,使用范围受限,且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内的平衡弹簧受力太大,同时承受上下轴承座和上下两根万向联轴器的重量,因此易损坏,更换频繁。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板式链形成闭环系统,第一板式链、第一轴承座、第二板式链、第二轴承座和第一板式链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回路,板式链安装张紧后,当一个轴承座移动时,在板式链的带动下另一个轴承座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开口度的调整,因为两个轴承座的平衡不受重力影响,因此不但可以在水平轧机机列中使用,同样也可使用于立式轧机机列中,扩大了板式链柔性接轴托架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在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的两侧连接形成两个闭环回路,更有利于保持两个轴承座的平衡,更好的稳定支撑轧辊。

进一步的,设置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在轧制过钢时,轧辊的冲击载荷反应到接轴托架时,就会被弹簧预紧吸震装置所消弱,从而对整个接轴托架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传统的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为封闭结构,作为持续受力件的弹簧为易损件,在其失效时更换困难;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为开放式,不但结构简单,更重要的是弹簧裸露在外部,为外漏件,损坏或失效时易更换。

进一步的,根据距离轧线的距离,根据轧制力的传递设置大小两种弹簧,距离轧线近的位置冲击力大,设置大弹簧,距离轧线远的位置冲击力小,设置小弹簧,既能有效消弱不同位置的冲击载荷,且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起到保护整体设备的效果,又能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增加距离轧线近的弹簧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易损件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杆调节自平衡接轴托架的主视图。

图2为连杆调节自平衡接轴托架的侧视图。

图3为现有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的主视图。

图4为现有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自平衡接轴托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的侧视图。

图7为图5中A-A向旋转90度的剖视图。

图8为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轴承座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板式链11,第二板式链12,第一定滑轮21,第二定滑轮22,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32,盖板4,第一弹簧51,第二弹簧52,第三弹簧53,第四弹簧54,第一凸耳61,第二凸耳62,第三凸耳63,第三凸耳64,第一拉杆71,第二拉杆72,第三拉杆73,第四拉杆74,第一螺母81,第二螺母82,第三螺母83,第四螺母84,筋板9,托架本体10,液压缸13,连接板14,短连杆101,回转连杆102,长连杆103,上接轴滑块104,下接轴滑块105,本体106,板式链201,定滑轮202,弹簧预紧吸震装置203,螺杆204,上轴承座205,下轴承座206,接轴托架本体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5和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调整开口度的柔性接轴托架,包括托架本体10、盖板4、筋板9、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32和轴承座驱动装置;盖板4和筋板9分别固定设置在托架本体10的两端,第一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座32位于盖板4和筋板9之间;轴承座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盖板4上,第一轴承座31与轴承座驱动装置连接。本实例中,轴承座驱动装置为液压缸13,液压缸13的活塞杆通过连接板14与第一轴承座31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

第一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座32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闭环回路。每个闭环回路包括第一板式链11、第二板式链12、第一定滑轮21、第二定滑轮22、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和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第一定滑轮21固定设置在盖板4上,第二定滑轮22固定设置在筋板9上;第一定滑轮21上设置第一板式链11,第一板式链11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一轴承座31,另一端通过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二轴承座32;第二定滑轮22上设置第二板式链12,第二板式链12的一端通过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一轴承座31,另一端通过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连接第二轴承座32;第一板式链11、第一轴承座31、第二板式链12、第二轴承座32和第一板式链1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闭环回路。

板式链安装张紧后,当一个轴承座移动时,在板式链的带动下另一个轴承座会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开口度的调整,因为两个轴承座的平衡不受重力影响,因此不但可以在水平轧机机列中使用,同样也可使用于立式轧机机列中,扩大了板式链柔性接轴托架的使用范围。

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一轴承座31上远离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二轴承座32上接近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一轴承座31上接近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位于第二轴承座32上远离两轴承座间中心线的一端。所述两轴承座间中心线是指轧制时轧线中心线。设置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在轧制过钢时,轧辊的冲击载荷反应到接轴托架时,就会被弹簧预紧吸震装置所消弱,从而对整个接轴托架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8所示,第一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一拉杆71和第一弹簧51,第一拉杆71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31上的凸耳与第一板式链1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弹簧51与第一螺母81连接;第二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二拉杆72和第二弹簧52,第二拉杆72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32上的凸耳与第一板式链1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弹簧52与第二螺母82连接;如图9所示,第三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三拉杆73和第三弹簧53,第三拉杆73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31上的凸耳与第二板式链1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三弹簧53与第三螺母83连接;第四弹簧预紧吸震装置包括第四拉杆74和第四弹簧54,第四拉杆74的一端穿过第二轴承座32上的凸耳与第二板式链1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弹簧54与第四螺母84连接。其中,各弹簧一端通过相应的轴承座上的凸耳限位,另一端通过相应的螺母限位。第一螺母81、第二螺母82、第三螺母83和第四螺母84均为双螺母,以达到更好的锁紧效果。

其中,第二弹簧52和第三弹簧53比第一弹簧51和第四弹簧54大。即根据距离轧线的距离,根据轧制力的传递设置大小两种弹簧,距离轧线近的位置冲击力大,设置大弹簧,距离轧线远的位置冲击力小,设置小弹簧,既能有效消弱不同位置的冲击载荷,且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起到保护整体设备的效果,又能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增加距离轧线近的弹簧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易损件的更换频率。

并且,如图2所示,传统的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为封闭结构,弹簧损坏后不易更换,而本实用新型的弹簧预紧吸震装置为开放式,如图7所示,不但结构简单,更重要的是弹簧裸露在外部,为外漏件,损坏或失效时易更换。

安装时,弹簧套设在拉杆上,调整好各弹簧的预紧力,锁紧螺母,所有拉杆用板式链连接起来穿过定滑轮行程闭环回力系统,用于调整托架轴承座的开口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初始安装时,通过第一板式链11和第二板式链12的长度调整,确定好第一轴承座31与第二轴承座32的中心线标高符合轧线要求;调整各弹簧的预紧力,使整个闭环回路处于平衡状态。当需要增大开口度时,通过液压缸13使第一轴承座31向远离轧线的方向移动,在板式链的带动下,第二轴承座32也会向远离轧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开口度增大;同理,当需要减小开口度时,通过液压缸13使第一轴承座31向靠近轧线的方向移动,在板式链的带动下,第二轴承座32也会向靠近轧线的方向移动,从而开口度减小。通过液压缸13驱动调节开口度,自动化程度高,调整精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可在线随时调整。由于闭环回路的设计,板式链依靠弹簧压缩预紧产生的弹力张紧,两个轴承座不再靠其重力达到平衡,而是靠整个回路的内力实现平衡,因此不但可以用于水平轧机机列,还可以用于立式轧机机列中。使用时,第一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座32中分别安装轧辊,在过钢时,轧辊的冲击载荷反应到接轴托架时,就会被平衡系统中的弹簧所消弱,根据距离轧线的距离,根据轧制力的传递设置大小两种弹簧,距离轧线近的位置冲击力大,设置大弹簧,距离轧线远的位置冲击力小,设置小弹簧,既能有效消弱不同位置的冲击载荷,又能增加弹簧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连杆调节接轴托架的开口度调整范围由螺杆的螺纹长度决定,调整范围受限,不能满足任意开口度的要求;由于自平衡系统为连杆调节,属于刚性联接,当上下接轴受到不均匀载荷冲击时,易损坏连杆。与连杆调节接轴托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轴托架开口度调整范围广,在托架本体10允许的范围内,可实现任意开口度调整,该托架采用弹簧缓冲柔性调节联接方式,可避免由于工作中的冲击载荷对托架造成损坏;且根据受力大小不同,采用大、小两种弹簧缓冲系统,使平衡系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由于该接轴托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更高的调整精度和稳定性,且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